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自然凝結水和雨水對植被供水的方法及系統與流程
2024-03-26 13:01:05 1

本發明涉及植被恢復的生態修復領域,特別涉及適用於乾旱地區的收集自然凝結水和雨水對植被供水的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北方及西部地區生態環境較為脆弱,一旦破壞大量土地裸露並隨之荒漠化,並影響連帶周邊土地。因此帶來了一系列環境問題,如土地荒漠化沙化嚴重、局部氣候變化、沙塵暴日益增多等。因此,採取工程措施進行人工綠化恢復植被和生態功能,尤為重要。
目前乾旱沙化土地中種樹方法多種多樣,使用較多的是在沙化乾旱土地中種植耐旱樹木和不計成本的傳統澆水種樹方法,介於植物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水,以上傳統方法在解決水的問題上,花費人力、物力成本大,而且成活率不高,要想實現乾旱地區大面積綠化,顯得尤為困難。近幾年,一些新的研究發明在改變對乾旱沙化植物傳統補充水分的方式有了較大的突破。研究發現在幹早或半乾早沙區,凝結水是一種重要的降水形式,在影響荒漠早生植物生長、彌補蒸發蒸騰造成的土壤水分損耗、維繫生物結皮生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一些研究從凝結水方面尋找補給乾旱區植物所需水分的方法,如專利cn201220638642.0涉及一種乾旱荒漠區植物水分利用裝置,該裝置充分利用土壤凝結水容易發生的範圍,利用冠層結構對凝結水形成的影響,利用較密尼龍篩網製造凝結面,促進了不同範圍內吸溼水,大氣水汽凝結水和土壤水汽凝結水的形成,用於一年生植物種子的萌發,以提高其成活率,從而達到充分利用幹早區水資源,避免水分資源無效耗散的目的。但是該項專利在結構設計方面未能考慮對雨水和雪融水等自然水資源加以收集及利用,其次由於乾旱沙漠地區風沙較大,上述專利結構設計不利於在風沙較大時候長期穩定存在。此外還有專利號為cn201420119740.2公開的一種可攜式沙地凝結水收集測量裝置,其包括半球型凝結水採集罩、連接管、環形凝結水匯聚槽和至少一個凝結水導出管,能夠及時有效地完成凝結水收集和測量的工作量,但該裝置僅適於沙地凝結水收集測量,卻不能將所收集的凝結水用於乾旱區植物水分的供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收集自然凝結水和雨水對植被供水的方法,通過該方法,可以將凝結水和雨水收集利用,並將積水、防風、防曬、保溫四大功能集於一體,可以達到全方位護苗和給苗木持續供應水的目的;此外,本發明還提供用於上述方法的系統。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收集自然凝結水和雨水對植被供水的方法包括:
在植被外設置用於將植被根部罩住的便於引導液體流動方向的集水蓬;
在集水蓬的內部設置用於收集集水蓬內部水蒸氣冷凝後形成的凝結水的內集水槽;
在集水蓬的外部設置用於收集集水蓬外部的雨水或凝結水的外集水槽;
將內集水槽和外集水槽收集的水分別引流至植被根部,以便利用收集到的雨水和凝結水對植被供水。
其中,在植被外設置用於將植被根部罩住的集水蓬包括:
在所述植被外圍設置環繞植被根部的多根支撐杆;
在支撐杆頂端設置環形的頂蓋,以便將多根支撐杆固定連接在一起形成支撐架;
在支撐架外罩設用於防止土地所蒸發的水蒸氣外流且引導液體流動方向的保護罩;
其中,所述頂蓋上設有用於供所述植被上部伸出的開口。
進一步的,在植被外設置用於將植被根部罩住的集水蓬還包括:
在所述支撐架內部設置一層或多層與所述多根支撐杆分別連接的環形圈,以便所述集水蓬內部圍成上窄、下寬的錐臺形空間。
其中,在集水蓬的內部設置用於收集集水蓬內部水蒸氣冷凝後形成的凝結水的內集水槽是通過將環形的內集水槽卡接在所述多根支撐杆上、並使內集水槽的外緣緊抵在所述保護罩內壁的方法。
