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痺症的中草藥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15:31:51 3
專利名稱:治療痺症的中草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來源於植物的配製品,更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痺症的中草藥。
背景技術:
祖國醫學認為因風寒溼熱之邪乘虛而入,流注經絡、肌肉、關節,損傷血脈及心而引起肢體關節紅腫、疼痛、麻木並有寒熱表徵,稱為痺症。其病因是一般痺症的產生,均由風、寒、溼之邪侵襲全身,損害肌表經絡、關節而成。中醫名著《素問 痺論篇》記載「風、寒、 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癰痺,溼氣勝者為青痺也」。生活環境、氣候變化、體弱陽虛等多種因素是引發痺症的主要原因。中醫傳統對本病的治療有許多論述,綜合治則是以「風宜疏散,寒宜溫經,溼宜清燥。如虛實分以標本治之,有餘則發散攻邪,不足則補氣養血。」該治則對治療痺症有良好的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以溫經通絡,散寒除溼主治因寒勝痺症,經過在臨床中實踐證明,效果明顯,為提供一種治療寒勝痺症的中草藥。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治療因寒勝痺症的中草藥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因寒勝痺症的中草藥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製成 附子20 35份;桂枝10 20份;白芍30 40份;川芎20 30份;當歸30 40份;羌活30 40 份;獨活3(Γ40份;法半夏10 20份;茯苓20 30份;牛騰20 40份;秦艽30 40份;桑寄生 30 40份;生薑20 30份;大棗20 30份;垂柳根20 30份;烏蛇根20 30份;牛奶樹20 30 份,半楓荷1(Γ15份;南蛇藤根2(Γ30份;釘地根3(Γ60份。加水1800份,置入陶器或砂鍋內,燒開後,文火熬煎2(Γ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煎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與後,分裝瓶內高溫滅菌,備用。服用時將藥液取20(T300ml放入容器中,待微熱後服用,每日3次。優選的,所述的治療因寒勝痺症的中草藥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製成
附子30份;桂枝15份;白芍35份;川彎25份;當歸35份;憲活35份;獨活35份;法半夏15份;茯苓25份;牛膝30份;秦艽30份;桑寄生35份;生薑20份;大棗25份;垂柳根25份;烏蛇根25份;牛奶樹25份;半楓荷10份;南蛇藤根25份;釘地根40份。加水1800份,燒開後,文火熬煎2(Γ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煎3 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與後,分裝瓶內高溫滅菌,備用。本發明配伍思想以附子溫經通絡為君;一桂枝溫經通絡,白芍理血為臣;以川芎、當歸、羌活、獨活為佐;以法半夏、茯苓、牛騰、秦艽、桑寄生、生薑、大棗、垂柳根、烏蛇根、 牛奶樹、半楓荷、南蛇藤根、釘地根為使。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性味與歸經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經;功能主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用於陽氣衰微欲脫,大汗肢冷,脈微;腎陽虛弱,陽痿尿頻,宮寒不孕;脾腎陽虛,脘腹冷痛,便溏腹瀉;陽虛水腫,小便不利;風寒溼痺,肢節冷痛。桂枝為樟科常綠喬木植物肉桂的乾燥嫩枝。性味與歸經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功能與主治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衝降氣。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痺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白芍為毛茛科植物白芍的乾燥根,性味與歸經,苦、酸、涼。入肝、脾經。功能與主治,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用於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川彎為傘形科植物川芎的乾燥根莖;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肝、膽、心包經;功能與主治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於安撫神經、正頭風頭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扑腫痛、 頭痛、風溼痺痛。當歸為多年生草本傘形科植物當歸的根。性味與歸經,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功能與主治,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溼痺痛,跌扑損傷,癰疽瘡瘍。羌活為傘形科植物羌活(背翅芹)或寬葉羌活的乾燥根莖及根。性味與歸經辛、 苦,溫,歸膀胱、腎經。功能與主治散寒,祛風,除溼,止痛。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風溼痺痛, 肩背酸痛。獨活獨活為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興安白芷、紫莖獨活、牛尾獨活、軟毛獨活以及五加科植物食用橡木等的根及根莖。性味與歸經辛、苦,溫。入肺、脾、腎三經。功能與主治祛風勝溼、解表散寒。用於風溼痺痛、腰膝酸痛、陰寒頭痛、面癱口喁。感冒惡寒、頭身疼痛。法半夏為半夏的炮製加工品。性味與歸經辛、溫。歸脾、胃、肺經。功能與主治 燥溼化痰。用於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性味與歸經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功能主治滲溼利水;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用於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 脾虛食少;洩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牛膝為莧科植物牛膝的根。