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蓄電池後置電源分配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4-01-18 16:47:15 1
一種蓄電池後置電源分配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蓄電池後置電源分配系統,主要通過以下幾點提升整車安全性:使用蓄電池安全開關功能:當車輛碰撞發生時,由ABM控制PSS的內部保險片燒融斷開,進而保護大電流迴路,避免大電流線束短路,引起車輛起火;增加與PSS連接的電子控制單元(ACU),通過ACU控制氣囊的起爆時間,通過ACU的精確控制,控制PSS的起爆時間,防護電瓶的電線燒蝕;應用特種導線技術,在相應的電源導線上增加護線殼,防止電線劃傷,最大程度的保護電線不受損壞;.應用中央配電盒,使起動機、保險盒、發電機的電源取電點一致,提升信號的有效傳輸。
【專利說明】—種蓄電池後置電源分配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汽車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動汽車蓄電池後置電源分配系統。【背景技術】
[0002]公路上行駛的轎車,包含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汽油車、柴油車等等,電瓶主要放置在車身的前端或中部位置,而電瓶放置在後備箱中的車型是很少見的。主要原因是電瓶後置的蓄電池電源在信號處理時,電源信號容易產生信號衰減,電瓶後置的電源線需要經過車輛後備箱、座艙,容易產生擠壓碰撞的風險。當發生事故時,整車電源是否能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是否與電瓶前置時一樣安全有效,而在設計初期,由於變速器較大或其他部件較大,又需要將電瓶放置在後端。這時後置電瓶的安全使用及處理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0003]現有技術的主要缺點為:
[0004]1.無信號保護裝置,發生碰撞時車輛無法在第一時間內發生判斷;
[0005]2.無線路保護裝置及特殊導線,信號易發生衰減;
[0006]3.信號在處理時,電源分配分散,取電點不集中,信號易產生衰減。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方案主要通過解決後置電瓶的電源信號的處理,提升後置電瓶的車輛安全性。
[0008]本技術方案主要通過以下幾點提升整車安全性:
[0009]1.使用蓄電池安全開關功能:蓄電池安全開關(即「PSS」)串聯在蓄電池正極與控制單元之間,能夠滿足所有中小型汽車要求,當車輛碰撞發生時,由剎車裝置(ABM)控制PSS的內部保險片燒融斷開,進而保護大電流迴路,避免大電流線束短路,引起車輛起火;
[0010]2.增加與PSS連接的電子控制單元(A⑶),通過A⑶控制氣囊的起爆時間,通過ACU的精確控制,控制PSS的起爆時間,防護電瓶的電線燒蝕;
[0011]3.應用特種導線技術,使信號最大程度的保持,在相應的電源導線上增加護線殼,防止電線劃傷,最大程度的保護電線不受損壞;
[0012]4.應用中央配電盒,使起動機、保險盒、發電機的電源取電點一致,提升信號的有效傳輸。
[0013]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蓄電池後置電源分配系統,其包括:保險盒1、起動機2、中央配電盒4、發電機5、電子控制單元(A⑶)、蓄電池安全開關(PSS)、蓄電池;其中,
[0014]所述保險盒安裝在汽車前艙內,串接在前艙線束與中央配電盒4的第一針腳位41之間;
[0015]所述起動機2安裝在發動機上,用於控制發動機的啟動,並且起動機2還與中央配電盒的第三針腳位43電連接;
[0016]所述中央配電盒安裝在前艙內,更具體的是放置在發動機罩相應位置,分別與保險盒1、起動機2、發電機5、蓄電池10的正極電連接;
[0017]所述發電機為發動機的發電部分,安裝在發動機上,並與中央配電盒的第四針腳位44電連接;
[0018]所述電子控制單元(即ACU)作為氣囊ECU的控制單元,控制ECU的氣囊起爆;
