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3:22:46 1
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治療儀器,公開了一種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包括內置在肝外膽管內的第一管體和用於與外界相通的第二管體,第二管體與第一管體相通,還包括氣囊和與氣囊相通的充氣管,氣囊套在第一管體上,充氣管與外界相通,還包括設置在第一管體的管壁和第二管體的管壁上的衝洗引流管道。本實用新型設置左肝管體和右肝管體,使得高位的左肝管和右肝管在損傷修復後或吻合後有相應支撐管,且有擴張作用,使有些原先需要進行膽-腸Roux-en-Y吻合的手術得以簡化;設有氣囊,預置於狹窄處,適時擴張膽管既可以防止也可以治療狹窄;設有衝洗引流管道可進行引流、深部抽取和衝洗作用。
【專利說明】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用治療儀器,尤其涉及了一種集支撐、引流、衝洗、擴張功能為一體的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
【背景技術】
[0002]由於戰創傷、醫源性損傷等原因破壞了膽道系統的完整性和通暢性,即為膽管損傷。損傷發生在左、右肝管匯合部或以上稱為高位膽管損傷;因其位置深、解剖複雜,常有手術治療史,局部粘連嚴重,因此該外科手術有一定難度,處理時需要一定的技術和經驗,尤其是目前高位膽管尚無合適的支撐管,若處理不及時或不恰當,將易繼發膽瘻、導致膽管狹窄、梗阻性黃疸、膽道感染反覆發作、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及門靜脈高壓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若肝功能失代償或合併食管靜脈破裂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必須高度重視高位膽管損傷的外科處理。
[0003]針對肝總管或膽總管斷裂或缺損不大者:可酌情選用原位縫合或原位對端吻合,膽管壁缺損可用臍靜脈、膽囊、帶血管蒂的胃漿肌瓣或空腸片縫合修復損傷的管壁,在損傷處的上部或下部做一切口,將已有的T形管的長臂置於縫合膽管內做支撐,管外另放置引流。T形管一般放置3?6個月或酌情延長支撐時間。當術後膽管Z1i造成膽管引流不暢,而T形管可以減輕膽系壓力,支撐膽管防止狹窄。此外T形管可為術後膽總管造影提供方便。因此膽道損傷修補術的病人應常規置T形管。但當遇到肝總管、膽總管細小或變異時(<3_),則尚無現成的(成品)T形管。需要臨時尋找其它導尿管替代。
[0004]針對複雜的高位膽管損傷,如左右肝管或肝總管橫斷或缺損,應鈍性手法解剖分離肝實質,暴露出左側肝管及右側肝管。縫合左、右側肝管形成肝膽盆共同通道,再與空腸Roux-en-Y吻合。手術應遵守以下原則:①徹底清創無張力的重建;③黏膜對黏膜的單層吻合置入支撐管並引流。
[0005]但迄今為止,低位膽管(肝總管、膽總管)細小或變異(直徑< 3mm)和左、右肝管匯合部以上的高位膽管損傷尚無合適形態的支撐管,更無集支撐、引流、衝洗、擴張功能為一體的適合人體肝外膽管自然形態的支撐管。
【發明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當遇到肝總管、膽總管細小或變異(直徑< 3mm)時;當左右肝管或肝總管橫斷或缺損時;在原位對端吻合或修復損傷的膽管壁後,可使用的集支撐、引流、衝洗、擴張功能為一體,並適合人體肝外膽管自然形態的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該支撐管有利於手術的進行及良好的癒合。
[0007]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
[0008]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包括內置在肝外膽管內的第一管體和用於與外界相通的第二管體,第二管體與第一管體相通,還包括氣囊和與氣囊相通的充氣管,氣囊套在第一管體上,充氣管與外界相通,還包括設置在第一管體的管壁和第二管體的管壁上的衝洗引流管道。衝洗引流管道和第一管體內、第二管體內引流的膽汁分開,用於深處衝洗或給藥。
[0009]作為優選,第一管體包括膽道管體和均與膽道管體相通的左肝管體、右肝管體,左肝管體、右肝管體和膽道管體形成Y字型結構。
[0010]作為優選,氣囊套在左肝管體上或右肝管體上或膽道管體上。
[0011]作為優選,充氣管一部分設置在第二管體外表面上,充氣管另一部分設置在第一管體外表面上,充氣管一端與氣囊連接,充氣管另一端與外界相通。
[0012]作為優選,第二管體上設有開孔,衝洗引流管道一端設有一個通孔,衝洗引流管道另一端設有兩個通孔,每個通孔均相通。
