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然一圓為太極
2025-07-23 16:30:08
渾然一圓為太極
---寫在學練陳式太極拳一周年之際
學練陳式太極拳已滿一年,付出很多,回報頗豐!願將個人體會感悟與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分享,不當之處請指教。
一、與太極拳結緣
與太極拳的結緣確屬偶然。2013年3月上旬的一個周末清晨,按照自己晨練的習慣,大清早我便帶上花毽到小區附近的空閒地,準備與毽友一起踢花毽。踢花毽是我們青州當地非常盛行的健身運動,男女、老少皆宜,3、4人一組,人隨毽舞、花樣繁多,極富觀賞性。可當天不巧,春寒料峭,微微刮著西北風,天氣不太適宜踢花毽,結果竟沒有一位毽友到場地。我簡單活動一會兒後仍不見毽友,失望之餘緩步回家。
路過海岱小廣場,剛才晨練的太極拳愛好者已結束晨練,還有四位正在交流攀談,其中一位朋友向我打招呼,我便過去同他們交談起來。交談過程中知道其中一位是張老師,她也是我們青州市太極拳協會的會長,在我們當地教授陳式太極拳已多年,學生近千人,同時張老師也是河南陳家溝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人陳正雷大師的弟子。她說,這兩天剛好有一個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培訓班開班,從基礎開始學,並且由她本人親自教授。在場的幾位拳友也紛紛說出了練習太極拳的諸多好處,練習時幾乎不受天氣、場地、道具、器械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練。張老師及幾位拳友的一番說教勾起了我年少時學練武術的美好回憶,說實在的,我是愛好中華傳統武術的,對太極拳也略知一二,本來計劃是退休後好好學習鑽研一下,沒想到天公作美,在這麼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從第二天晚上開始跟張老師學習陳式太極拳。
二、學練陳式太極拳
3月11日 (周一)晚七點,根據約定,我準時趕到學習場地,張老師已提前到達,不一會兒,陸陸續續到了七、八個學員,張老師介紹說,陳氏太極老架一路培訓班是單獨開設的小班制,學員有政府機關工作人員、離崗退休人員、社會人員等總共不足十人,每周一至周五晚七點至八點半學習,雖已講過兩個晚上,但今天複習部分也算是從頭講起。在張老師的親自指導下,我從蹲馬步(坐板凳)、纏絲功練習開始,又學習了老架一路74式的前兩個動作「起勢」和「金剛搗碓」,張老師講得很細心,我學的也很認真,自我感覺還不錯,這其中也得益於我年少時的長拳基本功。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到十人的學員中竟有兩對是夫妻,張老師鼓勵我也讓媳婦學練太極拳。
當晚回家後,我便上網搜索陳式太極拳及老架一路有關信息、視頻,進一步了解到老架一路既是陳式太極拳的入門套路,又是陳式太極拳最經典的必修套路,拳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同時也被視頻中老架一路的舒展大方、中正自然、行雲流水、綿綿不斷的風格特點所吸引。此後的一、兩周時間,晚上與新學員一起學拳、早上與老學員一起練拳,特別是老學員推薦下載的張東武老師所傳授的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河南電視臺健康中原頻道錄製)動作規範、講解到位且韻味十足、生動形象,非常適合初學者參考學習,對我啟發很大,自此我對陳式太極拳的熱愛便一發不可收拾!這期間從陳式太極拳的健身、娛樂等角度也獲得妻子的理解與支持,她也一併加入到學練隊伍中來。
張老師所教授的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與張東武老師的視頻講座如出一轍(呵呵,本來他們就是師出同門麼!),這讓我沒走什麼彎路、減少了很多困惑。這樣晚上跟張老師認真學,回家後再打開張東武老師的視頻講座邊看邊模仿,仔細揣摩、反覆練習,及時消化、掌握當天的學習內容,時間允許的話還可預習後面一、兩個動作;第二天清晨在海岱小廣場再強化練習,認真體會、揣摩動作要領。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天公作美!一是清晨老學員練套路我跟不上,只能自己在旁邊單獨練,這樣很安靜、很專心;二是小廣場周圍是門頭房,門面都是大玻璃可當反光鏡,練習時動作、姿勢自己看的很清楚;三是張老師和老學員練完套路後我可以及時請教,糾正不正確的動作、姿勢。那段時間自己學得很認真、練得很刻苦、進步也很快,並得到張老師和老學員們的肯定,自我感覺很充實、很愜意,甚至是有點興奮!
因我們那批學員基礎參差不齊,每個人投入的時間、精力不同,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74式我們用了近三個月時間才學完。此時,我自己已能熟練的打下整個套路且動作比較規範了,同時我的膝蓋也不再疼痛,感覺精神飽滿,身體也敏捷了許多,當然,我的體重也由剛開始的155斤下降到140斤!
