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簡介:元朝醫學界,「滋陰派」的創始人
2024-07-07 03:20:47 4
說到扁鵲、華佗等人,大家肯定認識,他們都是中國古代的神醫,那朱丹溪呢,你認識嗎?其實朱丹溪也是神醫,不過他所處年代是元朝,所以名聲不顯,但在中醫界,朱丹溪聲望很高,他注重滋陰,是「滋陰派」的創始人,接下來就隨小編一起去認識看看。
一、朱丹溪簡介
朱丹溪(1281-1358年),原名朱震亨,字彥修,他是元代著名醫學家,因故居有條美麗的小溪,而有「丹溪」這個名字,學者則稱之為「丹溪先生」。朱丹溪醫術高明,有「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理論,善於應用降火的藥物,因為注重滋陰,所以被稱為滋陰派,而他則是「滋陰派」的創始人。
1、少具俠氣
朱丹溪出生在婺州義烏(今浙江金華義烏)的赤岸鎮,他自幼聰明,但不怎麼喜歡學習,反而崇尚俠氣,喜歡爭強好勝,每逢鎮中大戶仗勢欺侮,他必挺身而出。此外,朱丹溪還積極組織大家一起興修水利,為民謀福,在他的帶領下,家鄉能灌溉農田六千多畝的蜀墅塘,被修繕好,並並開鑿了三條渠道,根據水量而舒洩之,使百姓均得受益。
2、棄儒從醫
36歲時,朱丹溪拜在朱熹四傳弟子許謙門下,聽其所講「天命人心之秘,內聖外王之微」,方悔恨昔日的「無作為」,自此茅塞頓開,開始專心學習,如此數年之後,學業漸成。某天,地方官設宴招待應舉之士,朱丹溪應試書經,但在途中他偶遇一算命先生,先後兩卦說他會考試不利,朱丹溪就這麼信以為真,絕了考試做官之心,最後棄儒從醫。
3、從醫原因
朱丹溪棄儒從醫的原因有三:一是他素懷惠民之心,而這是名醫必備準則;二是他30多歲時,母親生病了,很多醫生都束手無策,這時候朱丹溪就有了從醫的心,他就讀了很多古代經典醫籍,三年後有所得,又過了兩年,自己配藥治癒了老母的舊疾;三是恩師許謙的教育,他常教導學生「隨其材分」,而朱丹溪有學醫的才能,所以他棄儒從醫,一心致力於醫。
二、朱丹溪是什麼派
朱丹溪是「滋陰派」的創始人,他有「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理論,善於應用降火的藥物,因為注重滋陰,所以被稱為滋陰派。朱丹溪屬於自學成才,他在研習《素問》《難經》等經典著作的基礎上,訪求諸多名醫,匯聚諸家之長,成為一代名醫。朱丹溪與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並列為「金元四大家」,著有《格致餘論》《局方發揮》《丹溪心法》《金匱鉤玄》《素問糾略》等,在中國醫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