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堂視頻中醫幫您過夏天
2025-07-17 04:16:08
王鳳岐,著名中醫內科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老年病科教授
夏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防暑,在《三國演義》第八十八回就有這樣的描寫:時值五月,天氣炎熱,南方之地,分外炎酷,軍馬衣甲,皆穿不得。由此可見,古代也注意防暑。古代沒有空調和風扇,他們應該怎麼防暑呢?看下面介紹的古代防暑方法。
唐代人酷愛喝保健飲料,叫「飲子」。「飲子」就是用果品或草藥熬製而成,解渴的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飲子」很受當時老百姓的喜愛,當時長安街頭的「飲子店」就和現在街上的冷飲店一樣,生意興隆。
元代最流行的夏日飲料叫「渴水」,蒙語叫「舍兒別」,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元世祖忽必烈父子就特別好這一口,成為了皇家飲料,後來又流入了民間。當時的「生活指南」《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渴水》就記載,「渴水」的製作方法主要是選取天然的瓜果和草藥進行煎煮,民間又把「渴水」叫做「XX煎」,比如楊梅煎、葡萄煎。
古人的經驗提示我們,炎熱的夏天可以自制消暑飲料。
中醫六淫中,對應夏季的就是暑邪和溼邪,暑是夏季的主氣。暑為火熱之氣所化,暑氣太過,傷人致病,則為暑邪。暑邪致病,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發生於夏至以後,立秋之前。《素問·熱論》說:「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
人體五臟中與夏季相通應的是心,夏季是心主令之時,炎熱的暑邪最易傷心。臨床上,凡心臟病患者如冠心病等,在高溫天氣下病情往往會加重甚至導致死亡。夏季最常見的問題,除了心臟病之外,還有中暑症、熱傷風、腹瀉嘔吐、皮膚瘡癰等等。
如果您有眼乾、口乾、口苦等津液不足的症狀,可以通過一個簡單茶飲進行調養。夏天因為天氣炎熱的緣故,所以很容易出汗,但是如果出汗過多會直接導致津液的耗傷,津液和水不同,不能夠通過喝水來補充。津液是胃液、腸液、唾液、關節液等,甚至也包括代謝產物中的尿、汗、淚等,它是機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