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克重碳纖維自動經編機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10:31:36 2

本實用新型是指低克重碳纖維自動經編機,屬於經編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大格輕薄布的低克重碳纖自動經編機。
背景技術:
低克重碳纖維是原紗經過展紗後所得,原紗是由大量碳纖維組成的束,低克重碳纖維編織的紗其每個平米的紗的重量遠低於原紗,現有的低克重碳纖維經編大多採用手工編織,現有大格輕薄編織機存在方格大小不一,方格排列偏斜,緯紗有弧度,前後兩天緯紗之間的間隙超過1.5mm,且半自動編織,效率低,質量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大格輕薄布的低克重碳纖自動經編機。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包括根據碳纖維輸送方向依次設置在機架上的恆張力放紗裝置、偏心輪自動張力控制裝置、吊綜裝置、緯紗智能放紗裝置、劍杆裝置、拖板裝置、壓板切刀裝置、拖布收布裝置;
所述恆張力放紗裝置由上恆張力紗盤、下恆張力紗盤,第一羅拉輥、第二羅拉輥構成;
所述偏心輪自動張力控制裝置由上偏心輪自動張力輥、下偏心輪自動張力輥,第三羅拉輥、第四羅拉輥構成;
所述吊綜裝置由吊鐘伺服電機、後吊綜、前吊綜、連杆構成;
所述緯紗智能放紗裝置由恆張力自動放紗機、送紗伺服電機、送紗對輥構成;
所述劍杆裝置由劍杆機構、手指氣缸構成;
所述拖板裝置由拖板伺服電機、拖板構成;
所述壓板切刀裝置由壓板氣缸、前壓板、紗口軸輥、切刀構成;
所述拖布收布裝置由拖布輥、拖布動力輥、拖布伺服電機、磁力張力器、收布輥、收布伺服電機構成;
其中恆張力放紗裝置由固定在機架上的上恆張力紗盤、第一羅拉輥、上偏心輪自動張力輥和第三羅拉輥構成上經紗送紗裝置,恆張力放紗裝置由固定在機架上的下恆張力紗盤、第二羅拉輥、下偏心輪自動張力輥和第四羅拉輥構成下經紗送紗裝置;上、下經紗送紗裝置彼此水平設置;
其中吊鐘伺服電機通過連杆分別控制後吊綜與前吊綜,劍杆機構、恆張力自動放紗機、送紗伺服電機、手指氣缸、送紗對輥設置在由拖板伺服電機驅動的拖板上,拖板沿碳纖維輸送方向水平運動;
恆張力自動放紗機放出的緯紗,通過左右移動的劍杆機構上設置的手指氣缸夾持,並通過送紗伺服電機和送紗對輥控制送紗;
拖板的前端設置紗口軸輥、板氣缸、前壓板和切刀,壓板氣缸驅動前壓板下行,前壓板的進紗口設置紗口軸輥;
切刀設置在編織機構機架的兩側;
其中收布伺服電機驅動收布輥,收布輥連接磁力張力器;拖布伺服電機驅動拖布動力輥,拖布動力輥設置於拖布輥的下端。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實現了低克重碳纖維的自動編織,能有效地完整的將碳纖維寬紗編織成大格輕薄編織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可連續快速生產,市場前景巨大。克服了放紗盤張力不一致, 有松紗拋紗現象,使得紗緊貼在各羅拉輥上,不鬆脫;克服了吊綜交錯時, 經紗長度瞬間發生變化,使經紗脫離各羅拉輥,造成拋紗和經紗扭卷、摺疊現象;由於緯紗盤工作中直徑逐漸變小, 使得拉紗的力逐漸變大,時常大到使夾紗口脫紗, 以及紗盤放紗不完全造成紗的浪費;克服了吊綜過紗口設計不當, 造成阻紗、紗摺疊和撕紗的現象;克服了收布卷在小卷和大卷時力不一樣, 易造成布卷的鬆緊不一致的現象。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功能圖。
附圖3為緯紗編織部分結構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至3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包括根據碳纖維輸送方向依次設置在機架上的恆張力放紗裝置100、偏心輪自動張力控制裝置200、吊綜裝置300、緯紗智能放紗裝置400、劍杆裝置500、拖板裝置600、壓板切刀裝置700、拖布收布裝置800;
所述恆張力放紗裝置100由上恆張力紗盤1、下恆張力紗盤2,第一羅拉輥3、第二羅拉輥4構成。將上、下恆張力紗盤1、2放置於紗架上,通過調整張力輪和張力帶,制張力輪上張力的大小,實現纖維紗恆張力控制。
