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結構及包含其的噴劑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4-14 14:44:05
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接口結構及包含其的噴劑裝置。
背景技術:
2.通常,電子設備都具有接口,並且通過接口進行相應的數據通信或者充電。然而,現有電子設備的接口要麼直接暴露於環境中,要麼設置有獨立的接口蓋。將接口直接暴露於環境中,非但不利於接口的乾淨衛生,而且還有可能導致異物侵入接口而影響接口的使用。而給接口設置獨立的接口蓋,非但使用不方便,而且還容易丟失接口蓋。
技術實現要素:
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接口結構及包含其的噴劑裝置,通過在殼體上設置適於遮蔽接口的環形件,不但使用方便,有利於接口的乾淨衛生,而且也不存在丟失部件的風險。
4.為此,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個方面在於,提供一種接口結構。該接口結構包括殼體、位於殼體的接口、套設於殼體外並且與殼體轉動連接的環形件;環形件適於相對於殼體沿第一方向轉動以暴露接口或者沿與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轉動以遮蔽接口。
6.可選地,在環形件遮蔽接口時,環形件至少在其適於遮蔽接口的部分靠近或者貼合殼體設置。
7.可選地,環形件在其遠離接口的部分與殼體之間具有空隙。
8.可選地,該接口結構還包括適於限制轉動的轉動角度的轉動限制部;轉動限制部包括限位槽和限位塊,其中一者設置於殼體的外側壁,另一者設置於環形件的內側壁;限位塊容納於限位槽內並且適於在環形件相對於殼體轉動時在限位槽內移動。
9.可選地,該接口結構還包括適於轉動連接殼體和環形件的轉動連接部;轉動限制部位於轉動連接部遠離接口的一側;限位塊適於在環形件沿第一方向轉動時自限位槽的頂部移動至其底部以限制環形件沿第一方向轉動的角度、以及在環形件沿第二方向轉動時自底部移動至頂部以限制環形件沿第二方向轉動的角度。
10.可選地,殼體包括上蓋和下蓋;上蓋包括上限位槽,下蓋包括對應於上限位槽設置的下限位槽,上蓋和下蓋相接合併且使上限位槽和下限位槽連接而構成限位槽。
11.可選地,該接口結構還包括適於轉動連接殼體和環形件的轉動連接部;轉動連接部包括分別設置於環形件和殼體的轉動軸和轉動孔;轉動軸和轉動孔轉動連接;殼體包括上蓋和下蓋;上蓋包括上轉動孔,下蓋包括對應於上轉動孔設置的下轉動孔,上蓋和下蓋相接合併且使上轉動孔和下轉動孔連接而構成轉動孔。
12.可選地,殼體包括上蓋和下蓋;上蓋包括上接口,下蓋包括對應於上接口設置的下接口,上蓋和下蓋相接合併且使上接口和下接口連接而構成接口。
13.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在於,提供一種噴劑裝置。該噴劑裝置包括上述的接
口結構以及設置於接口結構的控制模塊和膠囊;控制模塊對應於接口設置並且適於通過接口與外部連接以進行通信或者充電;膠囊與控制模塊連接並且適於在控制模塊的控制下工作以噴出相應的試劑。
14.可選地,殼體包括上蓋和下蓋;上蓋和下蓋相接合併且形成位於殼體外的外腔、以及位於殼體內的內腔;內腔適於容納控制模塊;外腔適於容納膠囊。
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具有有益效果。
16.例如,通過在殼體上設置適於遮蔽接口的環形件,不但使用方便,有利於接口的乾淨衛生,而且也不存在丟失部件(例如接口蓋)的風險。
附圖說明
17.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接口結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該附圖示意了接口被暴露的狀態;
18.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接口結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該附圖示意了接口被遮蔽的狀態,並且未示意滑蓋;
19.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上蓋的結構示意圖;
20.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下蓋的結構示意圖;
21.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環形件的結構示意圖;
