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的製作方法
2023-10-26 12:02:27 2
專利名稱:一種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的製作方法
一種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溫室大棚的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
背景技術:
溫室大棚是指具有充分採光、嚴密保溫或補充加溫、空氣對流等性能的良好設備, 用於種植或養殖生產的一種設施。在不適宜植物生長的季節,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產量,多用於低溫季節喜溫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溫室的種類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採光材料、外形及加溫條件等又可分為很多種類,如玻璃溫室、塑料溫室;單棟溫室、連棟溫室;單屋面溫室、雙屋面溫室;加溫溫室、不加溫溫室等。溫室結構應密封保溫,但又應便於通風降溫。
現有技術中塑料大棚內氣溫於午後2 4時開始下降,日落後降溫迅速,比露地降溫快,經常會出現棚內氣溫反而低於棚外的現象,稱為棚溫逆轉。棚溫逆轉現象在各季均有可能出現,以早春危害最大。當有冷空氣入侵,在偏北大風後的第一個晴朗微風的夜間,棚內最低氣溫可比棚外低O. 5 一 1°C,有時達到0°C或以下,使剛定植的幼苗受凍害。另外,在塑料棚的密閉條件下,空氣熱容量小,棚內溫度上升及下降均快,晝夜溫差特別大。如晴天中午前後在密閉條件下溫度可達40-50°C,天亮以前溫度降至最低點,晝夜溫差可達 10-20°C。晝夜有適當溫差可增加光合作用,減少呼吸作用,有利於物質的積累。但溫差過大,不利於蔬菜的生長與發育,溫度過高,有時會出現燒苗現象。這些氣候因素常常使在溫室大棚裡的栽培物減產以致死亡,給廣大農民帶來了嚴重的損失。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保溫效果更好,不會出現棚溫逆轉現象、溫度調節方便,晝夜溫差不會過大的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一種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包括大棚支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大棚支架上鋪設有2層薄膜,其中,第一層薄膜位於所述大棚支架的頂部,第二層薄膜位於所述第一層薄膜下方,所述第二層薄膜沿所述大棚支架的寬度方向呈兩個連續的倒「V」形結構,所述第一層薄膜和所述第二層薄膜之間設置有給水裝置,所述第二層薄膜上還設置有 蓄水槽。
本發明的大棚具有兩層薄膜,薄膜之間形成封閉的空間,當白天有太陽能時,通過給水裝置向這個空間內補充一定的水分,水分吸收太陽能形成水蒸汽將一部分太陽能存貯起來,當夜間溫度降低時,這些水蒸氣會冷凝從而將其存儲的太陽能釋放出來,使得夜間大棚的溫度得以保持,使得晝夜溫差不會過大,而且,當棚內溫度下降,水蒸氣釋放的熱量可以持續補充大棚流失的熱量,確保棚內溫度高於外界溫度,避免了棚溫逆轉現象的發生,蓄水槽的作用在於收集冷凝水,可以在第二天重複利用,不需經常補充水分,只有當該空間內的水分散發的差不多的時候才需要通過給水裝置補充水分,而第二層薄膜則有利于于冷凝水滴下後將冷凝水導入蓄水槽內。
作為優選,上述給水裝置包括成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二層薄膜上的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上設置有第一閥門,在所述供水管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出口朝上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處還設置有霧化器。上述霧化裝置的作用在於將水分散的噴射於兩層薄膜之間,使得水分更容易的吸熱蒸發。當然,除了本方案中的給水裝置,給水裝置還可以是一個水龍頭,直接將水放在蓄水槽內。
作為另一優選,上述給水裝置包括成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一層薄膜上的供水管,所述供水管上設置有第一閥門,在所述供水管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出口朝下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處還設置有霧化器。
為了取得更好的技術效果,進一步的改進還包括上述第二層薄膜反覆彎折形成若干沿軸向平行分布的凹槽。上述的凹槽能夠起到蓄積冷凝水的作用,使得冷凝水不會全部堆積在蓄水槽內,達到分散冷凝水,使冷凝水再次蒸發更加容易的效果。
進一步改進,上述第一層薄膜和第二層薄膜之間設置有貫穿兩者的通風管,所述通風管的上通風口處安裝有第二閥門。當大棚內的溫度過高時,可以打開上述第二閥門,將外界的冷空氣引入到大棚內,降低大棚溫度,防止發生燒苗現象。
進一步改進包括上述第二層薄膜下方的空間內靠近地面的位置設置有溫控器, 所述溫控器與所述第二閥門相連用於控制所述第二閥門的開合。本方案中的溫控器的作用在於自動控制大棚內的溫度當大棚溫度過高,達到設定溫度時,溫控器控制第二閥門打開,當大棚內的溫度降低到設定溫度時,溫控器控制第二閥門閉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大棚至少具有兩層薄膜,薄膜之間形成封閉的空間,當白天有太陽能時,通過給水裝置向這個空間內補充一定的水分,水分吸收太陽能形成水蒸汽將一部分太陽能存貯起來,當夜間溫度降低時,這些水蒸氣會冷凝從而將其存儲的太陽能釋放出來,使得夜間大棚的溫度得以保持,使得晝夜溫差不會過大,而且,當棚內溫度下降,水蒸氣釋放的熱量可以持續補充大棚流失的熱量,確保棚內溫度高於外界溫度,避免了棚溫逆轉現象的發生,蓄水槽的作用在於收集冷凝水,可以在第二天重複利用,不需經常補充水分,只有當該空間內的水分散發的差不多的時候才需要通過給水裝置補充水分, 而第二層薄膜則有利于于冷凝水滴下後將冷凝水導入蓄水槽內。而且如果溫度過高,還可以通過通風管的閥門進行溫度調節。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 2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給水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1。