其中,在集水蓬的外部設置用於收集集水蓬外部的雨水或凝結水的外集水槽是通過將環形的外集水槽由上至下順著所述保護罩下放並卡在所述保護罩外的方法。
其中,將內集水槽和外集水槽收集的水分別引流至植被根部包括:
在內集水槽上開設內出水口,並在內出水口與植被根部之間設置用於將內集水槽收集的凝結水引流至植被根部的內引水管;
在外集水槽上開設外出水口,並在外出水口與植被根部之間設置用於將外集水槽收集的雨水或凝結水引流至植被根部的外引水管。
進一步的,將內集水槽和外集水槽收集的水分別引流至植被根部還包括:
在所述內集水槽、外集水槽與所述植被根部之間設置蓄水器;
將所述內集水槽、外集水槽和蓄水器分別相連通,以便利用蓄水器儲存所述內集水槽收集的凝結水和所述外集水槽收集的雨水和凝結水;
將所述蓄水器內的儲存的水引流至所述植被根部。
優選的,在所述外集水槽的出水口和所述內集水槽的出水口處分別安置用於濾沙的過濾網。
進一步的,還包括:
在所述集水蓬外側安置用於收集外部雨水或雪水或凝結水的地面集水裝置;
連接地面集水裝置和所述蓄水器,以便收集的外部水經由所述蓄水器供給植被。
更進一步的,還包括:
在所述地面集水裝置與所述蓄水器之間設置泥土沉澱器,用於沉澱所述地面集水裝置收集的水中的泥沙。
此外,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用於如上所述方法的收集自然凝結水和雨水對植被供水的系統,其包括:設置在植被外的用於將植被根部罩住以便於引導液體流動方向的集水蓬;設置在集水蓬內部的用於收集集水蓬內部水蒸氣冷凝後形成的凝結水的內集水槽;設置在集水蓬外部的用於收集集水蓬外部的雨水或凝結水的外集水槽;其中,所述內集水槽和所述外集水槽收集的水分別被引流至植被根部,以便利用收集到的雨水和凝結水對植被供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收集自然凝結水和雨水對植被供水的方法及系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方法及系統,採用集水蓬能夠根據自然凝結水的物理現象,將乾旱及荒漠區寶貴的自然水資源搜集起來加以充分利用,是集水蓬最顯著的特點,其次該集水蓬用三根硬質塑料並以120°三角穩定結構進行搭蓬,並使用無滴膜進行覆蓋,形成將積水、防風、防曬、保溫四大功能集於一體的護苗蓬。
2)本發明的方法及系統中,集水篷不僅能有效完成乾旱區的凝結水搜集,還能通過內、外集水槽將部分天降雨水和水蒸氣冷凝後的水收集到入埋在地下的蓄水器當中,並將其將其存儲在苗木根部,以增加乾旱區苗木的成活率,同時既節省了綠化工程建設的用水量以及相應人力、物力的成本,達到節約水資源目的,又使植樹造林效率大大提高,擴大了可綠化面積,因此,本發明對林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修復如荒漠化治理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3)本發明的方法及系統中,將集水蓬在土地上部分收集的水儲存到埋入到地下的蓄水器中,而蓄水器又通過毛細管與植物根系相連,進而將蓄水器當中儲存的水供給植物使用,達到給苗木持續供應水的效果。
4)本發明的方法及系統中,採用的集水蓬等裝置設計簡單、材料易得,成本低,有效期長,後期管理費用低,充分體現了可持續調節水分的生態系統發展的要求,且利於乾旱區收集存儲利用自然水資源及植被的恢復。
附圖說明
圖1為用於本發明方法的收集自然凝結水和雨水的裝置的第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裝置中集水蓬的主視圖;
圖3為圖1所示裝置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方法中利用內、外集水槽收集的水給苗木根系供水的示意圖;