[0019]蓄電池安全開關(即PSS),蓄電池安全開關串聯在蓄電池正極與控制單元之間,碰撞後斷路保護,最大轉換容量600A/400V ;工作溫度-40 °C~125 °C,環境溫度-40 V~105°C,儲存溫度_40°C~65°C ;自身點火溫度≥210°C ;開關斷開時間< 3ms/400VDC ;PSS斷開條件1.75A/0.5ms和1.20A/2.0ms ;PSS非斷開條件≤0.4A和≤5.0A/ ^ 04 μ s ;單件重量65g ;發生以下情況,PSS起爆:
[0020]情況1:正面碰撞:對於車速大於25km/h的碰撞,氣囊E⑶的控制單元控制E⑶的氣囊起爆、PSS點爆;
[0021]情況2:側面碰撞:對於車速大於25km/h的碰撞,氣囊E⑶的控制單元控制E⑶的氣囊起爆、PSS點爆;
[0022]情況3:後部碰撞:對於車速大於50km/h的碰撞,氣囊E⑶的控制單元控制E⑶的氣囊起爆、PSS點爆;
[0023]所述蓄電池安全開關內置有內置保險,在發生碰撞後,內置保險在蓄電池安全開關(PSS)起爆前迅速斷開;
[0024]所述蓄電池作為車輛的電源部分,安裝在後備箱中;
[0025]蓄電池的正極分別與中央配電盒的第二針腳42和蓄電池安全開關7電連接;
[0026]蓄電池的負極還電連接車身搭鐵12 ;
[0027]蓄電池的正極與中央配電盒4的第二針腳位42兩者間的導線為三層結構,最外層為絕緣層2-3,為PE材料,耐溫125°C,中間為屏蔽層2-2,屏蔽層採用編網交織結構,進一步,所述屏蔽層材料為鋁質結構(採用其他高屏蔽材料也可實現),這樣的好處是信號不受其他信號的幹擾,最大程度的保證信號傳輸的有效性;最內層為導體2-1,導體結構參考日標/德標雙絞結構,材料為銅;
[0028]進一步,所述蓄電池的正極與中央配電盒4的第二針腳位42之間的導線外還套有護線殼,護線殼上設有與車身的螺栓配合的孔。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9]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路結構示意圖
[0030]圖2是導線結構示意圖
[0031]圖中:
【具體實施方式】
[0032]本實用新型方案主要解決電瓶後置電源信號處理,提升車輛安全性。
[0033]如圖1所示,蓄電池後置電源分配系統,其包括:保險盒1、起動機2、中央配電盒
4、發電機5、電子控制單元(A⑶)、蓄電池安全開關(PSS)、蓄電池;其中,
[0034]所述保險盒安裝在汽車前艙內,串接在前艙線束與中央配電盒4的第一針腳位41之間,主要作用為前艙線束的信號來源;[0035]所述起動機2安裝在發動機上,用於控制發動機的啟動,並且起動機2還與中央配電盒的第三針腳位43電連接;
[0036]所述中央配電盒安裝在前艙內,更具體的是放置在發動機罩相應位置,分別與保險盒1、起動機2、發電機5、蓄電池10的正極電連接;此位置電源通過蓄電池正極出來後,保險盒1、起動機2、發電機5的供電電源線路全部從此中央配電盒位置出來,節省空間,且電源分配點有效,信號傳遞點大大減小,信號傳遞有效性提升;
[0037]所述發電機為發動機的發電部分,安裝在發動機上,並與中央配電盒的第四針腳位44電連接;
[0038]所述電子控制單元(即ACU)作為氣囊ECU的控制單元,控制ECU的氣囊起爆;
[0039]蓄電池安全開關(即PSS),蓄電池安全開關串聯在蓄電池正極與控制單元之間,碰撞後斷路保護,最大轉換容量600A/400V ;工作溫度-40 °C~125 °C,環境溫度-40 V~105°C,儲存溫度_40°C~65°C ;自身點火溫度≥210°C ;開關斷開時間< 3ms/400VDC ;PSS斷開條件1.75A/0.5ms和1.20A/2.0ms ;PSS非斷開條件≤0.4A和≤5.0A/ ≤ 04 μ s ;單件重量65g ;發生以下情況,PSS起爆:
[0040]情況1:正面碰撞:對於車速大於25km/h的碰撞,氣囊E⑶的控制單元控制E⑶的氣囊起爆、PSS點爆;
[0041]情況2:側面碰撞:對於車速大於25km/h的碰撞,氣囊E⑶的控制單元控制E⑶的氣囊起爆、PSS點爆;
[0042]情況3:後部碰撞:對於車速大於50km/h的碰撞,氣囊E⑶的控制單元控制E⑶的氣囊起爆、PSS點爆;
[0043]所述蓄電池安全開關內置有內置保險,保險為150A (根據不用車型可可更換不同值的內置保險),在發生碰撞後,內置保險在蓄電池安全開關(PSS)起爆前迅速斷開,保護電路不受損害,PSS起爆後有效避免電瓶的電線燒蝕,最大程度的保護電路;
[0044]所述蓄電池作為車輛的電源部分,安裝在後備箱中;
