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與川白芷行間套種的栽培方法
2024-01-18 03:41:15 1
專利名稱:金銀花與川白芷行間套種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作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金銀花與川白芷的行間套種栽培技術和方法。
背景技術:
川白芷,又名異形當歸,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I 2米;根直生,下面有數條支根;莖直立,圓柱形,中空,表面有細稜,葉互生,莖下部的葉2 3回3出式羽狀全裂,最終裂片長卵形至披針形;葉柄鞘狀,抱莖;莖上部的葉片逐漸簡化成廣闊膨大的葉鞘;葉邊緣有不規則鋸齒,上面綠色,下面灰白色至淡綠色,兩面均無毛,僅葉脈上有短剛毛,復傘形花序頂生,總花梗長15 20釐米;總值缺,小總苞數枚,狹披針形至線形,較小傘梗為長;花萼不明顯;花瓣5,白色,廣卵形至類圓形,先端微凹,中央有一小舌片向內折曲;雄蕊5,花葯橢圓形子房下位,2室,花柱2。雙懸果長橢圓形,分果右明顯的5稜,側稜有較木質化的翅。 川白芷花期5 6月,果期6 7月。中藥材白芷的主要功效是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燥溼止帶。金銀花學名lonicera japonica thunb.,為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屬多年生、半常綠的纏繞灌木。金銀花又名忍冬、銀花、雙花等,金銀花呈棒狀,上粗下細,略彎曲,長2-3cm,上部直徑3_,下部直徑I. 5_,表面呈黃白色或綠白色,密被短柔毛。偶見葉狀苞片,花萼綠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長約2_,開放者花冠筒狀,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於筒壁,黃色;雌蕊I個,子房無毛,氣清香,味淡微苦。金銀花以花蕾或待初開的花供藥用,藤葉(忍冬藤)亦可供藥用,主要的藥用成分為綠原酸、異綠原酸和木犀草苷。金銀花的花蕾能清熱解毒,忍冬藤也具有清熱解毒和通絡的功效。金銀花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歷來屬大宗藥材,市場需求量大,人工裁培是其重要的來源途徑。但是,傳統的金銀花栽培方法,行間距比較寬,佔地面積大,雜草危害嚴重,除草成本高、肥料浪費嚴重、土地利用率比較低,降低了金銀花種植的經濟效益。目前,關於金銀花與川白芷的行間套種栽培模式及技術還未見報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金銀花和川白芷行間套種的栽培方法和技術,彌補金銀花和川白芷行間套種的技術空白,克服傳統金銀花栽培方法雜草危害嚴重、除草成本高、肥料利用不足、土地利用率低得缺陷,提高金銀花種植的經濟效益。本發明通過以下步驟實現在秋季或早春未萌發前定植金銀花苗,種植行向為東西向,行距I. 5-2米,株距O. 6米;在金銀花種植行兩端打I. 3-1. 5米高的水泥樁或鐵柱,用鐵絲或3mm細鋼絞線在兩個柱子之間繃直,鐵絲或鋼絞線的垂直距離為20cm-30cm,形成攀援架,以便讓金銀花藤蔓在上面攀援;金銀花定植並設置好攀援架後,在金銀花行間套種川白芷,川白芷播種邊界離金銀花的距離為O. 35-0. 4米,川白芷和金銀花之間的空隙作為金銀花的中耕施肥帶,川白芷可以是條播或撒播,條播的行向為南北向,行距是O. 2米,播種量為O. 6-0. 8kg/畝;金銀花藤蔓生長到O. 4米長時開始引蔓,並用細鐵絲或繩子將金銀花藤蔓均勻地固定在攀援架上,讓藤蔓爬滿攀援架,每年修枝時使枝條在攀援架上分布均勻,增加通風透光率,提高金銀花產量,同時也便於採收。金銀花的定植、肥水管理、病蟲防治、修剪、採收等技術方法與普通栽培方法相同,川白芷的種植技術、田間管理也與普通栽培方法相同。