22.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滑蓋下端面的示意圖;
23.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噴劑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24.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膠囊的分解示意圖;
25.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噴劑裝置的一種分解示意圖;
26.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噴劑裝置的另一種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27.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徵和有益效果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可以理解的是,以下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而非是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限定。並且,可能省略不同實施例中相同、類似的部件的描述以及屬於現有技術的部件、特徵、效果等的描述。
28.此外,為了便於描述,附圖中僅示出了與本實用新型相關的部分而非全部結構。並且,附圖中可能使用相同、類似的附圖標記指代不同實施例中相同、類似的部件。
29.為了便於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說明,部分說明書附圖中還示意了「上」、「下」、「前」、「後」、「左」、「右」六個方向,這些方向僅用於方便描述和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而非是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限定。
30.參照圖1至圖1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接口結構及包含該接口結構的噴劑裝置1。
31.參照圖1和圖2,該接口結構包括殼體10、位於殼體10的接口17、套設於殼體10外並且與殼體10轉動連接的環形件50。其中,環形件50適於相對於殼體10沿第一方向f1轉動以暴露接口17或者沿與第一方向f1相反的第二方向f2轉動以遮蔽接口17。
32.在具體實施中,第一方向f1和第二方向f2的具體方向並不限定。例如,在一些實施
例中,第一方向f1可以是順時針方向,相應地,第二方向f2可以是逆時針方向。又例如,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方向f1還可以是逆時針方向,相應地,第二方向f2還可以是順時針方向。
33.參照圖3和圖4,在一些實施例中,殼體10可以包括相配合的上蓋12和下蓋13。
34.在具體實施中,上蓋12和下蓋13上下相對設置,並且可以採用本領域中任意已知的常規技術手段進行連接。此處不做限定。例如,可以採用卡扣式連接。
35.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蓋12可以設置有上接口171,下蓋13可以設置有與上接口171對應的下接口172,上蓋12和下蓋13相接合併使上接口171、下接口172連接而構成接口17。
36.參照圖3至圖5,該接口結構還包括適於轉動連接殼體10和環形件50的轉動連接部。具體而言,該轉動連接部可以包括分別設置於環形件50和殼體10的轉動軸51和轉動孔。其中,轉動軸51容納於轉動孔內並且適於在轉動孔內轉動以使環形件50可相對於殼體10轉動。
37.如前所述,殼體10可以包括相配合的上蓋12和下蓋13。進一步地,上蓋12可以包括上轉動孔181,下蓋13可以包括對應於上轉動孔181設置的下轉動孔182,上蓋12和下蓋13相接合併且使上轉動孔181和下轉動孔182連接而構成轉動孔。
38.在具體實施中,該接口結構還包括適於限制上述轉動的轉動角度的轉動限制部。具體而言,該轉動限制部可以包括限位槽和限位塊52,並且限位槽和限位塊52二者中的一者設置於殼體10的外側壁,另一者設置於環形件50的內側壁。其中,限位塊52容納於限位槽內並且適於在環形件50相對於殼體10轉動時僅在限位槽內移動,從而限制環形件50相對於殼體10轉動的角度。
39.如前所述,殼體10可以包括相配合的上蓋12和下蓋13。進一步地,上蓋12可以包括上限位槽191,下蓋13可以包括對應於上限位槽191設置的下限位槽192,上蓋12和下蓋13相接合併且使上限位槽191和下限位槽192連接而構成限位槽。
