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中的養胃食物有哪些?
2025-07-22 08:03:10
很多人的胃不好,所以到了秋冬季節的時候總是怕會不小心就胃痛。其實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常見的養胃的食物,只是大家不知道它們具有養胃的功效。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吧!
養胃的食物
1、南瓜
據《滇南本草》和《本草綱目》記載: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也就是說,南瓜對於養護脾胃很有好處。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南瓜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和鈣、磷等成分,是健胃消食的高手,其所含的果膠可以保護胃腸道黏膜免受粗糙食物的刺激,適合患有胃病的人食用。而且,南瓜所含成分還能促進膽汁分泌,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南瓜烹飪方法多樣,可蒸食、熬粥或煲湯。
2、小米
中醫認為,小米味甘性平,入腎、脾、胃經,《本草綱目》也有小米「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的記載。從營養方面來看,小米特別出色的地方,是它的鐵和維生素B1含量優於小麥、大米和玉米,特別適合孕婦、哺乳期女性食用。小米的膳食纖維含量在粗糧中偏低,口感細膩而容易消化,也適合6個月後的嬰幼兒食用。小米可單獨熬煮成粥,也可添加大棗、百合等熬成營養粥品,還可以和大米一起煮成「二米飯」。
3、紅薯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拾遺》等古書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現代研究表明,紅薯中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幫助刺激腸胃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保護腸胃。此外,紅薯富含大量的胡蘿蔔素,對兒童以及老人的視力都有益處,並且還富含鉀、鐵和維生素B6等營養素。紅薯可以直接煮食,也可用來熬粥。
4、山藥
中醫認為,山藥性平、味甘,歸肺、脾、胃、腎經。歷代古書對山藥的平補作用均有記載,《本草綱目》中提到,山藥益腎氣、健脾胃。據記載,慈禧為健脾胃而吃的「八珍糕」中就含有山藥成分。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分析,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能促進消化、改善胃腸功能。山藥吃法多樣,可將山藥與大米、小米、紅棗等熬成雜糧粥,也可將山藥研細磨粉後與米粉混合,熬成糊糊喝,還可將山藥蒸熟後製成藍莓山藥食用。
5、姜
中醫認為,生薑汁味辛、性溫,入肺、胃、脾經。《食療本草》說它「止逆,散煩悶,開胃氣」。《本草拾遺》記載生薑「去冷除痰,開胃」。生薑在中藥中常用以治療噁心、嘔吐,對胃病患者很有幫助。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姜富含的姜辣素能刺激消化道的神經末梢,引起胃腸蠕動,增加唾液、胃液和腸消化液的分泌,從而健脾胃、增食慾。姜除了用作調味料外,還可以用來泡水喝。
6、糯米
糯米富含B族維生素,能溫暖脾胃,補益中氣。對脾胃虛寒、食慾不佳、腹脹腹瀉有一定緩解作用。故古語有「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糯米與山藥熬粥,可強健脾胃;加蓮子同熬,可溫中止瀉;食欲不振的,可將糯米與豬肚同煮而食。
7、蘋果
蘋果是一種保健佳果,具有健脾、補氣、益胃、生津潤燥的功效,對脾虛食少、胃陰虧虛、陰虛胃痛等症均有改善作用。蘋果500克,西米、白糖各100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蘋果粥具有生津、潤肺、除煩、解暑、健胃等作用,適用於氣力不足、反胃、消化不良、腸炎痢疾、大便乾結、高血壓等。
8、白果
白果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含有粗蛋白、粗脂肪、還原糖、核蛋白、礦物質、粗纖維以及多種維生素成分。經常吃白果可以滋陰養顏,有效抗衰老,促進血液循環,讓膚色煥發光彩。另外,用白果煮糖水還有健脾胃的作用。
9、香菇
可以補脾胃,益氣。用於脾胃虛弱,食慾衰退,少氣乏力之症。現代用於防治佝僂病、胃癌。早在古代文獻上就記載,菇菌類具有益氣補虛、健脾胃,治療皮膚病等多種功效。在挑選香菇時一定要聞一下,是否有刺鼻氣味。
10、扁豆
扁豆,健脾養胃,消暑化溼,而且扁豆膳食纖維含量高,比我們常說的芹菜還要高3倍多。平時容易便秘上火的人不妨多吃點扁豆吧,但如果是因吃多了辣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而導致的便秘,就不能靠攝取膳食纖維來緩解了,它可能會讓便秘更嚴重。
