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用物品的搭扣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12-07 08:11:16 3
專利名稱:穿用物品的搭扣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能夠將穿用物品的前後腰部區域的橫向對向側緣可分 離地配合起來的搭扣機構,特別是涉及尿布的搭扣機構。
背景技術:
利用由鉤結構部件和圈結構部件構成的機械搭扣將穿用物品配合 起來的搭扣機構被廣泛採用,例如,在專利文獻l中,揭示了利用機 械搭扣將前後腰部區域的橫向對向側緣部連接起來的尿布。在該尿布
中,由於當鉤結構部件107與穿用者的皮膚接觸時,刺激皮膚,成為 產生不舒適感的原因,所以,如圖5(a)所示,採用將鉤結構部件107 朝向穿用物品110的外側的搭扣機構。
在這樣將鉤結構部件107朝向外側的搭扣機構的情況下,在穿用 者扭轉身體等時,若向安裝有鉤結構部件107的安裝片120的自由端 113施加朝向使鉤結構部件107脫離的方向的力F,則如圖5 (b)所 示,存在鉤結構部件107巻邊、刺激穿用者的皮膚的危險。
在專利文獻2中,如圖5(c)所示,揭示了一種搭扣機構,其中, 鉤結構部件107經由基片105接合到安裝片120上,基片105在其背 面具有相對於尿布的接合區域114和非接合區域115,該非結合區域 115偏向鉤結構部件107的自由端113地形成。才艮據這種搭扣才幾構, 即使鉤結構部件107相對於圏結構部件108向垂直方向分離地移動, 也不能簡單地從圈結構部件108上脫離。
專利文獻l:特表2002 - 532147號公報(第0063段,圖4)
專利文獻2:特開平9 - 191卯8號公報(第0010~0011段,圖4)
發明內容根據專利文獻2的搭扣機構,由於基片105在其背面具有相對於安裝片120的接合區域114和非接合區域115,所以認為,在使固定的鉤結構部件107和圏結構部件108脫離的方向上施加力F的情況下,如圖5 (c)所示,藉助從接合區域114及非接合區域115的交界127至自由端113之間的安裝片120的變形,抑制鉤結構部件107的巻邊。
但是,在專利文獻2的搭扣機構中,當使圏結構部件108從鉤結構部件107脫離時,在鉤結構部件107和圈結構部件108之間的配合強度超過基片105的撕裂強度的情況下,存在在非接合區域115處鉤結構部件107和圈結構部件108不分離,基片105沿著接合區域114和非接合區域115的交界127撕裂的危險。
鑑於前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配備有鉤結構部件和圏結構部件的穿用物品的搭扣機構,其中,抑制了鉤結構部件的巻邊,並且,防止在使圏結構部件從鉤結構部件脫離時基片的撕裂。
本發明是對穿用物品的搭扣機構的改進,所述穿用物品包括作為前後腰部區域中的一個區域的具有第一橫向對向側緣部的第一腰部區域;作為前述前後腰部區域的另一個區域的具有第二橫向對向側緣部的第二腰部區域;位於前述第一及第二腰部區域之間的襠部區域;
沿著前述第一腰部區域的前述第一橫向對向側緣部具有鉤結構部件的鉤邊緣部;沿著前述第二腰部區域的前述第二橫向對向側緣部具有圏結構部件、能夠脫離地與前述鉤邊緣部配合的圈邊緣部。