圖5為用於本發明方法的收集自然凝結水和雨水的裝置的第二種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收集自然凝結水和雨水對植被供水的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6所示,為本發明提供的收集自然凝結水和雨水對植被供水的方法的流程圖,由圖可知,本發明的方法包括:
在植被外設置用於將植被根部罩住的便於引導液體流動方向的集水蓬;
在集水蓬的內部設置用於收集集水蓬內部水蒸氣冷凝後形成的凝結水的內集水槽;
在集水蓬的外部設置用於收集集水蓬外部的雨水或凝結水的外集水槽;
將內集水槽和外集水槽收集的水分別引流至植被根部,以便利用收集到的雨水和凝結水對植被供水。
下面,具體描述本發明收集自然凝結水和雨水對植被供水的方法,其可以包括如下步驟:
s01、在植被外設置用於將植被根部罩住的集水蓬
在植被外設置用於將植被根部罩住的集水蓬可以採用如下方法,包括:
在植被外圍設置環繞植被根部的多根支撐杆;
在支撐杆頂端設置環形的頂蓋,以便將多根支撐杆固定連接在一起形成支撐架;
在支撐架外罩設用於防止土地所蒸發的水蒸氣外流且引導液體流動方向的保護罩;
其中,在頂蓋上設有開口,用於供植被上部向上伸出,以利於植被生長。
或者,本發明在植被外設置用於將植被根部罩住的集水蓬還可以採用如下方法,包括:
在植被外圍設置環繞植被根部的多根支撐杆;
在支撐杆頂端設置環形的頂蓋,以便將多根支撐杆固定連接在一起形成支撐架;
在支撐架內部設置一層或多層與多根支撐杆分別連接的環形圈;
在支撐架外罩設用於防止土地所蒸發的水蒸氣外流且引導液體流動方向的保護罩;
其中,在頂蓋上設有開口,用於供植被上部向上伸出,以利於植被生長;
其中,保護罩內部圍成上窄、下寬的錐臺形空間。
其中,在製作時,頂蓋的開口外緣與頂蓋外緣之間應留有約5釐米的寬邊,且保護罩應與頂蓋粘合在一起,以便保護罩不會從頂蓋及支撐杆上脫離。
s02、在集水蓬的內部設置用於收集集水蓬內部水蒸氣冷凝後形成的凝結水的內集水槽
設置內集水槽時,是將呈環形的內集水槽卡接在多根支撐杆上、並使內集水槽的外緣緊抵在保護罩內壁。
s03、在集水蓬的外部設置用於收集集水蓬外部的雨水或凝結水的外集水槽
設置外集水槽時,是通過將環形的外集水槽由上至下順著保護罩下放並卡在保護罩外的方法。
s04、將內集水槽和外集水槽收集的水分別引流至植被根部
將內集水槽和外集水槽收集的水分別引流至植被根部,可以採用如下方法:
在內集水槽上開設內出水口,並在內出水口與植被根部之間設置用於將內集水槽收集的凝結水引流至植被根部的內引水管;
在外集水槽上開設外出水口,並在外出水口與植被根部之間設置用於將外集水槽收集的雨水或凝結水引流至植被根部的外引水管。
或者,將內集水槽和外集水槽收集的水分別引流至植被根部還可以採用如下方法:
在內集水槽、外集水槽與植被根部之間設置蓄水器;
在內集水槽上開設內出水口,並在內出水口與蓄水器之間設置用於將內集水槽收集的凝結水引流至蓄水器的內引水管;
在外集水槽上開設外出水口,並在外出水口與蓄水器之間設置用於將外集水槽收集的雨水或凝結水引流至蓄水器的外引水管;
在蓄水器下部設置與植被根部接觸的導流管,用於將蓄水器內儲存的水引流至植被根部。
優選的,本發明在外集水槽的出水口和內集水槽的出水口處分別安置用於濾沙的過濾網,以防止收集的水中所帶的泥沙進入蓄水器,不利於水的流動。
本發明收集自然凝結水和雨水對植被供水除了可以採用上述步驟所述的方法外,還可以在集水蓬外側安置用於收集外部雨水或雪水或凝結水的一個或多個地面集水裝置,並將地面集水裝置和蓄水器的入水口相連通,以便將收集的外部雨水或雪水或凝結水運送至蓄水器,再通過蓄水器引流至植被根部。而更進一步的,還可以在地面集水裝置與蓄水器之間設置泥土沉澱器,用於沉澱地面集水裝置收集的水中的泥沙,防止水中泥沙進入到蓄水器。