參見圖1,圖3,圖4,一種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包括大棚支架1,其特徵在於所述大棚支架I上鋪設有2層薄膜,其中,第一層薄膜2位於所述大棚支架I的頂部,第二層薄膜3位於所述第一層薄膜2下方,所述第二層薄膜3沿所述大棚支架I的寬度方向呈兩個連續的倒「V」形結構,第二層薄膜3反覆彎折形成若干沿軸向平行分布的凹槽6,所述第一層薄膜2和所述第二層薄膜3之間設置有給水裝置,所述第二層薄膜3上還設置有蓄水槽4。
具體到本實施例,上述給水裝置包括成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二層薄膜3上的供水管 51,所述供水管51上設置有第一閥門52,在所述供水管51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出口朝上的出水口 53,所述出水口 53處還設置有霧化器54。
上述第一層薄膜2和第二層薄膜3之間設置有貫穿兩者的通風管7,所述通風管7 的上通風口處安裝有第二閥門8,上述第二層薄膜3下方的空間內靠近地面的位置設置有溫控器(圖上未示出),所述溫控器與所述第二閥門8相連用於控制所述第二閥門8的開合。
實施例2。
參見圖2,圖3,圖4,一種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包括大棚支架1,其特徵在於所述大棚支架I上鋪設有至少2層薄膜,其中,第一層薄膜2位於所述大棚支架I的頂部,第二層薄膜3位於所述第一層薄膜2下方,所述第二層薄膜3沿所述大棚支架I的寬度方向呈兩個連續的倒「V」形結構,第二層薄膜3反覆彎折形成若干沿軸向平行分布的凹槽6,所述第一層薄膜2和所述第二層薄膜3之間設置有給水裝置,所述第二層薄膜3上還設置有蓄水槽4。
具體到本實施例,上述給水裝置包括成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一層薄膜3上的供水管 51,所述供水管51上設置有第一閥門52,在所述供水管51 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出口朝下的出水口 53,所述出水口 53處還設置有霧化器54。
上述第一層薄膜2和第二層薄膜3之間設置有貫穿兩者的通風管7,所述通風管7 的上通風口處安裝有第二閥門8,上述第二層薄膜3下方的空間內靠近地面的位置設置有溫控器,所述溫控器與所述第二閥門8相連用於控制所述第二閥門8的開合。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包括大棚支架(I),其特徵在於所述大棚支架(I)上鋪設有2層薄膜,其中,第一層薄膜(2)位於所述大棚支架(I)的頂部,第二層薄膜(3)位於所述第一層薄膜(2 )下方,所述第二層薄膜(3 )沿所述大棚支架(I)的寬度方向呈兩個連續的倒「V」形結構,所述第一層薄膜(2)和所述第二層薄膜(3)之間設置有給水裝置,所述第二層薄膜(3 )上還設置有蓄水槽(4 )。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其特徵在於所述給水裝置包括成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二層薄膜(3)上的供水管(51),所述供水管(51)上設置有第一閥門(52),在所述供水管(51)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出口朝上的出水口(53),所述出水口(53)處還設置有霧化器(54 )。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其特徵在於所述給水裝置包括成軸向設置於所述第一層薄膜(3)上的供水管(51),所述供水管(51)上設置有第一閥門(52),在所述供水管(51)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出口朝下的出水口(53),所述出水口(53)處還設置有霧化器(54 )。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種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層薄膜(3 )反覆彎折形成若干沿軸向平行分布的凹槽(6 )。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層薄膜(2)和第二層薄膜(3)之間設置有貫穿兩者的通風管(7),所述通風管(7)的上通風口處安裝有第二閥門(8)。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層薄膜(3)下方的空間內靠近地面的位置設置有溫控器,所述溫控器與所述第二閥門(8)相連用於控制所述第二閥門(8)的開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多層膜結構的大棚,包括大棚支架,其特徵在於大棚支架上鋪設有2層薄膜,其中,第一層薄膜位於大棚支架的頂部,第二層薄膜位於第一層薄膜下方,第二層薄膜沿大棚支架的寬度方向呈兩個連續的倒「V」形結構,第一層薄膜和第二層薄膜之間設置有給水裝置,第二層薄膜上還設置有蓄水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給水裝置向這個空間內補充一定的水分,水分吸收太陽能形成水蒸汽將一部分太陽能存貯起來,當夜間溫度降低時,這些水蒸氣會冷凝從而將其存儲的太陽能釋放出來,使得晝夜溫差不會過大,而且,當棚內溫度下降,水蒸氣釋放的熱量可以確保棚內溫度高於外界溫度,避免了棚溫逆轉現象的發生。
文檔編號A01G9/14GK103026923SQ20121057783
公開日2013年4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7日
發明者鄭金土, 張同心, 陳挺, 徐騰達, 汪科繼 申請人:寧波市林特科技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