本發明的特徵為,前述鉤邊緣部包括從前述第一橫向對向側緣部伸出的第一片部;連接到前述第一片部的外側邊緣上、向前述第一橫向對向側緣部伸出的第二片部;與前述外側邊緣並行並且分離地延伸、將前述第一及第二片部接合起來的接合區域;被前述接合區域、前述第一及第二片部及前述外側邊緣包圍的非接合區域;前述鉤結構部件具有與前述外側邊緣並行地延伸的第 一邊緣及第二邊緣,該鉤結構部件以前述第一邊緣位於前述接合區域上、前述第二邊緣位於前述非接合區域上的方式固定到前述第一片部及前述第二片部中的任何一個上。
5在本發明的優選實施形式中,前述第一片部及第二片部由單一體的片部件構成,前述片部件沿著外側邊緣折回,形成前述鉤邊緣部。
在另外一種優選的形式中,在前述第一片部及第二片部中的至少一個片部的非接合區域部分中,形成以包含與前述外側邊緣平行方向的成分的方式延伸的至少一個狹縫。
另外,在另外一種優選的形式中,前述鉤結構部件由熱塑性樹脂形成的基片和從前述基片的表面豎起的多個鉤構成,前述第一及第二片部用包含由熱塑性樹脂形成的纖維的纖維無紡織物構成,前述基片及纖維無紡織物均為在一個方向上的撕裂強度比與該一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撕裂強度低,以前述基片的撕裂強度低的一個方向和無紡織物的撕裂強度低的一個方向相互不一致的方式將前述鉤結構部件固定到前述第一及笫二片部中的任意一個上。
進而,在另外一種優選實施形式中,在前述基片上接合有加強片。
根據本發明,由於通過將鉤結構部件的基片固定到第一及第二片部中的任意一個片部上,形成利用構成第一及第二片部的纖維無紡織物進行加強的結構,所以,在將圏結構部件從鉤結構部件上脫離時,防止鉤結構部件被撕裂。
另外,由於包圍非接合區域的第一及第二片部能夠變形,所以,在向連接第一及笫二片部的外側邊緣上沿著使鉤結構部件脫離的方向施加力時,通過包圍非接合區域的第一及第二片部變形、覆蓋鉤結構部件的邊緣,抑制鉤結構部件的巻邊。
在藉助使鉤結構部件脫離的力使包圍非接合區域的第一及第二片部以被拉拽的方式變形的情況下,通過將使鉤結構部件脫離的力分散成朝向鉤結構部件的笫二邊緣的成分和朝向非接合區域和接合區域的交界的成分而變弱,抑制鉤結構部件的巻邊。
圖1是將尿布的前後腰部區域的橫向對向側緣部中的一個側緣部打開的狀態的透視圖。
6圖2是搭扣機構的示意剖視圖。
圖3 (a)是表示向外側邊緣施加力之前的狀態的搭扣機構的示意圖,(b)、 (c)是表示在施加力時的狀態的搭扣機構的示意圖。圖4是表示搭扣機構的變形例的示意圖。
圖5 (a)、 (b)是說明專利文獻l的圖示,(c)是說明專利文獻2的圖示。
符號說明
1 搭扣機構,2 前腰部區域,3 後腰部區域,5 基片,6 鉤,7 鉤結構部件,8 圏結構部件,10 尿布(穿用物品),11 第一片部,12 第二片部,13 外側邊緣,14接合區域,15 非接合區域,16 第一邊緣,17 鉤邊緣部,18 圏邊緣部,19 第二邊緣,20 片部件,21 前腰部區域的側緣部,22 狹縫,31 後腰部區域的側緣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附圖以尿布10為例說明根據本發明的穿用物品的搭扣機構
在圖1中以透視圖表示的尿布10包含有縱向方向Y、橫向方向X及腰圍方向Z;限定出身體側面10a的透液性的身體側襯裡10A;限定出穿衣側面10b的不透液性的外側片10B;夾在兩者之間的吸液性芯(圖中未示出);所述尿布包括前腰部區域2、後腰部區域3、和位於這兩個區域2、 3之間的襠部區域4。腰部彈性部件42在伸長的狀態下沿著尿布10的腰部開口限定邊緣41安裝並延伸,腿部彈性部件44在伸長的狀態下沿著一對腿部開口限定邊緣43安裝並延伸。在前腰部區域2和後腰部區域3,用於提高尿布IO對於穿用者的適合性的輔助彈性部件45以伸長的狀態沿著腰圍方向Z安裝並延伸。
