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2023-12-10 13:09:57
一種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於醫藥【技術領域】,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山梔子30-86、川芎38-95、龍骨31-69、黃芪35-78、熟地黃38-85、白芍29-58、水蛭20-40、牛膝26-56、紅花23-49、桃仁22-54、天南星10-31、全蠍11-28、夏枯草18-37、黃連16-32、五味子17-33、丹皮8-19、乳香6-12、紫草9-18、白朮8-14、茯苓9-18。本發明的藥物具有祛風止痛,補氣昇陽,活血祛瘀,祛風解痙,燥溼化痰和寧心安神的功效,本發明的藥物經過藥效學實驗和臨床驗證對中風具有很好的療效,並且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良好。
【專利說明】一種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醫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疾病。由於本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以及併發症多的特點,所以醫學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並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0003]中風為本虛標實之證,在本為陰陽偏勝,氣機逆亂;在標為風火相煽,痰濁壅塞,瘀血內阻。常見的病因有憂思惱怒,飲酒無度,或恣食肥甘,縱慾勞累,或起居不慎等。
[0004]歷代中醫以病因病機學說為依據,對於中風病的治療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認為中風病的發病是因人體氣血虧損,脈絡空虛,外衛不固,以致風邪入中脈絡而引起的。如《金匱要略》認為「脈絡空虛、風邪乘虛入人體。」宋代嚴用和指出:「榮衛失度、腠理空虛,邪氣乘虛而入」。到金元時代劉河間提出:心火暴盛的觀點。李東垣認為「正氣自虛」。朱丹溪則以「溼痰生熱」所致。三者皆強調中風病發生的內在因素。清代王清任則強調中風的發生為『氣虛血瘀』所致,他在《醫林改錯》中指出「中風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氣虛血瘀而致,應以活血化瘀為則」,這一觀點為清代王清任以後許多醫家所共同推崇,近代運用這一治則治療本病總結出不少的好經驗。
[0005]近年來的各種報導中認為,中風病的發生有瘀阻為患、風痰阻塞、熱斂血瘀、內虛為本等不同的原因,臨床上通常將中風分為三種證型(I)氣虛血瘀型;(2)風痰阻絡型;(3)肝陽上亢,肝腎陰虛型。發現中風病人其病機無論風、火、氣、痰阻滯脈絡,均可造成血瘀,有資料報導:腦血栓以氣虛血瘀者為多,風痰阻絡次之,肝陽上亢再次之。而活血化瘀通達脈絡是中風的重要治法之一。
[0006]目前在中風的治療方面卻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難題,例如療效不佳,副作用大等。
【發明內容】
[0007]為了解決目前中風疾病治療情況不是很理想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0008]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9]本發明的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山桅子30-86、川芎38-95、龍骨31-69、黃芪35-78、熟地黃38-85、白芍29-58、水蛭20-40、牛膝26-56、紅花23-49、桃仁22-54、天南星10-31、全蠍11-28、夏枯草18-37、黃連16-32、五味子17-33、丹皮8-19、乳香6-12、紫草9-18、白朮8-14、茯苓9-18。
[0010]經研究發現當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的重量份組成如下時具有更佳的臨床療效:山桅子41-73、川芎45-82、龍骨39-58、黃芪44-67、熟地黃46-79、白芍32-51、水蛭25-35、牛膝34-47、紅花33-41、桃仁29-47、天南星13-25、全蠍15-25、夏枯草21-30、黃連20-28、五味子21-27、丹皮12-16、乳香8-10、紫草11-15、白朮10-12、茯苓12-15。
[0011]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之一: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山桅子41、川芎82、龍骨39、黃芪67、熟地黃46、白芍51、水蛭25、牛膝47、紅花33、桃仁47、天南星13、全蠍25、夏枯草21、黃連28、五味子21、丹皮16、乳香8、紫草15、白朮10、茯苓15。
