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重視身體常見的6種病 久拖不治恐癌變
2025-07-21 16:16:11
許多人常常會出現一些小痛小病的,次數多了也就不重視了,小編提醒大家有出現這樣的症狀就說明身體在變弱,即使再小的病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說幾個容易引起癌變的小病。
可能癌變的小病:乳腺囊性增生
有統計顯示,約95%以上的女性都會有乳腺增生,一般來說,乳腺增生並不會惡變成乳腺癌,但如果乳腺增生嚴重,並伴發了囊腫,則應該警惕了。
一般來說,腺體小葉增生如果沒有症狀,應該是屬於生理性的乳腺增生,不需特殊處理可自行消退。但如果是囊性增生,則存在癌變風險。乳腺囊性增生,屬於病理性變化,很多症狀跟乳癌相似,一般手摸不到,檢查時會發現囊泡或空泡。據統計,有腺瘤樣增生而長期不愈者,大約有20%的可能性發生惡變,而囊性乳腺增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機率是健康人的4倍。
因此,體檢發現乳腺增生後,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認是哪一類乳腺增生。如果你患有乳腺囊性增生,一定要定期做乳腺檢查,患者需每隔2-3個月到醫院複查,以便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能存在的乳腺癌。
如何防乳預腺增生?
睡覺規律;
性生活要和諧;
妊娠、哺乳會有效打擊乳腺增生;
調理好月經;
低脂高纖飲食;
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和藥物;
補充維生素、礦物質;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好心情。
可能癌變的小病:胃腸道息肉
胃腸道息肉是指在胃腸道因黏膜慢性炎症引起的局部黏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黏膜隆起樣病變,主要有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
事實上,很多胃腸道癌症都是由息肉演變而來的,而且息肉體積越大,癌變的機率也越大。有調查顯示,結腸息肉患者患結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群要高3-5倍。
關於腸息肉有兩點是可以明確的:第一,臨床上,約九成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的;第二,息肉到底是良性還是惡性,需要通過腸鏡或外科手術,做活檢或摘除息肉所獲得的組織標本,做病理甄別來診斷,所以,如果發現有胃腸道息肉,一定要及時治療,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腸道息肉的預防
近年來有研究報導,長期口服舒林酸等非甾體類消炎藥有預防息肉再發的作用,但需注意藥物的其他副作用。同時,這一預防治療的效果還有待觀察大宗病例。
[NextPage]可能癌變的小病:甲狀腺結節
甲狀腺結節是指在甲狀腺內的腫塊,其病因和性別、年齡、頸部放射線照射史等因素有關。一般情況下,甲狀腺結節只有10%以下可能是惡性,但也不能忽略治療。
絕大多數的甲狀腺良性結節不需要治療,只有當出現結節直徑大於5毫米、患者年齡在30歲以下、單發、短期快速生長及壓迫周圍器官等情況時需要進行診斷治療。其中,要特別注意,單個甲狀腺結節為惡性的機率較高,如果發現單個甲狀腺結節,更應該及時就醫。
甲狀腺結節的高發,與不良生活習慣、精神緊張、壓力過大等因素密不可分,與體檢設備越來越先進讓疾病無處可藏也關係密切。
甲狀腺結節護理
首先應儘量避免各種誘發因素,如精神創傷、過度疲勞
其次,甲亢病人在服藥期間及飲食上應注意:
1、禁忌辛辣食物:辣子、生蔥、生蒜;
2、禁忌海味:海帶、海蝦、帶魚;
3、禁忌濃茶、咖啡、菸酒;
4、保持心情平靜、防勞累。
5、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及保持心情舒暢;
6、工作、學習放鬆心情,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和負擔;
另外,在甲狀腺結節治療的早期階段,患者應儘量減少活動,以臥床休息為主。此階段除洗漱、如進餐、如廁、談話和做檢查外,其餘時間均應保持休息狀態,或坐位或臥位,以減少活動量。
可能癌變的小病:慢性潰瘍性疾病
口腔潰瘍和胃潰瘍是很常見的「小病」,很多人常常都不當回事,特別是口腔潰瘍,可能藥都不會吃。但是大家要注意了,慢性潰瘍如果長期存在,是有可能發生癌變的。
同一處口腔潰瘍如果長時間(超過1個月)不好,則可能和口腔癌有關,而胃潰瘍如果不及時治療,反覆發作,發生癌變的可能性也很高。所以,大家不要覺得潰瘍是小病,一定要及時治療。
潰瘍性結腸炎雖然不屬於癌前病變,但是卻與癌症的關係比較密切。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被普遍認為與惡性腫瘤的風險增加相關。雖然每年死於腸癌的患者逐步上升,但是很多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卻沒有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以為吃點消炎藥就能好,治標卻不治本,最終導致病情反覆發作由輕變重,甚至久治不愈,最終癌變,留下終生遺憾。
中西醫結合尤其是中藥腸療等治療方法都能比較好地控制這種疾病,復發率相對更低,希望引起患者高度重視,別把炎症拖成癌症。
[NextPage]可能癌變的小病:糖尿病
有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患乳腺癌、子宮內膜癌、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等癌症的機率比非糖尿病病人都高。
臨床中我們發現,糖尿病患者較非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危險增加約80%;一半以上的胰腺癌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高達1%的新發糖尿病患者在3年內被診斷出胰腺癌。可以看出,糖尿病與胰腺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它既可以是胰腺癌的早期表現,也可以是促進胰腺癌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雖說胰腺癌的發病風險隨著糖尿病持續時間的延長而逐漸降低,但長病程糖尿病仍是胰腺癌的獨立危險因素。
糖尿病的治療方法
目前尚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過多種治療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個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監測血糖,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和藥物治療。
可能癌變的小病:肝炎
世衛組織全球肝炎規劃主任赫恩夏爾指出,肝炎是全球面臨的主要疾病之一。基於2015年數據,《2017年全球肝炎報告》顯示,全球約有3.25億人染有慢性B肝病毒或C肝病毒,其中2.57億人染有B肝病毒,7100萬人染有C肝病毒。赫恩夏爾表示,如果這些肝炎病人無法得到救治,他們將面臨長期致命的疾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
雖然肝炎不一定會發展成肝癌,但肝炎確實是肝癌的主要誘因之一。因此,肝炎患者一定要積極治療。專家表示,慢性肝炎的早期抗病毒治療對預防肝硬化和肝癌有很重要的意義。如果家族中有肝炎患者,更要做好肝炎預防工作,包括預防母嬰傳播和血液傳播,同時還要接種相關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