尿布10的搭扣才幾構1由鉤邊緣部17和圏邊緣部18構成,所述鉤邊緣部17沿著前腰圍區域2的兩個側緣部21設置,並固定有鉤結構部件7,所述圏邊緣部18沿著後腰部區域3的兩個側緣部31設置,
7並具有圏結構部件8。
鉤結構部件7和圏結構部件8是公知的機械搭扣結構部件,可相互脫離地配合。在穿用尿布10時,將圈邊緣部18相對於鉤邊緣部17按壓,在拆下尿布10時,抓住具有圏結構部件8的圈邊緣部18的上端部25,從上端部25向其相反側的下端部26依次使圏結構部件8從鉤結構部件7上脫離。
對於鉤邊緣部17,將從側緣部21伸出的單一體的片結構20以與側緣部21對向地延伸的外側邊緣13作為折回線,向側緣部21折回,在該片結構20上,以從穿用者觀察時鉤朝著外側的方式將鉤結構部件7安裝到穿衣側面10b上。
即,從側緣部21伸出至外側邊緣13的片部件20相當於第一片部11,在外側緣13處折回並朝向側緣部21的片部件20的剩餘部分相當於第二片部12。片部件20由熱塑性樹脂製成的纖維無紡織物形成。
如圖2示意地表示的那樣,第一及第二片部11、 12在與外側緣13並行並且分離地延伸的接合區域14處由熱熔粘結劑HM相互接合,進而,形成由接合區域14、第一及第二片部ll、 12及外側緣13包圍的非接合區域15。
鉤結構部件7由用熱塑性樹脂構成的基片5和從基片5的表面豎起的多個鉤6形成,基片5具有與側邊緣部21並行地延伸的第一邊緣部16和與第一邊緣部16對向地延伸的第二邊緣部19,以第一邊緣部16位於接合區域14上、第二邊緣部19位於非接合區域15上的方式形成,由熱熔粘結劑HM固定到第一片部11上。
根據這種結構,由於基片5被熱熔粘結劑HM和第一片部11的纖維無紡織物加強,所以,當將圏結構部件8從鉤結構部件7上脫離時,防止鉤結構部件7被撕裂。這時,優選地,無紡織物的撕裂強度比鉤結構部件的撕強度大。如果將纖維無紡織物或塑料膜等加強片(圖中未示出)預先接合到基片5上之後,再固定到構成鉤邊緣部17的第一片部ll上的話,則可以更有效地防止鉤結構部件7被撕裂。優選將熱熔粘結劑HM塗布到基片5的幾乎整個表面上。一般地,由熱塑性樹脂構成的基片5,在利用擠壓成形進行片材加工時的擠壓方向的撕裂強度低。因此,當使基片5的擠壓方向與側緣部21的延伸方向(從圈邊緣部的上端部25朝向下端部26的方向)平行時,產生使圏結構部件8從鉤結構部件7脫離時容易撕裂的問題。
另一方面,由無紡織物構成的片部件20也同樣地存在在成形時的加工方向上的撕裂強度低的情況。這時,如果使基片5的撕裂強度低的方向與片部件20的撕裂強度低的方向不相互一致,則可以提高由片部件20產生的基片5的加強效果,更有效地抑制基片5被撕裂,因此是優選的。
對於鉤結構部件7,使用撕裂強度0.3~3.0N、優選為0.5~1.2N的部件。當鉤結構部件7的撕裂強度不足0.3N時,強度不足,在使用時及加工時,有出現不合適的危險。當超過3.0N時,鉤結構部件7的基片5變硬,增大了使用時的不舒適感。
對於片部件20的纖維無紡織物,使用撕裂強度3.5~25N、優選為5.0 17N的無紡織物。當不足3.5N時,強度不足,不能起到作為加強材料的作用,當超過25N時,纖維無紡織物的剛性變高,增大了使用時的不舒適感。
撕裂強度的測定按下述方式進行。
首先,將待測定的鉤結構部件7的基片5或者無紡織物的成形時的加工方向作為縱向,將與之正交的方向作為寬度方向,製作長50mm、寬30mm的樣品。其次,將把樣品的寬度方向二等分的點作為起點,利用刀具沿縱向形成20mm的狹縫。之後,在狹縫部將樣品分成兩股,使各自的夾持部分約為15mm,安裝到拉伸試驗機上,以卡盤之間的距離為10mm、拉伸速度為300mm/分鐘進行拉伸,求出直到斷裂時的最大負荷,將該值作為撕裂強度。