[0012]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之二: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山桅子73、川芎45、龍骨58、黃芪44、熟地黃79、白芍32、水蛭35、牛膝34、紅花41、桃仁29、天南星25、全蠍15、夏枯草30、黃連20、五味子27、丹皮12、乳香10、紫草11、白朮12、茯苓12。
[0013]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之三: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山桅子52、川芎61、龍骨48、黃芪52、熟地黃59、白芍41、水蛭30、牛膝41、紅花38、桃仁37、天南星19、全蠍20、夏枯草26、黃連24、五味子25、丹皮14、乳香9、紫草13、白朮11、茯苓13。
[0014]本發明的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水丸。
[0015]製備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的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0016](I)首先按配比稱取山桅子、川芎、龍骨、黃芪、熟地黃、白芍、水蛭、牛膝、紅花和桃仁,然後分別放入中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粉碎後過100目篩,在進行混合得到藥物細粉備用;
[0017](2)按配比稱取天南星、全蠍、夏枯草、黃連、五味子、丹皮、乳香、紫草、白朮和茯苓,然後加入提取反應釜中,加入無水乙醇進行加熱回流提取,提取兩次,第一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5-9倍量,加熱回流時間為2-5h,第二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3-6倍量,加熱回流時間為l_3h,合併提取液,過濾,再對濾液進行減壓蒸餾回收其中的乙醇;
[0018](3)蒸餾完畢,對濾液進行加熱濃縮,濃縮得到稠膏,在60 °C時,相對密度為
1.28-1.33 ;
[0019](4)在步驟(3)製備的稠膏中加入步驟(1)的藥物細粉,混合均勻,用水泛丸,在70-80°C下乾燥,製得水丸。
[0020]步驟(2)中,優選:第一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7倍量,加熱回流時間為3h,第二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4倍量,加熱回流時間為2h。
[0021]本發明在中醫辯證的基礎上,根據中醫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選取山桅子、川芎、龍骨、黃芪和熟地黃作為君藥;山桅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的功效;川芎具有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龍骨具有益腎鎮驚,止陰瘧,收溼氣的功效;黃芪具有補氣昇陽,固表止汗的功效;熟地黃具有補血滋潤,益精填髓的功效。
[0022]選取白芍、水蛭、牛膝、紅花和桃仁為臣藥;白芍具有補血柔肝,平肝止痛,斂陰收汗的功效;水輕具有破血逐癒,通經消癒的功效;牛膝具有散癒血,消痛腫的功效;紅花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功效;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的功效。
[0023]選取天南星、全蠍、夏枯草、黃連和五味子為佐藥;天南星具有祛風解痙,燥溼化痰的功效;全蠍具有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夏枯草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涼血止血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的功效;五味子具有斂肺,滋腎,生津,收汗的功效。
[0024]選取丹皮、乳香、紫草、白朮和茯苓為使藥;丹皮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的功效;乳香具有調氣活血,定痛,追毒的功效;紫草具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化痰,寧心安神的功效。
[0025]上述藥物經過組合後,各個藥材之間協同配伍,使本發明的藥物具有祛風止痛,補氣昇陽,活血祛瘀,祛風解痙,燥溼化痰和寧心安神的功效,本發明的藥物經過藥效學實驗和臨床驗證對中風具有很好的療效,並且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良好。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的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詳細描述。
[0027]實施例1
