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腳麻的原因是什麼?經常腳麻暗示了什麼?
2025-07-22 07:53:09
腳麻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情況,導致腳麻的原因有很多,有時候蹲下的時間久了忽然站起來就會腳麻,還有一些事疾病導致的腳麻,例如:腰椎錯位引起腳麻、血液循環不好等。那麼腳麻又暗示了哪些事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究竟腳麻的相關知識。
腳麻是什麼原因
1、神經引起腳麻
股神經來自2-4腰神經,為腰叢中最大的分支。股神經的皮支中有一條最長約隱神經,分布於髕骨下方,小腿前內側面,至足的內側緣。
閉孔神經來自腰2-4神經,其末梢為皮支,分布於大腿內側面的皮膚,有時過膝到小腿內側。
坐骨神經來自腰4、5神經根和骶1-3神經根,坐骨神經在膕窩以前,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支配小腿及足的全部肌肉以及除隱神經支配區以外的小腿與足的皮膚感覺。
2、腰椎錯位引起腳麻
當腰椎失穩、錯位或骨盤錯位後,腰骶神經受刺激或壓迫,使得其所支配的肌肉收縮、痙攣,或其支配的皮膚感覺而出現酸疼的不適症狀。
3、自身免疫引起腳麻
有人發現60%AS病人血清補體增高,大部分病例有IgA型類溼因子,血清C4和IgA水平顯著增高,血清中有循環免疫複合物(CIC),但抗原性質未確定。以上現象提示免疫機制參與本病的發病。
4、腳麻其它原因
創傷、內分泌、代謝障礙和變態反應等亦被疑為發病因素。
腳發麻有可能的原因:血液循環不好。體質一般較好的人一般不會腳麻,坐久了,或者是別的原因,造成腿腳麻木的話,用手指沾一點自己的唾液,塗在鼻子尖上,大概一分鐘左右,麻木即消。不要老是採取同一種姿勢,時間長了就會發麻的。過一會就起來活動活動。如果發麻了,活動活動,揉揉,捶捶。這樣就可以緩解了。多吃些含鐵的食物。
經常腳麻暗示什麼
1、血管因素
坐姿不好的時候也是會引起腳麻的,當手放的姿勢不對時亦會麻。一鬆懈, 有如千萬隻螞蟻在爬,因為當血管受到壓迫時, 血管供應肢體部分缺血引起麻木,等一下解除了壓迫,血液流過去,則感覺象有許多螞蟻在爬,當上肢尺動脈,橈動脈管在某一處受壓均會引起手麻。
坐姿不好的時候也是會引起腳麻的
2、神經因素
神經內有軸漿流動,當神經受到壓迫時, 軸漿流動受阻礙, 亦會引起手麻。到手掌主要有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這些神經從頸椎管出發,穿過關節、韌帶、骨纖維管到達手掌末梢,在任何一個部位, 神經受到壓迫, 均會引起手麻。
3、腦中風:一側麻木、一側正常
對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疾病的人來說,手腳麻木大多表現為一側或兩側肢體無力且麻木,多半不會只發生在腳上,且起因突然、著急。如果細心詢問,患者還多會伴有一過性的黑蒙、失語、聽力改變、說話模糊等。在醫學上叫「小中風」,常發生在爆發性中風之前,患有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病的人一定要警惕。
4、腰椎間盤突出:整個腰、腿、足全麻
腰椎間盤突出是指坐骨神經受到壓迫,而坐骨神經對下肢起支配作用,它的通路是沿著腰、臀部、大腿後、小腿後外側一直到足外側。因此,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容易出現腳麻,大多還會伴有腰疼、腿疼等。
還有一些患者表現為時而左腳發麻,時而右腳發麻,這類人多屬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
5、糖尿病併發症:下肢麻木、蟻走、發熱
當血糖升高時會引起神經纖維一系列的代謝紊亂,從而導致周圍神經病變,出現麻木、蟻走、蟲爬、發熱、觸電樣等四肢末端麻木、疼痛等,有從遠端腳趾上行可達膝上,有穿襪子與戴手套樣感覺異常。
一般來講,下肢會比上肢嚴重,如果患者已經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肥胖,也應考慮糖尿病的可能。
6、腫瘤:疼痛不止
老年人出現長期慢性的手腳麻木,要考慮由惡性腫瘤引起。腫瘤晚期因遠隔部位效應影響,會產生相應的神經症狀,如手腳麻木、走路不穩等。女性需要查看卵巢和乳腺。
怎麼治腳麻
1、適當的鍛鍊
恰當的鍛鍊對關節病患者有較好的效果,讓受累關節有選擇地進行一些活動,不僅有利於關節液的交換,清除關節腔中的代謝產物、炎性產物和有害物質,緩解疼痛,還可以改善關節的攣縮。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防止肌肉萎縮,增加骨密度,其結果是關節活動度增大,功能受損減輕。全身鍛鍊還可以增強病人的體力和心肺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使病人身心都得到康復。
2、合理的飲食
如果是因為風溼病引起手腳發麻的話,則會伴有低熱、肌肉萎縮以及貧血等症狀,所以消耗的體力是非常好的,因此這個是時候要補充高蛋白質,並且對於骨質疏鬆的患者增加維生素D與鈣,而如果有貧血的患者則應該補充鐵。大豆含有極豐富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它可促進肌肉、骨骼、關節、肌腱的代謝,幫助修復病損,護士應鼓勵病人適當食一些豆類食物,忌食生冷、辛辣、海鮮。
3、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潮
90%的病人對氣候變化敏感,表現為陰天、下雨、受冷、潮溼的刺激時,關節局部的腫脹和疼痛可以加重腳麻症狀,有些病人的病情變化與季節有關,尤其是冬春、秋冬交替之季,往往使平時處於穩定期的病人,突然出現症狀加劇,而使以往的治療前功盡棄。因此,要有意識地重視氣候、季節對疾病的影響,做到適時而調寒溫,預防為主、注意避寒、保暖,以減少環境因素對疾病的不良影響。
4、樹立信心、克服焦慮情緒
作為一個病人首先要面對現實,對所患疾病有一個正確認識。有些病人也可能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未能取得滿意的療效,在精神和經濟上都造成了很大的壓力,故出現焦慮情緒,以致對治療喪失信心。因此,護士有必要為病人講解一些知識,因為大部分病人是可以治癒的,晚期類風溼、強脊炎、重度增生、椎間盤突出等重度關節病病人。因此,只要病人保持樂觀的情緒,採取積極的態度、建立有規律的生活制度,適當參加些體育鍛鍊,培養對生活的情趣,轉移對疾病的注意力。
總結:腳麻很常見,所以大家都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希望通過小編以上的介紹能給大家一點幫助。疾病要早發現早治療,這樣身體才能健康長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