40.在一些實施例中,轉動限制部位於轉動連接部遠離接口17的一側。並且,限位塊52適於在環形件50沿第一方向f1轉動時自限位槽的頂部移動至限位槽的底部以限制環形件50沿第一方向f1轉動的角度,以及在環形件50沿第二方向f2轉動時自限位槽的底部移動至限位槽的頂部以限制環形件50沿第二方向f2轉動的角度。如此,可以防止環形件50相對於殼體10任意轉動,以避免環形件50的轉動角度過大時與殼體10的外側發生碰撞。
41.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環形件50遮蔽接口17時,環形件50至少在其適於遮蔽接口17的部分靠近或者貼合殼體10設置。如此,可以通過環形件50嚴密地遮蔽接口17,以利於接口17的乾淨衛生以及有效避免異物侵入接口17。
42.在一些實施例中,環形件50在其遠離接口17的部分與殼體10之間具有空隙。如此,可以利用環形件50遠離接口17的部分安裝掛件例如掛繩,並且通過掛件例如掛繩方便地攜帶該接口結構。
43.如前所述,殼體10可以包括相配合的上蓋12和下蓋13。進一步地,上蓋12和下蓋13相接合併且形成位於殼體10外的外腔11、以及位於殼體10內的內腔14。其中,內腔14適於容納控制模塊30。外腔11適於容納待控制模塊。
44.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蓋12和下蓋13相接合而形成的外腔11和內腔14可以前後並列設置。
45.在具體實施中,控制模塊30對應於接口17設置並且適於通過接口17與外部連接以進行通信或者充電。待控制模塊與控制模塊30連接並且適於在控制模塊30的控制下工作。
46.參照圖1和圖6,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接口結構還包括設置於殼體10上方的滑蓋40。
47.在具體實施中,殼體10具有對應於控制模塊30設置的觸發口121。滑蓋40設置有觸發塊41。並且,滑蓋40適於被推動以相對於殼體10自第一位置滑動至第二位置而使觸發塊41適於嵌入觸發口121以觸發控制模塊30或者自第二位置滑動至第一位置而使觸發塊41和觸發口121錯位。
48.在一些實施例中,滑蓋40的上端面還可以設置有觸發部401。觸發部401向下凹陷並且具有與拇指相適應的結構和尺寸以適於容納拇指。在使用狀態下,拇指可以置於觸發部401以便於推動滑蓋40。
49.在一些實施例中,滑蓋40具有與殼體10的上端面相配合的形狀和尺寸。在非使用狀態下,滑蓋40適於從上方完全覆蓋殼體10的上端面;在此情形下,滑蓋40相對於殼體10所處的位置為第一位置。在使用狀態下,滑蓋40可以相對於殼體10滑動並且使觸發塊41和觸發口121上下相對;在此情形下,滑蓋40相對於殼體10所處的位置為第二位置。
50.參照圖2、圖3和圖6,在一些實施例中,滑蓋40和殼體10中的一者設置有滑塊42,另一者設置有滑槽122。例如,滑蓋40在其面向殼體10的一面(即下端面)設置有滑塊42,殼體10在其面向滑蓋40的一面(即上端面)設置有滑槽122。
51.在具體實施中,滑塊42設置於滑槽122內並且適於沿滑槽122滑動以使滑蓋40可以相對於殼體10滑動。
52.在一些實施例中,滑蓋40適於在滑塊42自滑槽122的一端滑動至其另一端時自第一位置滑動至第二位置,以及在滑塊42自滑槽122的另一端滑動至其一端時自第二位置滑動至第一位置。
53.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設置有兩組滑塊42和滑槽122。並且,兩組滑塊42和滑槽122可以左右對稱設置。如此,可以使滑蓋40穩定地相對於殼體10滑動。
54.在一些實施例中,滑蓋40適於在處於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時與殼體10磁性連接。
55.例如,滑蓋40在其面向殼體10的一面(即下端面)可以設置有第一磁體43和第二磁體44。相應地,殼體10在其面向滑蓋40的一面(即上端面)設置有第三磁體123和第四磁體124。
56.在具體實施中,第一磁體43與第三磁體123的磁性相反,第二磁體44與第四磁體124的磁性相反。在滑蓋40位於第一位置時,第一磁體43和第三磁體123磁性連接,第二磁體44和第四磁體124磁性連接,從而使滑蓋40與殼體10連接,以避免滑蓋40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相對於殼體10滑動。
57.在使用時,可以推動滑蓋40以使第一磁體43與第三磁體123以及第二磁體44與第四磁體124磁性分離,從而使滑蓋40相對於殼體10滑動。
