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網印刷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4-02-10 19:34:15 2
專利名稱:絲網印刷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絲網印刷設備,該絲網印刷設備安裝到部件安裝線,以對自上遊 側引入的基板執行絲網印刷並將基板排放到部件安裝線的下遊側。
背景技術:
絲網印刷設備與部件安裝設備或附屬裝置一起安裝在部件安裝線上,以利用焊糊 或導電膏對自上遊側引入的基板執行絲網印刷,並將基板排放到設置於部件安裝線的下遊 側上的設備。通常,絲網印刷設備置於部件安裝設備的上遊側,並且經受絲網印刷的基板直 接或間接地自絲網印刷設備的基板排放部傳送到部件安裝設備的基板運送路徑。部件安裝 設備將部件安裝在自絲網印刷設備引入的基板上,並經由基板運送路徑將基板排放到設置 於下遊側的設備。順便提及,在近來的部件安裝設備中,存在這樣一種部件安裝設備,在該部件安裝 設備中設有兩個平行的基板運送路徑,並且部件安裝操作經由這兩個基板運送路徑通過兩 個部件安裝線同時執行。同樣,當部件安裝設備包括兩個基板運送路徑時,設置在部件安裝 設備和絲網印刷設備之間的基板分配裝置將從絲網印刷設備的基板排放部排放出的基板 分配給部件安裝設備的兩個基板運送路徑(JP-A-H04-129630)。然而,在具有兩個部件安裝線的部件安裝設備中,部件安裝操作可以在相同類型 的基板中執行,同時,部件安裝操作可以在不同類型的基板中執行(除了在不同類型的基 板中執行的情況外,還包括在相同類型的基板中但是在不同的表面上執行的情況)。在這種 情況下,由於絲網印刷設備不能連續地對不同類型的基板執行絲網印刷,因此需要在部件 安裝設備上遊側的位置處設置兩個互相平行的絲網印刷設備。然而,由於構成部件安裝設 備的兩個基板運送路徑之間的間隔很窄,因此很難設置兩個平行的絲網印刷設備,使得絲 網印刷設備的基板排放部與部件安裝設備的兩個基板運送路徑相對。另外,代替上述技術,可以設想在構成絲網印刷設備的一個基板運送路徑上方 的位置處設置兩種類型的掩模板,以使所述掩模板置於基板運送路徑延伸方向上的線上 (JP-A-2000-168040),由此對基板運送路徑上的基板執行不同類型的絲網印刷。然而,由於不同 類型的掩模被連續地提供給絲網印刷設備的一個基板運送路徑,因此需要給基板運送路徑提 供複雜的基板供給系統,以便交替地供給不同的基板或者在多個基板中一次供給不同的基板。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同時對不同類型的基板執行絲網印刷、而無 需複雜的基板供給系統的絲網印刷設備。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安裝在部件安裝線上的絲網印刷設備,該設 備包括兩個絲網印刷機,每個絲網印刷機包括基板引入部,通過該基板引入部從部件安 裝線的上遊側引入基板;
印刷部,對通過基板引入部引入的基板執行絲網印刷;基板排放部,通過該基板排放部,將經受了印刷部執行的絲網印刷的基板排放到 部件安裝線的下遊側;以及
基板移動臺,接收通過基板引入部引入的基板,以使基板相對於印刷部定位,並使 經受了印刷部執行的絲網印刷的基板移動到基板排放部,其中,所述兩個絲網印刷機的兩個基板引入部、兩個印刷部以及兩個基板排放部 分別相對於在部件安裝線的基板運送方向上延伸的垂直對稱平面彼此對稱地布置,並且其中,每個絲網印刷機的印刷部與基板排放部相比設置在距離垂直對稱平面更遠 的位置。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本發明第一方面中描述的絲網印刷設備,其中,兩個基 板排放部設置在沿基板運送方向與形成在設置於部件安裝線的下遊側的部件安裝設備中 的兩個平行的基板運送路徑相對的位置。根據本發明,由於絲網印刷設備包括兩個絲網印刷機,每個絲網印刷機包括基板 引入部、印刷部、基板排放部和基板移動臺,以便獨立地執行絲網印刷,因此,能夠對不同類 型的基板同時執行絲網印刷。