本發明除了提供上述的收集自然凝結水和雨水對植被供水的方法之外,還提供一種用於上述方法的系統,其包括:設置在植被外的用於將植被根部罩住以便於引導液體流動方向的集水蓬;設置在集水蓬內部的用於收集集水蓬內部水蒸氣冷凝後形成的凝結水的內集水槽;設置在集水蓬外部的用於收集集水蓬外部的雨水或凝結水的外集水槽;其中,內集水槽和外集水槽收集的水分別被引流至植被根部,以便利用收集到的雨水和凝結水對植被供水。
具體的,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系統中,集水蓬可以採用如下結構,包括:設置在植被外圍的環繞植被根部的多根支撐杆2;設置在支撐杆2頂端的環形的頂蓋1,用於將多根支撐杆2固定連接在一起形成支撐架;罩設在支撐架外的用於引導液體流動方向的保護罩3,且保護罩3可用於防止支撐架罩設的土地所蒸發的水蒸氣流動至外部空氣中而散發;其中,頂蓋1上設有用於供植被(如樹苗)上部伸出的開口(即,頂蓋1中心設置貫穿厚度的通孔)。
其中,本發明可以採用三根或三根以上的支撐杆2,優選的,本發明採用三根支撐杆2,即,第一支撐杆2a、第二支撐杆2b、第三支撐杆2c,下面,僅以三根支撐杆2為例,對本發明的集水蓬的具體結構進行描述。
本發明的三根支撐杆2可用木棍或硬質工程塑料等材料製成,三根支撐杆的長度相同,環繞樹苗根部、且下端插入到土壤中,插置支撐杆2時,如圖1-圖3所示,第一支撐杆2a、第二支撐杆2b、第三支撐杆2c均勻插置在以樹苗為圓心、任一支撐杆所處位置為半徑的圓的周圍,且相鄰支撐杆與樹苗之間的圓心角均為120°。三根支撐杆2可以把樹苗整體圍起來,也可以把樹苗的樹冠部分露在外邊,每根支撐杆的下端加工成尖型,以易於將支撐杆插入地下固定。本發明採用三根支撐杆2圍成一個圓,不但節省材料,還十分穩固。
三根支撐杆2的頂端分別與頂蓋1連接,以便通過頂蓋1將三根支撐杆2連接在一起,且頂蓋1與三根支撐杆2共同形成一個穩固的支撐架。其中,如圖1-圖3所示,本發明的頂蓋1為圓環形蓋子或下端開口的圓筒,頂蓋1中心設置通孔,用於供樹苗上部(如樹冠部分)伸出,在製作時,應根據樹苗生長情況對通孔的尺寸進行合理設計,以便不妨礙樹苗的生長。頂蓋1的外徑小於三根支撐杆2所圍成的圓的半徑,即,頂蓋1與三根支撐杆2圍成呈錐臺型的上窄、下寬的空間,以便在支撐架外罩設保護罩時,保護罩可以呈由上至下向外傾斜的錐臺形,利於保護罩上凝結的液滴可以順著保護罩向下滑落,此外,也順應樹苗的形狀以利於樹苗生長。
其中,若頂蓋1採用圓筒,則頂蓋是一個頂端寬度大於3cm、側邊高度約2cm的圓筒,可由工程塑料製成,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如金屬材料製成。
本發明在由頂蓋1和支撐杆2構成的支撐架外罩設保護罩3,且保護罩3與頂蓋1的側邊粘合在一起,通過保護罩3防止保護罩3內罩設的土地上所蒸發的水蒸氣向保護罩3外流動、引起水分流失,並且可以通過保護罩3引導液體(如凝結水)的流動方向,此外,保護罩3還起到防風、防曬、保溫等功能。
本發明的保護罩3可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膜製成,優選的,本發明的保護罩3由無滴膜製成,以便凝結在保護罩3上的水滴不直接從保護罩3上滴下來,而是形成流滴,沿保護罩3向下滑落,以便附著在保護罩3內、外的凝結水可以分別流到設置在保護罩3內、外的內集水槽和外集水槽內。
進一步的,本發明的集水蓬除了上述的頂蓋1、支撐杆2和保護罩3之外,還可以在支撐架內部設置一層或多層與多根支撐杆2分別連接的環形圈(圖中未示出),設置多層環形圈時,環形圈的直徑由上至下逐漸增大,通過環形圈進一步撐起集水蓬的保護罩,使集水蓬內部可以圍成上窄、下寬的錐臺形空間,以便更加利於後續內、外集水槽的安裝。
