透光筆套夾的製作方法
2024-02-09 19:45:15 4
專利名稱:透光筆套夾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筆套夾結構,特別是一種專供筆套體結合的可發光的透光筆套夾。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繁榮景象的蓬勃發展,促使人們的生活水準逐漸提高,相對的各項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與品味,亦在無形中不斷地更新進步,諸如現有的各種書寫筆具或文具用品等等,無論其造型或功效如何改變,大都脫不出迎合消費大眾喜好的範疇,因此,各式各樣產品皆必須具有隨時推陳出新的特性,才能在消費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但是,以往文具界似乎較為欠缺此概念,故很少出現具有特殊風採或個人創意的產品,一般皆採簡單傳統格式設計,頂多在其外觀造型上稍作改變而已,甚至時常出現諸多直接或間接抄襲他人(國外)構思的作品,使得該類型產品長久以來局限於某一界定的範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透光筆套夾構造,以其精簡的結構組合,提高書寫筆具中筆套夾產品使用價值,並具有特殊的發光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透光筆套夾,其結構包括夾帽及夾杆,其中夾帽為一體成型的構體,頂緣設置為可開閉的帽蓋,其內部中空形成容置空間,供電池、IC板、開關及LED發光組置入,開關固定設置於夾帽周緣適位,並於夾帽下緣適位分別搭配設置透空的嵌口與組插杆,嵌口內設置發光組並供夾杆插套組接,而組接杆內部中空微具彈性,與任何型式筆套體插組結合;夾杆為一組晶螢亮麗且具彈性的外凸半圓杆體,上端配合夾帽嵌口內徑,使其可套插於嵌口銜接發光組,而其中段桿身適位設置有較為突出的放大部,以突顯背緣的圖案,並於夾杆底端配合夾球設置向下的凸弧面,使夾杆承接發光組的燈光,可由凸弧面透出並增加放大效果。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外觀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剖面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的狀態示意圖。
如
圖1,2所示,一種透光筆套夾結構設置,包括夾帽1與夾杆2所組成,其中夾帽1為一體成型且外觀不拘的構體,頂緣設置為可開閉的帽蓋11,內部中空形成容置空間12,以供電池13、IC板14與開關15等置入,並以帽蓋11提供該等物品的出入孔道,開關15可固定設置突出於夾帽1周緣適位,而夾帽1下緣適位分別搭配設置有透空的嵌口16與組插杆17,此嵌口16是由容置空間12延續而出,供夾杆2的插套組接,並於嵌口16中設置一組LED發光組18,可由開關15啟動IC板14控制發光,組插杆17由夾帽1底緣延續而出的突伸狀構體,內部中空微具彈性,可供任何型式筆套體3插組結合;夾杆2為一組晶瑩亮麗且具彈性的外凸圓杆體,可用透明塑料作成,上端配合夾帽1嵌口16的內徑,使其可插套組合於嵌口16中銜接發光組18,其中段桿身適位設置有較為突出的放大部21,對應放大部21的背緣可或貼或印刷反向的廣告圖案,由放大部21面呈現出正向清晰的廣告效果,並於夾杆2底端配合夾球22設置成向下的凸弧面23,使夾杆2承接的燈光由此處透出且增加放大的效果;整體結構組合設置,是由夾帽1內部提供電池13、IC板14、開關15與LED發光組18的設置空間,並以開關15啟動IC板14控制發光組18,且夾帽1底緣的嵌口16供夾杆2插合,同時由組插杆17提供多種筆套體3的插套結合,使其具有筆套體3、筆具4插套與夾杆2嵌夾的功效,且能由夾杆2透出的燈光。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獨特簡易,發揮以往所未有的特殊效能,如圖3所示,不僅有趣亦方便實用,確實提高使用價值,符合消費者喜愛新穎實用的心理需求。
權利要求1.一種透光筆套夾,其特徵在於其結構包括夾帽(1)與夾杆(2),其中夾帽(1),為一體成型的構體,頂緣設置為可開閉的帽蓋(11),內部中空形成容置空間(12),開關(15)固定設置於夾帽1周緣適位,並於夾帽(1)下緣適位分別搭配設置有透空的嵌口(16)與組插杆(17),嵌口(16)內設置發光組(18)並與夾杆(2)插套組接,而組插杆(17)內部中空微具彈性,與筆體(3)插組結合;夾杆(2)為一組外凸半圓杆體,上端配合夾帽(1)嵌口(16)內徑,套插於嵌口(16)銜接發光組(18),其中段桿身適位設置有放大部(21),並於夾杆(2)底端配合夾球設置成向下的凸弧面(2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筆套夾,其特徵在于于夾帽(1)內部中空形成的容置空間(12)中裝入電池(13)、IC板(14)、開關(15)與LED發光組(1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透光筆套夾構造,尤指一種專供筆套體結合且具有發光效果的書寫筆具套夾結構,包括夾帽與夾杆,而夾帽內部設置有電池、IC板、開關與LED發光組,下緣有透空的嵌口與插杆體,以供夾杆與筆套體的插合,且夾杆為一晶瑩亮麗彈性之外凸半圓杆體,可於插合嵌口後銜接發光組,使筆套發揮套合筆桿體外的特殊燈光效果,可於夜間或光線昏暗處表現以往未有的亮光效能,增加筆具使用的效益價值。
文檔編號B43K29/00GK2202643SQ9422099
公開日1995年7月5日 申請日期1994年9月28日 優先權日1994年9月28日
發明者陳仁全 申請人:陳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