在從穿用者觀察時鉤結構部件7的鉤朝向外方的情況下,如圖2所示,鉤邊緣部17的外側邊緣13位於尿布10的內側,容易與穿用者的皮膚接觸。因此,當穿用者扭轉身體時,或者,穿用者將手指插入尿布IO與身體之間,沿腰圍方向進行滑動手指的動作時,有時會在外側邊緣13上施加使鉤結構部件7脫離圏結構部件8的方向的力。
根據本發明的搭扣機構1,即使在施加使鉤結構部件7脫離圏結構部件8的方向的力時,也能夠抑制鉤結構部件7無意中巻邊或者脫離。下面,參照圖3 (a) ~ (c)進行說明。圖3 (a)是表示在外側邊緣13上施加使鉤結構部件7脫離圏結構部件8的方向的力F之前的狀態的示意圖,圖3(b)、圖3 (c)是表示施加力F時的狀態的示意圖。
如圖3 (a)所示,從片結構20的外側邊緣13至基片5的第二邊緣19的部分、以及從外側邊緣13至非接合區域15和接合區域14的交界27的部分不接合到其它構件上,在受到外力時能夠變形。下面,將該能夠變形的部分稱之為可變部30。
在通過穿用者的動作在外側邊緣13上施加使鉤結構部件7脫離的方向的力F的情況下,如圖3(a)所示,由於外側邊緣13比鉤結構部件7的基片5的第二邊緣19向外側伸出,所以,外側邊緣13被力F推壓,可變部30開始變形,如圖3(b)所示,可變部30以覆蓋鉤結構部件7的基片5的第二邊緣19的方式變形。
進而,當施加力F時,片部件20的可變部30通過一邊覆蓋第二邊緣19 一邊滑動,抑制鉤結構部件7發生巻邊和脫離。這時,力F也向將鉤結構部件7推壓到圏結構部件8上的方向作用。
在可變部30以被使鉤結構部件7脫離的方向的力F拉拽的方式變形、變成圖3 (c)所示的情況下,力F被分散成朝向鉤結構部件7的第二邊緣19的成分fl和朝向非接合區域15與接合區域14的交界27的成分f2。即,施加到外側邊緣13上的力變弱,抑制鉤結構部件7發生巻邊及脫離。
圖4是表示搭扣機構1的變形例的示意圖。在該變形例中,在作為固定著鉤結構部件7—側的片部件20的第一片部11的非接合區域15的部分上,以相對於外側邊緣13朝向傾斜方向的方式形成多個狹縫22。
根據這種結構,在可變部30以被使鉤結構部件7脫離的方向的力
10F拉拽的方式變形的情況下,通過形成有狹縫22的部分的第一片部11 被拉伸,朝向鉤結構部件7的笫二邊緣19的力F的成分fl變得更弱, 結果,抑制了鉤結構部件7發生巻邊及脫離。
優選地,尿布10的腰部彈性部件42、輔助彈性部件45等以在圏 結構部件8的下面的部分不出現伸縮性的方式進行加工。這種加工, 可以通過對圏結構部件8之下的輔助彈性部件45等進行切斷、熱熔粘 結劑被覆、或者藥品處理等來進行。藉助這種加工,可以防止在圏結 構部件8上產生皺褶、與鉤結構部件7的接合力降低。
上面,根據實施形式對搭扣機構進行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並不 局限於此,可以進行各種變更加以實施。例如,由穿用者觀察時,鉤 結構部件7可以不朝向外側,而是朝向穿用物品的內側。在這種情況 下,可以防止鉤結構部件7巻邊,損傷穿用者的外側的衣物或者寢具 等。
也可以代替單一體的片部件,而利用外側邊緣13接合、連接兩個 片來構成鉤邊緣部17。如實施形式所述,在以折回單一體的片部件的 方式構成的情況下,由於可變部30沒有被接合的部分,所以,可以更 柔軟地變形。也可以代替熱熔粘結劑HM,而利用熱封、聲波密封等 熱熔敷或它公知的方法進行第一和第二密封部11、 12的接合或者鉤結 構部件7的固定。也可以把圏結構部件8換成機械搭扣的圏,製成能 夠與鉤結構部件接合的無紡織物。
ii
權利要求
