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MacBook Pro內存之爭 16GB能耐大著呢
2025-03-10 11:51:25
想要升級新款 MacBook Pro 的消費者注意到,蘋果可提供的最高配置內存僅為 16 GB ,想多加錢升級更大內存都別無選擇。蘋果為什麼不給用戶提供16 GB 以上的內存配置選擇呢?可以這麼理解,配置不是隨意無限堆砌的。那麼內存到底多少合適了呢?
前言
想要升級新款 MacBook Pro 的消費者注意到,蘋果可提供的最高配置內存僅為 16 GB ,想多加錢升級更大內存都別無選擇。蘋果為什麼不給用戶提供16 GB 以上的內存配置選擇呢?大家對「Pro」機型的理解就是配置越高越好,內存當然也是越高越好。於是,「內存最高只能到 16 GB」這又成為了新款 MacBook Pro 「不夠 Pro」的理由之一。蘋果為什麼不能滿足消費者提供更高內存的選擇呢?蘋果高管菲爾·席勒曾經解釋說是為了保持較好的電池續航。可以這麼理解,配置不是隨意無限堆砌的。那麼內存到底多少合適了呢?
一般用戶該如何選擇?
新增了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因為其創新的觸控欄設計,吸引了一部分消費級用戶的購買。今年的新款 MacBook Pro 入門級內存跟去年一樣依然是 8 GB,只有 15 英寸的機型才標配 16 GB,省去了選擇的糾結。一般用戶在選購 13 英寸新款 MacBook Pro 時需不需要加錢升級到更高的內存呢?
在內存方面,專業測評機構做個不少測試,其中 Techspot 做的這個測試得出一個結論,對於一般用戶,選擇 8 GB就足夠了。 Techspot 的測試雖然是在 Windows 10 系統進行的,但相同的結論可以應用到 Mac 身上,因為測試所用到的應用程式都是一些 Mac 用戶也常用到的,比如瀏覽器、Photoshop、Office,以及一些最新的遊戲。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很關鍵的理論,如果內存足夠運行你常用到的所有應用程式和遊戲,多出來的內存也不會使速度有明顯的加快。如下圖的測試,當運行 Adobe Premier CC 需要 12 GB 的內存時,配備 8 GB 內存的設備運行速度其實跟 16 GB相差不大。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如果不用來常運行一些專業領域的軟體,如 CAD 這類超密集的軟體,8 GB 是足夠使用了,多添 1520 元人民幣增加到 16 GB僅僅是作秀。
專業人士能滿足嗎?
普通用戶用不上那麼大的內存,這個結論好接受。但 MacBook Pro 本是定位是給專業用戶的,16 GB 足夠了嗎?自新款 MacBook Pro 發布以來,對於這款產品的定位爭議很大。而不滿的聲音很多反而是來自忠實的 MacBook Pro 老用戶。不過我們還是能在不滿聲中找到另一種聲音。
Jonathan Zdziarski 是著名的 iOS 安全研究人員以及 App Store 開發者,出版過不少 iPhone 黑客技術和軟體開發的書籍。最近他撰文表達一種結論:「16 GB 是足夠的。」
他從專業用戶的角度出發進行了實踐測試。首先在他的新款 MacBook Pro 運行一堆應用程式和項目,比他平時工作所需的應用程式還多。這堆應用程式涉及多個領域的專業用戶,包括攝影師、設計師、軟體工程師滲透測試、逆向工程師等,他都全部一次打開這些專業用戶所需的軟體,並在不同軟體之間進行切換。我們可以看看他一次運行了多少應用程式和任務:
? VMware Fusion: 運行兩個虛擬機(Windows 10, macOS Sierra)
? Adobe Photoshop CC: 編輯四張 1 GB以上 36 MP 專業多層照片
? Adobe InDesign CC: 編輯一個22頁的攝影密集型項目
? Xcode: 創建四條Objective-C項目,清空所有再重建
? Microsoft PowerPoint: 打開一個幻燈片演示
? Microsoft Word: 編輯一個20頁以上的帶圖.doc文檔
? Microsoft Excel:編輯一個工作表
? MachOView: 分析一個守護進程二進位
? Mozilla FireFox: 在不同的標籤頁打開4個不同的網站
? Safari: 在不同的標籤頁打開11個不同的網站
? 預覽: 打開三本PDF格式的圖書,其中一本的圖片很密集
? Hopper Disassembler: 對二進位進行分析
? WireShark: 執行實時網絡捕獲
? IDA Pro 64-bit: 分析64位英特爾二進位
? 郵件: 查看四個收件箱
? Tweetbot: 閱讀信息
? iBooks: 閱讀一本電子書
? Skype: 登錄並在後臺閒置
? 終端:讓幾個項目閒置
? iTunes
? Little Flock
? Little Snitch:個人安全軟體
? OverSight:攝像頭麥克風使用提醒軟體
在專業用戶的工作日常,很少碰到會一下子運行那麼多應用程式的情況。另外,選擇哪個應用程式也會影響內存的消耗。比如 Chrome 和 Slack(一款協作工具)是公認的耗內存,用戶可以選擇其他同類軟體來替代。而且,專業用戶懂得檢查登錄啟動項,防止一些不必要的啟動項和一些惡意軟體等佔用內存。升級系統版本也是有必要的。
明智地選擇工作所需的應用程式與內存的消耗不無關係。Jonathan Zdziarski沒有拿蘋果自家的 Final Cut Pro 或 Logic Pro 來做測試,是因為這兩款軟體確實佔用了大量內存,儘管他在工作中也要用到這兩個軟體。這並不影響他的結論:16 GB 內存能夠充分服務於絕大多數的內存消耗型專業人士。那些嚷嚷著說不夠的用戶,他們可能沒有明智地選擇應用程式,或者不會充分維護系統的啟動項,沒有正確配置自己的應用程式,或者無意安裝了惡意軟體。將這些問題都一一解決和配置好,可以釋放出一部分內存來。
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存
? Finder
? 信息
? VeraCrypt:磁碟分區加密軟體
? 活動監視器
? Path Finder:一款類似於Finder的系統文件管理器
? Console:系統監視器
跑完這些他所能想到的應用程式後,內存只用到了 14.5 GB,但是 macOS 已經開始分頁了。他頂著紅色警戒繼續運行一些項目,企圖把16GB用盡。他發現,Adobe InDesign CC在加載完項目後所佔用的物理內存就沒有載入時那麼大了。
MacBook Pro 畢竟不像其他筆記本電腦那麼容易升級內存,所以在購買之前明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存很重要。無論是專業的測試,還是實際的使用證明,8 GB 是最低的內存需求,而 16 GB可作為一個選擇,但不是必要的。無可否認,系統內存在2016年出現新的低點,但對於一般任務的使用和遊戲來說,16 GB 內存或更大的內存並沒有什麼優勢。從性價比來說,8 GB 較為理想。我們無法預料明年的系統內存會不會再創個新低點(32 GB 起步?),但目前市面上的很多主流筆記本電腦在配置 32 GB內存時也顯得很謹慎。
當然,在預算充足的條件下,誰都希望能選擇的內存越大越好。但結合蘋果的說法,在燒性能的同時,電池電量也在消耗。筆記本電腦的續航能力也是重要優勢之一。如果不考慮便攜性,只一味地追求內存,這部分用戶可以考慮可以配備更大內存的 iMac 或者 Mac Pro。27 英寸的 Retina 5K iMac 最大可配備 32 GB 內存,Mac Pro 出廠最大可選擇 64 GB 的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