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保健功能有哪些?太極拳養生觀和健身原理
2025-07-23 15:11:15
太極拳在我國歷代人民的長期實踐中不斷地演進和發展,使它無論在技術上、理論上都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內容,成為具有寶貴醫療價值,輕鬆柔和的運動項目。這是我國古代人民在體育事業上的巨大貢獻之一。今天51太極拳小編就來說說太極的養生觀及常練太極拳的養生功能,希望喜歡太極拳的朋友能好好閱讀和理解這篇文章的含義,才能真正的起到養生的作用。
太極拳健身原理
太極拳學是動靜、虛實、開合、吞吐、剛柔、攻守、奇正、上下、內外、左右、進退、陰陽矛盾的辯證學說。它的運動方式充分反映了「生命的內部矛盾及每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不但對立、排斥、制約和鬥爭,也相互聯結、依存、滲透和轉化」這一規律,從而證明太極拳是一種「全身運動」和「交替運動」。人體各系統生理機能內部或機能之間,通過動靜、虛實、開合、吞吐、剛柔、攻守、奇正、上下、內外、左右、進退、陰陽的交替,進行二元或多元交替運動鍛鍊,克服對偶失衡的鍛鍊方式。人的智能、精力、記憶力等高級精神活動,是通過大腦實現的,大腦的兩半球,分別支配著對側眼、耳、肢體等器官的感覺和運動。而肢體,特別是上肢,「外部的腦」,也即「人的第二大腦」。它的運動也給大腦發育提供了條件。而大腦的健全卻是健康長壽的最重要的保證。
研究表明,在一個人的大腦皮層上有140多億個細胞,一生中起作用的只有10%左右,約90%的腦細胞如一片荒蕪的處女地尚待開發。太極拳對偶完全平衡的交替肢體運動,使大片"荒蕪"的處女地的開發,大大提高了腦利用率,給我們的健康和長壽帶來意想不到的奇蹟。日本等國醫學家調查研究發現,開發"荒蕪"的大腦,能大大減少發生腦裂中風的機會,還可醫治白內障及重聽等疾病。
一般運動,就「右利手」而言,大都在大腦的左半球起作用,「左撇子」則反之。而太極拳左右交替平衡的運動方式,即虛實分明,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開合有致,開中有合,合中有開;剛柔相濟,柔中有剛,剛中有柔;奇正相生,奇中有正,正中有奇的交替對偶平衡運動,則在大腦的兩個半球同時起作用。它為人類健康、長壽、祛病、益智,開發人體的潛能帶來了廣闊的前景。
大極拳學靜勢動態的平衡,動中的秩序和和諧,自然與人的相對應而一致。經過內家太極拳學的特定的基本八法和法則及"五字要訣"的鍛鍊和薰陶,使演練者明白了"中庸",找到了"平衡點",只有平衡才有包容性,才能改變人的心靈、性情、氣質和風貌,才能提商人的修養和理性。心靈的寧靜和情緒的穩定,使人機體處於高水平的協調一致;氣質的改善,修養的提高,化粗魯暴躁為柔倩和平,避免了憤世嫉俗的惡劣心境,防止了心理的嚴重傾斜。心理的平衡必然導致五臟六腑的平衡,生理機能的平衡,防止人沾染上不良的社會習氣和生括方式。
「蘭生幽谷中,倒影還自照,無人作妍暖,春風發微笑。」幽谷中蘭花尚且顧盼自己的倩影,抒發自己的風韻。「形為本,神為上」修煉觀的內家太極拳學,更超越了一般拳術重意不重形或重形不重意的偏差。「形者,神之本;神者,形之用,無神則形不可活,無形則神無以生。」「神為形所生,形依神而存。」體現了形神對立統一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正是內家太極拳學獨特的「形與神俱」修煉的修煉觀,通過塑形,俗稱擺架子,達到身正、體柔;通過貫勁,達到息勻、勁整;通過抒意,達到目平、意遠;通過追神,達到心靜、神莊。從而使演者在精、神、意、志、筋、骨、勁、氣各方面得到全面的鍛鍊,達到身心內外的全面平穩,從而使人克服和遠離不良的社會習氣和生活方式。
「藝術之能事不僅見於知所取,尤其見於知所舍」。內家太極拳法,行雲流水,一切都自然而然,這就是取捨恰到好處。「盡意莫若象,盡象莫若意。」「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意。」千百年來的內家太極拳學,追求的就是陰陽合德形神合一的最高境界。蒼健勁直是形的靜的物理,超拔清逸則是神的動的神情。靜的高舉遠慕的形的本體,動的萬有流變的神的禮讚,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充分的交融匯合。使內家太極拳學,不僅在武術的單一領域,更將在健身療疾、養生益智及開發人體潛能的領域裡開闢新的天地,開創一代新風。
太極拳養生好處有哪些?
1.為什麼練習太極拳能消除疲勞?
太極拳的特點是不僵不拘,無大起大落的變化和激烈的跳躍動作,給人一種輕鬆愉快之感;它那均勻圓連貫的弧形動作,體現出了協調柔和通暢安舒的特點。
練太極拳不僅要肌肉皮膚和骨節放鬆,還要求中樞神經系統,內臟器官各機能等全身教師放鬆,做到「動中求靜」「意領身隨」「心靜體松」。
在意念的放鬆下,在輕緩的動作中,大腦皮層的興奮、緊張得到調節,身體各部位各系統得到鬆弛、養息,從而達到消除疲勞的目的。
所以說,練習太極拳能消除疲勞。
2.練習太極拳對高血壓有益嗎?