[0045]蓄電池的正極分別與中央配電盒的第二針腳42和蓄電池安全開關7電連接;
[0046]蓄電池的負極還電連接車身搭鐵12 ;
[0047]蓄電池的正極與中央配電盒4的第二針腳位42電連接,兩者間的導線主要為三層結構,如圖2所示,最外層為絕緣層2-3,主要為PE材料,耐溫125°C,中間為屏蔽層2_2,屏蔽層採用編網交織結構,進一步,所述屏蔽層材料為鋁質結構(採用其他高屏蔽材料也可實現),這樣的好處是信號不受其他信號的幹擾,最大程度的保證信號傳輸的有效性;最內層為導體2-1,導體結構參考日標/德標雙絞結構,材料為銅;
[0048]進一步,所述蓄電池的正極與中央配電盒4的第二針腳位42之間的導線外還套有護線殼,護線殼上設有與車身的螺栓配合的孔,起固定作用,可安裝在後備箱、主駕駛座椅、後駕駛座位三處,最大程度的防護電線不受損壞。護線殼也可以用布基膠帶或波紋管等實現。
【權利要求】
1.一種蓄電池後置電源分配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保險盒(I)、起動機(2)、中央配電盒(4)、發電機(5)、電子控制單元(6)、蓄電池安全開關(7)和蓄電池(9);其中,所述保險盒(I)安裝在汽車前艙內,串接在前艙線束與中央配電盒(4)的第一針腳位(41)之間;所述起動機(2)安裝在發動機上,用於控制發動機的啟動,並且起動機(2)還與中央配電盒的第三針腳位(43)電連接;所述中央配電盒(4)安裝在前艙內,其分別與保險盒(I)、起動機(2)、發電機(5)、蓄電池(10)的正極電連接;所述發電機為發動機的發電部分,安裝在發動機上,並與中央配電盒的第四針腳位(44)電連接;所述電子控制單元(6)作為氣囊ECU的控制單元,控制ECU的氣囊起爆;所述蓄電池安全開關(7),蓄電池安全開關串聯在蓄電池正極與控制單元之間,碰撞後斷路保護;所述蓄電池安全開關(7)內置有內置保險,在發生碰撞後,內置保險在蓄電池安全開關起爆前迅速斷開;所述蓄電池作為車輛的電源部分,安裝在後備箱中;蓄電池的正極分別與中央配電盒的第二針腳(42)和蓄電池安全開關(7)電連接;蓄電池的負極還電連接車身搭鐵(12);蓄電池的正極與中央配電盒(4)的第二針腳位(42)兩者間的導線為三層結構,最外層為絕緣層(2-3),為PE材料,耐溫125°C,中間為屏蔽層(2-2),屏蔽層採用編網交織結構,最內層為導體(2-1),材料為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後置電源分配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蓄電池安全開關即PSS,其最大轉換容量600A/400V ;工作溫度_40°C~125°C,環境溫度_40°C~105°C,儲存溫度_40°C~65°C ;自身點火溫度≥2100C ;開關斷開時間< 3ms/400VDC ;PSS斷開條件1.75A/0.5ms和1.20A/2.0ms ;PSS非斷開條件≤0.4A和≤5.0A/ ≤ 04 μ s ;單件重量65g;發生以下情況,PSS起爆:情況1:正面碰撞:對於車速大於25km/h的碰撞,氣囊E⑶的控制單元控制E⑶的氣囊起爆、PSS點爆;情況2:側面碰撞:對於車速大於25km/h的碰撞,氣囊E⑶的控制單元控制E⑶的氣囊起爆、PSS點爆;情況3:後部碰撞:對於車速大於50km/h的碰撞,氣囊E⑶的控制單元控制E⑶的氣囊起爆、PSS點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後置電源分配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屏蔽層材料為鋁質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蓄電池後置電源分配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蓄電池的正極與中央配電盒(4)的第二針腳位(42)之間的導線外還套有護線殼,護線殼上設有與車身的螺栓配合的孔。
【文檔編號】B60L11/18GK203401985SQ201320374657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6月26日
【發明者】楊紅敏 申請人:天津長城精益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