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有安全氣囊的船舶的製作方法
2024-01-18 06:20:15 1
帶有安全氣囊的船舶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船舶的安全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帶有安全氣囊的船舶。包括船體、設置在船體內的動力裝置、安裝在船舷處的安全氣囊,船舷處設有槽狀氣囊倉,槽狀氣囊倉的內壁上設有安裝孔;安全氣囊的袋口處固定連接法蘭盤,法蘭盤上設有連通安全氣囊的進氣管,進氣管插裝在安裝孔中並與充氣裝置連通,法蘭盤固定連接在槽狀氣囊倉的內壁上;槽狀氣囊倉的上端鉸接有倉板,槽狀氣囊倉的下端設有內擋塊和外擋塊,內擋塊和外擋塊均為楔形條狀結構,內擋塊的高度大於外擋塊。安全氣囊不佔用艙室空間,不受艙內貨物的影響,同時可以避免風浪的衝擊,結構合理、安全可靠。
【專利說明】 帶有安全氣囊的船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船舶的安全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帶有安全氣囊的船舶。
【背景技術】
[0002]船艙進水是導致船舶沉沒和側翻的主要原因,如果在船體上設置浮力足夠大的氣囊,則可以在船艙進水的情況下保持船舶不沉沒,保障人員和貨物的安全。現有的船用安全氣囊設置在艙室的內部,當船艙進水時給氣囊充氣,提供額外的浮力,保證船隻不因漏水而沉沒。但是這種設置的艙室內的氣囊必然會佔用艙室內部空間,滿載貨物的時候氣囊無法充氣,實用性不高。中國專利2013202112500公開了一種《船用安全氣囊系統》,採用夾板和撐杆將氣囊安裝在船舷處,不佔用艙室空間,不受艙內貨物的影響。但這種外掛式氣囊與船體的連接較脆弱,外掛的氣囊容易受到波浪的衝擊受到損壞。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安全可靠、佔用空間小、不受艙內貨物影響的帶有安全氣囊的船舶。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本實用新型所述帶有安全氣囊的船舶包括船體、設置在船體內的動力裝置、安裝在船舷處的安全氣囊,所述船舷處設有槽狀氣囊倉,所述槽狀氣囊倉的內壁上設有安裝孔;所述安全氣囊的袋口處固定連接法蘭盤,所述法蘭盤上設有連通安全氣囊的進氣管,所述進氣管插裝在安裝孔中並與充氣裝置連通,法蘭盤固定連接在槽狀氣囊倉的內壁上;所述槽狀氣囊倉的上端鉸接有倉板,槽狀氣囊倉的下端設有內擋塊和外擋塊,所述內擋塊和外擋塊均為楔形條狀結構,內擋塊的高度大於外擋塊。
[0006]所述安全氣囊是長條狀,在氣囊的外壁上設置多個並列的法蘭盤。
[0007]由於採用了上述結構,安全氣囊不佔用艙室空間,不受艙內貨物的影響,同時可以避免風浪的衝擊,結構合理、安全可靠。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安全氣囊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帶有安全氣囊的船舶,包括船體1、設置在船體1內的動力裝置、安裝在船舷處的安全氣囊2,所述船舷處設有槽狀氣囊倉,所述槽狀氣囊倉的內壁上設有安裝孔;所述安全氣囊2的袋口處固定連接法蘭盤3,所述法蘭盤3上設有連通安全氣囊2的進氣管4,所述進氣管4插裝在安裝孔中並與充氣裝置連通,所述充氣裝置可以是高壓氣泵,也可以是爆炸充氣裝置,充氣裝置的氣動開關設置在駕駛室內,並與檢測船艙進水的傳感器連接,駕駛員可以手動控制充氣,或者當傳感器檢測到船艙進水時自動充氣。法蘭盤3固定連接在槽狀氣囊倉的內壁上,方便安裝和維護氣囊。如圖2所示,所述安全氣囊2是長條狀,在氣囊的外壁上設置多個並列的法蘭盤3 ;所述槽狀氣囊倉的上端鉸接有倉板5,槽狀氣囊倉的下端設有內擋塊6和外擋塊7,所述內擋塊6和外擋塊7均為楔形條狀結構,內擋塊6的高度大於外擋塊7。倉板5採用具有一定彈性的材料製成,未充氣的安全氣囊摺疊設置在槽狀氣囊倉中,按壓倉板5使其卡裝在內擋塊6和外擋塊7之間,外擋塊7可以阻止倉板5向外彈出,內擋塊6可以阻止倉板5受到風浪衝擊是過度擠壓安全氣囊,為安全氣囊提供足夠的空間,避免損壞氣囊。
【權利要求】
1.帶有安全氣囊的船舶,包括船體(I)、設置在船體(I)內的動力裝置、安裝在船舷處的安全氣囊(2),其特徵在於:所述船舷處設有槽狀氣囊倉,所述槽狀氣囊倉的內壁上設有安裝孔;所述安全氣囊(2)的袋口處固定連接法蘭盤(3),所述法蘭盤(3)上設有連通安全氣囊(2)的進氣管(4),所述進氣管(4)插裝在安裝孔中並與充氣裝置連通,法蘭盤(3)固定連接在槽狀氣囊倉的內壁上;所述槽狀氣囊倉的上端鉸接有倉板(5),槽狀氣囊倉的下端設有內擋塊(6)和外擋塊(7),所述內擋塊(6)和外擋塊(7)均為楔形條狀結構,內擋塊(6)的高度大於外擋塊(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安全氣囊的船舶,其特徵在於:所述安全氣囊(2)是長條狀,在氣囊的外壁上設置多個並列的法蘭盤(3)。
【文檔編號】B63B43/14GK204037866SQ201420532861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9日
【發明者】程諾, 方雯, 鄭瀚軒 申請人:李相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