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究竟練的是什麼?目的不同效果就不同
2025-08-02 18:25:09
當今社會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可以看出來現在人們對於養生,健康的意思越來越重視了,就會想到一些最基本的運動.而太極拳是當下最為流行的養生運動方式之一,就有很好的養生效果,當然每個人學習太極拳的目的會有所不同,如、理論型、實戰型、時尚、競賽型、做操鍛鍊型等等對於太極拳的理解也不懂,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練太極拳目的是什麼?
一是胸懷
太極拳的動作要求為松、柔、圓、活。從外形看似行雲流水, 其實是動中求靜,內涵深遂。長期修煉,習拳者會變得胸懷寬廣,性格豪爽,正氣凜然。一個人如果有了博大的胸懷,豪邁的氣慨,依照道家「無為而無不為」的處事原則行事,定能成就一番大業。所以,太極拳第一要練胸懷。
二是心態
太極拳外形要求動作沉穩,速度均勻,舒展大方,開合自然。要求練拳者要在一種十分平衡、穩定的心態下去動作。尤其是在太極推手中,只有凝神靜氣,心態穩定,才能通過皮膚的接觸"聽"到對方的意圖,然後再隨曲就伸,因勢利導奪取勝利。練太極拳之大忌就是急躁和盲動。久而久之,練拳者會形成穩健老成,善於應變的心理狀態。在當今複雜萬變的社會生活中,只有具備了穩定的心理狀態,才能夠適應複雜的環境,才能夠處理好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突發事件。因此,練太極拳要追求心態的鍛鍊。
三是智慧
太極拳的推手和技擊術都強調要以柔克剛,用四兩撥千斤,後發先至等等。總之,無非是要練拳者開動腦筋,善於謀劃,而不去硬碰硬。要利用矛盾解決矛盾。太極拳對待矛盾的態度就是要從側面入手,不去硬碰硬激化矛盾。如太極推手中的走化和引進落空等都是這些動腦原則的體現。
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練太極拳要掌握的奧妙和真締在於動腦。如果講技擊的話,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勝,因此,需要一個具有高等智慧能力的頭腦去思考和謀劃。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太極拳的技擊術,即便搭手就能把人發出丈外,也只能是被人利用的一介武夫。
四是修養
太極拳是文化拳,它的拳理深奧,涉及的知識面極廣。事實證明,對太極拳的理論認識理解到什麼程度,再通過下功夫苦練才能達至什麼程度,否則只能是架子。所以要想弄通、練好太極拳必須提高哲學、文學、醫學、力學、美學、音樂等方面的修養。如:太極拳的拳論、拳譜大都是前人所傳,不懂文言文,難於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必須要學習古漢語。
太極拳的哲理深奧,不學哲學難以理解陰陽。太極拳的行拳、練功,太極推手中的引、化、拿、發等均與人體的骨骼、脈絡、穴位、關節有關,不掌握醫學、力學方面的有關知識就不可能把拳打好,打出內勁,就不可能提高推手的水平。現代太極拳作為表演項目很受歡迎,人體的協調動作與音樂的配合又都離不開對美學和音樂的了解。因此,研練太極拳會使人不斷提高自我修養的水平,努力學習和掌握更多的知識。
五是健身和技擊
健身和技擊是太極拳外露的、有形的功能。然而,其它任何一種拳術都具有這兩個功能。只不過太極拳的鍛鍊老少皆宜,壯弱均可而已。然而如果追求技擊效能,太極拳的健身、技擊效能又是任何一門拳術所不能比擬的。僅就技擊術來講,太極拳的推手、散手、功法等,從理論、套路至訓練手段,從低到高,由淺入深簡單實用,自成體系,其它拳種無法望其項背。
追求太極拳的類型
一、理論型:
每天練拳之餘,最大的興趣和追求是發表一篇好的太極文章,以供同行研究提高太極理論並付諸於實踐,他們學練有素,知識淵博,善於認識,精於總結,喜歡無私奉獻,不圖回報。有水平較高者、一年能發表上百餘篇好的太極文章,他們追求的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太極理論深層次的東西。這就是樂趣。
二、實戰型:
他們認為太極拳的靈魂是技擊,因此每天練拳之餘主要研究技擊之道,他們刻苦訓練、勇於切磋,積極參加擂臺實戰。雖難免傷痕累累,但並不在乎,在乎的是技擊術得提高和實戰的成績,有了好的成績更自信,沒有好的成績也不氣餒,還會繼續努力!追求技擊的高境界一生不變,苦累不算啥,有為太極技擊事業獻身的精神,苦也樂!
三、傳播型:
名人和專家大都屬於傳播型,他們功夫有成,精於教授,國內及國外弟子、學生遍布,太極拳的傳播主要靠這些人,他們追求的目標就是讓太極拳國內普及,走進世界。教學生很辛苦,看到學生的成功、同時也享受了快樂。
四、研究型:
他們很喜歡太極拳,他們練太極拳為的是想深入了解太極拳,練拳練個理,要練個明白。在研究拳理的同時也研究技擊,在一定範圍內,他們的功夫也是不錯的。他們深知太極拳的水很深,所以為人低調,把研究當成了樂趣。
五、逍遙型:
這部分人不太講究嚴格的太極拳姿勢,不太聽人擺布,喜歡我行我素,當過軍人的就練軍味太極、練過舞蹈的就練舞蹈味的太極,他們動作普遍較隨意,就是這樣練習、時間一長也有出功夫的。總之他們都圖了個逍遙痛快。
六、時尚、競賽型:
這部分人追求時尚太極,追求漂亮,追求難度,追求藝術感,他們的套路表演或競賽功夫非常好,令人耳目一新,一般人很難練到。他們的成功就是他們的歡樂。
七、做操鍛鍊型:
相當一部分人一起聽著音樂打太極、打完一套又一套,打完拳再歡天喜地的聊聊家常、說說新聞 ,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他們不講功夫,只談鍛鍊。你還別不信,這經常練太極操的人們各個身體強健,有的七、八十歲還身輕如燕。這情況反叫那些功夫大師們不解!心想:「為啥有功夫的還不如沒功夫的長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