5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磁體43與第三磁體123以及第二磁體44與第四磁體124可以分別設置有兩組。並且,兩組第一磁體43與第三磁體123可以左右對稱設置,兩組第二磁體44與第四磁體124也可以左右對稱設置。如此,可以在滑蓋40位於第一位置時,使滑蓋40與殼體10穩定地連接。
59.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磁體43位於第二磁體44的前方。相應地,第三磁體123位於第四磁體124的前方。當滑蓋40滑動至第二位置時,第一磁體43與第四磁體124磁性連接。如此,可以在滑蓋40位於第二位置時,使滑蓋40與殼體10也穩定地連接,以避免滑蓋40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相對於殼體10滑動。
60.在另一些實施例中,還可以在滑蓋40和殼體10上設置更多的磁體,以使得滑蓋40位於第二位置時可以與殼體10穩定地連接。
61.在一些實施例中,滑蓋40適於在處於第二位置時被按動而向下移動。同時,觸發塊41適於隨著滑蓋40向下移動並且嵌入觸發口121以觸發控制模塊30。
62.在具體實施中,滑蓋40和殼體10之間具有適於容納觸發塊41的間隙。在滑蓋40相對於殼體10滑動時,觸發塊41適於在該間隙內移動。相應地,在觸發塊41嵌入觸發口121時,滑蓋40和殼體10之間的該間隙減小或者消失。
63.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殼體10在其設置有觸發口121並且面向滑蓋40的面(即上端面)具有坡度。具體而言,該坡度可以沿滑蓋40的滑動方向先上升而後下降。並且,觸發口121位於坡頂。觸發塊41適於在滑塊42滑動至第二位置時嵌入該觸發口121以觸發控制模塊30。
64.在具體實施中,觸發塊41適於在嵌入觸發口121時與控制模塊30接觸以觸發控制模塊30。
65.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接口結構還包括設置於觸發口121的接觸片。該接觸片可活動地設置於觸發口121。當觸發塊41嵌入觸發口121時與該接觸片抵接並且推動該接觸片向下移動以接觸並且觸發控制模塊30。
66.在具體實施中,控制模塊30可以採用本領域中任意已知的常規技術手段實現,此處不做限定。例如,控制模塊30可以包括印刷電路板模組32(即,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簡稱pcba)以及分別與印刷電路板模組32連接的控制接頭31和電池33。其中,控制接頭31與待控制模塊連接,印刷電路板模組32適於被觸發塊41或者接觸片觸發以控制待控制模塊工作,電池33適於為印刷電路板模組32和/或待控制模塊提供電能。
67.在一些實施例中,待控制模塊可以包括膠囊20。
68.參照圖7至圖1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噴劑裝置1。該噴劑裝置1包括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接口結構和膠囊20。
69.在具體實施中,該膠囊20容納於外腔11內並且與控制模塊30連接。控制模塊30適於在被觸發塊41或接觸片觸發時控制膠囊20噴出相應的試劑。
70.如前所述,控制模塊30可以包括印刷電路板模組32以及與印刷電路板模組32連接的控制接頭31。其中,控制接頭31與膠囊20連接,印刷電路板模組32適於被觸發塊41或者接觸片觸發以控制膠囊20噴出相應的試劑。
71.在一些實施例中,外腔11包括上開口15。膠囊20設置有噴嘴251。噴嘴251暴露於上開口15以使試劑經噴嘴251和上開口15噴出。
72.在具體實施中,滑蓋40還適於相對於殼體10滑動以遮蔽或者暴露上開口15和膠囊20及其噴嘴251。
73.具體而言,滑蓋40適於在滑動至第一位置時遮蔽上開口15和膠囊20及其噴嘴251,以及在滑動至第二位置時暴露上開口15和膠囊20及其噴嘴251。
74.在一些實施例中,膠囊20可以包括粉末膠囊,並且其可以採用本領域中任意已知的常規技術手段實現,此處不做限定。
75.在另一些實施例中,膠囊20還可以包括液體膠囊,例如可以是噴霧膠囊,並且其可以採用本領域中任意已知的常規技術手段實現,此處也不做限定。
76.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作為舉例而非限定,膠囊20可以包括超聲波霧化膠囊。
77.具體而言,該膠囊20可以包括適於容納試劑的膠囊殼體21、設置於膠囊殼體21內的超聲波霧化片22、以及與超聲波霧化片22連接並且至少部分暴露於膠囊殼體21外的霧化片接頭23。
78.在具體實施中,霧化片接頭23適於在膠囊20容納於外腔11時至少部分暴露於外腔11內並且與暴露於外腔11的控制接頭31接觸連接。控制模塊30適於在控制接頭31與霧化片接頭23接觸連接時控制超聲波霧化片22工作以將膠囊殼體21內的試劑霧化後使其以噴霧的形式噴出。