此外,即使當下遊側設置的部件安裝設備包括兩個基板運送 路徑時,也能夠將經受了絲網印刷的基板運送到基板運送路徑,而無需基板分配裝置。由於構成兩個絲網印刷機的兩個基板引入部、兩個印刷部以及兩個基板排放部相 對於在部件安裝線中的基板運送方向上延伸的垂直對稱平面分別形成在彼此對稱的位置, 因此容易布置絲網印刷機的各個部分。此外,由於絲網印刷機的每個印刷部設置在比基板 排放部更遠離垂直對稱平面的位置,因此,即使當不能將兩個基板排放部之間的間隔設定 得窄以與構成作為下遊側設置的設備的部件安裝設備的兩個基板運送路徑之間的間隔相 對應時,也能夠將兩個印刷部布置在彼此對稱的位置,而不互相干擾。由於兩個絲網印刷機設置成互相平行且各自包括專有的基板引入部,因此,當對 不同類型的基板同時執行絲網印刷時,可以在兩個絲網印刷機之間改變基板的類型,並且 可以向每個絲網印刷機連續地供給相同類型的基板。因此,不同於傳統的技術,無需提供交 替地供給不同類型的基板或一次供給多個其它基板的複雜基板供給系統。
圖1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部件安裝線的頂視圖;圖2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絲網印刷設備的前視圖;圖3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絲網印刷設備的絲網印刷機的前視圖;圖4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絲網印刷設備的絲網印刷機的側視圖;圖5A和5B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絲網印刷設備的絲網印刷機的操作的說明 圖;圖6A到6F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絲網印刷設備的絲網印刷機的操作的說明 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圖1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部件安裝線的頂視圖。圖2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絲網印刷設備的前視圖。圖3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絲網印刷設備的絲網印刷機的前視圖。圖4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 的絲網印刷設備的絲網印刷機的側視圖。圖5A和5B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絲網印刷 設備的絲網印刷機的操作的說明圖。圖6A到6F是顯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絲網印刷設備 的絲網印刷機的操作的說明圖。在圖1中,絲網印刷設備1與多個部件安裝設備2或附屬裝置(未示出)一起安 裝在部件安裝線3上,並且對自上遊側引入的基板4執行絲網印刷,從而隨後將基板排放到 設置在下遊側的部件安裝設備2。在圖1和2中,絲網印刷設備1包括設置在基座10上的兩個絲網印刷機IlA和 IlB0兩個絲網印刷設備IlA和IlB中的每一個都包括基板引入部12,將基板4從部件安 裝線3的上遊側引入到基座10上;印刷部13,對通過基板引入部12引入到基座10上的基 板4執行絲網印刷;基板排放部14,將經受了印刷部13絲網印刷的基板4排放到部件安裝 線3的下遊側;以及基板移動臺15,接收由基板引入部12引入的基板4,以使基板4相對於 印刷部13定位並使經受了印刷部13絲網印刷的基板4移動到基板排放部14。構成每個絲網印刷機IlA和IlB的基板引入部12設置有基板引入路徑12a,該基 板引入路徑12a具有沿基板4在部件安裝線3中的運送方向(X軸方向)延伸的兩個平行 的運送軌道。構成每個絲網印刷機IlA和IlB的基板排放部14設置有基板排放路徑14a, 該基板排放路徑14a具有以相同方式在X軸方向上延伸的兩個平行的運送軌道。