太極拳是我國人民的一種強身健體的運動形式,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太極拳的動作柔和,功夫可以步步深入,男女老少皆宜。尤其是老年人,常年練習可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益壽。
(1 )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改善新陳代謝,使血壓、血糖、膽固醇、血脂得到很好的調節,防止或延緩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的發生。
(2 )長期練習太極拳,由於在練習時要調整呼吸,從而使膈肌和腹肌的運動增強,使肺組織保持一定的彈性,還加強了胸廓的活動。使肺活量和氣體交換量明顯增加。
(3 )堅持練習太極拳可以使全身的肌肉、關節得到鍛鍊,減慢肌力的衰退速度,保持關節的靈活性,還可以減少或推遲骨質、韌帶等的硬化、鈣化退行性變化的發生。
(4 )堅持練習太極拳對神經系統也有好處。由於練習時動作連綿不斷,呼吸要勻、細、深、長,要求大腦高度集中進行指揮,可以鍛鍊大腦神經細胞的工作能力,使其反映迅速靈活,準確協調而不易疲勞。
3.練習太極拳對脊椎保健有益嗎?
太極拳的拳理、動作和心法,正配合人體脊椎保健的需要。太極拳調放鬆,姿勢正確不過份扭曲身體,動作緩慢均行而圓活性,使脊椎處於放鬆狀態,正確姿勢能改善脊椎的偏歪、變形,促使脊椎發揮正常的功能,減低與脊椎相關的疾病。圓活的動作可引領內在氣血和順,還可引領精神放鬆,起到有病治病,無病身健體的作用。
太極拳運動以脊椎為軸心,用腰胯帶動軀幹、四肢活動,緩慢而放鬆的動作,有效地帶動體內氣血運行。調腰的運動,腰為腎府,腎的主要生理功能為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和水液代謝;腎主骨生髓,腎與膀胱相為表裡,鍛練腰部能到固腎的作用。病例證實,人用腦過度會引致腎衰竭,所以生命活動過勞,沒有適當調節放鬆,同樣影響臟腑的功能。手腳遠離心臟,血液回流較差,每次落胯的動作都能改善腳的血液循環,然後反射性循環腦部及身體各部位,由改善身體怕凍冷和麻痺等得知。
太極拳的醫療保健功能有哪些?
1.太極拳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神經系統,尤其是它的高級部分,是調節與支配所有系統和器官活動的樞紐。人類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以適應於外界環境並改造外界環境,人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使身體內各個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按照需要統一起來。太極拳的練習,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影響,因為太極拳一開始,就要求體舒心靜,排除雜念,注意力集中,用意不用力,這些都是對大腦活動的良好訓練因素。此外,從動作上來講,太極拳的動作,練習時要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由眼而手部、腰部、足部,上下照顧毫不散亂,前後連貫,同時動作的某些部分比較複雜,必須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也間接地對中樞神經系統起市面上訓練作用。這樣就提高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緊張度,從而活躍了其它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加強了大腦方面的調節作用。
太極拳是一種很有趣的活動,經常練習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練架子的時候,周身感覺舒適,練後精神煥發,心情愉快,這些都是練者高度的情緒性與興趣濃厚的證明。情緒性的提高,在生理上有極重要的意義。國外一位醫學專家說過:「提高了患者的情緒,就等於將病治好了一半。」以上說明,太極拳對中樞神經系統起了良好的作用。
2.太極拳對心臟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的影響
太極拳的動作,包括了各組肌肉、關節的活動,也包括了有節律的均勻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膈的運動,因此它能加強血液及淋巴循環,減少體內的淤血現象,是一種用來消除體內淤血的良好方法。
全身各部骨骼肌的周期性的收縮與舒張,可以加強靜脈的血液循環,肌肉的活動保證了靜脈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必要的靜脈壓力。呼吸運動同樣也能加速靜脈的回流。太極拳由於要求深長均勻的自然呼吸,且要氣沉丹田,呼吸的效果增加,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與淋巴的循環,加強了心肌的營養,改善了心臟的營養過程,為預防心臟各種疾病及動脈硬化建立了良好的條件。同時,太極拳深長的腹式呼吸,對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增加肺活量都有良好的作用。
3.太極拳對新陳代謝方面的影響
改善人體新陳代謝,是太極拳重要的健康因素。老年人的很多疾病是與新陳代謝的降低分不開的。因此,堅持打太極拳,對降低血液膽固醇含量,預防動脈搏硬化有良好的作用。
總結:太極拳是一種適合生理的健身運動,它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影響,加強了血液循環,減少體內淤血,改善了消化作用與新陳代謝過程。幾乎適應各種人體慢性疾病的康復,對神經衰弱、神經痛、高血壓、心臟病、腸胃病、肝病、腎病、腰肌勞損、風溼寒腿、關節炎、糖尿病等等,都有良好的療效。它是一種老少鹹宜的養生、保健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