所述偏心輪自動張力控制裝置200由上偏心輪自動張力輥5、下偏心輪自動張力輥6,第三羅拉輥7、第四羅拉輥8構成。經紗通過第三、第四羅拉輥7、8進入上、下偏心輪自動張力輥5、6,使紗在偏心張力輪的重力作用下緊貼在張力輥上,有效的消除了吊綜交錯時經紗發生的長短變化,不然的話會引起經紗脫離張力輥,岀現松遲和拋紗現象,使紗產生扭卷和摺疊。
所述吊綜裝置300由吊鐘伺服電機9、後吊綜10、前吊綜11、連杆12構成;經羅拉輥7、8後送入後吊綜10、前吊綜11,吊鐘為柵格結構,柵格由不繡鋼條和不繡鋼薄板焊接、經精拋光後而成。它具有不掛紗、不損紗的特點。紗經兩組吊綜10、11後,形成上下依次交錯的兩組紗,再一起匯入紗口軸輥22。
所述緯紗智能放紗裝置400由恆張力自動放紗機15、送紗伺服電機16、送紗對輥18構成;緯紗自恆張力自動放紗機15拉出,其裝置包括伺服電機、恆張力控制和自動送紗開關。紗拉岀後經伺服電機16控制的送紗對輥18,送至緯紗岀紗口。
所述劍杆裝置500由劍杆機構13、手指氣缸17構成;在伺服電機的精準控制下劍杆機構13自右向左伸出至緯紗岀紗口,劍杆前端的手指氣缸17夾紗後返回原處。
所述拖板裝置600由拖板伺服電機14、拖板19構成;緯紗智能放紗裝置400、劍杆裝置500均固定在拖板19上,控制緯紗移動的拖扳19將已拉岀的緯紗向後移至紗口軸輥22。
所述壓板切刀裝置700由壓板氣缸20、前壓板21、紗口軸輥22、切刀23構成;
所述拖布收布裝置800由拖布輥24、拖布動力輥25、拖布伺服電機26、磁力張力器27、收布輥28、收布伺服電機29構成;
後、前吊綜10、11交錯一次,切刀23切斷緯紗,拖扳19歸位,壓板氣缸20關閉,前壓板21抬起,己編織的布經切刀23切斷毛邊,以保持編織布的整齊和美觀。然後經拖布輥24、拖布動力輥25、拖布伺服電機26精準控制拖布伺服前進一步。最後經收布輥28收布。調整磁力大小就可保證收布棍28上的編織布在小卷和大卷時的張力一致,使大格編織布在磁力張力棍27的恆張力下均勻的美觀的收成布卷。
其中恆張力放紗裝置100由固定在機架上的上恆張力紗盤1、第一羅拉輥3、上偏心輪自動張力輥5和第三羅拉輥7構成上經紗送紗裝置,恆張力放紗裝置由固定在機架上的下恆張力紗盤2、第二羅拉輥4、下偏心輪自動張力輥6和第四羅拉輥8構成下經紗送紗裝置;上、下經紗送紗裝置彼此水平設置;經紗自上、下恆張力紗盤1、2引岀後,進入偏心輪自動張力控制裝置200,使紗在重力作用下緊貼於上、下偏心輪自動張力輥5、6,並有效地消除了因吊綜交錯時,經紗所產生的長短變化;後經第三、第四羅拉輥7、8送入吊綜,在吊綜上形成上下依次交錯的兩組紗,再匯入編織口。
其中吊鐘伺服電機9通過連杆12分別控制後吊綜10與前吊綜11,劍杆機構13、恆張力自動放紗機15、送紗伺服電機16、手指氣缸17、送紗對輥18設置在由拖板伺服電機14驅動的拖板19上,拖板19沿碳纖維輸送方向水平運動;
拖板19的前端設置紗口軸輥22、板氣缸20、前壓板21和切刀23,壓板氣缸20驅動前壓板21下行,前壓板21的進紗口設置紗口軸輥22;
切刀23設置在編織機構機架的兩側;
其中收布伺服電機29驅動收布輥28,收布輥28連接磁力張力器27;拖布伺服電機26驅動拖布動力輥25,拖布動力輥25設置於拖布輥24的下端。
恆張力自動放紗機15放出的緯紗,通過左右移動的劍杆機構13上設置的手指氣缸17夾持,並通過送紗伺服電機16和送紗對輥18控制送紗;緯紗自恆張力自動放紗機15拉岀,經送紗對輥18送至緯紗岀紗口。劍杆機構13在伺服電機的精準控制下自右向左伸出至緯紗岀紗口(參見附圖3),手指氣缸17夾紗返回。控制緯紗移動的拖扳19將已拉岀的緯紗向後移至編織口,吊綜交錯一次,切刀23切斷緯紗,拖扳裝置600歸位。編織的布經拖布輥24、拖布動力輥25拖布一步,後送入裝有磁力張力器27的收布輥28進行收卷。
經紗放紗採用恆張力放紗,解決經紗由於張力不一致而岀現松紗、拋紗和紗過緊的問題
利用上、下偏心自動張力輥5、6,解決吊綜裝置300交錯時經紗長度瞬間變化而發生的紗脫輥、拋紗、紗扭轉和摺疊現象。
緯紗放紗採用自動放紗機15,其中包括伺服電機、張力控制和自動給紗開關;有效解決了緯紗盤在滿紗和淺紗時拉力不一致和紗拉不動、拉不盡的問題。
收布輥28採用收布伺服電機29和磁力張力器27控制,解決了布卷在小卷和大卷時力和步距不一樣的問題,調整磁力大小使編織布在恆張力作用下均勻的密布在布卷上,即緊助又美觀。
由於軸設連接結構為本行業人員公知常識,固未畫出機架,省略了機架的視圖能更好地表示各部件之間的位置關係,而且機架的具體結構千差萬別,固省略機架不影響不裝置結構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