根據 張 老師的教學安排,在接下來的6月下旬至7月下旬,我們部分新學員又與老學員一起跟張老師學習了陳氏太極單劍49式和陳氏太極推手基本動作,學練過程中也重點參考了陳正雷大師的教學視頻。通過太極劍及推手練習,使自己進一步加深了對陳式太極拳的理解與認識,更加堅定了自己努力學練陳式太極拳的信心和決心。
因 張 老師教得認真、自己練得刻苦,加之自己有一定的長拳基礎,視頻、圖書等參考資料搜集準備的比較完整、齊全,使自己學練陳式太極拳信心十足、遊刃有餘,其中學練初期購買的陳正雷大師編著的《陳式太極拳全書》對我的學練起到了關鍵性的指導和幫助作用。截止到2014年元旦,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除了基本功、站樁採氣及纏絲功外,我已學習並基本掌握了陳式太極拳的五套拳法、兩套器械套路及推手的基本內容,即跟張老師學習的老架一路、太極單劍及推手,根據視頻自學的陳正雷太極拳精要十八式、張東武精編四十六式、陳式太極拳國家競賽套路五十六式、陳式二十四式太極扇等套路,跟老學員學會了張老師創編的陳式四十式組合拳。
三、體會與收穫
通過一年的學練,我深深體會到陳式太極拳的博大精深,他既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又有非常系統的訓練方法,從其名稱就可見一斑。據說其創始人陳王廷文武兼優、精於拳械、功夫深厚,在他年老隱居期間,依據祖傳的拳術,博採眾家之精華,結合太極陰陽之理,參考中醫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之術,創造了一套陰陽結合、剛柔並濟的拳法,因其主要理論依據為太極陰陽之理,且符合大自然運轉規律和人體的生理規律,故定名為「太極拳」。陳式太極拳主要包括基本功、纏絲功、樁功、拳法套路、器械套路、推手和散手等,對初學者而言,除了練好基本功、纏絲功外,應重點練好老架一路,俗稱「盤架子」,它是老架二路及其他所有衍生出來的陳式太極拳套路的基礎,每天都應至少練上兩、三遍,「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打好基礎、形成定式了,再練習其他拳械套路才會有太極拳的韻味。隨著練習質量的提高、動作與呼吸的有機配合,練拳會越來越有興趣,經常隔三差五又有新的體會,由外到內、由內到外,有時妙不可言!感覺就像汽車做了一次保養、電腦進行了一次系統優化。根據陳正雷大師《陳式太極拳全書》所描述,自我感覺現在可能達到或者接近陳式太極拳十個練習步驟的第五步:即心到、意到、氣到、形到,達到周身相隨、內外一致。
學練陳式太極拳一年來的收穫也是明顯的:
1、體重由155斤的稍胖變成142斤的正常狀態。注意:我的體重是從剛開始155斤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減到140斤的,當時還有點害怕呢,稍後還作了一次體檢,一切正常!現在一直維持在140斤多一點。
2、精力、體力充沛,較以前有明顯改善。我們當地有一風俗習慣,每到春節各家各戶都要提前兩、三天自己製作相當數量的炸製品,以備春節後招待客人。炸制食品時需要你站立在油鍋前不停的勞作,一般工作到一個多小時後就會腰酸背痛腿發抖,感覺很疲憊。但今年春節前我從下午3點半開始,一直幹到7點10分結束,近四個小時的勞作我竟沒有什麼感覺!甚至再幹一、二各小時都不成問題,在場的母親都很驚訝。
3、多年的間歇性腸胃不適一掃而光。我的腸胃有輕微炎症,五、六年來每隔二、三個月就必須連續5、6天服用藥物以減緩不適。但去年習練陳式太極拳半年後的某一天,妻子不經意間問我最近怎不見我服用腸胃藥了,我當時一愣,唉!?印象中那已是很遙遠的事了,一年多來那種腸胃不適感從未出現過。
四、感悟
陳式太極拳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其上乘的技擊作用及獨特的演練風格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愛好者,拳論云:「練習陳式太極拳三年一小成,九年一大成」,作為太極拳初學者,我的體會感悟幾無談起,當拋磚引玉,僅供初學者入門參考,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1、明確學習目的,確定學習內容。即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太極拳、為什麼學練太極拳,是好奇、感興趣,還是強身健體、提高防身自衛能力。可以說,太極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即可強身健體以養生,又可防身自衛以禦敵,同時他又是中華文化的有效載體,包含陰陽學說中萬事萬物對立統一、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轉化的辯證思想,極富哲理。陳式太極拳剛柔相濟、快慢相間,運動量較大、技擊性更突出;楊式太極拳柔和緩慢,運動量較小,更適合年老體弱者練習;吳式、武式、孫式太極拳了解不多,不敢妄加評論,可參考其他資料。具體學練哪門哪派,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練目的及你周邊環境、師資而定。
2、確定學習方式,制定習練計劃。當你確定好學習內容後,就要仔細斟酌一下學習方式方法了,是跟老師學,還是通過視頻、教材自學,或者是二者兼顧。不管是哪種方式,都要有一個學練規劃,特別是通過視頻自學,更要多看視頻資料及有關說明,制定科學、周密、可行的學練計劃。當然,學練初期最好有一位明師指導,避免走彎路,甚至誤入歧途、事倍功半。從這方面講,我是幸運的。
3、創造條件,勤學苦練。學練太極拳要結合自身條件,至少早晚各練一小時,功到自然成,如果說練好太極拳的三要素中師資是首要因素、天資是關鍵因素,那麼勤學苦練便是決定因素,俗話說得好,「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師傅知道,三天不練大家知道」。為提高學練興趣,便於交流切磋,最好結伴學練,這樣相互促進、共同提高、興趣倍增。
4、勤於思考,感悟拳理。太極拳理論體系完整,嚴格來說,他不僅僅是種拳術,而實際上是一種道,是一門學問。他既包含陰陽論的哲學思想,又有人體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之術的中醫理論,同時用勁、發力符合現代力學原理,這也充分體現在陳正雷大師總結的太極拳「三練三不練」的練功法則中,即「練理不練力,練本不練標,練身不練招」,通俗一點講,就是意念、呼吸及形體姿勢以得勁為準,時間長了功夫自然就上身,從而達到虛實分明、上下相隨、剛柔相濟、快慢相間、周身一致、內外合一、陰陽相合、天地人和、渾然一圓、方為太極。
微博http://weibo.com/u/1761273537
QQ:137550723
海岱唯青
20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