如圖1和2所示,構成兩個絲網印刷機IlA和IlB的兩個基板引入部12 (設置於 基板引入部12中的基板引入路徑12a)和兩個基板排放路徑14(設置於基板排放路徑14 中的基板排放路徑14a)分別相對於垂直對稱平面S彼此對稱地布置,該垂直對稱平面S在 對應於基板4在部件安裝線3中的運送方向的X軸方向上延伸。另外,兩個印刷部13相對 於垂直對稱平面S彼此對稱地布置,並且,印刷部13距離垂直對稱平面S的每個水平距離 D被設定為大於基板排放部14距離垂直對稱平面S的每個水平距離d(圖2)。也就是說, 在各絲網印刷機IlA和IlB中,印刷部13位於比基板排放部14更遠離垂直對稱平面S的 位置。在圖3和4中,構成每個絲網印刷機IlA和IlB的基板移動臺15包括Y軸平臺 21,能夠在基座10上沿垂直於X軸方向的水平方向(Y軸方向)移動;X軸平臺22,能夠在 Y軸平臺21上沿X軸方向移動;θ平臺23,能夠在X軸平臺22上沿垂直軸的圓周方向移 動;底板24,固定到θ平臺23的上表面;第一提升板25,能夠相對於底板24提升;以及第 二提升板26,能夠相對於第一提升板25提升。多個引導件27直立地形成在第一提升板25的上表面中,並且兩個平行的運送軌 道28被支承於多個引導件27的上端部,從而在與基板4的運送方向對應的X方向上平行 延伸。基板支承件29設置於第二提升板26的上表面,一對夾緊件30設置於兩個運送軌道 28的上方。兩個運送軌道28以與構成基板引入路徑12a的兩個運送軌道和構成基板排放 路徑14a的兩個運送軌道相同的方式以相同的間隔設置。將Y軸平臺21擰到由Y軸平臺驅動電機21a旋轉地驅動的進給螺杆(未示出) 上。當設置於基座10中的控制單元31控制Y軸平臺驅動電機21a旋轉時,進給螺杆使Y 軸平臺21沿Y軸方向移動。將X軸平臺22擰到由X軸平臺驅動電機22a旋轉地驅動的進給螺杆(未示出)上。當控制單元31控制X軸平臺驅動電機22a旋轉時,進給螺杆使X軸 平臺22沿X軸方向移動。將θ平臺23連接到θ平臺驅動電機(未示出)。當控制單元 31控制θ平臺驅動電機旋轉時,θ平臺23在垂直軸的圓周方向上旋轉。
在圖3和4中,第一提升電機25a固定到底板24,第一進給螺杆25b旋擰至第一提 升板25。第一皮帶25c懸掛在第一提升電機25a和第一進給螺杆25b的驅動軸上。當控制 單元31控制第一提升電機25a旋轉時,第一進給螺杆通過第一皮帶25c旋轉,並且第一提 升板25通過第一進給螺杆25b提升。另外,第二提升電機26a固定到第一提升板25,第二 進給螺杆26b旋擰到第二提升板26。第二皮帶26c懸掛在第二提升電機26a和第二進給螺 杆26b的驅動軸上。當控制單元31控制第二提升電機26a旋轉時,第二進給螺杆26b在第 二皮帶26c的作用下旋轉,並且第二提升板26由第二進給螺杆26b提升。夾緊件30連接至固定於其中一個引導件27的夾緊缸30a。當控制單元31控制夾 緊缸30a凸出或縮進時,運送軌道28上的夾緊件30在Y軸方向上打開或閉合。因此,當第 二提升板26在基板4位於基板支承件29正上方的位置的狀態下提升且夾緊件30在基板 支承件29與基板4的下表面接觸的狀態下閉合而夾緊基板4時,能夠將基板4固定到運送 軌道28上。在圖3和4中,印刷部13包括掩模板41,設置在基板移動臺15的上方,刮板頭 42,設置在掩模板41的上方;刮板頭移動機構43,使刮板頭42在水平面中移動;照相機44, 設置在基板移動臺15和掩模板41之間;以及照相機移動機構45,使照相機44在水平面上 移動。掩模板41的四邊由矩形的掩模框架41a支承,從而在運送軌道28上方的位置處 是水平的。根據基板4的電極(未示出)的位置或形狀,在掩模板41中形成多個圖案孔 (未示出)。在圖4中,兩個垂直框架46直立地形成在基座10中,從而在X軸方向上彼此相對, 並且,在垂直框架46的每個上端部設置有第一導軌47,以在Y軸方向上延伸。具有形成在 下表面上的滑塊48的塊狀件(block member) 49設置在一對第一導軌47中,以便能夠在Y 軸方向上沿著第一導軌47移動。移動板50在X軸方向上懸掛在兩個塊狀件49上。刮板頭42固定到移動板50在X軸方向上的中心部,以便能夠在掩模板41上方的 位置與移動板50 —起沿Y軸方向移動。在圖3和4中,刮板頭42包括一對刮板51和提升 每個刮板51的刮板提升缸52,所述一對刮板51在X軸方向上延伸,從而在Y軸方向上彼此 相對。