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2024-03-31 21:19:05
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於醫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針對目前小兒哮喘的化學治療藥物肝毒性較大,療效不佳的現有技術不足,本發明的提供一種治療或預防小兒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其包括如下組分:紫蘇10-50份,胖大海10-20份,桑葉5-20份,紫菀5-15份,梔子5-10份,茯苓5-15份,款冬花5-15份,黨參1-10份,龍膽草5-15份,黃芪9-15份,黃連9-15份,香薷5-15份,麻黃1.5-9份,白芍5.5-15份,五味子6-9份,甘草10-15份。該中藥組合物在治療或預防小兒哮喘方面均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且藥物副作用低,具有顯著的臨床推廣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小兒哮喘,是指過敏體質者的支氣管對某些外來物質產生高度敏感反應,使支氣管痙攣、支氣管黏膜水腫充血,支氣管內分泌增多,從而引起咳嗽、氣喘、多痰等一系列臨床症狀。小兒哮喘起病或急或緩,嬰幼兒哮喘發病前往往有1-2天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包括鼻癢、噴嚏、流清涕、揉眼睛、揉鼻子等表現,並可有明顯的咳嗽、喘息。年長兒起病往往較突然,常以一陣陣咳嗽為開始, 繼而出現喘息、呼吸困難等。
[0003]小兒因生理病理有別於成人,在哮喘發病機制方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於外感溼熱之邪,或飲食不節,過食膏粱厚味,脾失健運,溼熱內生,故部分患兒病情遷延,除表現咳喘、痰壅外,常伴有腹脹、腹痛,倦怠乏力,不欲飲食,或渴不多飲,大便秘結或黏滯不爽,舌質紅,苔厚膩,脈象滑數,辨證屬於溼熱證候。現代醫家對於溼熱哮喘開始認識和重視,對其理論研究及臨床應用在進一步中研究中。
[0004]目前小兒哮喘有西藥治療方法和中藥治療方法。速效緩解藥物可以使哮喘發作症狀停止。這些作用迅速的藥物可以消除氣管痙攣,有助於呼吸。沙丁胺醇(也叫舒喘靈)等藥物可以通過霧化吸入器或定量吸入器使用。一些控制性藥物也用於預防哮喘發作。吸入性類固醇就是其中之一,能減輕發炎和腫脹,避免寶寶發生氣喘。上述西藥短期內可以有效控制哮喘,但長期使用易產生耐藥性,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如何控制哮喘,已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而中藥具有作用溫和、起效持久和從根本治療哮喘的特點,已經成為目前哮喘治療藥物新的研發視點。
[0005]縱觀世界新藥的研究方向,80年代以前主要是研究開發單一的化學藥物及其製劑,80年代以後開始發展生物技術和天然植物藥物,藥物研究方向趨於多樣性。結合現代中醫藥發展理論,從提高藥物療效、降低副作用的角度出發,經過對中藥成分進行篩選提取和/或配伍製得的製劑,其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具有化學合成藥不能比擬的優勢。
【發明內容】
[0006]為了克服現有小兒哮喘的化學治療藥物毒副作用大,小兒哮喘治療效果難以持續的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療效好,副作用小,它主要由以下原料製得:紫蘇10-50份,胖大海10-20份,桑葉5-20份,紫菀5_15份,桅子5-10份,茯苓5-15份,款冬花5-15份,黨參1_10份,龍膽草5_15份,黃芪9_15份,黃連9-15份,香薷5-15份,麻黃1.5-9份,白芍5.5_15份,五味子6_9份,甘草10-15份。
[0007]紫蘇在我國種植應用約有近2000年的歷史,主要用於藥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葉(蘇葉)、梗(蘇梗)、果(蘇子)均可入藥,嫩葉可生食、作湯,莖葉可淹潰。近些年來,紫蘇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質及營養成分,成為一種倍受世界關注的多用途植物,經濟價值很高。俄羅斯、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對紫蘇屬植物進行了大量的商業性栽種,開發出了食用油、藥品、淹潰品、化妝品等幾十種紫蘇產品。紫蘇既能發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氣寬中、解鬱止嘔,故對風寒表症而兼見胸悶嘔吐症狀的,使用本品,很是適宜;或無表症而有氣滯不暢症狀的,也可用於宣通。如配藿香、陳皮則解表和中,配半夏、厚樸則解鬱寬胸。
