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寶寶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寶寶缺鐵性貧血怎麼辦?
2025-07-20 17:48:10
寶寶缺鐵性貧血在幼兒的時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貧血,因為體內缺鐵導致的血紅蛋白合成減少,患缺鐵性貧血的寶寶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臉色會很蒼白,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貧血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通過飲食來調節,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寶寶缺鐵性貧血的一些症狀和飲食調理方法。
寶寶缺鐵性貧血的症狀
小兒面色變蒼白(以唇、眼瞼、指甲最明顯),食欲不振,煩躁不安,活動後呼吸急促、脈搏加快,還可有肝、脾腫大,異食癖,嬰兒大哭時可有呼吸暫停(背過氣);幼兒及學齡兒童可有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差,上課做小動作等。
還可致免疫功能降低而易患感染性疾病。輕症血紅蛋白9—11克/百毫升,中度6—9克,重症6克以下,紅細胞小,為小細胞性貧血。
造成寶寶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1、嬰兒期餵養不當。對嬰兒而言,人奶、牛奶的含鐵量都很少,如果單純吃奶或奶加米羹而沒有在3~4個月開始加果汁、蛋黃、啐菜,5~6個月開始吃稀飯、麵條,9~10個月加肉末、豬肝醬等,就很容易缺鐵。小孩越胖,就越容易缺鐵。
2、幼兒偏食或食物配搭不當。因牛奶和雞蛋的含鐵量或吸收量並不高,如果孩子單吃牛奶和雞蛋,而不兼吃蔬菜、豬肝、瘦肉等,也會引起缺鐵。還有在飲食方面如果孩子很少吃肉或偏愛吃肥肉,喜歡吃零食而正餐吃得很少的孩子,也容易造成缺鐵性貧血。
3、經常飲茶、喝咖啡、大量喝可樂、吃巧克力的孩子會妨礙鐵在胃腸道的吸收,也容易缺鐵而引起貧血。
再一種原因是孩子經常腹瀉或患有其它胃腸道疾病,必然會影響鐵的攝入,也可能出現缺鐵性貧血。
最後一種原因是孩子經常出現流鼻血、痔瘡出血或有潰瘍病、腸息肉、鉤蟲病等容易引起隱性失血的疾病,都易引起鐵流失過多而產生貧血。
寶寶缺鐵性貧血怎麼辦
1、使用鐵劑治療是常用的治療辦法。口服鐵劑後12~24小時後,細胞內含鐵的酶恢復,症狀好轉,煩躁等精神症狀減輕,食慾增進。36~48小時後,骨髓出現紅細胞系統增生現象。48~72小時後,網織紅細胞開始上升,4~11日達高峰。血紅蛋白也同時迅速上升,治療3~4周後貧血被糾正。心臟雜音於2~3周後減輕或消失,脾臟逐漸縮小。用藥1~3月,儲存鐵達到正常值。
而對於不能耐受口服鐵劑、腹瀉嚴重而貧血又較重的病兒,可以注射鐵劑。注射鐵劑後局部可產生疼痛和蕁麻疹,還可能出現發熱、關節痛、頭痛或局部淋巴結腫大等,還可能會發生栓塞性靜脈炎。因此,注射鐵劑應當慎重使用。
2、必須改善飲食,注重攝入鐵元素。對於由於飲食缺鐵而症狀比較輕微的病兒,也可以從改善病兒飲食入手,家長應該在孩子的膳食中注意搭配含鐵量比較豐富的食物,糾正孩子偏食、挑食的習慣,注意孩子的飲食均衡。
寶寶缺鐵性貧血吃什麼補鐵
1、脾虛氣弱型表現為面色發白,唇舌色淡;疲乏無力,食欲不振,大便塘軟,脈虛而軟。常用方藥有炙黃芪、黨參、當歸、炒白朮、茯苓、陳皮等。
2、心血虧虛型表現為面色蒼白,倦怠無力,皮膚乾燥,心謊氣短,睡眠不實,舌淡脈細。常用方藥有當歸、熟地、川芎、白芍、黨參、丹參、酸棗仁、龍眼肉等。
3、氣血兩虛型表現為上述兩型症狀相兼。常用方藥有黃芪、黨參、白朮、茯苓、當歸、熟地、川芎、雞血藤、阿膠、陳皮、炙甘草。
4、肝腎不足型多見貧血時間較長,影響患兒生長發育,其表情呆滯、智力低下,手足顫動,頭暈目眩,雙目乾澀,舌淡脈弦細。常用藥物有龜板、白芍、阿膠、制首烏、熟地,當歸、懷牛膝、枸杞子,紫河車粉(吞服)。
飲食療法是缺鐵性貧血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輕症患兒單用食療即可治,對重症患兒採用食療既可加速康復,又能減少藥物治療的副作用。且所選食物大多味美可口,便於食用,易為患兒接受。
常用含鐵較多的食物
動物肝臟、豬心、豬肚、瘦肉、黑豆、菠菜、油菜、芹菜、杏、桃、李、葡萄乾、紅棗、桔子、柚子、無花果等。其中桔子、廣柑、酸棗、獼猴桃、蕃茄、紅棗等乾鮮水果中含豐富的維生素C,可促進鐵的吸收,故應經常食用。
總結:貧血在打人身上也不少見,寶寶如果發生貧血就需要十分的注意了,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食療方法對大多數人都是有用的,治療寶寶的小編建議還是需要得到專業醫生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