1. 一種穿用物品的搭扣機構,該穿用物品包括作為前後腰部區域中的一個區域的具有第一橫向對向側緣部的第一腰部區域;作為前述前後腰部區域的另一個區域的具有第二橫向對向側緣部的第二腰部區域;位於前述第一及第二腰部區域之間的襠部區域;沿著前述第一腰部區域的前述第一橫向對向側緣部具有鉤結構部件的鉤邊緣部;沿著前述第二腰部區域的前述第二橫向對向側緣部具有圈結構部件、能夠脫離地與前述鉤邊緣部配合的圈邊緣部;其特徵在於,前述鉤邊緣部包括從前述第一橫向對向側緣部伸出的第一片部;連接到前述第一片部的外側邊緣上、向前述第一橫向對向側緣部伸出的第二片部;與前述外側邊緣並行並且分離地延伸、將前述第一及第二片部接合起來的接合區域;被前述接合區域、前述第一及第二片部及前述外側邊緣包圍的非接合區域;前述鉤結構部件具有與前述外側邊緣並行地延伸的第一邊緣及第二邊緣,該鉤結構部件以前述第一邊緣位於前述接合區域上、前述第二邊緣位於前述非接合區域上的方式形成,並固定到前述第一片部及前述第二片部中的一個片部上。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穿用物品的搭扣機構,其特徵在於,前述 第一片部及第二片部由單一體的片部件構成,前述片部件沿著前述外 側邊緣折回,形成前述鉤邊緣部。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用物品的搭扣機構,其特徵在於, 在前述第一片部及前述第二片部中的至少一個片部的前述非接合區域 部分中,形成有包含與前述外側邊緣平行方向的成分地延伸的至少一 個狹縫。
4. 如權利要求1~3中任何一項所述的穿用物品的搭扣機構,其特徵在於,前述鉤結構部件由熱塑性樹脂形成的基片和從前述基片的 表面豎起的多個鉤構成,前述第一片部及第二片部用包含由熱塑性樹 脂構成的纖維的纖維無紡織物形成,前述基片及前述纖維無紡織物全 都是在一個方向上的撕裂強度比與該一個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撕裂強度 低,並且以前述基片的撕裂強度低的前述一個方向和前述纖維無紡織 物的撕裂強度低的一個方向相互不一致的方式形成,前述鉤結構部件 固定在前述第 一及第二片部中的一個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穿用物品的搭扣機構,其特徵在於,在前 述基片上接合有加強片。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配備有鉤結構部件和圈結構部件的穿用物品的搭扣機構,所述搭扣機構能夠抑制鉤結構部件的卷邊,並且防止在使鉤結構部件從圈結構部件上脫離時,基片的撕裂。在鉤邊緣部(17)和圈邊緣部(18)能夠拆裝地固定的穿用物品搭扣機構中,其特徵在於,鉤邊緣部(17)配備有從穿用物品的側緣部伸出的第一片部(11),連接到第一片部(11)的外側邊緣(13)上、向側緣部伸出的第二片部(12),與外側邊緣(13)分離延伸、將第一及第二片部結合起來的接合區域(14),被接合區域、第一及第二片部和外側邊緣包圍的非接合區域(15),其中,鉤結構部件(7),具有與外側邊緣(13)並行延伸的第一邊緣(16)及第二邊緣(19),並以第一邊緣(16)位於接合區域(14)上、第二邊緣(19)位於非接合區域(15)上的方式固定到鉤邊緣部(17)上。
文檔編號A61F13/49GK101484115SQ20078002569
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06年7月6日
發明者川上祐介, 木下晃吉, 田中佳代子, 釰持泰彥, 青柳奈津子 申請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