[0008]胖大海是梧桐科落葉喬木胖大海的乾燥成熟種子。此藥首載於《本草綱目拾遺》,俗稱「大發」,因其一得沸水,裂皮發脹,幾乎充盈了整個杯子,而此得名。胖大海味甘、性涼,入肺、大腸經,具有清肺熱、利咽喉、解毒、潤腸通便之功效。用於肺熱聲啞、咽喉疼痛、熱結便秘以及用嗓過度等引發的聲音撕啞等症。中醫認為,胖大海性寒味甘,有兩大功能,一是清宣肺氣,可以用於風熱犯肺所致的急性咽炎、扁桃體炎,比如感冒時身體感到發熱,嗓子疼,口乾,同時伴有乾咳;二是清腸通便,用於上火引起的便秘。
[0009]桑葉是古代醫方中的一種常用中藥,應用較為廣泛。現代研究證明,桑葉具有降血糖、延年益壽、降血脂、清除氧自由基、抗炎與抗病毒等作用,這些作用與防治人體慢性疾病和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肥胖症等現代病及延年益壽密切相關。隨著對桑葉的研究不斷深入,桑葉有望 成為一些疾病尤其是老年性疾病的重要治療藥品及功能性食品,尋找桑葉的多用途開發渠道或保健性產品,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
[0010]紫菀性溫,味苦、辛。具有潤肺下氣;化痰止咳。主咳嗽;肺虛勞嗽;肺痿肺癰;咳吐膿血;小便不利的功效。用於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勞嗽咳血。臨床用於治療慢性咳嗽氣喘。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其具有如下功效:①祛痰、鎮咳作用:麻醉兔灌服煎劑I克/公斤,有顯著祛痰作用(呼吸道分泌量測定法),作用可持續4小時以上,粗提取物口服對大鼠氣管分泌物也有明顯增加作用。對碘液注入貓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灌服煎劑無效,但用氨水噴霧引起的小鼠咳嗽則有顯著效果。②抗菌作用:體外試驗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宋內氏)、變形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霍亂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③抗癌作用:從紫菀中分離出的表無羈萜醇對艾氏腹水癌有一定抗癌作用桅子:別名黃桅子、山桅、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桅子的果實。目前,桅子的果實是傳統中藥,屬衛生部頒布的第I批藥食兩用資源,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靜、止血、消腫等作用,在中醫臨床常用於治療黃疸型肝炎、扭挫傷、高血壓、糖尿病等症。據《本草思辨錄》記載:桅子,其治在心、肝、胃者多,在肺者少。苦寒滌熱,而所滌為瘀鬱之熱,非浮散之熱,亦非堅結之熱。能解鬱不能攻堅,亦不能平逆,故陽明之腹滿有燥屎,肺病之表熱咳逆,皆非其所司。獨取其秉肅降之氣以敷條達之用,善治心煩與黃疸耳。心煩或懊或結痛,黃疸或寒熱不食或腹滿便赤,皆鬱也。心煩心下濡者為虛,胸中窒者為實。實與虛皆汗吐下後餘邪留踞,皆宜吐去其邪。桅子解鬱而性終下行,何以能吐。協以香豉,則一升一降,邪不田受則吐。黃疸之瘀熱在表,其本在胃,桅子入胃滌熱下行,更以走表利便之茵陳輔之,則瘀消熱解而疸以愈。
[0011]茯苓,俗稱雲苓、松苓、茯靈,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裡面白色或粉紅色。其原生物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多寄生於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產於雲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溼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溼、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0012]款冬花為菊科款冬的花蕾,性味辛溫,具有潤肺下氣,化痰止嗽的作用。在《本經》中記載:對「寒束肺經之飲邪喘、嗽最宜」。氣味雖溫,潤而不燥,則溫熱之邪,鬱於肺經而不得疏洩者,亦能治之。故外感內傷、寒熱虛實的咳嗽,皆可應用。特別是肺虛久咳不止,最為適用。
[0013]黨參的藥用價值極高,③《本草正義》:〃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參不甚相遠。其尤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溼,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且較諸遼參之力量厚重,而少偏於陰柔,高麗參之氣味雄壯,而微嫌於剛烈者,尤為得中和之正,宜乎五臟交受其養,而無往不宜也。特力量較為薄弱,不能持久,凡病後元虛,每服二、三錢,止足振動其一日之神氣,則信乎和平中正之規模,亦有不耐悠久者。
[0014]龍膽草,味苦澀,氣大寒,陰也,無毒。其功專於利水消溼,除黃膽,其餘治目、止痢、退熱、卻腫,皆推展之言也。但此種過於分利,未免耗氣敗血,水去血又去,溼消氣又消。初起之水溼黃膽用之,不得不亟。久病之水溼黃膽用之,又不可不緩,正未可全恃之為利水神丹、消溼除痺之靈藥也。
