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用意不用力"如何做到?
2025-05-03 20:40:24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是練太極拳常聽到的一句話,這句話也是太極拳的特點所在,其中的「意」指的是意念,用意不用力貫穿了整個太極文化,那麼太極拳應該如何做到用意不用力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用意不用力的內涵
用意,是容易理解的。「意」可以理解為理想、想法,而非空洞的意。事實上,任何體育運動以及生活中的任何事,都需意識的指揮,只不過太極拳更強調用意這一點。它要求每一動作、每一套路,自始至終都要在「意」的指揮下運行。如「起勢」這一簡單動作,也必須在意識輕輕引導下,兩臂前平舉,沉肩,放鬆下沉,屈膝松腰,然後下蹲,以兩肘下墜帶動兩手輕輕下按。可以說,太極拳除肢體活動外,最重要的是要神經系統去做「意識體操」,得到鍛鍊。這一點對於只為健身而習拳者意義更大。
「不用力」顯然是相對的說法,世界上沒有不用力的動作。動作的完成若無肌肉的收縮是不行的,不用力則無法出拳,甚至無法支撐身體。它的含義是:一是不用拙力,二是少用力氣,能用10%的力可完成的動作,決不用11%的力量。就推手及散打講,不用力是指相互接觸時作用力要達到最小。
太極拳來源於生活。用意不用力是太極拳的一般原則,也是人類的本能,不能把它神秘化,片面追求「意」、「氣」,而排斥「力」。否則,就會把意念活動割裂架空,使人莫測高深,無所適從,從而將科學變為中華民族的玄學,這對太極拳的推廣與發展非常不利。
用意不用力的練習方法
用意不用力,是一種手段,是一種練拳方法,但絕非練拳目的。它只是為了習拳方法正確,身心放鬆下來,需要用力時能立即發出。正如彈簧,平時是松的,但一緊起來,力量很大。又如皮鞭,平時是松的,但甩起來卻威力無窮。為達此目的,要逐步做到用意不用力。方法如下:
(一)注意力要集中,靜下來。練拳時無論動作簡單或複雜,要始終保持安靜狀態,精神貫注,既嚴肅又活潑,不要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否則很難做到用意不用力。
(二)放鬆,不用拙力。初學太極拳,往往心情緊張,周身僵滯,所以須從舒鬆柔和入手。在身體自然活動或穩定情況下,使某些可能放鬆的肌肉和關節做到最大限度的放鬆,動作時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勁,除按要求用力外,其它部位肌肉儘量放鬆,使身體各個關節都舒展開,力求圓活。松,可以說是太極拳的專用名詞,它是無限度的,松應逐步與心、意、氣、神相聯繫。
(三)技巧。對於太極拳來說,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太極名家、我的師公洪均生先生曾說:「學拳,特別是陳式拳,的確要用『意』而不用拙力。但並不是有力不好,而是要力與巧相結合,不能偏廢」。「學太極拳應有合乎太極拳理法的意念,以指揮肢體按太極拳套路的法來進行學習鍛鍊,掌握運用,而不用拙力。並且通過持久鍛鍊產生合理的巧與力來,這就是纏絲勁,或內勁」。平時學拳要求姿勢正確,就是使學拳、練拳、用拳的形式與時間、方向配合好。比如,採、挒、捋實際都是隨對方來勁向自身左右兩方引進落空的方法。只有把技巧練好,才能達到剛柔相濟,進而用意不用力,四兩撥千斤。
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很好地描述了太極拳使用的本質,當然,儘管太極拳強調意念的重要性,但是太極拳並非完全不用力,而是不用拙力,可以看出太極拳的運用非常巧妙。太極拳的用意不用力大家可以慢慢地去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