其中,本發明在集水蓬內部設置的內集水槽4為直徑約30cm左右的呈圓環形的水槽(水槽外邊緣處的直徑與內集水槽4的安裝位置有關,即,與內集水槽4安裝在三根支撐杆上的位置有關,且與所在位置處由三根支撐杆圍成的圓的直徑相當),水槽為半圓形槽,且半圓形槽的管徑為2cm以上。製作時,內集水槽4可由硬質工程塑料製成,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如鐵或橡膠製成。在將內集水槽4組裝在集水蓬內部時,可在內集水槽4的與三根支撐杆2對應的位置處設置卡接口,以便內集水槽4安裝在三根支撐杆2圍成的空間內時,內集水槽4通過卡接口可以卡裝在支撐杆2上,且使得內集水槽4的外邊緣緊緊抵在保護罩3的內壁上。
優選的,為防止內集水槽4與支撐杆2的卡接處結合不嚴、不便於對集水蓬內部水蒸氣冷凝後形成的凝結水進行收集,可在卡接處設置密封膠,或填加密封圈等,從而防止內集水槽收集到的凝結水不會再順著保護罩3向下流動。
為了便於將集水蓬外部的雨水、雪融水、凝結水等順著集水蓬外壁向下流動的水收集起來,本發明還在集水蓬的外部設置外集水槽5,如圖所示,外集水槽為直徑大於30cm的呈圓環形的水槽(水槽外邊緣處的直徑與外集水槽5的安裝位置有關,即,與外集水槽5安裝在三根支撐杆上的位置有關,且與所在位置處由三根支撐杆圍成的圓的直徑相當),水槽為半圓形槽,且半圓形槽的管徑為2cm以上。製作時,外集水槽5可由硬質工程塑料製成,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如鐵或橡膠製成。在將外集水槽5組裝在集水蓬外部時,可直接將圓環形的外集水槽5套置在保護罩3的外部,且通過位於保護罩3內部的三根支撐杆支撐。
其中,組裝內集水槽4和外集水槽5時,應使內、外集水槽的開口朝上,且開口的內側邊緣分別緊緊抵在保護罩3的內表面與外表面,以便將順著保護罩3流動的水完全收集。另外,在集水蓬內外安置內、外集水槽時,應使內集水槽相對地面的高度高於外集水槽相對地面的高度,且外集水槽安裝在三根支撐杆上的位置應高於地面15-20cm,即,三根支撐杆的長度應超過外集水槽所在位置高度15-20cm,以便於將支撐杆插入地下、固定集水蓬。
其中,為有效利用內集水槽4和外集水槽5收集的凝結水等液體,本發明可以採用如圖5所示結構將內集水槽4、外集水槽5與樹苗根部連通:在內集水槽4的底部設置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內出水口4a(如圖3所示,圖3中僅示出一個內出水口),且在內出水口4a與樹苗根部之間設置用於將內集水槽4收集的凝結水引流至樹苗根部的內引水管6;同樣,本發明在外集水槽5的底部開設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外出水口5a(如圖3所示,圖3中僅示出一個外出水口),且在外出水口5a與樹苗根部之間設置用於將外集水槽5收集的雨水或凝結水引流至樹苗根部的外引水管7。優選的,內、外引水管均可以採用管徑為1.6cm以上的水管。
本發明通過上述的內、外引水管,可以分別將內、外集水槽收集的凝結水直接引流至樹苗根部,從而為樹苗提供寶貴的水源,利於樹苗生長。
而為減少為樹苗澆水時水的流失,本發明還可以採用如圖1-圖4所示結構將內集水槽4、外集水槽5與樹苗根部連通(如圖1-圖4所示):在內集水槽4、外集水槽5與樹苗根部之間設置一個蓄水器8,在內集水槽4的底部設置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內出水口4a,在外集水槽5的底部開設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外出水口5a,內集水槽4的內出水口4a和蓄水器8之間通過內引水管6相連通,外集水槽5的外出水口5a和蓄水器8之間通過外引水管7相連通,從而可將內、外集水槽收集的水被引流至蓄水器8儲存起來,減少對樹苗澆水時水的流失。而蓄水器8底部開設有放水口,放水口處連接一根導管9,導管9的另一端伸至樹苗的根系10處,以便蓄水器8內儲存的水可直接對樹苗供水。優選的,導管9採用毛細管,水的流淌速度減小,以便可以實現利用蓄水器8儲存的水對樹苗進行持續供水和節約用水的目的。