[0015]中藥材黃芪為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具有補氣固表、利水退腫、託毒排膿、生肌等功效。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溼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0016]黃連又名王連 ,味苦性寒,無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溼,瀉火解毒的功效。用於溼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溼疹,溼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於目赤,口瘡。紫蘇連清胃和胃止嘔。用於寒熱互結,溼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於肝胃不和,嘔吐吞酸。據臨床報導,黃連素治療小兒哮喘可使血糖明顯降低。黃連水煎劑可降低正常小鼠及四氧嘧啶性小兒哮喘鼠的血糖。實驗表明黃連素的降糖機制並不影響胰島素的分泌與釋放,也不影響肝細胞胰島素受體的數目和親和力,而是通過抑制糖元異生及促進糖酵解而產生降糖作用。
[0017]香薷,味辛,氣微溫,無毒。入脾、胃、心、肺四經。主霍亂,中脘絞痛,治傷暑如神,通小便,散水腫,去口臭,解熱除煩,調中溫胃,有徹上徹下之功,撥亂反正之妙,能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也。但宜冷凍飲料,而不可熱飲,宜少用,不可大用。少用,助氣以祛邪;大用,乃助邪以耗氣。冷凍飲料,乃順邪解暑;熱飲,乃拒邪以格熱。此又用香薷者所宜知也。
[0018]麻黃,味甘、辛,氣寒,輕清而浮,升也,陽也,無毒。入手足太陽經,手太陰本經、陽明經。榮衛之藥,而又入足太陽經、手少陰經也。發汗解表,祛風散邪,理春間溫病,消黑斑赤痛,祛榮寒,除心熱頭痛,治夏秋寒疫。
[0019]白芍為我國著名的傳統常用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芍藥始載於東漢《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記有「主邪氣,白芍腹痛,除血痺,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治胸腹脅肋疼痛,瀉痢腹痛,自汗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症。現代藥理學研究顯示,芍藥甙對豚鼠、大鼠的離體腸管和在胃運動,以及大鼠子宮平滑機均表現抑制,並能拮抗催產素所引起的收縮;用醋酸注射於小鼠腹腔,以扭體反應作為疼痛的指標,芍藥甙有顯著的鎮痛效果;芍藥的浸膏能拮抗士的寧所引起的驚厥;白芍煎劑在試管內對志賀氏痢疾桿菌有抑菌作用,浸劑對某些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芍藥甙對小白鼠正常體溫有降溫作用,對人工發熱的小鼠也有解熱作用。對大鼠實驗性後足蹠浮腫有抗炎作用;芍藥甙在試管內或靜脈注射時對二磷酸腺苷誘導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芍藥甙對由於緊張剌激而誘發的大鼠消化道潰瘍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0020]五味子,為咳嗽要藥,凡風寒咳嗽,傷暑咳嗽,傷燥咳嗽,勞傷咳嗽,腎水虛嗽,腎火虛嗽,久嗽喘促,脈浮虛,按之弱如蔥葉者,天水不交也,皆用之。先賢多疑外感用早,恐其收氣太驟,不知仲景傷寒咳喘,小青龍湯亦用之,然必合細辛、乾薑以升發風寒,用此以斂之,則升降靈而咳嗽自止,從無舍乾薑而單取五味以治咳嗽者。丹溪又謂其收肺氣之耗散,即能除熱;潛江亦謂其滋肺以除熱,補腎以暖水,而聯屬心腎;凡嗽在黃昏,是虛火浮入肺中,忌用寒涼,止宜重用五味以斂降,此則不合乾薑,而合炒麥冬者也。總之,肺氣隨陰以下降,則氣化精而精盈,腎水從陽以上布,則精化氣而氣盛,陰陽二氣,實一氣之變動,以肝為關捩子,五味專精於肝,而交合肺腎,故其效如此,有不同於他味之酸斂者。肺氣陽中有陰,故能降,治肺氣以陰降為主。然元氣之降,先本於升,五味升降鹹備,所以陽邪傷陰,固宜清陽,以之收陽;陰邪傷陽,亦宜此辛溫暢陽,而寓收陰。東垣謂寒喘熱喘,不能舍五味者此也,惟外邪雜病不關肺氣者忌。
[0021]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在中藥組分選擇上以除積痺、調免疫,補氣血為主要標準,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組合後具有顯著的免疫調節及活血化淤效果。本發明對上述諸味中藥的重量份數進行了優選,優選的條 件是中藥配伍使用後藥物對小兒哮喘治療效果的增強。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得:紫蘇30份,胖大海15份,桑葉15份,紫菀10份,桅子8份,茯苓10份,款冬花10份,黨參6份,龍膽草10份,黃芪12份,黃連12份,香薷10份,麻黃5.5份,白芍10份,五味子8份,甘草12份。
