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四十八法淺釋(上)
2025-08-08 13:35:08
《八卦掌四十八法》是董海川大師所創。它對八卦掌的用法,作了詳盡的闡述。是八卦掌經典著作之一。
因年代關係,《八卦掌四十八法》流傳下來,難免有所謬誤,為弘揚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本人結合郭鑄山老先師的教導記憶,對此特作了以下的詮釋,以期與同道們共同探討,不妥之處希望多多指正。
一、身法
手法步法要相隨,手到步落力必微。
手腳俱到腰欠力,去時遲緩難抽回。
八卦掌要求身動必先腰動,同時領項頂空,雖以彎步走轉,但身不失於正,結合內氣鼓蕩,與手法配合,發力是謂整勁。故手法步法是相連的。發力講求手足併到,如無腰部助力,也只是局部力量(諺語有「腰為中軸,腳為跟,膀催掌打力如神」),假如擊打中,去時遲緩,易被對方擄獲,抽回時亦難。
二、相法
難御群敵相法先,未曾進步退當然。
退則審勢知變化,以逸待勞四兩牽。
對付群敵來攻時,先觀察來敵之多少、強弱、虛實等情況,要心情安定,以退待攻,不急於進攻,退避時要審時度勢,找出對方的破綻,穿插轉繞,橫掃劈打,或欲擒故縱,或先制其弱者,以快速不停的走轉,變被動為主動,用小力而收效大,令對方難以應付。
三、步法
未曾動梢先動根,手快不如半步跟。
進退出入只半步,制手避招而安神。
八卦掌的步法很多:如扣擺步、摧步、趕步、半圈步等等,在不同的情景下,變換施用。
步法在與出手配合及進退轉換上,則以半步為上。三節勁更是八卦掌在鍛鍊時,要嚴格執行的,膀為根、肘為中、手為梢,胯為根、膝為中,腳為梢。就身軀而言,腰為中,腳為根,臂為梢,與人對陣先以梢節引動,根節催進,發力必大。與敵周旋,進退,換招,只順用半步,因半步距離短、速度快,制人避敵,都很自如。
四、邁法
功夫本從彎步來,兩手變化隨步開。
高挑低摟橫掩避,推託帶領不離懷。
八卦掌的功夫,是走圈練出來的,只有經過長期的練習,才能架式正確、上下相隨,血氣調順,手隨步換。把功夫練到身上,走轉不停,而手變化萬千,上挑低摟,縱橫掩避則隨心應手,推託帶領,搬攔截扣,迎勢而發皆在心意領會中。
五、連步法
連步必三費功夫,使手要簡自然無。
搭手轉身是空手,機會恰巧是江湖。
前面談到八卦掌的多種步法,各有妙用,不可拘泥,也不可求其繁瑣,貴在熟練掌握,不受成法約束,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施用起來簡單自然,靈活運用,實效顯著。例如與人搭手,有時轉身便走,出手是空,走轉其側,或推或擊,「走打」是八卦掌的特點之一,精於拳術者,多善用之。
六、頓步法
頓步不要兩相齊,前虛後實差相宜。
若要站齊前後仰,亦且腰短少靈機。
所謂頓步,乃走掌變招換式時,一剎那的暫停,這時兩腳必須虛實分清,前腳虛,後腳實,兩廂錯開。如兩腳虛實不分,被人擊打時會前俯後仰,轉換方位,腰腿也不靈活。頓步的虛實有四六,三七之分,即前輕後重。
七、手法
偏沉則隨雙重滯,外硬是軟拈槍式。
橫推裡勾身自主,只有吸手腰腹隨。
拳法講求整動,有發力與站步上,分不清單重與雙重,極易被人制,故有「力忌偏沉」、「雙重滯阻」之說。所謂雙重即右臂重,右腿亦重,左臂虛,左腿亦虛,這樣不能擊人,反被人牽,所以必須單重,即右腳重,左臂虛而左臂重,相反亦然。
八卦掌的手法較獨特,實中有虛,虛中有實。實是打手,虛是變手,有如拈槍勁,拔槍頭隨之前剌。或外如棉絮內藏鋼針,真假難測,橫推裡勾,順來式引洩來力,完全以我為主。對方來勢兇猛,我自空胸吸手,腰腹相隨,得機得勢,回敬對方,無不永操勝算。
八、力法
人說冷彈脆快硬,我說冷彈是一般。
脆硬細分無二致,發動全憑心力合。
凡拳術都講冷、彈、脆、快、硬的發力,而八卦認為冷力和快力,是一種相輔而成的力量,快速、冷發是為彈力。至於彈力並非不硬,硬勁又並非不脆,故大致相同。
八卦掌要求的是整勁,內以意行氣,以氣運身,氣下丹田成「內三合」,外以腰腿為基礎,根於腳,發於腿,主於腰,形於掌。一掌之出,心與力合,不持浮力。
九、存力法
只會使力不會存,力過猶如箭離弦。
