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膠奶瓶的消毒方法 矽膠奶瓶使用期限有多久?
2025-07-20 20:37:12
很多準媽媽們已經準備開始購買寶寶的生活用品,而第一重要的物品當然是奶瓶了,現在用奶瓶泡奶粉餵養小寶寶是很常見的。那麼準媽媽要現在哪種材質的奶瓶呢?市面上現在有玻璃奶瓶、塑料奶瓶、矽膠奶瓶三種材質的奶瓶,到底哪一種材質的奶瓶更適合寶寶使用呢?而矽膠奶瓶呀多久才換一次?
矽膠奶瓶多久換一次
現在市場上主要由三種材質的奶瓶,分別是玻璃、矽膠、塑料這三種材質。玻璃材質的奶瓶透明度高,耐高溫,無味,無味,是比較傳統的一種材質的奶瓶,但是玻璃材質比較笨重,又很容易會摔爛,所以不適合給寶寶拿在手裡自己喝。
塑料奶瓶是繼玻璃奶瓶之後出現的第二種新材質的奶瓶,它質地比較輕盈,抗摔,但是塑料奶瓶分為PPSU的跟PC的,在選擇的時候我們要選擇PPSU奶瓶,不要買沒有BPA綠色標誌的PC奶瓶,PC奶瓶在高溫下容易釋放雙酚A,對嬰兒發育、免疫力有影響,甚至致癌。並且塑料奶瓶一般在3到4個月就應該要更換一次。
那麼矽膠奶瓶大概多久就要換一次呢。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說,矽膠奶瓶因為其特殊的材質而不需要頻繁的更換,只需要定期進行消毒即可。但是如果矽膠奶瓶磨損比較嚴重的話,就應該半年內就換一次。矽膠奶瓶使用的材質比較特殊,更換周期根據寶寶使用的具體情況來判斷
使用矽膠奶瓶的好處
1、無毒、柔軟。不含雙酚A,不含有害物質,瓶身柔軟,摔不破,不會碰傷寶寶的牙齒和口腔黏膜,如同媽媽的肌膚一樣,母乳感十足,可以安撫寶寶情緒;奶瓶的瓶身與奶嘴是相同的材質——食品級矽橡膠,安全性極高;
2、防脹氣、防嗆奶:奶嘴上設有進氣閥,吸管上設有進氣孔,使奶瓶時刻保持內外壓力平衡,寶寶吸奶更流暢,有效防止嗆奶和漲肚;
3、母乳實感:瓶身非常柔軟,如同媽媽的乳房,寶寶很喜歡;人體工程學設計,輕鬆、自然流暢。
4、經濟耐用:矽橡膠耐高低溫(-50℃—200℃),高溫滅菌徹底,耐老化,不變形;水煮、蒸汽等消毒均可;瓶身可長期使用,只需更換奶嘴即可。
5、擠奶功能。第一次生產的媽媽,產後幾天內沒有奶水,新生寶寶開始不懂得吸奶,就可以用這種奶瓶擠出牛奶給新生寶寶餵食,當寶寶嘗到奶水的味道,便開始吸奶。當給寶寶喝果汁時,事先可以擠給寶寶嘗味道,寶寶更開心
矽膠奶瓶的特點
1、材料安全無毒
相較傳統的塑料奶瓶,矽膠奶瓶在安全性上有絕對的優勢。因為塑料在生產時必須加入大量的抗氧化劑、增塑劑、穩定劑等,這些添加劑對人體都是有害的。而醫療級矽膠的對人體無害。
相較玻璃奶瓶而言,矽膠奶瓶不易摔破,安全性更好。
2、手感佳
矽膠的手感非常柔軟為,會對嬰兒的情緒起到穩定作用。
3、耐熱、防潮性能好
矽膠能在-60°C到200℃範圍內保持良好的特性,在室溫25℃密封不受潮、不遇高溫可放置至少1年以上不變質。
4、耐用、實惠
矽膠奶瓶的使用周期非常長,等嬰兒長大了,還可以用作水瓶來使用。
奶瓶的對比
為大家介紹如何為寶寶選擇奶瓶,以及哪種奶瓶比較適合新生兒?玻璃奶瓶 VS 塑料奶瓶 VS 矽膠奶瓶
1、玻璃奶瓶
主要成分:二氧化矽
優點:材質安全不含致癌物質雙酚A,透明度高,不易變形。
缺點:玻璃奶瓶一般較重;易碎;容易發生爆裂危險。
2、塑料奶瓶
主要成分:PC奶瓶、PP奶瓶、PES奶瓶等多種
優點:質輕、不易碎並且對能夠自己抱奶瓶吃奶的嬰兒則比較安全。
缺點:時間長久後易變黃並且不透明,不易看出奶瓶是否洗乾淨,有的經開水消毒還會變形。塑料奶瓶要定期更換,主要是考慮到釋放出雙酚A(簡稱BPA)的問題。雙酚A存在某些不確定性或副作用,可能對兒童的發育、內分泌等產生危害。有研究顯示,兒童肥胖就與雙酚A有關。
3、矽膠奶瓶
主要成分:矽膠奶瓶採用液態矽膠製成
優點:無毒無味,化學性質穩定,不含雙酚A。能在-60-300℃保持良好的彈性。穩定性好,柔軟不易破不易變形。耐高溫,可反覆消毒,使用壽命長。洗滌、消毒方便,可以徹底清洗奶瓶的各個部位。輕便柔軟,便於攜帶。
矽膠奶瓶的消毒方法
其實無論是什麼奶瓶,都一定會有清洗和消毒的需要。因為母乳和奶粉中的營養比較豐富,暴露在空氣中,不冷凍的話,很容易就會變質。而且乳製品變質後可能產生的細菌與一般環境中的不潔不淨不可相提並論,如清洗不徹底,不經過高溫消毒,很可能會威脅到寶寶的腸胃健康。所以媽媽們在餵完奶後最好就是及時清洗了奶瓶裡面殘留一的奶液,以免變質或者結在瓶身上面。
特別要注意瓶頸和螺旋處。清潔奶嘴時應該把奶嘴翻過來清洗,如果有奶漬凝結在奶嘴上,則可以用熱水泡一會兒,等奶漬變軟以後再刷掉。要保持奶嘴上的出奶孔通暢,奶嘴每天至少消毒一次。
矽膠奶瓶消毒的話,可以放在在開水裡或在微波爐裡消毒,都不會導致變形。矽膠奶瓶比一般的塑料奶瓶耐熱,長時間的消毒也不會有問題。主要要記得每周消毒一次就夠了。
總結:媽媽們在使用奶瓶時一定要慎重選擇,並且做好消毒,避免細菌的感染,因為小寶寶的腸胃比較弱,入口的食物一定要多加小心,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條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