79.在具體實施中,膠囊20還包括設置於膠囊殼體21內的棉芯24。棉芯24至少部分地浸潤於試劑中並且與超聲波霧化片22接觸,以將試劑傳導至超聲波霧化片22,從而使得試劑可以在超聲波霧化片22的振蕩作用下霧化並以噴霧的形式噴出。
80.在一些實施例中,膠囊20還包括設置於膠囊殼體21內的彈性連接件。該彈性連接件適於彈性連接膠囊殼體21的內底部以及棉芯24的底端,從而使得棉芯24的頂端始終與超聲波霧化片22保持接觸,進而有利於通過棉芯24將試劑傳導至超聲波霧化片22。
81.在具體實施中,彈性連接件可以包括彈簧29。
82.在一些實施例中,膠囊殼體21還包括膠囊開口。膠囊20還包括設置於膠囊開口的蓋帽25和封蓋26。蓋帽25和封蓋26上下布置並且與膠囊殼體21的內側壁(主要是內側壁的上部)共同形成適於容納超聲波霧化片22的容納空間。超聲波霧化片22位於該容納空間內並且支撐於封蓋26。
83.在具體實施中,蓋帽25包括噴嘴251。封蓋26包括封蓋通孔261。如前所述,膠囊殼體21適於容納試劑。膠囊20包括設置於膠囊殼體21內的棉芯24。棉芯24的一端(即底端)位於膠囊殼體21的底部,其另一端(即頂端)穿過封蓋通孔261與超聲波霧化片22抵接,以將試劑傳導至超聲波霧化片22,從而使得試劑在超聲波霧化片22的振蕩作用下霧化並以噴霧的形式噴出。
84.在具體實施中,該膠囊20還包括第一密封圈27和第二密封圈28。
85.具體而言,第一密封圈27和第二密封圈28均位於超聲波霧化片22的容納空間內,二者上下布置並且分別沿周向抵接於膠囊殼體21的內側壁。相應地,超聲波霧化片22位於第一密封圈27和第二密封圈28之間並且其邊緣的上下兩側分別與第一密封圈27和第二密封圈28抵接。如此,可以從上下兩側分別密封超聲波霧化片22。
86.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密封圈27和第二密封圈28中的至少一者在其面向超聲波霧化片22的部分設置有密封圈凸起以抵接超聲波霧化片22。如此,可以使得超聲波霧化片22具有足夠的振蕩空間,以利於超聲波霧化片22產生振蕩而使膠囊殼體21內的試劑霧化而形成噴霧。
87.在一些實施例中,密封圈凸起可以是設置於第一密封圈27和/或第二密封圈28的若干凸點。
88.在具體實施中,霧化片接頭23與超聲波霧化片22連接,並且霧化片接頭23自第一密封圈27和第二密封圈28之間穿過膠囊殼體21的內側壁延伸至膠囊殼體21外。
89.如此,不僅不會破壞超聲波霧化片22的密封,而且可以使得超聲波霧化片22、第一密封圈27、第二密封圈28以及霧化片接頭23作為一個整體,以便於整體從膠囊殼體21進行安裝和拆卸,從而便於膠囊20的使用。
90.在具體實施中,霧化片接頭23與超聲波霧化片22連接。控制模塊30還包括至少部分暴露於外腔11的控制接頭31。超聲波霧化片22和控制模塊30之間通過霧化片接頭23和控制接頭31連接。
91.在一些實施例中,霧化片接頭23和控制接頭31均採用電極片實現。例如,霧化片接頭23和控制接頭31可以均採用銅電極片。
92.在具體實施中,霧化片接頭23可自膠囊殼體21的內部延伸至膠囊殼體21的外部。相應地,控制接頭31可自殼體10的內腔14延伸至外腔11。
93.在一些實施例中,霧化片接頭23延伸至膠囊殼體21外的部分可沿膠囊殼體21的外側壁設置。例如,霧化片接頭23延伸至膠囊殼體21外的部分可貼合於膠囊殼體21的外側壁設置。如此,可以節省霧化片接頭23的佔用空間。
94.相應地,控制接頭31延伸至外腔11的部分也可以沿外腔11的內側壁設置。例如,控制接頭31延伸至外腔11的部分可以貼合於外腔11的內側壁設置。如此,可以節省控制接頭31的佔用空間。
95.在具體實施中,外腔11適於容納膠囊20。當膠囊20容納於外腔11時,霧化片接頭23延伸至膠囊殼體21外的部分暴露於外腔11內,並且與控制接頭31延伸至外腔11的部分接觸連接,以實現超聲波霧化片22與控制模塊30之間的連接,從而使超聲波霧化片22適於在控制模塊30的控制下產生振蕩以使膠囊殼體21內的試劑霧化而形成噴霧。
96.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應於控制接頭31和霧化片接頭23,外腔11的內側壁和膠囊殼體21的外側壁中的一者設置有導向槽,另一者設置有導向塊。例如,對應於控制接頭31延伸至外腔11的部分,在外腔11的內側壁設置導向槽。相應地,對應於霧化片接頭23延伸至膠囊殼體21外的部分,在膠囊殼體21的外側壁設置導向塊。通過導向塊嵌入導向槽內,不但可以連接殼體10和膠囊殼體21,而且可以使控制接頭31和霧化片接頭23對準以接觸連接而實現控制模塊30和超聲波霧化片22之間的連接。
97.在具體實施中,外腔11還具有適於接收膠囊20的開口15、16。
