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05 22:43:39 3

本發明屬於醫療器械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現有的包皮切割吻合器都包括吻合組件、驅動主體和手柄,但是在使用時存在以下缺陷:
1、手術時,包皮切割吻合器從擊發吻合推送到吻合切割結束中途時間不能停頓換手或換力,如果過程中途換手或換力或停止加力,吻合系統會回復回彈,導致切割縫合手術效果的不可控等缺陷。
2、醫生手術前必須掌握好手握的姿勢,以及手握的位置,當出現手握姿勢或手握的位置不恰當時,會導致不能一次性成功完成切割吻合,而需要中途停頓並改變手握的姿勢或手握的位置,這時包皮切割吻合器處於無受力狀態而回彈,當再次擊發吻合時包皮上的切割位置或縫合釘的縫合位置會改變,手術風險增加,也增加了手術難度和對醫生手術技術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從擊發到吻合切割結束過程中途可以隨時停頓,且吻合切割系統不會回彈,整個吻合切割系統會在中途完全停頓,直至切割吻合器完成吻合才可以回復狀態,有效降低了手術難度和對醫生手術技術要求,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操作性的包皮切割吻合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包括有吻合組件、驅動主體和手柄,所述吻合組件安裝在驅動主體的前端,且驅動主體內套設有復位彈簧的推桿前端與吻合組件內的環形刀連接;所述手柄活動地安裝在的左右兩側,且其上設有傳動杆與推桿驅動連接,驅使推桿軸向向前移動,帶動環形刀作向前包皮切割運動;所述驅動主體內設有切割繼停裝置,包括有止動齒板和止動彈片,所述止動齒板安裝在驅動主體的內側側壁上,所述止動彈片安裝在推桿的後端、並隨軸向向前移動的推桿卡在止動齒板的相應止動齒位上,實現包皮切割吻合器的環形刀在作向前包皮切割運動過程的鎖止;而且在包皮切割吻合器完成吻合瞬間,所述止動齒板朝驅動主體的內側側壁方向移動、使其止動齒位與止動彈片分離,此時推桿在復位彈簧的作用力下回彈到初始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切割繼停裝置還包括有頂起下壓機構,所述頂起下壓機構包括抽屜式拉鉤和下壓彈片,所述抽屜式拉鉤可前後移動地安裝在驅動主體的內側側壁上、並與推桿驅動連接,在包皮切割吻合器完成吻合的同時,所述推桿帶動抽屜式拉鉤向前移動,在推桿回彈到初始位置的同時,所述推桿帶動抽屜式拉鉤向後移動;所述止動齒板安裝有抽屜式拉鉤上,所述下壓彈片的一端安裝固定在驅動主體的內側側壁上、另一端作用在止動齒板上;在抽屜式拉鉤向前移動至最前時,所述止動齒板在下壓彈片的作用下朝驅動主體的內側側壁方向移動,當抽屜式拉鉤向後移動至最後時,所述抽屜式拉鉤將止動齒板頂起,使止動彈片卡在止動齒板的相應止動齒位上。
進一步地,所述抽屜式拉鉤的上表面從前端到後端依次設有間隔設有凸起的前拉擋塊、後推擋塊、前頂臺和後頂臺,所述止動齒板的後端設有後頂臺避讓孔;在初始狀態時,所述止動齒板安裝在位於後推擋塊後方的抽屜式拉鉤上,且前頂臺和後頂臺頂住止動齒板的底面、將止動齒板頂起;在包皮切割吻合器完成吻合的同時,推桿與前拉擋塊連接、驅使抽屜式拉鉤向前移動,使前頂臺滑出止動齒板的底面和後頂臺滑至後頂臺避讓孔的正下方,此時止動齒板朝驅動主體的內側側壁方向移動、後頂臺卡入頂臺避讓孔內;在推桿回彈到初始位置的同時,推桿與後推擋塊連接、驅使抽屜式拉鉤向後移動,使前頂臺推入至止動齒板的底面,同時後頂臺從後頂臺避讓孔滑出、推入至止動齒板的底面,將止動齒板頂起。
進一步地,所述前頂臺和後頂臺均為倒扣形凸臺,朝後一側為斜面或圓弧面。
進一步地,所述止動齒板的底面設有滑槽,上表面位於止動齒位左右兩側設有壓緊面,且後頂臺避讓孔與滑槽連通;所述前頂臺和後頂臺可前後滑動地卡在滑槽內,所述下壓彈片可前後滑動地壓在壓緊面上。
進一步地,所述驅動主體的內側側壁設有安裝凹槽,所述抽屜式拉鉤和止動齒板設於安裝凹槽內。
進一步地,所述前拉擋塊、後推擋塊、前頂臺和後頂臺與抽屜式拉鉤一體成型,所述止動齒位、後頂臺避讓孔、滑槽和壓緊面與止動齒板一體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推桿上設有凸環,所述凸環在包皮切割吻合器完成吻合的同時和在推桿回彈到初始位置的同時,分別與前拉擋塊和後推擋塊驅動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止動彈片的一端通過螺絲安裝固定在推桿上,另一端朝止動齒板彎曲延伸、且端部卡在止動齒位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所述包皮切割吻合器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即具有繼停功能,從擊發到吻合切割結束過程中途可以隨時停頓,且吻合切割系統不會回彈,整個吻合切割系統會在中途完全停頓,直至切割吻合器完成吻合(吻合切割結束)才可以回復狀態,解決了現有包皮切割吻合器因中途換手或換力或停止加力或更換手握姿勢或手握位置而吻合系統自動回復回彈,導致切割縫合手術效果的不可控等缺陷問題,有效降低了手術難度和對醫生手術技術要求,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操作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所述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所述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實施例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沿A-A