控制單元31控制刮板提升缸52的操作。刮板頭移動機構43包括垂直框架46、第一導軌47、滑塊48、塊狀件49和移動板 50。移動板50擰到由刮板頭移動電機(未示出)旋轉地驅動的進給螺杆(未示出)。當控 制單元31控制刮板頭移動電機旋轉時,進給螺杆使第一導軌47上的移動板50沿Y軸方向 移動。因此,能夠使安裝到刮板頭42的刮板5 1在Y軸方向上往復移動。在圖4中,照相機移動機構45包括兩個第二導軌53,設置在兩個垂直框架46的 上端部,以在Y軸方向上延伸;照相機保持臺54,懸掛在兩個第二導軌53上,從而在運送軌 道28和掩模板41之間的位置處在X軸方向上延伸,並能夠在Y軸方向上沿著兩個第二導 軌53移動;以及照相機臺55 (圖3),能夠在X軸方向上沿著照相機保持臺54移動。照相 機44附接於照相機臺55。
如圖3所示,照相機44包括成像表面面向下的基板識別照相機44a和成像表面面 向上的掩模識別照相機44b。控制單元31控制基板識別照相機44a和掩模識別照相機44b 的操作。基板識別照相機44a和掩模識別照相機44b獲得的成像結果輸入到控制單元31。照相機保持臺54擰到由照相機保持臺移動電機(未示出)旋轉驅動的進給螺杆(未示出)。當控制單元31控制照相機保持臺移動電機旋轉時,照相機保持臺54通過進給 螺杆沿Y軸方向移動。另外,照相機臺55擰到由照相機臺移動電機55a(圖3)旋轉驅動的 進給螺杆(未示出)。當控制單元31控制照相機臺移動電機55a旋轉時,進給螺杆使照相 機臺55沿X軸方向移動。因此,能夠使照相機臺55在水平面中移動。接下來,將參照圖5A和5B描述絲網印刷機1IA和1IB對基板4執行絲網印刷的 順序。當基板4在部件安裝線3中從設置在絲網印刷設備1的上遊側的設備引入到絲網印 刷機IlA(或11B)的基板引入部12時,控制單元31控制設置在基板引入部12中的基板引 入路徑12a的操作,使得基板4被引入到基座10,然後基板4再從基板引入路徑12a裝載到 基板移動臺15的運送軌道28上。使基板4再裝載在運送軌道28上時,控制單元31控制 運送軌道28的操作,以將基板4引入到基板支承件29正上方的位置,並按上述的順序將基 板4夾緊在運送軌道28上(圖5A)。然後,使照相機臺55在水平面中移動,從而通過基板 識別照相機44a識別基板4的位置,並通過掩模識別照相機44b識別掩模板41的位置。此 夕卜,使Y軸平臺21、X軸平臺22和θ平臺23移動,以使被夾緊的基板4相對於掩模板41 正下方的預定位置定位。基板4的定位操作結束時,控制單元31使第一提升板25相對於底板24提升,從 而使基板4的上表面與掩模板41的下表面接觸,並且諸如焊糊或導電膏的膏劑56從分配 器(未示出)供應到掩模板41的上表面。然後,一個刮板提升缸52向下延伸,使得附接於 刮板提升缸52的刮板51的下邊緣與掩模板41的上表面接觸。當刮板51的下邊緣與掩模板41的上表面接觸時,控制單元31操縱刮板頭移動機 構43,以使移動板50的整個部分在與基板4的方向平行的方向(Y軸方向)上移動,並且刮 板51以刮擦的方式收集膏劑56,從而經由掩模板41的圖案孔將膏劑56轉印到基板4的電 極(圖5Β)。在將膏劑56轉印到基板4時,控制單元31使第一提升板25相對於底板24向下移 動,並使基板4的上表面和掩模板41的下表面彼此遠離地移動。然後,使Y軸平臺21 (根 據情況也可能是X軸平臺22和θ平臺23)沿Y軸方向移動,以使運送軌道28相對於基板 排放路徑14a定位。因此,基板4移動到基板排放部14。在基板4移動到基板排放部14時,控制單元31打開夾緊件30,以控制基板排放路 徑14a和運送軌道28的操作,而將基板4從基板排放部14運送到下遊側的部件安裝設備 2。因此,絲網印刷機IlA和IlB對基板4執行的絲網印刷結束。這裡,將簡單描述每個部件安裝設備2的構造。如圖1所示,部件安裝設備2包括 兩個基板運送路徑62a和62b,基板運送路徑62a和62b具有設置在基座61上的兩個平行 的運送軌道,以在X軸方向上延伸,這兩個基板運送路徑62a和62b相互平行。Y軸工作檯 63設置於基座61中以在Y軸方向上延伸,兩個X軸工作檯64設置於Y軸工作檯63中以在 X軸方向上延伸,一個端部被支承於Y軸工作檯63。移動工作檯65設置於每個X軸工作檯 64中,從而能夠沿著X軸工作檯64移動(在X軸方向上)。
