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作物栽培器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20:24:11
專利名稱:新型作物栽培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農作物、經濟作物和園藝栽培的新型作物栽培器,屬於 栽培器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200820302922. 8和200820302925. 1分別公開了一種核心土壤植物栽培
器和作物栽培器,在培植管裝入優質土壤及肥料,再安放到較貧瘠的大田土壤中,直接把植 物種子或幼苗栽種在培植管中,能夠滿足植物初期生長的需求,植物生長的根系能夠從培 植管的網孔中伸到外部的大田土壤中,滿足植物中、後期的生長空間。經申請人使用發現, 該栽培器必須埋入土中,再次種植還要挖出、整理,使用麻煩。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更簡單、適合各種露地和保護地使用的新 型作物栽培器,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是這樣構成的新型作物栽培器,包括培植管,培植管插入供水管內, 供水管放置在營養包中,在供水管底部設有進水孔,在培植管的底部設有孔。上述的新型作物栽培器,在培植管外壁底部設有卡口。上述的新型作物栽培器,在營養包上部設有出水口和進水口。上述的新型作物栽培器,在培植管的底部設有通氣管。上述的新型作物栽培器,在營養包中設置1個以上的供水管和培植管。申請人:在自己申請的專利200820302922. 8和200820302925. 1的基礎上,設計出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將原有的培植管分為獨立的上下兩個部分,上部的培植管裝入優質土 壤和肥料,下部的供水管通過供水介質提供水分,可以長期不用施肥、澆水。其優點是培植 管使用方便,節約成本。通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夠為作物提供長期營養成分和水 分,管理方便,並且使用簡單,沒有使用範圍的限制,適用於露地和保護地作物的栽培,並可 任意搬動、多層次擺放,立體栽培。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如圖1所示,製作培植管1,培植管1插入供水管8內,供水 管8放置在營養包2中,在供水管8底部製作出進水孔9,在培植管1的底部製作孔6。培 植管1內採用適合作物生長的優良土壤和肥料。供水管8內採用土壤、沙石或硅藻土等作 為供水介質。營養包2內的營養液(水和肥料)通過進水孔9進入供水介質,再通過供水介 質的毛細作用使營養液上升到培植管1的土壤內,供作物生長。[0012]培植管1的外徑應小於供水管8的內徑,在培植管1外壁底部製作卡口 3調節培 植管1進入供水管8的深度,還可以將培植管1的外壁製作出一定的錐度,同樣可以調節培 植管1在供水管8內的深度。在營養包2上部設有出水口 4和進水口 7。進水口 7用於加水和肥 料。出水口 4 的作用是營養包2內的水過多時,可以將水排掉,防止作物爛根。在培植管1的底部安裝通氣管5,保證培植管1 土壤的透氣性。在營養包2中設置1個以上的供水管8和培植管1,通過1個營養包2對多個培植 管1提供水分和營養。使用和更換時,將作物的種子或幼苗植入培植管1內,然後將培植管1放置在供水 管8內即可,供水管8的供水介質通過培植管1底部的孔6提供水分和營養,使作物生長, 而不用經常澆水。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作物栽培器,包括培植管(1),其特徵在於培植管(1)插入供水管(8)內,供水管(8)放置在營養包(2)中,在供水管(8)底部設有進水孔(9),在培植管(1)的底部設有孔(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作物栽培器,其特徵在於在培植管(1)外壁底部設有卡 口(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作物栽培器,其特徵在於在營養包(2)上部設有出水口 (4)和進水口(7)。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作物栽培器,其特徵在於在培植管(1)的底部設有通氣 管(5)。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作物栽培器,其特徵在於在營養包(2)中設置1個以上 的供水管 (8)和培植管(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作物栽培器,包括培植管(1),其特徵在於培植管(1)插入供水管(8)內,供水管(8)放置在營養包(2)中,在供水管(8)底部設有進水孔(9),在培植管(1)的底部設有孔(6)。本實用新型將原有的培植管分為獨立的上下兩個部分,上部的培植管裝入優質土壤和肥料,下部的供水管通過供水介質提供水分,可以長期不用施肥、澆水。其優點是培植管使用方便,節約成本。本實用新型能夠為作物提供長期營養成分和水分,管理方便,並且使用簡單,沒有使用範圍的限制,適用於露地和保護地作物的栽培,並可任意搬動、多層次擺放,立體栽培。
文檔編號A01G9/02GK201733660SQ201020273469
公開日2011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10年7月28日 優先權日2010年7月28日
發明者劉家鑫, 尹桂英 申請人:尹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