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應注意護陰潤燥
2025-07-23 11:00:08
遵循中醫養生的「秋冬養陰」原則,秋季養生應注意護陰潤燥,以養肺為先。中醫學認為,秋季燥氣當令,為秋季的主氣,稱為「秋燥」。由於燥邪傷人,容易耗人津液,在這個季節,人們很容易出現口乾、唇乾、鼻幹、咽幹、舌幹少津、皮膚乾燥甚至皸裂等現象。因此,秋季日常調養應以「喜潤惡燥」為主,注意以下幾點。
潤肺去燥。秋天空氣乾燥,加之人體在夏季津液耗損,容易出現口舌生瘡、鼻腔和皮膚乾燥、咽喉腫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現象。沙參、麥冬、百合、銀耳、燕窩、雪蛤等都是秋季養生常用的藥膳,老同志可以將其搭配在食物中食用,或是煮粥煲湯飲用。
早睡早起。秋天早晨天高氣爽,空氣清新,是一日中空氣最為溼潤的時候。早睡早起,利於收斂神氣,使肺不受秋燥的損害,從而保持充沛的活力。
調整心情。病可由心生。秋風落葉,萬物凋零,常使人觸景生情。老同志如果心情憂愁鬱悶,會使抗病能力下降,引起哮喘等病復發或加重。為此,保持愉快心情是秋季養生的基礎。老同志要學會調節心情,積極參加一些有益且自己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秋涼宜凍。秋天晝夜溫差較大,應隨時增減衣服,以防止秋涼感冒。但為了提高人體的禦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較弱而易患氣管炎的老同志應適當進行「秋凍」,少穿些衣服,以保證機體從夏熱順利地與秋涼「接軌」,以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力與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