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營養補充指南 不能營養過剩哦!
2025-07-23 02:51:14
很多夫妻在發現女方懷孕之後,欣喜之餘會瘋狂購買各種補品營養品堆在家裡,生怕這娘倆營養跟不上。的確,為了肚子裡寶寶的健康成長,孕期的飲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這個時候的孕婦往往缺乏一些營養常識,不知該怎麼補充,有的還容易導致營養過剩,這樣對孕婦和寶寶都會有很大傷害。
孕婦營養補充指南
孕婦在孕前和懷孕之後都會做很多次的檢查,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適當的進補,說白了就是缺啥補啥,而且補的要適量。以下幾種是孕婦常見需要補充的營養元素,寶媽們可以參考下:
1、攝取富含鋅的食物
微量元素鋅是體內100多種酶的組成成分之一,一旦機體缺鋅,眾多酶不能發揮其作用,易造成生命代謝障礙。鋅對促進智力發育作用重大。大腦神經細胞從胚胎10~18周開始到胎兒發育8個月,神經細胞的增殖基本結束,可謂「一次性完成」,新生兒出生時腦神經細胞的數目與成人大致相同。眾所周知,智力的物質基礎是大腦中的神經細胞。而鋅在促進腦神經細胞核酸的複製與蛋白質的合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如若鋅缺乏,不僅影響腦細胞的分裂與數量,並對胎兒的視覺、性器官的發育也有影響。
2、攝取富含葉酸的食物
在妊娠3個月以內,正值胎兒神經管發育關鍵期,給孕婦補充足量的葉酸,可明顯降低神經管畸形,使無腦兒與先天性脊柱裂發生率大大下降。準備結婚的女性及孕早期時,注意攝食富含葉酸的食物十分必要。富含葉酸的食物有紅莧菜、菠菜、生菜、蘆筍、龍鬚菜、豆類、酵母、動物肝及蘋果、柑桔、橙汁等。
3、攝取含鐵食物
防止缺鐵性貧血,此時的準媽媽和胎寶寶的營養需要量都在猛增。許多準媽媽開始出現貧血症狀,所以,本月尤其要注意鐵元素的攝入。準媽媽應該注意膳食的調配,有意識地吃一些含鐵質豐富的蔬菜、動物肝臟、瘦肉、雞蛋等。還可以從這個月開始每天口服0.3—0.6克硫酸亞鐵。
4、攝取膳食纖維
防止便秘,促進腸道蠕動,孕後期,逐漸增大的胎寶寶給準媽媽帶來負擔,準媽媽很容易發生便秘。由於便秘,又可發生內外痔。為了緩解便秘帶來的痛苦,孕媽咪應該注意攝取足夠量的膳食纖維,以促進腸道蠕動。孕媽咪還應該適當進行戶外運動,並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含有豐富纖維食物:全麥麵包、芹菜、胡蘿蔔、白薯、土豆、豆芽、菜花等各種新鮮蔬菜水果。
孕婦營養過剩的危害
很多準媽媽一旦發現自己懷孕後,就擔心自己缺這缺那,儘可能多的補充營養。其實孕婦營養過剩也是有很多危害的。
孕婦熱能及營養素攝入過多,會使多餘的熱能轉變成脂肪,堆積在體內,久而久之造成肥胖,而肥胖是與高血壓、心血管病、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症和糖尿病密切相關的,成為許多疾病的高危因素。尤其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準媽媽,如果過度進食則易患妊娠糖尿病,甚至有一部分人在分娩後血糖也不能得到糾正,而發展為終身的糖尿病。而且過度營養還可使難產率、手術產率和產後出血率大大增加,為產婦帶來很多難以預料的危險。
孕期疾病還會對胎嬰兒造成很大危害,最典型的例子是糖尿病孕婦。如果血糖得不到滿意控制,胎兒長期處在高血糖環境,不僅圍產期會存在羊水過多,容易出現胎膜早破、早產的情況,同時糖尿病母親的新生兒血壓會高於非糖尿病母親的新生兒;2歲時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腎腫瘤、神經母細胞腫瘤的危險性也會增高;13 歲時體重指數和餐後2小時血糖增高;50歲前患糖尿病的風險增高。
另一方面,準媽媽過多的營養可使胎兒生長發育加速,成為大於胎齡兒,如果出生體重大於4千克,即為巨大兒。巨大兒在分娩時由於身體過胖、肩部過寬,通常會卡在骨盆裡,而過度的牽拉易引發產傷,如鎖骨骨折、臂叢神經麻痺、胸鎖乳突肌血腫等。巨大兒出生後還容易出現低血糖、低血鈣、高膽固醇血症、紅細胞增多症等合併症。巨大兒中發生心臟畸形的比例也高於一般正常體重兒,並且在長大後患肥胖症的機率也較大。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胎兒宮內的營養環境與寶寶成人後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症候群的發生也存在關係密切,巨大兒在成年期患這些疾病的機率將比出生體重正常的孩子明顯增加。
孕婦應該忌口的飲食
1、螃蟹:螃蟹其性寒涼,有活血祛淤之功,對孕婦不利,尤其是蟹爪,有明顯的墮胎作用。
2、甲魚:甲魚性味鹹寒,有較強的通血絡、散淤塊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墮胎之弊,尤其是鱉甲的墮胎之力比鱉肉更強。
3、碳酸類飲料:碳酸類飲料含大量二氧化碳,會消耗人體內的鈣,懷孕期間因胎兒需要大量補充鈣,因此,最好不要喝碳酸類飲料。
4、酒:懷孕期間因為賀爾蒙的作用,孕婦皮膚較乾燥,容易出現過敏現象,酒精中的組成物質會加劇過敏的發生,造成妊娠不適。
總結:準媽媽在孕期適當的進補一些營養是應該的,但一定要合理、有計劃的進補,一定要控制食量,不能盲目地吃得過多而造成營養過剩,這樣會導致孕婦體重增加或胎兒超重,對媽媽和寶寶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