[0028]1.1 原料組成(g):
[0029]山桅子30、川芎95、龍骨31、黃芪78、熟地黃38、白芍58、水蛭20、牛膝56、紅花
23、桃仁54、天南星10、全蠍28、夏枯草18、黃連32、五味子17、丹皮19、乳香6、紫草18、白朮8、茯苓18。
[0030]1.2製備方法:
[0031](I)首先按配比稱取山桅子、川芎、龍骨、黃芪、熟地黃、白芍、水蛭、牛膝、紅花和桃仁,然後分別放入中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粉碎後過100目篩,在進行混合得到藥物細粉備用;
[0032](2)按配比稱取天南星、全蠍、夏枯草、黃連、五味子、丹皮、乳香、紫草、白朮和茯苓,然後加入提取反應釜中,加入無水乙醇進行加熱回流提取,提取兩次,第一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5倍量,加熱回流時間為2h,第二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3倍量,加熱回流時間為Ih,合併提取液,過濾,再對濾液進行減壓蒸餾回收其中的乙醇;
[0033](3)蒸餾完畢,對濾液進行加熱濃縮,濃縮得到稠膏,在60°C時,相對密度為1.28 ;
[0034](4)在步驟(3)製備的稠膏中加入步驟(1)的藥物細粉,混合均勻,用水泛丸,在70°C下乾燥,製得水丸。
[0035]製備的水丸每10粒重I克。
[0036]實施例2
[0037]2.1 原料組成(g):
[0038]山桅子86、川芎38、龍骨69、黃芪35、熟地黃85、白芍29、水蛭40、牛膝26、紅花49、桃仁22、天南星31、全蠍11、夏枯草37、黃連16、五味子33、丹皮8、乳香12、紫草9、白朮
14、茯苓9。
[0039]2.2製備方法:
[0040](I)首先按配比稱取山桅子、川芎、龍骨、黃芪、熟地黃、白芍、水蛭、牛膝、紅花和桃仁,然後分別放入中藥粉碎機中進 行粉碎,粉碎後過100目篩,在進行混合得到藥物細粉備用;
[0041](2)按配比稱取天南星、全蠍、夏枯草、黃連、五味子、丹皮、乳香、紫草、白朮和茯苓,然後加入提取反應釜中,加入無水乙醇進行加熱回流提取,提取兩次,第一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9倍量,加熱回流時間為5h,第二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6倍量,加熱回流時間為3h,合併提取液,過濾,再對濾液進行減壓蒸餾回收其中的乙醇;
[0042](3)蒸餾完畢,對濾液進行加熱濃縮,濃縮得到稠膏,在60°C時,相對密度為1.33 ;
[0043](4)在步驟(3)製備的稠膏中加入步驟(1)的藥物細粉,混合均勻,用水泛丸,在80°C下乾燥,製得水丸。
[0044]製備的水丸每10粒重I克。
[0045]實施例3
[0046]3.1 原料組成(g):
[0047]山桅子41、川芎82、龍骨39、黃芪67、熟地黃46、白芍51、水蛭25、牛膝47、紅花33、桃仁47、天南星13、全蠍25、夏枯草21、黃連28、五味子21、丹皮16、乳香8、紫草15、白朮10、茯苓15。
[0048]3.2製備方法:
[0049](I)首先按配比稱取山桅子、川芎、龍骨、黃芪、熟地黃、白芍、水蛭、牛膝、紅花和桃仁,然後分別放入中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粉碎後過100目篩,在進行混合得到藥物細粉備用;
[0050](2)按配比稱取天南星、全蠍、夏枯草、黃連、五味子、丹皮、乳香、紫草、白朮和茯苓,然後加入提取反應釜中,加入無水乙醇進行加熱回流提取,提取兩次,第一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7量,加熱回流 時間為3,第二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4量,加熱回流時間為2,合併提取液,過濾,再對濾液進行減壓蒸餾回收其中的乙醇;
[0051](3)蒸餾完畢,對濾液進行加熱濃縮,濃縮得到稠膏,在60°C時,相對密度為1.30
[0052](4)在步驟(3)製備的稠膏中加入步驟(1)的藥物細粉,混合均勻,用水泛丸,在75下乾燥,製得水丸。
[0053]製備的水丸每10粒重I克。
[0054]實施例4
[0055]4.1 原料組成(g):
[0056]山桅子73、川芎45、龍骨58、黃芪44、熟地黃79、白芍32、水蛭35、牛膝34、紅花41、桃仁29、天南星25、全蠍15、夏枯草30、黃連20、五味子27、丹皮12、乳香10、紫草11、白朮12、茯苓12。
[0057]4.2製備方法:
[0058]製備方法同實施例3的3.2。
[0059]實施例5
[0060]5.1 原料組成(g):
[0061]山桅子52、川芎61、龍骨48、黃芪52、熟地黃59、白芍41、水蛭30、牛膝41、紅花38、桃仁37、天南星19、全蠍20、夏枯草26、黃連24、五味子25、丹皮14、乳香9、紫草13、白朮11、茯苓13。
[0062]5.2製備方法:
[0063]製備方法同實施例3的3.2。
[0064]藥效學研究
[0065]I對大鼠腦缺血的治療作用
[0066]1.1實驗動物[0067]Wistar大鼠,雌雄兼用,體重180_200g,由中國醫學科學研究院動物中心繁育場提供。1.2實驗藥品