[0022]優選地,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還進一步含有杜仲7份,香櫞5份,前胡9份。杜仲,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er)的乾燥樹皮,是中國名貴滋補藥材。以杜仲葉為原料的杜仲茶具補肝腎、強筋骨、降血壓、安胎等諸多功效。香櫞又名枸櫞,為芸香科柑橘屬植物,香櫞味辛、微苦、酸,性溫;歸肝、肺、脾經;氣香行散,可升可降;具有疏肝理氣,寬胸化痰,除溼和中的效果,主治胸脅脹痛,咳嗽痰多,脘腹痞痛,食滯嘔逆,水腫腳氣。前胡臨床常用於急慢性氣管炎、病毒性感冒、肺炎等病症。中醫證明,其具有如下功效:1、降氣祛痰,用於肺氣不降、喘咳、痰稠等證。常與桑白皮、貝母、杏仁、紫花前胡等清熱化痰、宣肺下氣藥同用,如前胡散;治肺氣壅實、咳逆氣短、嘔吐不食等證,配伍半夏、陳皮等,如前胡湯;若為肺寒痰多咳嗽也可配伍他藥應用;2、宣散風熱,用於外感風熱。本品對外感風熱,尤以風熱鬱肺所致的咳嗽用之最宜。常配薄荷、牛蒡子、桔梗等品同用,則效更佳;3、治菌痢。以前胡粉內服,治療菌痢20餘例,效果顯著,對慢性腸炎也有較好療效。
[0023]為了更好地表達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可以製備成臨床上常用的劑型。如,粉狀製劑、散劑、丸劑、丹劑、膏劑、顆粒劑、口服液、糖漿、片劑、膠囊劑等製劑。優選地,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按照常規製備工藝製備成散劑、水劑、片劑或膠囊劑。
[0024]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上述所述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主要包含下述步驟:取處方量上述中藥材碎成粗粉,按照粗粉總重量的4-9倍加入體積濃度為40%-95%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三次,回流時間為2-5h,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冷卻過濾,用水洗滌,乾燥後即得中藥浸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在該製備方法技術上製備得到臨床上常用中藥藥物劑型,如片劑、膠囊劑等。
[0025]本發明還請求保護上述中藥組合物在製備治療小兒哮喘藥物中的用途。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在治療小兒哮喘時,顯示出顯著的免疫調節活性。本發明藥效實施例19顯示,模型組的IgE含量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具有極顯著性差異(P < 0.01);陽性藥物組以及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各劑量組的IgE含量與哮喘模型組比較具有顯著性或極顯著差異(P < 0.05、P < 0.01),這表明陽性藥物、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均能降低血清中IgE含量;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各劑量組IgE含量與陽性藥物組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P < 0.05),這表明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在降低血清IgE含量方面要優於陽性藥物組或組,且隨著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劑量增加,血清總IgE水平呈下降趨勢。
[0026]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模型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有極顯著差異(P < 0.01);陽性藥物組以及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各劑量組的EOS與哮喘模型組比較有顯著差異或極顯著性差異(P < 0.05,P < 0.01),這表明各治療組均可以降低EOS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各劑量組與陽性藥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0.05) ;在E0S測定試驗中,與模型組相比,本發明能顯著降低哮喘大鼠EOS的值,並且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各劑量組與陽性藥物組有顯著性差異,與正常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 >0.05);本發明中藥組合物能夠抑制哮喘大鼠血清細胞因子的表達,其中本發明中藥組合物高、中劑量組對哮喘大鼠血清IL-4的水平抑制明顯,具有顯著性差異;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各劑量組能夠增加哮喘模型大鼠血清IFN-r的表達水平,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本發明的藥物對於哮喘大鼠具有突出的治療效果。