由於每個X軸工作檯64能夠沿著Y軸工作檯63在Y軸方向上移動,並且每個移動工作檯65能夠沿著X軸工作檯64在X軸方向上移動,因此,根據X軸工作檯64的移動 操作和移動工作檯65自身的移動操作的組合,每個移動工作檯65能夠移動到水平面中的 任意位置。另外,多個部件饋送器66設置在基座61的在Y軸方向上的兩側,從而布置在X 軸方向上。每個移動工作檯65設置有傳送頭67,傳送頭67具有向下延伸的多個吸附噴嘴 (未示出)。根據移動工作檯65的移動以及吸附噴嘴的吸附操作,從部件饋送器66拾取部 件(未示出)並將部件(未示出)裝載到從絲網印刷設備1引入到基板運送路徑62a和 62b從而相對於其上的預定位置定位的基板4上。然後,在部件裝載在基板4上的操作結束 後,經由基板運送路徑62a和62b將基板4引入到設置在下遊側的設備。這裡,構成絲網印刷設備1的兩個基板排放路徑14a在運送方向(X軸方向)上設 置在與構成部件安裝設備2的兩個基板運送路徑62a和62b相對的位置處。也就是說,絲 網印刷設備1的兩個基板排放部14之間的間隔被設定成與構成設置在下遊側的部件安裝 設備2的兩個基板運送路徑62a和62b之間的間隔相對應。接著,將參照圖6A至6F描述本實施例的絲網印刷設備1對不同類型(兩種類型) 的基板(由參考標記4a和4b表示)同時執行絲網印刷的順序。這裡,除了基板4的類型 不同的情況外,「不同類型」的示例還包括相同類型的基板4具有不同表面的情況。當基板4a在部件安裝線3中從設置在絲網印刷設備1的上遊側的設備引入到絲 網印刷機IlA的基板引入部12時,控制單元13再次將基板4a裝載到基板移動臺15的運 送軌道28上,從而使其相對於印刷部13定位,由此對基板4a執行絲網印刷(圖6A和6B)。當絲網印刷機IlA對基板4a執行的絲網印刷結束時,控制單元31操縱絲網印刷 機IlA的基板移動臺15,使得基板4a移動到基板排放部14 (圖6C),並將基板4a從基板排 放部14排放(圖6D)。在構成下遊側的部件安裝設備2的兩個基板運送路徑62a和62b 中,從絲網印刷機IlA的基板排放部14排放的基板4a被傳送到與絲網印刷機IlA的基板 排放部14相對的基板運送路徑62a。另一方面,此時,在絲網印刷機IlB中,由基板引入部12引入的基板4b被再次裝 載到基板移動臺15的運送軌道28上,從而相對於印刷部13定位,由此對基板4b執行絲網 印刷(圖6B和6C)。當絲網印刷機IlB結束對基板4b執行的絲網印刷時,控制單元31操縱絲網印刷 機IlB的基板移動臺15,使得基板4b移動到基板排放部14 (圖6D),並且基板4b從基板排 放部14排放(圖6E)。在構成下遊側的部件安裝設備2的兩個基板運送路徑62a和62b 中,從絲網印刷機IlB的基板排放部14排放的基板4b被傳送到與絲網印刷機IlB的基板 排放部14相對的基板運送路徑62a。此時,在絲網印刷機IlA中,由基板引入部12引入的基板4a被再次裝載到基板移 動臺15的運送軌道28上,從而相對於印刷部13定位,由此對基板4a執行絲網印刷(圖6C 和6D)。然後,當結束對基板4a執行的絲網印刷時,絲網印刷機IlA的基板移動臺15被操 縱,以使基板4a移動到基板排放部14 (圖6E),並將基板4a從基板排放部14排放(圖6F)。 此後,通過重複執行上述操作,可以同時對不同類型的基板4a和4b執行絲網印刷。如上所述,由於根據本實施例的絲網印刷設備1包括兩個絲網印刷機(絲網印刷機IlA和11B),每個絲網印刷機包括基板引入部12、印刷部13、基板排放部14和基板移動 臺15,以便獨立地執行絲網印刷,因此,能夠同時對不同類型的基板執行絲網印刷。類似於 該實施例,即使當下遊側的部件安裝設備2包括兩個基板運送路徑62a和62b時,也能夠在 無需基板分配裝置的條件下將經受絲網印刷的基板4 (基板4a和4b)運送到基板運送路徑 62a 和 62b。由於構成兩個絲網印刷機IlA和IlB的兩個基板引入部12、兩個印刷部13以及 兩個基板排放部14相對於沿部件安裝線3中的基板4的運送方向(X軸方向)延伸的垂直 對稱平面S分別形成在彼此對稱的位置,因此容易布置絲網印刷機IlA和IlB的各個部分。 