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穴位貼敷貼劑及其製備方法
2023-12-03 11:14:16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穴位貼敷貼劑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 涉及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中藥處方,並涉及利用該處方製備穴位貼敷貼劑的方法。
背景技術:
變應性鼻炎是發生於鼻黏膜的變態反應性疾病,係指特應性個體接觸致敏原後由 IgE介導的介質釋放,並有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參與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應性疾病。變態反應為一類特殊的病理性免疫反應,即由於反應過強而導致的組織細胞損傷或生理功能紊亂。臨床症狀主要有鼻癢、噴嚏、大量清水樣涕及鼻塞等。根據其發病特點可分為常年性變應性鼻炎和花粉症即季節性變應性鼻炎兩類。治療方法有特異性治療和非特異性治療兩大類特異性治療包括避免療法及免疫療法;非特異性治療包括藥物治療(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肥大細胞穩定劑、減充血藥、抗膽鹼藥等)和手術治療(如篩前神經切斷術、翼管神經切斷術等)。目前,利用現有的西藥治療雖能取得一定療效,但不穩固且有較大的毒副作用和一定的風險性。目前現有的中成藥普遍存在針對性差,治療效果不能令人滿意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穴位貼敷貼劑及其製備方法,通過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鼻黏膜狀態,達到宣通鼻竅的目的。以克服現有治療該類疾病藥品的缺陷。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穴位貼敷貼劑,其特徵在於其處方為細辛15 25 份,延胡索8 12份,白芥子15 25份,甘遂8 12份,冰片3 6份,辛夷3 6份,蒼耳子3 6份,鵝不食草3 6份,徐長卿3 6份;所述的份均指重量份。優選的處方為細辛20份,延胡索10份,白芥子20份,甘遂10份,冰片5份,辛夷 5份,蒼耳子5份,鵝不食草5份,徐長卿5份。所述的治療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穴位貼敷貼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按照以下步驟製備而成所述的處方藥混合,烘乾,粉碎成80 120目細粉。治療前用鮮薑汁將所述細粉調拌成軟泥狀。細辛性味辛,溫。歸肺、腎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溫肺化飲,宣通鼻竅的功效。 主治頭痛、牙痛、痺痛;外感風寒表證;寒飲伏肺之咳嗽氣喘、痰多清稀;鼻淵見鼻塞頭痛、 時流清涕等。延胡索性味辛、苦,溫。歸心、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主治氣血凝滯所致的心腹及肢體疼痛等證。白芥子性味辛,溫。歸肺經。具有溫肺祛痰,利氣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主治寒痰壅滯,咳嗽氣喘、胸滿脅痛;痰溼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關節疼痛、麻木等證。為天灸常用外敷藥物,具有使穴位或患處充血,發泡作用。甘遂性味苦、甘,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具有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的功效。 主治身面浮腫、大腹水腫及胸脅積液;風痰癲癇等。外用有消腫散結作用 ,用於治療癰腫瘡