[0013]作為優選,衝洗引流管道一端裸露在第二管體外表面;衝洗引流管道另一端的兩個通孔均穿過開孔,並穿過第二管體分別到達左肝管體末端和右肝管體末端。
[0014]作為優選,充氣管一端與氣囊連接,充氣管另一端設有多次穿孔帽。多次穿孔帽用於封閉氣囊,當不充氣時,因為多次穿孔帽,氣體不會跑出來;多次穿孔帽內設有膠塞,膠塞可多次穿插,因此當需要充氣時,可用針孔穿插膠囊進而充氣。
[0015]作為優選,膽道管體、左肝管體和右肝管體處在同一個平面上,第二管體垂直於膽道管體、左肝管體和右肝管體所在的平面上。
[0016]作為優選,衝洗引流管道貼合在第一管體的管壁內表面和第二管體的管壁內表面。
[0017]作為優選,衝洗引流管道設置在第一管體的管壁內部和第二管體的管壁內部,第一管體的管壁內部和第二管體的管壁內部均設有中空體,衝洗引流管道設置在中空體內。
[0018]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0019]1.完備的支撐作用一設置左肝管體和右肝管體,在高位的左肝管和右肝管損傷修復後或吻合後有相應支撐管,使有些原先需要進行膽一腸Roux-en-Y吻合的手術得以簡化;
[0020]2.擴張作用一對炎症期行膽管重建手術,約80%患者術後將發生吻合口狹窄,本支撐管除自身作用外另設有氣囊,預置於狹窄處,適時擴張膽管既可以防止也可以治療狹窄;
[0021]3.引流和深部抽取作用一如有膽道出血、感染可經附著在管壁上的衝洗引流管道注入藥物治療,或經衝洗引流管道可抽取深部膽汁進行更準確的細菌培養;
[0022]4.衝洗作用一如主管腔內有異物,也經衝洗引流管道衝洗膽道,避免原管道陳舊性液體被推入深部膽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0024]圖2是圖1的A部放大圖。
[0025]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圖。
[0026]圖4是圖1中剪掉低位部分的結構圖。
[0027]圖5是衝洗引流管道設置在第一管體的管壁內部和第二管體的管壁內部的結構圖。
[0028]圖6是圖5的B部放大圖。
[0029]附圖中各數字標號所指代的部位名稱如下:其中I一第一管體、2—第二管體、3—膽道管體、4 一左肝管體、5—右肝管體、6—氣囊、7—充氣管、8—衝洗引流管道、9 一左肝管體末端、10—右肝管體末端、11一缺口、12—多次穿孔帽、13—第一接頭、14一第二接頭、15—帽體、16—錐形體、17—膠塞、18—高位部分、19 一低位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0031]實施例1
[0032]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如圖1至圖6所示,包括內置在肝外膽管內的第一管體I和用於與外界相通的第二管體2,第一管體I和第二管體2均採用乳膠製成,第一管體I包括膽道管體3和均與膽道管體3相通的左肝管體4、右肝管體5,左肝管體4、右肝管體5和膽道管體3形成Y字型結構,左肝管體4作為高位的左肝管損傷修復後或吻合後的相應支撐管,右管體作為高位的右肝管損傷修復後或吻合後的相應支撐管。第二管體2設置在第一管體I上,第二管體2與第一管體I相通。第一管體I和第二管體2的外徑在之間,第一管體I和第二管體2的內徑在1.5mm-5mm之間。膽道管體3、左肝管體4和右肝管體5處在同一個平面上,第二管體2垂直於膽道管體3、左肝管體4和右肝管體5所在的平面上。
[0033]還包括可移動的氣囊6和與氣囊6相通的充氣管7,氣囊6的長度在30mm-40mm之間,氣囊6的直徑在之間。在本實施例中,氣囊6套在右肝管體5上,氣囊6也可以套在左肝管體4上或膽道管體3上。充氣管7 —部分設置在第二管體2外表面上,充氣管7另一部分設置在第一管體I外表面上,氣囊6套在第一管體I上,且氣囊6連接有充氣管7附著於第二管體2通向體外,相應置於吻合或狹窄處,充氣可對肝膽起到擴張作用。充氣管7 —端與氣囊6相通,充氣管7另一端設有第一接頭13,第一接頭13上設有多次穿孔帽12,多次穿孔帽12包括帽體15、設置在帽體15內的錐形體16和設置在帽體15內的膠塞17,帽體15內設有內螺紋,第一接頭13上設有與內螺紋配合的外螺紋,第一接頭13與多次穿孔帽12通過螺紋連接。錐形體16卡入第一接頭13。多次穿孔帽12可反覆穿插針而不會漏氣。
[0034]氣囊6上與第一管體I直接接觸的部位所採用的材質要保證在氣囊6內充有氣體時不會反向擠壓第一管體I。
[0035]還包括設置在第一管體I的管壁和第二管體2的管壁的衝洗引流管道8,衝洗引流管道8的直徑在0.5mm-l.1mm之間。第二管體2上設有開孔,衝洗引流管道8 一端設有一個通孔,衝洗引流管道8另一端設有兩個通孔,每個通孔均相通;衝洗引流管道8 —端裸露在第二管體2外表面,從而進行衝洗液的注入或藥液的注入;衝洗引流管道8另一端的兩個通孔均穿過開孔,並穿過第二管體2分別到達左肝管體末端9和右肝管體末端10。衝洗液或注入藥液可通過衝洗引流管道8直達膽肝深處,且和第一管體I和第二管體2所引流的膽汁分開,用於膽肝深處的衝洗或給藥。