優選的,本發明在外集水槽5的外出水口和內集水槽4的內出水口處分別安置用於濾沙的過濾網(圖中未示出),以防止沙土進入到蓄水器8內、堵塞蓄水器8的放水口。過濾網可以採用可拆卸的方式安置在內、外出水口處,也可以採用不可拆卸的方式安置在內、外出水口處。
其中,本發明採用的蓄水器8為容量大於5升的容器,使用時,蓄水器8埋在地下,因此,可以採用塑料製成的塑料桶或塑料瓶,也可以採用其它具有防腐作用的材料製成。蓄水器8的頂部設置與內、外引水管相連通的進水口,下部設置與導管9相連通的放水口。設計時,放水口應位於蓄水器8側壁的一定高度處,且埋置蓄水器8時,蓄水器8應位於內、外集水槽的下方。
此外,本發明的系統還可以包括一個地面集水裝置(圖中未示出),安置在集水蓬外側,用於收集外部雨水或雪水或凝結水並與蓄水器相連通,以便將收集到的外部雨水或雪水或凝結水引流至蓄水器內儲存。優選的,由於地面集水裝置收集的雨水或雪水或凝結水中會存在泥沙,為防止泥沙進入蓄水器,本發明在地面集水裝置與蓄水器之間設置有用於沉澱泥沙的泥土沉澱器。
其中,本發明的地面集水裝置可以採用錐形集水裝置,包括如下結構:呈圓環形的上骨架和呈圓環形的下骨架;與上骨架和下骨架分別連接的三根或三根以上的支撐杆,上、下骨架和支撐杆形成上寬、下窄的錐臺形的支撐架;包覆在支撐架內或外的薄膜,以便利用支撐架圍成一個錐形的上部開口、下部封閉的集水容器。為便於對集水容器內收集的水中的泥沙進行沉澱,在集水容器的底部開設出水口,且出水口與泥土沉澱器相連通,而泥土沉澱器的出水口通過進水導管與蓄水器的進水口相連通。或者,也可以採用呈錐形的容器代替上述集水容器。當採用地面集水裝置時,蓄水器應埋置在錐形的集水容器出水口的下部,以利於集水容器內的水順利流入蓄水器內。
綜上所述,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收集自然凝結水和雨水對植被供水的方法及系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本發明的方法及系統,採用集水蓬能夠根據自然凝結水的物理現象,將乾旱及荒漠區寶貴的自然水資源搜集起來加以充分利用,是集水蓬最顯著的特點,其次該集水蓬用三根硬質塑料並以120°三角穩定結構進行搭蓬,並使用無滴膜進行覆蓋,形成將積水、防風、防曬、保溫四大功能集於一體的護苗蓬。
6)本發明的方法及系統中,集水篷不僅能有效完成乾旱區的凝結水搜集,還能通過內、外集水槽將部分天降雨水和水蒸氣冷凝後的水收集到入埋在地下的蓄水器當中,並將其將其存儲在苗木根部,以增加乾旱區苗木的成活率,同時既節省了綠化工程建設的用水量以及相應人力、物力的成本,達到節約水資源目的,又使植樹造林效率大大提高,擴大了可綠化面積,因此,本發明對林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修復如荒漠化治理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7)本發明的方法及系統中,將集水蓬在土地上部分收集的水儲存到埋入到地下的蓄水器中,而蓄水器又通過毛細管與植物根系相連,進而將蓄水器當中儲存的水供給植物使用,達到給苗木持續供應水的效果。
8)本發明的方法及系統中,採用的集水蓬等裝置設計簡單、材料易得,成本低,有效期長,後期管理費用低,充分體現了可持續調節水分的生態系統發展的要求,且利於乾旱區收集存儲利用自然水資源及植被的恢復。
儘管上面對本發明的內容作了具體描述,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發明的原理進行各種修改。因此,凡按照本發明原理所作的修改,都應當理解為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