ο冰片性味辛、苦,微寒。歸心、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止痛的功效。主治神昏、痙厥諸證;各種瘡瘍、咽喉腫痛等證。辛夷性味辛,溫。歸肺、胃經。具有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頭痛鼻塞,尤為鼻淵頭痛、鼻塞、香臭不聞、濁涕常流等症的要藥。蒼耳子性味辛、苦,溫。有小毒。歸肺經。具有通鼻竅,祛風寒,止痛的功效。主治鼻淵,頭痛,不聞香臭,時流濁涕;風溼痺痛等證。鵝不食草性味辛,溫。歸肺、肝經。具有祛風通竊、解毒消腫的功效。主治感冒;頭痛;鼻淵;鼻息肉;咳嗽;喉痺;耳聾;目赤翳膜;瘧疾;風溼痺痛;跌打損傷;腫毒;疥癬等。徐長卿性味辛,溫。歸肝、胃經。具有祛風止痛、止癢的功效。主治風溼痺痛、腰痛、跌打損傷疼痛、脘腹痛等各種痛症;溼疹、風疹塊、頑癬等皮膚病。生薑性味辛,微溫。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胃寒嘔吐;風寒客肺的咳嗽等證。本發明的積極效果在於上述諸藥協同,具有辛溫散寒、宣通鼻竅、利氣化痰等藥理作用,可使局部充血、發泡,從而刺激腧穴,激發經氣,疏通循行鼻竅的經絡,達到治療變應性鼻炎(中醫屬「鼻鼽」範疇)的目的。經臨床,使用本發明所製備的穴位貼敷貼劑,對856例變應性鼻炎患者進行穴位貼敷治療,顯效率達到74. 2%,總有效率達到97. 8%。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例和臨床實驗報告進一步說明本發明。處方實例處方例一細辛20份,延胡索10份,白芥子20份,甘遂10份,冰片5份,辛夷5份,蒼耳子5 份,鵝不食草5份,徐長卿5份。所述的份均指重量份。製備所述的處方藥混合,烘乾,粉碎成80 120目細粉。治療前用鮮薑汁將所述細粉調拌成軟泥狀。處方例二細辛25份,延胡索8,白芥子25份,甘遂8份,冰片6份,辛夷3份,蒼耳子6份,鵝不食草3份,徐長卿6份;所述的份均指重量份。製備所述的處方藥混合,烘乾,粉碎成80 120目細粉。治療前用鮮薑汁將所述細粉調拌成軟泥狀。處方例三細辛15份,延胡索12份,白芥子15份,甘遂12份,冰片3份,辛夷6份,蒼耳子3 份,鵝不食草6份,徐長卿3份;所述的份均指重量份。製備所述的處方藥混合,烘乾,粉碎成80 120目細粉。治療前用鮮薑汁將所述細粉調拌成軟泥狀。以下是臨床資料自2004年7月至2011年2月,發明人在煙臺中醫醫院應用本發明處方例一製備的中藥貼劑對856例變應性鼻炎患者進行穴位貼敷治療,並與同期應用西藥治療852例變應性鼻炎患者進行對照觀察,收到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I)、臨床資料 所有病例均為煙臺中醫醫院門診患者,符合中華醫學會耳鼻喉科分會,中華耳鼻咽喉科雜誌編輯委員會,變應性鼻炎診斷及療效評定標準(1997年修訂,海口)變應性鼻炎診斷標準,共1708例,按就診序號(約1 1)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856例,常年性437 例,季節性419例;男432例,女424例;年齡10 56歲,平均33歲,病程3個月 20年, 平均10年;變應原皮膚試驗花粉(+) 193例,塵蟎(+) 175例,室塵(+) 173例,真菌(+) 178 例,食品及其他(+)137例;伴有鼻中隔偏曲18例,哮喘25例,病程長並伴有鼻息肉、副鼻竇炎、嗅覺喪失96例。對照組852例,常年性435例,季節性417例;男429例,女423例;年齡10 56歲,平均32歲,病程3個月 20年,平均10年;變應原皮膚試驗花粉⑴190 例,塵蟎(+)174例,室塵(+)171例,真菌(+) 182例,食品及其他(+) 135例;伴有鼻中隔偏曲16例,哮喘23例,病程長並伴有鼻息肉、副鼻竇炎、嗅覺喪失89例。兩組患者均有鼻癢, 噴嚷,流清涕,鼻塞,鼻黏膜蒼白、水腫,鼻部分泌物等。兩組年齡、性別、病程、變應原情況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P > 0. 05)。(II)、治療方法1、治療方案兩組患者均囑避免或減少粉塵、花粉等刺激;避免接觸或服用易引起機體過敏反應之食物、藥物,如魚蝦、海鮮、羽毛、獸毛、蠶絲等;注意保持環境清潔衛生;鍛鍊身體,增強體質。(1)治療組①藥物組成及製備 細辛20份,延胡索10份,白芥子20份,甘遂10份,冰片5份,辛夷5份,蒼耳子5 份,鵝不食草5份,徐長卿5份。按以上比例配藥,混合,烘乾,粉碎成80 120目細粉。治療前用鮮薑汁調拌成軟泥狀備用。②取穴大椎、陶道、大杼、風門、肺俞。③操作患者取坐位,頭稍低,常規消毒,用梅花針逐一叩刺上述腧穴,使微出血有血珠即可,然後取適量所備藥泥敷於穴位上,用醫用膠布固定。根據患者個人反應情況(所貼部位常有發熱、發癢的感覺),2 12小時後自行取下,用幹棉球將未掉落的藥泥蘸下。每周貼敷一次,3次為一療程。貼敷三天內不要洗澡,注意保持局部清潔。治療期間停用其他任何藥物,忌食生冷辛辣及發物。(2)對照組抗組胺藥口服氯雷他定片,一日1次,一次10mg(體重彡30公斤的12歲以下兒童,一日1次,一次5mg)。