[0036]衝洗引流管道8上設有第二接頭14。在本實施例中,衝洗引流管道8貼合在第一管體I的管壁內表面和第二管體2的管壁內表面。衝洗引流管道8也可以設置在第一管體I的管壁內部和第二管體2的管壁內部,第一管體I的管壁內部和第二管體2的管壁內部均設有中空體,衝洗引流管道8設置在中空體內。
[0037]膽道管體3包括與左肝管體4、右肝管體5連接的高位部分18和遠離左肝管體4、右肝管體5的低位部分19,高位部分18和低位部分19的界限以第二管體2來區分,第二管體2的上方的部位為高位部分18,第二管體2的下方的部位為低位部分19。當高位的左肝管和右肝管損傷時,可剪掉低位部分19,且在靠近第二管體2的部位上預留一個缺口 11,因此在安裝膽道多功能支撐管時,先將第二管體2折成與第一管體I平行,方便安裝,設有缺口 11可使折第二管體2時更為方便,折時有多餘的空間。
[0038]衝洗引流管道8上位於第二管道的部位設置在第二管道上靠近高位部分18,這樣當在剪掉高位部分18時不會剪到衝洗引流管道8,而影響使用。
[0039]當低位的膽道損傷時,也可剪掉高位部分18,只留下低位部分19和第二管體2。
[0040]總之,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實用新型專利的涵蓋範圍。
【權利要求】
1.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其特徵在於:包括內置在肝外膽管內的第一管體(I)和用於與外界相通的第二管體(2),第二管體(2)與第一管體(I)相通,還包括氣囊(6)和與氣囊(6)相通的充氣管(7),氣囊(6)套在第一管體(I)上,還包括設置在第一管體(I)的管壁和第二管體(2)的管壁的衝洗引流管道(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其特徵在於:第一管體(I)包括膽道管體(3)和均與膽道管體(3)相通的左肝管體(4)、右肝管體(5),左肝管體(4)、右肝管體(5)和膽道管體(3)形成Y字型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其特徵在於:氣囊(6)套在左肝管體(4)上或右肝管體(5)上或膽道管體(3)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其特徵在於:充氣管(7)—部分設置在第二管體(2)外表面上,充氣管(7)另一部分設置在第一管體(I)外表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其特徵在於:第二管體(2)上設有開孔,衝洗引流管道(8) —端設有一個通孔,衝洗引流管道(8)另一端設有兩個通孔,每個通孔均相通。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其特徵在於:衝洗引流管道(8)—端裸露在第二管體(2)外表面;衝洗引流管道(8)另一端的兩個通孔均穿入第二管體(2)內,並穿過第二管體(2)分別到達左肝管體末端(9)和右肝管體末端(10)。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其特徵在於:充氣管(7)—端與氣囊(6)連接,充氣管(7)另一端設有多次穿孔帽(12)。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其特徵在於:膽道管體(3)、左肝管體(4)和右肝管體(5)處在同一個平面上,第二管體(2)垂直於膽道管體(3)、左肝管體(4)和右肝管體(5)所在的平面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其特徵在於:衝洗引流管道(8)貼合在第一管體(I)的管壁內表面和第二管體(2)的管壁內表面。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膽道多功能內支撐管,其特徵在於:衝洗引流管道(8)設置在第一管體(I)的管壁內部和第二管體(2)的管壁內部,第一管體(I)的管壁內部和第二管體(2)的管壁內部均設有中空體,衝洗引流管道(8)設置在中空體內。
【文檔編號】A61M29/02GK203989423SQ201420422441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9日
【發明者】楊昌平, 鄒麗華, 陳玉秀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一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