本發明的優點是(I)可減少金銀花行間雜草和病蟲的危害,減少除草劑和農藥的使用量,提高金銀花的品質;(2)川白芷下部較為濃密的枝葉可以有效減少陽光對土壤的照射,降低水分蒸發,提高春旱期間金銀花的生長速度;(3)既提高金銀花品質和產量,又有川白芷的收入,增加了單位土地面積的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 :2009年秋,在成都香君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遂寧市蓬溪縣基地天福鎮地塊2(1畝)利用行間套種川白芷栽培方法進行金銀花種植試驗;9月8日整地施肥,撒播播種川白芷,播種量為O. 8kg/畝,播種後用細土蓋種,白芷撒播寬度為O. 6米,間距I米;10月28日,定植金銀花扦插苗,種植的行向為東西向,行距I. 6米、株距O. 6米,行向東西向開挖種植溝,溝寬O. 3米、深O. 3米,每米溝施入土雜肥12公斤,並與土拌勻,然後栽植金銀花苗並淋透定根水;10月31日用水泥樁和鐵絲在金銀花種植行的正上方設置I. 3米高的攀援架;金銀花發出新葉時施一次肥,以糞水及氮肥為主,秋末時施一次肥,以堆肥及磷肥為主;金銀花長度達O. 4米是進行引蔓,並用繩子將藤蔓均勻的固定在攀援架上;11月底,川白芷秋季追施磷鉀肥一次,金銀花進行剪枝,將枯枝、弱枝、過密枝、病蟲枝及枝條過長部分剪去;金銀花在2010年開始開花,第一次5-6月,開花較多,三次採摘金銀花乾花34kg ;第二次7-8月開花較少;第三次9月底,開花較少;白芷在7月中旬葉片呈枯萎時收穫,總共收穫189kg,折算為 452kg/ 畝。實施例22010年春,在成都香君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遂寧市蓬溪縣基地天福鎮地塊3(1畝)利用行間套種川白芷栽培方法進行金銀花種植試驗;3月10日整地施肥,撒播播種川白£,播種量為O. 7kg/畝,播種後用細土蓋種,白芷撒播寬度為O. 8米,間距I米;4月3日,定植金銀花扦插苗,種植的行向為東西向,行距2米、株距O. 6米,行向東西向開挖種植溝,溝寬O. 3米、深O. 3米,每米溝施入土雜肥10公斤,並與土拌勻,然後栽植金銀花苗並淋透定根水;4月22日用鐵柱和3mm鋼絞線在金銀花種植行的正上方設置I. 5米高的攀援架;5月初,川白芷追施複合肥;金銀花發出新葉時施一次肥,以糞水及氮肥為主,秋初時施一次月巴,以堆肥及磷肥為主;7月底,川白芷收穫,總產量167kg,折算為427kg/畝。
權利要求
1.一種金銀花與川白芷行間套種的栽培方法,其特徵在於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1)在秋季或早春未萌發前定植金銀花苗,種植行向為東西向,行距I.5-2米,株距O. 6米;在金銀花種植行兩端打I. 3-1. 5米高的水泥樁或鐵柱,用鐵絲或3mm細鋼絞線在兩個柱子之間繃直,鐵絲或鋼絞線的垂直距離為20cm-30cm,形成攀援架,以便讓金銀花藤蔓在上面攀援; (2)金銀花定植並設置好攀援架後,在金銀花行間套種川白芷,川白芷播種邊界離金銀花的距離為O. 35-0. 4米,川白芷和金銀花之間的空隙作為金銀花的中耕施肥帶,川白芷可以是條播或撒播,條播的行向為南北向,行距是O. 2米,播種量為O. 6-0. 8kg/畝; (3)金銀花藤蔓生長到O.4-0. 5米長時開始引蔓,並用細鐵絲或繩子將金銀花藤蔓均勻地固定在攀援架上,讓藤蔓爬滿攀援架,每年修枝時使枝條在攀援架上分布均勻,增加通風透光率,提高金銀花產量,同時也便於採收。
金銀花的定植、施肥、病蟲防治、修剪、採收等技術方法與普通栽培方法相同,川白芷的種植技術、田間管理也與普通栽培方法相同。
全文摘要
金銀花與川白芷進行行間套種的栽培方法涉及作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是通過一定的方式,將金銀花和川白芷進行套種,按照相應的田間管理技術進行栽培,該方法可減少金銀花行間雜草和病蟲的危害,減少除草劑的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保持土壤中的水分,能夠有效提高金銀花的品質和產量,加上種植川白芷的收入,最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單位土地面積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01G7/00GK102919064SQ20111022794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0日
發明者何開文 申請人:成都香君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