不但無功且有害,輕輸重折且傷身。
發力不可一發而盡,宜留有餘地,我接招換式時,方變化自如,如用力殆盡,對方可利用我之慣性,使我易失重心,而被人所乘,輕者輸手,重則傷身,八卦掌多以「半馬步」擊打,即此道理。
十、續力法
力著他人根已斷,若再續力彼難逃。
隨時緊跟衝前步,長腰長膀一齊交。
與人對陣,假若對方被我牽動失控,重心不穩,足跟動搖,我視敵情,毫不遲疑的快速衝前步,沉身長腰,長膀續力衝擊,敵必輸倒地。
十一、降人法
快打慢兮不足誇,強制弱兮不為佳。
最好比人高一招,顧盼中定不空發。
以快打慢,或以強制弱,都不足為奇,最好是有自己的特點,比人高出一手。這樣的功夫,必須從刻苦鑽研與實踐中得來,正如郭鑄山老師所說:「把功夫練到目己身上」。與人對陣時,顧、盼、進、退、中定,運用得當,在鍛鍊中最熟練的一手,不發則己,一以準中,俗稱「絕活」者即是。
十二、決勝法
彼力千鈞快如梭,避強用順快不挪。
千人只有三五近,稍伸手腳不能遮。
遇強敵力大手快時,我不可以力勝,要有避實就虛之求,牢記以「順」化解,其來勢再快,我腰身、步法一移挪,其快亦無用。如多人圍攻,察其理,能近我身者,也不過三五人而已,擇其弱者猛擊之,震攝他人,我稍動手腳,用穿花柳,指東打西之法,突圍而出,不能阻擋。
十三、用法
高打矮兮矮打高,斜打胖兮不須搖。
若遇瘦長憑捋帶,年邁無功上下瞧。
遇身高者,攻其下盤,引其就低向下,使其不能發揮高的優勢;遇身材矮者,則攻其上部,使其不能施盡低招;對肥胖者,可用斜攻,令其轉身遲慢;對瘦身者,以捋帶對之,使其身搖晃不穩;對年邁者,可不用武,只用威武之勢,上下瞧即可平息。總之八卦掌始終保持一個「變」字,因人、因地、因時而異,避實就虛,
避其長,攻其短,每一接觸,便要察清一切,做到心中有數。
十四、致閉法
手講三關腳伸屈,一手三關腳直近。
肩肘腕胯膝可用,縮頭空胸步帶軀。
致者用也,致閉法是講封閉的用法。手三關為肩肘腕,腳三關為腰胯膝。要相通使用,須封閉時,上閉肩肘腕,下屈腰胯膝,全靠腳的直出與彎曲,走轉變化而定,上下三關齊用,則縮頭空胸,以步帶軀,手隨步開,便奏奇功。
十五、接拳法
五花八門亂如麻,長拳短打混相加。
你越快兮我越慢,我若發時神鬼怕。
各種拳術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各有所長,故對敵時,因不了解對方情況,必須心靜神安,察其來勢,辨明來路,曉其虛實,此時「你越快兮我越慢」,彼剛我柔,彼縱我橫,得機得勢,我以整勁發之,威力之大,神鬼都怕。
十六、摘解法
多少拿法莫誇技,兩手拿一力固奇。
任他神拿怕過頂,穿鼻剌目勢難敵。
八卦掌不講求拿法,僅偶爾使用。固然,善拿者力大精巧,總離不開雙手拿人一手。人若拿你時,你速舉手過頂,法立解,出另手剌其鼻目,彼拿法便失去作用,不攻自破。
十七、接單補雙法
莫說兩手仗堅兵,一來一往是其能。
閉住右手左無用,雙手齊來更無功。
此訣是我以空手對敵手持兵刃之破解法,不管對方是雙手或單手持刃擊來,總得一前一後,一來一往,只要閉住其一手,另手就施用不上了,如若雙手齊下,勢雖兇猛,我以走轉步法,極易躲閃,待其變招時,我疾攻其要害。
十八、指山打磨法
他人來手我不還,側身還擊我自然。
他若還時我人手,他若封時三手連。
「指山打磨」是比喻之談,實為聲東擊西之意,對方出手擊我,我置之不理,我只側身還擊,既避開來勢,更使對方處於被動,彼再出手還擊時,我已乘機而入,如對方封閉我手,我用連環掌擊之,使其無喘息餘地。
十九、脫身化影法
他不來時我叫來,他要來時我化開。
不須手避惡身法,步步不離兩胯哉。
與對手對峙,彼不來攻,我出手引其來攻,如彼先出手攻來,我則化而走之。彼欲退時,我反而擊之,處處尋找對方之破綻,伺機擊打。故我在進退時,不須手避,不與力爭,身法的靈活多變即可,這種你進我退,你退我進的戰術,是八卦掌獨特的打法,簡稱「走打」,又稱「脫身化影」。身法的靈活,則全靠步法的轉變,「步步不離兩胯哉」即此意。
二十、背後轉身法
伸手要小步要大,開步半跨貼身抓。
跨步落地蹲身轉,他要轉時我鷹拿。
八卦掌多以走轉,至敵側或背後出擊。出掌之手要含有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