98.具體而言,開口15、16可以包括上開口15和/或下開口16。並且,上開口15和下開口16均可以接收膠囊20以使膠囊20容納於外腔11內。相應地,膠囊20還可以自上開口15或下開口16移出外腔11而與外腔11分離。
99.在膠囊20自上開口15或下開口16進入外腔11的過程中,導向塊沿上開口15或下開口16嵌入導向槽內,以連接殼體10和膠囊殼體21,並且使控制接頭31和霧化片接頭23對準以接觸連接而實現控制模塊30和超聲波霧化片22之間的連接,從而使得控制模塊30可以控制超聲波霧化片22產生振蕩以使膠囊殼體21內的試劑霧化並形成噴霧。
100.在一些實施例中,膠囊20和殼體10之間可拆卸地連接。
101.具體而言,膠囊20和殼體10之間可拆卸的連接方式可以採用本領域中任意已知的常規技術手段實現,此處不做限定。例如,參照圖9,可以在外腔11的內側壁和膠囊殼體21的
外側壁分別設置插件111和插槽211,通過插件111插入插槽211而實現膠囊20和外腔11之間的可拆卸連接。如此,可以便於膠囊20的使用。
102.在具體實施中,可以通過控制模塊30控制超聲波霧化片22產生振蕩,以使膠囊殼體21內的試劑霧化並且以噴霧的形式噴出。
103.在一些實施例中,噴劑裝置1可以用於鼻腔給藥。
104.在具體實施中,可以將噴劑裝置1置於靠近鼻孔的位置,然後滑動滑蓋40並且觸發控制模塊30,以通過控制模塊30控制超聲波霧化片22產生振蕩,而使膠囊殼體21內的試劑霧化成噴霧後經噴嘴251和上開口15進入鼻孔,從而實現鼻腔給藥。
105.在另一些實施例中,噴劑裝置1也可以用於口腔給藥。
106.在一些實施例中,膠囊殼體21適於容納預定量的試劑。其中,預定量可以基於每次的給藥量確定。即膠囊殼體21適於容納單次給藥量的試劑。
107.如此,可以基於每次的給藥量將膠囊20設計為一次性可拋膠囊。在每次給藥之後,將已使用的膠囊20自外腔11內取出,並更換新的膠囊20,以便於控制每次的給藥量。
108.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模塊30為可充電模塊。例如,控制模塊30中的電池33為可充電電池。在此情形下,可以將適於與外部電源連接的充電線穿過接口17而與控制模塊30例如控制模塊30中的電池33連接,以通過外部電源對控制模塊30例如控制模塊30中的電池33進行充電。
109.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模塊30還可以包括對應於接口17設置的充電接口。例如,控制模塊30中的電池33可以包括對應於接口17設置的充電接口。與外部電源連接的充電線可以穿過接口17而與充電接口連接,以通過外部電源對控制模塊30例如控制模塊30中的電池33進行充電。
110.可以理解的是,接口17與充電線之間沒有電連接,而充電接口適於與充電線之間電連接。
111.在另一些實施例中,控制模塊30為可通信模塊。例如,控制模塊30中的印刷電路板模組32為可通信模組。在此情形下,可以將適於與外部通信設備連接的通信連接線穿過接口17而與控制模塊30例如控制模塊30中的印刷電路板模組32連接,以使外部通信設備與控制模塊30例如控制模塊30中的印刷電路板模組32進行通信。
112.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模塊30還可以包括對應於接口17設置的通信接口。例如,控制模塊30中的印刷電路板模組32可以包括對應於接口17設置的通信接口。與外部通信設備連接的通信連接線可以穿過接口17而與通信接口連接,以使外部通信設備與控制模塊30例如控制模塊30中的印刷電路板模組32進行通信。
113.可以理解的是,接口17與通信連接線之間沒有通信連接,而通信接口適於與通信連接線之間通信連接。
114.儘管上文已經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但這些實施方案並非要限制本實用新型公開的範圍,即使僅相對於特定特徵描述單個實施方案的情況下也是如此。本實用新型公開中提供的特徵示例意在進行例示,而非限制,除非做出不同表述。在具體實施中,可根據實際需求,在技術上可行的情況下,將一項或者多項從屬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徵與獨立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徵進行組合,並可通過任何適當的方式而不是僅通過權利要求書中所列舉的特定組合來組合相應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徵。
115.雖然本實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實用新型並非限定於此。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