性味與歸經苦;酸;性平。入肝;腎經;功能主治 腰膝酸痛;下肢痿軟;血滯經閉;痛經;產後血瘀腹痛;徵瘕;胞衣不下;熱淋;血淋;跌打損傷;癰腫惡瘡;咽喉腫痛。秦艽為龍膽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秦艽麻黃秦艽,粗莖秦艽或小秦艽的根。性味與歸經味辛微寒,歸胃、肝、膽經。功能與主治祛風溼,舒筋通絡,清虛熱。用於風溼痺痛,關節拘攣,手足不遂,骨蒸潮熱,溼熱黃疸。桑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的乾燥帶葉莖枝;。性味與歸經苦、甘,平。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溼,安胎元。用於風溼痺痛,腰膝酸軟,筋骨無力,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高血壓。生薑為姜屬植物的塊根莖。性味與歸經辛、微溫,歸肺脾胃經。功能與主治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解魚蟹毒,解藥毒。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溼、寒冷侵襲後,急以薑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
大棗小喬木紅棗樹的果實。性味與歸經甘,溫。歸脾、胃經。功能與主治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用於脾虛食少,乏力便溏,婦人髒躁。垂柳根為楊柳科柳屬。性味與歸經苦、寒.,歸肝、胃、肺經;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祛風利溼。烏蛇根性味與歸經性溫,味苦,無毒性,功能與主治祛風活血,消腫止痛, 化痰止咳。用於風溼關節炎,腰肌勞損,筋骨酸軟,跌打損傷,支氣管炎,潰瘍出血, 蛇咬傷,骨折,
牛奶樹為桑科灌木或小喬木的根。性味與歸經性溫,味甘,辛。功能與主治祛風通絡,行氣活血,健脾利溼。用於勞倦乏力,黃疸,消化不良,瘧疾,淋巴結結核。半楓荷梧桐科植物,有楓香屬和蕈樹屬兩屬間的綜合性狀。性味與歸經甘淡, 微涼。功能與主治祛風溼、強筋骨、止疼痛。治療類風溼性脊椎炎、腰肌勞損及關節扭傷等症。類風溼性脊椎炎、腰肌勞損及關節扭傷等症。南蛇藤根為衛矛種植物南蛇藤的根。性味與歸經微辛,溫,無毒。功能與主治 祛風勝溼,行氣散血,消腫解毒。治風溼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痧氣嘔吐腹痛,癰疽腫毒。釘地根書名千斤拔,為豆科千斤拔屬植物。性味與歸經甘、微溫,平。歸肺 』腎; 膀胱經。功能與主治祛風利溼,消瘀解毒。治風溼痺痛,慢性腎炎,跌打損傷,癰腫,喉蛾。本發明的製作方法加水,熬煎,過濾回收,取汁,裝瓶,高溫滅菌,待用,水劑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是治療寒勝痺症的中草藥組合物,能有效治療痺症,經過多
年實踐、檢驗證明,該中草藥組合物安全、無副作用,治療效果顯著。服用方便,治療成本低, 具有標本兼治的功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
一種治療寒勝痺症的中草藥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製成附子30g;桂枝15g;白芍 35g ;川芎25g ;當歸35g ;羌活35g ;獨活35g ;法半夏15g ;茯苓15g ;牛騰30g ;桑寄生35g ; 生薑25g ;大棗25g ;秦艽35g ;垂柳根25g ;烏蛇根25g ;牛奶樹25g ;半楓荷IOg ;南蛇藤根 25g ;釘地根40g。加水1800g,置入陶器或砂鍋內,燒開後,文火熬煎2(Γ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煎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與後,分裝瓶內高溫滅菌,備用。服用時將藥液取20(T300ml放入容器中,待微熱後服用,每日3次。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因寒勝痺症的中草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製成附子20 35份;桂枝10 20份;白芍30 40份;川芎20 30份;當歸30 40份;羌活30 40 份;獨活3(Γ40份;法半夏10 20份;茯苓20 30份;牛騰20 40份;秦艽30 40份;桑寄生 30 40份;生薑20 30份;大棗20 30份;垂柳根20 30份;烏蛇根20 30份;牛奶樹20 30 份,半楓荷1(Γ15份;南蛇藤根2(Γ30份;釘地根3(Γ60份。
2.加水1800份,置入陶器或砂鍋內,燒開後,文火熬煎2(Γ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 如前加水熬煎3次,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與後,分裝瓶內高溫滅菌,備用。
3.根據權利要求書1所述的治療因寒勝痺症的中草藥,其優質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藥物製成附子30份;桂枝15份;白芍35份;川彎25份;當歸35份;憲活35份;獨活35份;法半夏15份;茯苓25份;牛膝30份;秦艽30份;桑寄生35份;生薑20份;大棗25份;垂柳根25份;烏蛇根25份;牛奶樹25份;半楓荷10份;南蛇藤根25份;釘地根40份。
4.加水1800份,燒開後,文火熬煎2(Γ30分鐘,過濾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煎3次, 將3次熬取的上清液混合均與後,分裝瓶內高溫滅菌,備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治療因寒勝痺症的中草藥附子20~35份;桂枝10~20份;白芍30~40份;川芎20~30份;當歸30~40份;羌活30~40份;獨活30~40份;法半夏10~20份;茯苓20~30份;牛騰20~40份;秦艽30~40份;桑寄生30~40份;生薑20~30份;大棗20~30份;垂柳根20~30份;烏蛇根20~30份;牛奶樹20~30份,半楓荷10~15份;南蛇藤根20~30份;釘地根30~60份。以附子溫經通絡為君;一桂枝,白芍為臣;以川芎、當歸、羌活、獨活為佐;以法半夏、茯苓、牛騰、秦艽、桑寄生、生薑、大棗、垂柳根、烏蛇根、牛奶樹、半楓荷、南蛇藤根、釘地根為使。
文檔編號A61K36/9068GK102327581SQ20111027787
公開日2012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9日
發明者不公告發明人 申請人:重慶市南川區瑞豐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