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B部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所述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實施例中抽屜式拉鉤和止動齒板安裝在驅動主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所述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實施例中抽屜式拉鉤和止動齒板組裝一起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所述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實施例中抽屜式拉鉤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所述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實施例中止動齒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所述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實施例中切割繼停裝置鎖止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所述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實施例中切割繼停裝置在包皮切割吻合器完成吻合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所述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實施例中推桿與切割繼停裝置處於鎖止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所述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實施例中推桿與切割繼停裝置在包皮切割吻合器完成吻合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如圖1至圖12中所示,
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一種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包括有吻合組件1、驅動主體2和手柄3,所述吻合組件1安裝在驅動主體2的前端,且驅動主體2內套設有復位彈簧5的推桿4前端與吻合組件1內的環形刀6連接;所述手柄3活動地安裝在2的左右兩側,且其上設有傳動杆7與推桿4驅動連接,驅使推桿4軸向向前移動,帶動環形刀6作向前包皮切割運動。
所述驅動主體2內設有切割繼停裝置,包括有止動齒板8和止動彈片9,所述止動齒板8安裝在驅動主體2的內側側壁上,所述止動彈片9安裝在推桿4的後端。具體結構可以為:所述止動彈片9的一端通過螺絲91安裝固定在推桿4上,另一端朝止動齒板8彎曲延伸、且端部卡在止動齒位81上;所述切割繼停裝置還包括有頂起下壓機構,所述頂起下壓機構包括抽屜式拉鉤10和下壓彈片11,所述抽屜式拉鉤10可前後移動地安裝在驅動主體2的內側側壁上、並與推桿4驅動連接,所述止動齒板8安裝有抽屜式拉鉤10上,所述下壓彈片11的一端安裝固定在驅動主體2的內側側壁上、另一端作用在止動齒板8上。其中,所述驅動主體2的內側側壁設有安裝凹槽21,所述抽屜式拉鉤10和止動齒板8設於安裝凹槽21內,而且抽屜式拉鉤10的上表面從前端到後端依次設有間隔設有凸起的前拉擋塊101、後推擋塊102、前頂臺103和後頂臺104,所述前拉擋塊101、後推擋塊102、前頂臺103和後頂臺104可與抽屜式拉鉤10一體成型(如一體注塑成型),所述前頂臺103和後頂臺104均可以為倒扣形凸臺、且朝後一側為斜面或圓弧面,所述止動齒板8的後端設有後頂臺避讓孔82;在初始狀態時,所述止動齒板8安裝在位於後推擋塊102後方的抽屜式拉鉤10上,且前頂臺103和後頂臺104頂住止動齒板8的底面、將止動齒板8頂起。所述止動齒板8的底面設有滑槽83,上表面位於止動齒位81左右兩側設有壓緊面84,且後頂臺避讓孔82與滑槽83連通,所述止動齒位81、後頂臺避讓孔82、滑槽83和壓緊面84可與止動齒板8一體成型(如一體注塑成型);所述前頂臺103和後頂臺104可前後滑動地卡在滑槽83內,所述下壓彈片11可前後滑動地壓在壓緊面84上。所述推桿4上設有凸環41,所述凸環41在包皮切割吻合器完成吻合的同時和在推桿4回彈到初始位置的同時,分別與前拉擋塊101和後推擋塊102驅動連接。
本發明所述帶繼停裝置的包皮切割吻合器使用過程,所述止動彈片9隨軸向向前移動的推桿4卡在止動齒板8的相應止動齒位81上,實現包皮切割吻合器的環形刀6在作向前包皮切割運動過程的鎖止(即整個吻合系統的鎖止);而且在包皮切割吻合器完成吻合瞬間,所述止動齒板8朝驅動主體2的內側側壁方向移動、使其止動齒位81與止動彈片9分離,此時推桿4在復位彈簧5的作用力下回彈到初始位置。具體為:在包皮切割吻合器完成吻合的同時,推桿4與前拉擋塊101連接、驅使抽屜式拉鉤10向前移動,在抽屜式拉鉤10向前移動至最前時,前頂臺103滑出止動齒板8的底面和後頂臺104滑至後頂臺避讓孔82的正下方,此時止動齒板8朝驅動主體2的內側側壁方向移動、後頂臺104卡入頂臺避讓孔82內;在推桿4回彈到初始位置的同時,推桿4與後推擋塊102連接、驅使抽屜式拉鉤10向後移動,在抽屜式拉鉤10向後移動至最後時,前頂臺103推入至止動齒板8的底面,同時後頂臺104從後頂臺避讓孔82滑出、推入至止動齒板8的底面,將止動齒板8頂起,使止動彈片9卡在止動齒板8的相應止動齒位81上。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