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中學生《史記》讀後感

2023-10-15 00:32:49

  司馬遷作《史記》,是用靈魂與命運作鬥爭,用自己的精神作出一部千古流傳的史記。以下是由整理提供的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第1篇:《史記》讀後感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跡、春秋戰國時期的動蕩、秦的興衰、漢的建立和鞏固,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又是一部偉大的文學巨著,開創了我國史傳文學的先河。《史記》不僅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歷史觀,而且積極弘揚了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所以,它具有很高的思想價值和文學價值,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曾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仿佛置身於一個個真實的意境中,輕鬆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仿佛把我帶到了那個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有《史記》就仿佛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領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地為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促使你進入他們的世界。

  讀《史記》,使我認識了四面楚歌中烏江自刎的項羽;生靈塗炭中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緊急危難中智勇雙全的藺相如;流亡在外,卻終登皇位的重耳……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震撼著我的心靈,其中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最為引人深思。

  勾踐臥薪嘗膽,雪恥滅吳的佳話至今為人們代代相傳,它也為我們這些「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後人多了許思考:生活在當今的競爭大潮中,應居安思危,勵精圖治,居存思亡,艱苦奮鬥;如果不具有憂患意識,不把目光放長遠,畏懼困難而貪圖安逸,得過且過,那麼,他就會被這個社會淘汰,結果只會像吳王一樣死路一條!

  對《史記》的感動,不僅僅在於它靈動的文字與豐富的情節故事,更重要的是他所蘊含的人格魅力與精神的升華。正是因為這種力量,對《史記》的認識,也進入了一個精神的境界。細細聆聽《史記》叮咚的琴韻,內心卻經歷了跌宕起伏的感動。

  司馬遷作《史記》,是用靈魂與命運作鬥爭,用自己的精神作出一部千古流傳的史記。

  第2篇:《史記》讀後感

  司馬遷寫歷史有一個很奇怪的特點,常常對故事細節不惜重墨,重重渲染,對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卻語焉不詳,這明顯是小學記敘文寫作知識不紮實造成的(可見再偉大的人物,也有不足的地方),寫《孫子吳起列傳》的時候是這樣,寫優孟故事的時候也是這樣。

  優孟,生卒年不詳,姓不詳,春秋楚國人。據說他小的時候就和我們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一樣,喜歡唱歌跳舞,由於家境貧寒,最後只能以演藝為職業。這絕對是個迫不得已的選擇,那時候的藝人絕不像現在的影視歌明星一樣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相反是一種比較卑下的工作,被稱為「優伶」。優孟同志由於沒有姓只知道字「孟」,所以司馬遷就給他起了個「優孟」的名字,我們姑且也這麼稱呼他吧。

  優孟很勤奮,又比較機敏,非常擅長即興創作,演唱的歌曲總能跟情景絲絲入扣,他演唱憂傷歌曲的時候,常常使「聞者落淚」,於是就有機會被楚莊王賞識,成為了楚莊王的御用樂師,相當於我們現在總政歌舞團的當紅演員。雖然從苦孩子變成了當紅歌星,但優孟並沒有得意忘形,而是仍然生活簡樸,且處處以「賢者」的標準要求自己。他利用自己能經常接觸到最高首長的機會,把很多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合理化建議以即興創作成歌曲的形式來「諷諫」,好在楚莊王還不算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這種進諫的方式又比較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優孟以演員的身份替老百姓辦了不少好事。

  楚國的宰相孫叔敖是個非常清正廉明的人,他很欣賞優孟,認為優孟是真正的「賢者」,於是常常幫助優孟,並和優孟交流服務群眾的心得體會。優孟認為自己遇到了知己,把孫叔敖視為良師和益友,這種真摯的友誼一直激勵著優孟。可惜的是,孫叔敖不久得了重病,臨死之前,他把家人都叫到床前,對他們說:我活著的時候是楚國的宰相,大王給了我二千石的俸祿,我們深受王恩,我死之後,你們不要再借著我的餘威留在都城,都回老家去吧,薄田亦可以餬口。又對泣不成聲的兒子說,優孟是個賢者,如果你實在貧困到活不下去了,就去找他吧,他一定會幫你的,說完撒手人寰。

  孫叔敖實在是個廉潔的人,除了幾畝薄田,什麼物質財富都沒有留下。他死之後沒有幾年,兒子就已經窮困潦倒,不得不到都城中替大戶人家背柴為生。有一天,正當他背著一捆柴在牆角略作休息的時候,遠遠望見優孟走了過來,想起父親臨終前的話,他迎面趕上,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大聲說:我是孫叔敖的兒子,我父親臨終前「屬(囑)我貧困往見優孟」。優孟打量了良久,然後說:「你不要出遠門,等我的消息。」在優孟看來,這句話就是承諾,也就是他的登高計劃。隨即,優孟回家,命人縫製了類似孫叔敖的衣服帽子,給自己穿戴上,並憑藉對孫叔敖生前的回憶,來模仿孫叔敖的言談舉止。