鼻部激素類布地奈德鼻噴霧劑於每天早晨各噴兩側鼻腔一次。局部減充血劑鹽酸羥甲唑啉噴霧劑,噴鼻,每側1 3噴,早晨和睡前各一次。細胞膜穩定劑酮替芬口服,每次lmg,1日2次。兒童口服,1日1 2次,9 14 歲 0. 6mg。常年性變應原通常需持續給藥,連續用藥一般不超過10天。而花粉變應原可以在季節前一周給藥或延長至季節中。(III)、療效觀察1、療效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蘭州會議標準進行,對患者治療前後症狀及體徵的觀察標準採用記分法,於治療結束時評定。隨訪內容包括症狀、體徵及不良反應等。記分標準有明確吸入變應原線索、有個人和(或)家族變應性疾病史、發作期有典型的症狀和體徵,各記1分,共3分。變應原皮膚試驗陽性反應(至少有一種為(++)或 (++)以上)、特異性IgE抗體檢測陽性或變應原鼻激發試驗陽性,且與皮膚試驗及病史符合,各得2分,共4分。鼻分泌物塗片嗜酸性粒細胞和(或)肥大細胞(嗜鹼性粒細胞)陽性,得1分。治療3個療程(共計63天)後,統計兩組療效。2、治療效果(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表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數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治療組 856 635 202 1997.8 對照組 852 434 326 92 89.2兩組療效比較P < 0. 05,提示治療組療效優於對照組。(2)兩組不同變應原與療效的關係見表2。表2兩組不同變應原與療效的關係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穴位貼敷貼劑,其特徵在於其處方為細辛15 25份, 延胡索8 12份,白芥子15 25份,甘遂8 12份,冰片3 6份,辛夷3 6份,蒼耳子3 6份,鵝不食草3 6份,徐長卿3 6份;所述的份均指重量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穴位貼敷貼劑,其特徵在於其處方為 細辛20份,延胡索10份,白芥子20份,甘遂10份,冰片5份,辛夷5份,蒼耳子5份,鵝不食草5份,徐長卿5份。
3.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穴位貼敷貼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按照以下步驟製備而成所述的處方藥混合,烘乾,粉碎成80 120目細粉。
4.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穴位貼敷貼劑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 治療前用鮮薑汁將所述細粉調拌成軟泥狀。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治療變應性鼻炎的中藥穴位貼敷貼劑及其製備方法,其處方為細辛15~25份,延胡索8~12份,白芥子15~25份,甘遂8~12份,冰片3~6份,辛夷3~6份,蒼耳子3~6份,鵝不食草3~6份,徐長卿3~6份。經臨床驗證,使用本發明所製備的穴位貼敷貼劑,對856例變應性鼻炎患者進行穴位貼敷治療,顯效率達到74.2%,總有效率達到97.8%。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37/08GK102188684SQ20111011760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27日
發明者嚴婉力, 吳長巖, 賈樂紅 申請人:吳長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