[0028]總之,本發明藥物組合物在治療小兒哮喘方面,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勢:
O與陽性對照藥潑尼松相比,本發明藥物組合物中藥物成分不僅降低EOS含量方面更
為顯著,而且在降低哮喘大鼠血清總IgE含量方面也顯著優於陽性藥物,這表明本發明組合物在小兒哮喘治療中具有顯著的協同作用,不僅能夠顯著改善小兒哮喘的症狀,還能延緩小兒哮喘的發展,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2)與當前治療小兒哮喘的化學治療藥物相比,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為天然純中藥製劑,不良反應和副作用顯著降低,且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作用全面,藥物治療效果更佳,顯著提高了小兒哮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3)現有的小兒哮喘治療藥物在小兒哮喘初期治療效果尚可,但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均出現明顯的藥物耐受問題,小兒哮喘的治療效果下降;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中含有多種藥物組分,作用靶點眾多,有效地解決了小兒哮喘治療藥物的耐受問題,其對小兒哮喘的治療效果不因治療時間延長而下降。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描述本發明,本發明不僅僅限於以下實施例。在本發明的範圍內或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內容、精神和範圍內,對本發明進行的變更、組合或替換,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且包含在本發明的範圍之內。[0030]第一部分本發明中藥組合物製劑、製備及其使用方法 實施例1-6中藥組合物散劑
表1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散劑處方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它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得:紫蘇10-50份,胖大海10-20份,桑葉5-20份,紫菀5-15份,桅子5-10份,茯苓5-15份,款冬花5-15份,黨參1-10份,龍膽草5-15份,黃芪9-15份,黃連9-15份,香薷5-15份,麻黃1.5-9份,白苟5.5-15份,五味子6-9份,甘草10-15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它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製得:紫蘇30份,胖大海15份,桑葉15份,紫菀10份,桅子8份,茯苓10份,款冬花10份,黨參6份,龍膽草10份,黃芪12份,黃連12份,香薷10份,麻黃5.5份,白芍10份,五味子8份,甘草12份。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它還含有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杜仲7份,香櫞5份和前胡9份。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它是散劑、水劑、片劑或膠囊劑。
5.一種製備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小兒哮喘的中藥組合物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以下步驟: 取處方量上述中藥材碎成粗粉,按照粗粉總重量的4-9倍加入體積濃度為40%-95%的乙醇溶液,回流提取三次,回流時間為2-5h,濾過,濾液回收乙醇,冷卻過濾,用水洗滌,乾燥後即得中藥浸膏。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製備治療小兒哮喘藥物中用途。
【文檔編號】A61K36/79GK103977127SQ201410251750
【公開日】2014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9日
【發明者】張慶彪 申請人:楊獻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