[0068]本發明實施例5製備的藥物水丸;回天再造丸,哈藥集團世一堂製藥廠生產;戊巴比妥鈉,上海哈靈生物生產。
[0069]1.3試驗方法
[0070]將60隻大鼠隨即分成假手術組(未造模型),模型組,回天再造丸組(6g/kg),本發明藥物高劑量組(12g/Kg)、中劑量組(6g/Kg)和低劑量組(3g/Kg)。
[0071]將試驗大鼠用戊巴比妥鈉(50mg/Kg)腹腔麻醉,然後分離雙側頸總動脈,將BT87-2型實驗性體內血栓形成測定儀的刺激電極及溫度傳感器鉤在動脈上,以1.5mA直流電持續刺激血管壁7分鐘,同時用溫度傳感器監測血管表面的溫度變化及血栓形成情況,待形成雙側血栓後,縫合傷口。
[0072]手術後次日開始給藥,口服給藥,每天一次,持續10天,最後一次給藥兩個小時候後,對大鼠進行斷頭處死,摘取腦及雙側頸動脈處血栓,稱量血栓重量及腦溼重,然後將腦至於110°C烤箱中烤到恆重,計算腦指數及腦含水量,實驗結果如表1所述。
[0073]腦指數=腦溼重/體重X 100%
[0074]腦含水量=(腦溼重-腦幹重)/腦溼重X 100%
[0075]表1本發明藥物對大鼠腦缺血的影響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山桅子30-86、川芎38-95、龍骨31-69、黃芪35-78、熟地黃38-85、白芍29-58、水蛭20-40、牛膝26-56、紅花23-49、桃仁22-54、天南星10-31、全蠍11-28、夏枯草18-37、黃連16-32、五味子17-33、丹皮8-19、乳香6-12、紫草9-18,白朮8-14、茯苓9-18。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山桅子41-73、川芎45-82、龍骨39-58、黃芪44-67、熟地黃46-79、白芍32-51、水蛭25-35、牛膝34-47、紅花33-41、桃仁29-47、天南星13-25、全蠍15-25、夏枯草21-30、黃連20-28、五味子21-27、丹皮12-16、乳香8-10、紫草11-15、白朮10-12、茯苓 12-15。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山桅子41、川芎82、龍骨39、黃芪67、熟地黃46、白芍51、水蛭25、牛膝47、紅花33、桃仁47、天南星13、全蠍25、夏枯草21、黃連28、五味子21、丹皮16、乳香8、紫草15、白朮10、茯苓15。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山桅子73、川芎45、龍骨58、黃芪44、熟地黃79、白芍32、水蛭35、牛膝34、紅花41、桃仁29、天南星25、全蠍15、夏枯草30、黃連20、五味子27、丹皮12、乳香10、紫草11、白朮12、茯苓12。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山桅子52、川芎61、龍骨48、黃芪52、熟地黃59、白芍41、水蛭30、牛膝41、紅花38、桃仁37、天南星19、全蠍20、夏枯草26、黃連24、五味子25、丹皮14、乳香9、紫草13、白朮11、茯苓13。
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用於治療中風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所述中藥組合物的劑型為水丸。
7.一種製備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按配比稱取山桅子、川芎、龍骨、黃芪、熟地黃、白芍、水蛭、牛膝、紅花和桃仁,然後分別放入中藥粉碎機中進行粉碎,粉碎後過100目篩,在進行混合得到藥物細粉備用; (2)按配比稱取天南星、全蠍、夏枯草、黃連、五味子、丹皮、乳香、紫草、白朮和茯苓,然後加入提取反應釜中,加入無水乙醇進行加熱回流提取,提取兩次,第一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5-9倍量,加熱回流時間為2-5h,第二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3-6倍量,加熱回流時間為l_3h,合併提取液,過濾,再對濾液進行減壓蒸餾回收其中的乙醇; (3)蒸餾完畢,對濾液進行加熱濃縮,濃縮得到稠膏,在60°C時,相對密度為1.28-1.33 ;(4)在步驟(3)製備的稠膏中加入步驟(1)的藥物細粉,混合均勻,用水泛丸,在70-80°C下乾燥,製得水丸。
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2)中,第一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7倍量,加熱回流時間為3h,第二次無水乙醇加入量為4倍量,加熱回流時間為2h。
9.如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治療中風中的用途。
【文檔編號】A61K36/8884GK103830464SQ201410080892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6日
【發明者】莊妍 申請人:莊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