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反應的處理大全
2025-07-21 14:38:10
輸液反應是指在輸液過程患者出現面部和四肢發紺先冷後熱,後體溫可達41~42℃,伴有眾多併發症的現象,導致出現輸液反應的原因有可能是液體與藥品質量不過關、配製程序不過關、液體與體溫溫差過大、輸液速度過快等,嚴重的輸液反應有可能會出現患者死亡,是比較嚴重的情況。
輸液反應的原因
1、液體與藥品質量不過關:液體或藥品在生產過程中把關不嚴,混入了致熱源。致熱源進入人體導致寒戰發熱反應;
2、液體配製程序不過關:護士在液體配製過程中麻痺大意,未能履行「三查七對」,對液體外觀未予仔細查驗;或來作到「一人一管」、「一液一管」,用同一支注射器給多人或多組液體配製藥液,致醫源性致熱源輸入人體;
3、液體與體溫溫差過大:臨床中輸液反應常發生於酷熱或寒冷季節。如果存放液體的房間,冬天供暖不足,夏天製冷過度,都會使液體溫度過涼,使液體與人體溫差加大,過涼的液體輸入人體而導致輸液反應;
4、輸液速度過快:涼的液體快速進入人體而致輸液反應;
5、液體論配伍過雜:如果一組液體中加入藥物品種過多,藥品之間產生肉眼不可見的化學反應,生成致熱原而致輸液反應。如有的一組液體中加入青黴素、病毒唑、雙黃連或穿琥寧、地塞米松等,加上液體本身的藥物成分共5--6種之多,實屬不當,這都有利於輸液反應的發生。
輸液反應的症狀
輸液反應包括發熱反應,系靜脈輸液時由致熱源、藥物、雜質、藥液溫度過低、藥液濃度過高及輸液速度過快等因素引起。發熱反應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冷、寒戰、面部和四肢發紺,繼而發熱,體溫可達41~42℃。可伴噁心、嘔吐、頭痛、頭昏、煩躁不安、譫妄等,嚴重者可有昏迷、血壓下降,出現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症狀而導致死亡。發熱反應發生的早晚,視致熱源進入機體內的量、致熱源的性質及患者的個體耐受性而異。
輸液反應的處理
1、發熱反應
處理:
①輸液用具做好去除熱原的處理。
②減慢輸液速度或停止輸液,並通知醫生處理。
③對高熱病員給予物理降溫,必要時,給抗過敏藥物或激素治療。
④保留剩餘溶液和輸液橡膠管送檢驗室做細菌培養。
2、循環負荷過重(肺水腫)
處理:
①立即停止輸液,通知醫生處理。
②病員取端坐位,兩腿下垂,以減少靜脈回流,減輕心臟負擔。
③加壓給氧,可使肺泡內壓力增高,減少肺泡內毛細血管漏出液的產生。同時氧氣經過20-30%的酒精溼化後吸入,酒精能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張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氣體交換,迅速減輕缺氧狀況。
⑤按醫囑給用鎮靜劑和抗血管藥物及毛地黃等強心劑。
3、靜脈炎
處理:
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避免對血管刺激性大的藥物溢出血管外,並有計劃地更換注射部位。
②抬高患肢,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行熱溼敷。
③超短波理療。
④如合併感染,根據醫囑給抗生素治療。
4、空氣栓塞
處理:
①立即讓病人左側臥位,有利於氣體浮向左心室尖部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避免阻塞肺動脈入口。
②氧氣吸入。
③加壓輸液、輸血時,嚴密觀察,護士不得離開病房。
總結:輸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身有沒有出現不適應的地方,如果有就要馬上尋求護士和醫生的幫助,避免因為輸液反應而危機到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