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子癲前症?子癲前症高危險人群有哪些?
2025-07-22 10:05:08
子癲前症,俗稱妊娠高血壓,是一種屬於胎盤功能不良的疾病,近5年來,已是孕婦死亡的3大原因之一,發生率約為5%,全球每年有5萬名孕婦因子癲前症而死亡。醫師提醒,早期篩檢,才能有效預防控制,降低死亡風險。
子癲前症發生原因,主要是孕婦胎盤生長因子(PIGF)濃度較低,隨著懷孕周數增加,無法供應胎兒成長所需的大量血液,導致子宮動脈血管擴張不佳,造成孕婦血壓上升,嚴重甚至會發生中風或影響生命安全。
子癲前症高危險人群
尤其是小於34周發生的早髮型子癲前症,更是孕婦與胎兒產生併發症最主要的元兇,將可能造成胎死腹中、生長遲滯、胎盤剝離,甚至導致媽媽高血壓、癲癇、中風、腦水腫或是出血休克等狀況。
建議高風險的孕婦可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做預防性治療。此外有高風險的孕婦,包括:34歲以上高齡產婦、多胞胎妊娠、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腎病、或有家族有子癲前症病史者,應透過早期篩檢,提早進行風險評估,降低併發症出現。
如何預防子癲前症發生
子癲前症在早期的產前超音波檢查,很難被標準化判斷,但現在孕婦只要於第1孕期(11-13周)進行抽血篩檢,檢測胎盤生長因子(PlGF)與懷孕相關蛋白質A(PAPP-A),就可以篩檢出80%早髮型子癲前症;若搭配子宮動脈血流檢查及定期血壓量測,更可以有95%的篩檢率。
2012年美國子癲前症專家Dr. Howard Cuckle也在第16屆國際產前診斷醫學大會提出:在懷孕16周前提早進行適當療程,能有效預防子癲前症發生,可降低80%以上的早髮型子癲前症,並減少子宮內胎兒生長遲滯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