此外,由於絲網印刷機IlA和IlB的每個印刷部13設置在比基板排放部14更遠離垂直對 稱平面S的位置,因此,即使當不能將兩個基板排放部14之間的間隔設定得窄以與構成作 為設置在下遊側的設備的部件安裝設備2的兩個基板運送路徑62a和62b之間的間隔對應 時,也可以將兩個印刷部13布置在彼此對稱的位置,而不會互相干擾。由於兩個絲網印刷機IlA和IlB彼此平行地設置並且每個都包括專有的基板引 入部12,因此,當對不同類型的基板4同時執行絲網印刷時,可以在兩個絲網印刷機IlA和 IlB之間改變基板4的類型,並可以向每個絲網印刷機IlA和IlB連續地供給相同類型的基 板4。因此,不同於傳統的技術,無需提供交替地或間隔地供給不同類型基板的複雜的基板 供給系統。雖然已經描述了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但是本發明不局限於上述實施例。例如, 雖然上述實施例具有將從構成絲網印刷設備1的兩個基板排放部14排放的基板4直接傳 送給構成下遊部件安裝設備2的兩個基板運送路徑62a和62b的構造,但是也可通過在絲 網印刷設備1和部件安裝設備2之間設置附加的基板運送路徑,而在絲網印刷設備1和部 件安裝設備2之間間接地傳送基板4。另外,通過允許該附加的基板運送路徑在Y軸方向上移動,能夠選擇性地將從絲 網印刷設備1的兩個基板排放部14中的一個排放出的基板4分配給部件安裝設備1的兩 個基板運送路徑62a和62b中的一個。此外,雖然上述實施例具有這樣的構造,S卩,基板引入部12設置有具有兩個平行 的運送軌道的基板引入路徑12a,並且基板排放部14設置有具有兩個平行的運送軌道的基 板排放路徑14a,但是,當構成基板移動臺15的兩個運送軌道28在部件安裝線3中的基板4的運送方向(X軸方向)上延伸時,基板移動臺15的運送軌道28可用作基板引入路徑12a 和基板排放路徑14a。因此,在這樣的構造中,無需設置基板引入路徑12a和基板排放路徑 14a。可以提供能夠對不同類型的基板同時執行絲網印刷而無需複雜的基板供給系統 的絲網印刷設備。
權利要求
一種絲網印刷設備,該絲網印刷設備安裝於部件安裝線,該設備包括兩個絲網印刷機,每個絲網印刷機包括基板引入部,通過該基板引入部從部件安裝線的上遊側引入基板;印刷部,對通過基板引入部引入的基板執行絲網印刷;基板排放部,通過該基板排放部,將經受了印刷部執行的絲網印刷的基板排放到部件安裝線的下遊側;以及基板移動臺,接收通過基板引入部引入的基板,以使基板相對於印刷部定位,並使經受了印刷部執行的絲網印刷的基板移動到基板排放部,其中,所述兩個絲網印刷機的所述兩個基板引入部、所述兩個印刷部以及所述兩個基板排放部分別相對於在部件安裝線的基板運送方向上延伸的垂直對稱平面彼此對稱地布置,並且其中,每個絲網印刷機的印刷部設置在比基板排放部更遠離垂直對稱平面的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網印刷設備,其中,所述兩個基板排放部設置在與形成在沿 基板運送方向設置於部件安裝線的下遊側的部件安裝設備中的兩個平行的基板運送路徑 相對的位置。
全文摘要
絲網印刷設備,包括兩個絲網印刷機(11A、11B),每個絲網印刷機包括基板引入部(12),通過基板引入部(12)將基板(4)從部件安裝線(3)的上遊側引入;印刷部(13),對引入的基板(4)執行絲網印刷;基板排放部(14),將經受了絲網印刷的基板(4)排放到下遊側;以及基板移動臺(15),接收引入的基板(4)以使基板(4)相對於印刷部(13)定位,並使經受了絲網印刷的基板(4)移動到基板排放部(14)。兩個基板引入部(12)、兩個印刷部(13)和兩個基板排放部(14)分別相對於在部件安裝線(3)中的基板(4)的運送方向上延伸的垂直對稱平面(S)彼此對稱地布置。每個印刷部(13)設置在比基板排放部(14)更遠離垂直對稱平面(S)的位置。
文檔編號H05K3/12GK101801667SQ20088010658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8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11日
發明者永尾和英 申請人: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