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放血療法】中醫放血療法的10大好處及副作用?
2025-07-23 06:51:12
中醫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一種最健康的治療方法,中醫放血療法事是以針刺某些穴位,比如太陽、上星、少商等穴位或是體表小靜脈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療方法。放血療法可以治療頭痛、坐骨神經痛、眼痛、血栓、青少年座瘡、感冒發燒、小兒咽痛、腰病和一些瘀症和寒症等疾病。當然站操作的時候我們也注意一些事項放血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創口不宜過大。如果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認真閱讀這篇文章哦!
中醫放血療法的方法
刺絡法
該法又分點刺、挑刺、叢刺三種刺法。
點刺有速刺(對準放血處,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後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該法運用較多,大多數部位都宜採用)、緩刺(緩慢的刺入靜脈1~2毫米,緩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適用於膕窩、肘窩、頭面部放血)之分;
挑刺是針刺入皮膚或靜脈後,隨即針身傾斜,挑破皮膚或靜脈放出血液或粘液,適用於胸、背、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
叢刺是用集束針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數多、刺入淺,以有血珠滲出為度,適用於扭挫傷、脫髮、皮膚病等。同時還經常配合拔罐療法。
點刺法
先在針刺部位上下推按,使鬱血積聚。右手拇、食兩指持針柄,中指緊靠針身下端,留出1~2分針尖,對準已消毒的穴位迅速刺入1~2分,立即出針,輕輕擠壓針孔周圍,使出血數滴(對重症患者有時可出血十數滴,血由黑紫變紅為止),然後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針刺曲澤、委中穴,在孔穴周圍上下推按之後,可先在孔穴近心端紮緊止血帶或布帶,這樣靜脈暴露的更明顯,更容易出血,刺出血後,再將止血帶放鬆)。
散刺法
又稱圍刺法,是在病灶周圍點刺出血,主要用於丹毒、癰瘡。
挑刺法
以左手按壓施術部位的兩側,使皮膚固定,右手持針,將腧穴或反應點的表皮挑破出血(如治療紅絲疔,應在紅絲近心端盡頭處以及紅絲之上寸寸挑刺出血)。有時需挑破部分纖維組織,然後局部消毒,覆蓋敷料。常用於目赤腫痛、痔瘡等證的治療。
劃割法
多採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為宜,使刀身與劃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後進刀劃割。適用於口腔內膜、耳背靜脈等處的放血。
中醫放血療法常用穴位
太陽:主治頭痛,眼紅腫;
上星:主治頭痛,目痛,鼻衄,熱病;
水溝:主治癲癇,小兒驚風,中風昏迷,中暑,口眼歪鈄,牙關緊閉,急性腰扭傷;
齦交:主治齒齦腫痛; 內地倉:主治面癱;
金津、玉液:主治口瘡,舌腫,嘔吐;
十宣:主治昏迷,癲癇,癔病,乳娥,小兒驚風,中暑;
四縫:主治小兒疳疾,百日咳;八邪:主治煩熱,目痛,毒蛇咬傷手指腫痛;
曲澤:主治煩熱,胃痛,嘔吐;
少商:主治急性咽喉腫痛,急性扁桃體腫大,鼻衄,發熱,昏迷;
商陽:主治急性咽喉腫痛,齒痛,手指麻木,昏迷;
委中:主治腹痛,吐瀉,腰痛(急性腰扭傷療效好),
丹毒;八風:主治腳氣,趾痛,毒蛇咬傷足跗腫痛。
中醫放血療法對人體10大好處?
1.退熱作用
中醫認為發熱主要有兩種,一為陽盛發熱,一為陰虛發熱。放血的退熱作用,則適用於前一種。因為陽氣盛必然會血盛,放血可以減少血盛,從而減少了血脈中的邪熱,使機體的氣血趨於正常。
2.止痛作用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內有疼痛症狀的疾病,在其經脈中必有閉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療法可以直接帶出經脈中的瘀滯的病邪,調整閉塞的壅阻的局面,經脈暢通了,疼痛立時可止。臨床許多急性病,例如咽喉痛及偏頭痛等,應用放血療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3.解毒作用
中醫所說的解毒作用,是指機體在病理的狀況下,由於自身機能障礙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現的證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紅絲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瘡瘍癰疽。放血不僅能使侵及機體的毒邪隨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過「理血調氣」的作用,使人體機能恢復正常,以抑制病邪擴展與再生。
4.瀉火作用
中醫認為,火熱內擾,可致多種病證,常表現為心煩不安、口舌生瘡、肢體疼痛腫脹、急躁易怒,甚至發熱、神昏、譫語等症狀。放血療法可以直接使火熱之邪隨血而瀉,適用於多種熱證。
5.消腫作用
腫痛多由於氣滯血澀,使經絡瘀滯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經脈中瘀滯的氣血與病邪,促使經脈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6.止癢作用
癢是風邪存在於血脈之中的表現,故此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原則。放血就是理血調氣,使血脈流暢迫而風邪無所留存,達到祛風止癢的作用。
7.緩解麻木作用
氣虛不能帥血達於四末,或者血虛失於濡養,則往往出現麻木的症狀。用毫針點刺患側肢體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療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氣至的理論為指導的,效果較好。
8.鎮吐作用
急性嘔吐多屬胃熱熾盛或肝氣橫逆犯胃或食滯停留,放血能瀉熱平肝逆,並有疏導腸胃積滯下行的作用,故能鎮吐止嘔。
9.鎮吐作用
急性嘔吐多屬胃熱熾盛或肝氣橫逆犯胃或食滯停留,放血能瀉熱平肝逆,並有疏導腸胃積滯下行的作用,故能鎮吐止嘔。
10.急救作用
所謂急救作用,是指卒然昏倒,驚厥不省人事的閉證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環的狀況,是一種很好的有效的搶救方法。
中醫放血療法的副作用
放血療法如果方法正確的話是沒有副作用的,所以大家如果要使用這種方法的話首先一定要去大醫院來進行治療,同時注意好器具的消毒處理,因為放血療法不是放出大量的血液,而是用非常細的針放出人體的少量血液,這樣就可以把熱度釋放出來,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同時還可以具有一定的消腫止痛的作用,還可以痛經活絡,如果有更好的治療方法的話,大家最好還是不要使用這個。
中醫放血療法注意事項
1:首先給患者作好解釋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顧慮。
2:放血針具必須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3:針刺放血時應注意進針不宜過深,創口不宜過大,以免損傷其他組織。劃割血管時,宜劃破即可,切不可割斷血管。
4:一般放血量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過2次。1~3次為一療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採取壓迫止血。
5:如本療法僅為對症急救應用,待病情緩解後,要全面檢查,再進行治療。切不可濫用放血療法。
總結:通過了以上文章的介紹之後我們知道了中醫放血療法的好處,可以消腫、瀉火、止痛、解毒等多種功效,還有我們知道中醫放血療法如果方法正確的話是沒有副作用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的進行中醫放血療法,當然我們還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項的,比如注意好器具的消毒處理,放血療法不是放出大量的血液,同時注意好器具的消毒處理,因為放血療法不是放出大量的血液,般放血量為5滴左右,劃割血管時,宜劃破即可,切不可割斷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