  一晃就是一年多,優孟的登高措施非常到有效,優孟自認為已經達到了模仿秀的最高境界,因為連當時和孫叔敖過從甚密的一些大臣也都差點分辨不出他只是個假的孫叔敖。機會終於來了,有一天,楚莊王大宴群臣,請優孟過來表演節目助興。優孟穿戴整齊,先上前敬酒,莊王大吃一驚,以為孫叔敖復活了,也許是因為孫叔敖「能臣」的印象讓莊王太深刻了,竟然要要任命像極了孫叔敖的優孟為宰相。孫叔敖本身有懼內的習慣,優孟乾脆連這一點都模仿了,於是說:「請允許我回去和妻子商量商量,三天以後再來答覆大王。」

  三天以後,優孟來了。莊王問:「你妻子說了些什麼?」優孟回答說:「我妻子不同意,她說楚國宰相不值得做。孫叔敖身為宰相,忠誠廉潔,所以楚王才得以稱霸。現在他死了,他兒子卻連立錐之地都沒有,窮得靠背柴維身。像孫叔敖那樣,還不如自殺。」說到這裡,優孟即興創作了流傳青史的諷諫歌:「山居耕田苦,難以得食。起而為吏,身貧鄙者餘財,不顧恥辱……」,大概的意思就是借孫叔敖的遭遇來諷刺莊王對不起有功之臣,替孫叔敖和他的兒子鳴不平,替正義鳴冤。

  一曲既罷,莊王感到萬分慚愧,立刻向優孟道歉,並馬上召見了孫叔敖的兒子,把寢丘的四百戶封給他,用來供奉孫叔敖的祭祀,後來傳了十代都沒有斷絕。

  讀到這裡,我不禁掩卷長嗟,優孟是一個多麼高尚的人,一個多麼勇敢的人,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春秋時代沒有民主,國家就是君王私人財產,君王對子民擁有生殺大權,在這種情況下,優孟為了公平和正義,為了幫助一個本該獲得國家補助的人,不但花了一年的時間做準備,而且在大庭廣眾之下,冒著被殺頭的危險,公然對君王言出不遜,批評君王的過失,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氣!反觀當下,那些當紅的歌星也好,藝術家也罷,唱歌要出場費,參加活動要酬勞費,偶爾良心發現捐些許善款又企圖「詐捐」,雖然也有幾個傳言被潛規則犧牲了的,但這些犧牲者哪一個不是為了自己的名和利才上當受騙的?又有誰是為了別人,為了正義呢?嗚呼,哀哉!

  我從來沒有演藝界的偶像,從今天開始,就讓優孟成為我的偶像吧!

  當然,優孟的登高計劃獲得了圓滿的成功,幫助到別人,他也一定很快樂吧!

  第3篇:《史記》讀後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著優秀傳統的神秘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傑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為後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的紛紛擾擾,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後,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歷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不過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讀書,讀史,讀人,亦是解讀一種精神,蘇武牧羊的愛國與執著,張騫出使的堅毅與無畏,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厲。品味全書,我心中只有一個人可謂為英雄———項羽。是的,就是那個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魯迅先生曾寫道: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但我想項羽是個例外,遭漢軍重圍,一人殺敵數百,死戰到底。烏江亭長敬他為豪傑請他渡江再待捲土重來。然「燕鵲安知鴻鵠之志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大丈夫豈能苟且偷生!於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然而,劉邦違背鴻溝和約終究成為其一生難以拭去的汙點,他終究是個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於他,項羽不過就是冗長而虛渺的過渡之夢。夢醒之時,天下盡在咫尺。於我,他終只是個鳥盡弓藏、為權勢而活的梟雄。成王敗寇,戰爭儼然成為解救之法,英雄與梟雄無數次站在風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敗便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成功。然而英雄無所謂清貧抑或富貴,不為名利所趨,所欲追尋的不過「正義」二字,為的只是黎民百姓與江山社稷安危。姬昌父子起兵反商,為的是因炮烙之刑無辜慘死的冤魂,為的是不讓比幹一顆赤膽忠心付諸東流,為的是維持天下秩序,國家需要周武王這樣一位領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劉長醉心權勢,不滿已有的封地,引發戰亂,最終也不過是不成氣候的「過江龍」。

  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迷離了我的雙眼;百轉千回,人情冷暖,一點點冰封我的思緒。可我從不曾懷疑這個繽紛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臥薪嘗膽,終於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戰爭亦有和平,事物總有兩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