11、豬肚
豬肚是補益脾胃的佳品,自古以來就被視為「補藥」,是藥膳主食。豬肚具有補虛損,健脾胃之效。用於虛勞瘦弱,胃疼痛,胃下垂,小兒疳積等。不妨熬湯飲用,如豬肚黃芪湯有助於改善人們秋季食欲不振的現象,同時具有健脾益氣、消食開胃的功效。還適用於胃下垂以及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
12、高粱
具有健脾益裡,滲溼止痢之功。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溼熱吐瀉下痢等。對於一些胃腸功能略差的人來說,可以嘗試做一些高粱羹,比如在做銀耳羹或者玉米羹的時候放上一點點高粱,可以讓原本就很營養的羹湯增加一些豐潤的口感。
13、大棗
《本草綱目》說:「大棗氣味甘,怕年,安中,養脾氣,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補少氣、少津液、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大棗、糯米同煮,再放入適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氣血、利溼止瀉、生津止渴之功效。對於食欲不振、慢性腸炎的人比較適用。
14、蓮子
蓮子是收斂強壯的藥品,能補中安心止瀉,李時珍《本草綱目》說:「蓮子能夠厚腸胃,治白帶。」蓮子有收斂作用,常食可治療脾虛洩瀉;兒童腸胃消化不良,整日焦躁不寧,或是飲食日見減少,可用蓮子。老年人失眠而多夢,神思煩亂,可用蓮子,能安臥寧神助睡眠。
15、包心菜
包心菜能健脾養胃、緩急止痛、解毒消腫、清熱利水,對內熱引起的胸悶、口渴、咽痛、小便不通、睡眠不佳、關節不利有一定的療效。此外,其所含的維生素C還能止痛,以及促進潰瘍癒合。
16、西紅柿
西紅柿性微寒,可養陰生津、健脾養胃、平肝清熱,適於熱病傷陰引起的食欲不振、胃熱口渴等症。《陸川本草》一書記載,西紅柿具有健胃消食、治療食欲不振的作用,這可能與含有的蘋果酸、檸檬酸有關,這兩種成分可刺激食慾,促進胃酸分泌。
17、牛奶
牛奶裡面的物質會對胃黏膜形成一層保護層,起到養胃的功效,保護胃黏膜不受損傷,是最理想的天然養胃食品。而且牛奶裡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質,又容易被人體吸收。但是一些人空腹是不能喝純牛奶或者酸奶哦,避免腹瀉。
18、胡蘿蔔
胡蘿蔔性平味甘,中醫認為其具有「利脾膈,潤腸胃,安五臟,健食」的功效。除了健脾胃以外,胡蘿蔔還能明目養神、增強抵抗力、防治呼吸道疾病。
19、土豆
土豆富含蛋白質,甚至優於大豆,最接近動物蛋白。總體看,它的營養價值相當於蘋果的3.5倍。土豆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的作用,對胃潰瘍、習慣性便秘、熱咳及皮膚溼疹也有治療功效。土豆所含的纖維素細嫩,對胃腸黏膜刺激少,有解痛及減少胃酸分泌的作用。
20、桂花茶
桂花性溫、味辛,入肺、大腸經,煎湯、泡茶或浸酒內服,有溫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作用,對食欲不振、痰飲咳喘、痔瘡、痢疾、經閉腹痛有一定療效。很多胃病患者到了冬季就會出現冷痛的感覺,這個時候喝點桂花茶,就能夠很好地緩解症狀。
21、香菜
《本草綱目》中說,香菜「性味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具有和胃調中的功效。由於香菜具有芳香的氣味,辛香升散,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開胃醒脾的作用,對調節人的消化功能大有好處。
22、肉桂
中醫認為,桂皮味辛甘,性大熱,歸腎、心、脾、肝經。具有補腎助陽,引火歸原,散寒止痛,溫通經脈之功效。對於因為脾胃虛寒出現的胃脘冷痛、腹痛腹瀉,桂皮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西方營養學認為,肉桂油還有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肉桂還能對阿司匹林引起的胃潰瘍有保護作用。
23、香蕉
香蕉柔軟易吸收,而且一般都不會對腸胃造成不好的影響。由於香蕉含有果膠,所以它可以緩解胃痛並且自然地調節腸道,讓其加快蠕動。如果你老是便秘的話,吃點富含鉀元素的香蕉,置換出電解質讓體內的垃圾和毒素快速排出吧。
24、秋葵
秋葵含多種營養成分,果實間有果膠和糖類組成的黏液,可保護胃壁,還可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是健胃潤腸食材。
25、花草茶
一杯溫暖的茶具有減輕胃部不適的效用,除此之外,薄荷草和洋甘菊也被認為具有胃部治療和康復等特殊功效的特性。一個近期的研究報告中表明,薄荷草對噁心嘔吐有幫助作用,洋甘菊可以緩解胃部不適和腹痛。
總結:天氣轉冷了,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哦!想要保護好自己的胃,這些食物可以多吃點。要養好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