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集成型光切顯微鏡的製作方法
2023-12-01 08:59:16 7
多功能集成型光切顯微鏡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多功能集成型光切顯微鏡,主要包括:支撐柱(1)、平臺(2)、緊固手輪(3)、支架(4)、微調齒輪(5)、微調手輪(6)、微調齒條(7)、光源(8)、聚光鏡(9)、狹縫(10)、液晶屏(11)、微存儲器(12)、微處理器(13)、光電傳感器(14)、光敏印表機(15)、讀數滾輪(16)、目鏡(17)、反光鏡(18)、轉向滾輪(19)、分劃板(20)、殼體(21)、物鏡組(22)、測量工作檯(23)、工作檯調節齒輪(24)、工作檯調節手輪(25)、工作檯調節齒條(26);本實用新型增加的液晶顯示和集成列印等實用新功能,可極大提高測量效率和測量記錄的準確度。
【專利說明】多功能集成型光切顯微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顯微測量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即時液晶顯示和列印輸出的多功能集成型光切顯微鏡。
【背景技術】
[0002]光切顯微鏡是根據光切原理測量被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儀器,被廣泛應用於工程零部件表面測量、高校實驗室實驗技能培訓等方面。目前使用的光切顯微鏡,主要實現粗糙度單純測量的功能,缺乏自動記錄和列印輸出功能,因此在實際中使用時,測量出來的數據需要依靠手工記錄,比較麻煩,尤其是在測量大量數據的場所,傳統的光切顯微鏡手工記錄的數據筆誤率較高,效率低下。
【發明內容】
[0003]基於以上原因,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多功能集成型光切顯微鏡,通過結構和原理創新,增加了測量結果的液晶顯示功能和數據結果集成列印功能。集成的液晶顯示屏可以即時顯示各個測量的結果,集成的微型光敏印表機可以按需要列印各個測量結果,因此本實用新型可極大提高測量效率和測量記錄準確度。基於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支撐柱1、平臺2、緊固手輪3、支架4、微調齒輪5、微調手輪6、微調齒條7、光源8、聚光鏡
9、狹縫10、液晶屏11、微存儲器12、微處理器13、光電傳感器14、光敏印表機15、讀數滾輪16、目鏡17、反光鏡18、轉向滾輪19、分劃板20、殼體21、物鏡組22、測量工作檯23、工作檯調節齒輪24、工作檯調節手輪25、工作檯調節齒條26 ;A為被測工件示意圖;具體空間結構如附圖所示:支撐柱I為圓柱體結構,固定在平臺2上;平臺2為長方體結構,底端安放在實驗室的試驗臺上,平臺2的側端固定一根支撐柱1,起到對整個結構的支撐固定作用,平臺2的上表面安裝測量工作檯23,平臺2上表面安裝固定一條工作檯調節齒條26,測量工作檯23下端安裝工作檯調節齒輪24,使其正好與工作檯調節齒條26嚙合聯接,工作檯調節手輪25與工作檯調節齒輪24同軸連接,轉動調節工作檯調節手輪25,即可實現測量工作檯23的橫向運動;被測工件A放置在測量工作檯23上,隨測量工作檯23同步運動;支架4中心開孔,開孔直徑和支撐柱I的外徑相同,支架4正好可套入支撐柱I內並沿支撐柱垂直方向進行上下移動,通過調節支架4上的緊固手輪3,使緊固手輪3控制的柱銷與支撐柱I上預設的一列不同高度的緊固孔嚙合,實現對支架4垂直工作高度的粗調節;殼體21負責固定、支撐和包裹整個光學測量系統的作用,殼體21通過滑軌和支架4側端聯接,支架4的側端有齒輪5和微調手輪6同軸聯接固定,齒輪5和殼體21左側面上齒條相嚙合,調節微調手輪6,即可實現殼體21上下運動,實現沿支撐柱I的垂直方向微調節;在殼體21內部左上偵牝安裝一個光源8、在光源8的右下側與水平正方向呈-45°角直線上,依次安裝聚光鏡9和狹縫10,在殼體12的正下端,是可拆卸更換的物鏡組22,物鏡組22由兩個呈90°夾角的物鏡片和一個固定架組成,左側物鏡片與入射光垂直,這樣光源8發出的入射光以與水平正方向-45°角的的方向依次垂直聚光鏡片通過、平行穿過狹縫10、垂直於物鏡組22的左鏡片通過,照射到被測工件A上;工件A的反射光垂直物鏡組22的右鏡片通過,右鏡片的右上方安裝分劃板20,殼體21右上方外側是目鏡17,讀數滾輪16安裝在目鏡17左下方,這樣反射光在通過右鏡片後,再經過分劃板20,最後通過目鏡17,工作人員通過目鏡17獲得觀測數據;為了將測量出的數據實現液晶顯示和列印功能,在殼體21的內右側,安裝了一個反光鏡18,通過轉動轉向滾輪19,可以控制調節反光鏡18的角度;在殼體21的上方內偵U,安裝一個光電傳感器14,可以接收反光鏡18反射過來的光信號,將其轉換為電信號;微處理器13、微存貯器12和光電傳感器14連接,實現對電信號的計算處理和存貯;在殼體21的上方外側,分別安裝液晶屏11和光敏印表機15,它們和微處理器13及存儲器12並聯連接,將處理後的測量數據按需顯示和列印。
[0004]優點:本實用新型創意新穎、結構合理、功能實用、準確性高且方便高效,具有較高的市場前景。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5]圖1是本實用新型立體剖面圖;圖2是俯視外觀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6]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支撐柱1、平臺2、緊固手輪3、支架4、微調齒輪5、微調手輪
6、微調齒條7、光源8、聚光鏡9、狹縫10、液晶屏11、微存儲器12、微處理器13、光電傳感器14、光敏印表機15、讀數滾輪16、目鏡17、反光鏡18、轉向滾輪19、分劃板20、殼體21、物鏡組22、測量工作檯23、工作檯調節齒輪24、工作檯調節手輪25、工作檯調節齒條26 ;測量工作過程為:將被測工件A放置在平臺2上,根據工件的大小和形狀,通過調節緊固手輪3控制的柱銷與支撐柱I上預設的一列不同高度緊固孔嚙合,可初步確定支架4的垂直高度,再通過調節微調手輪6,控制支架4上的微調齒輪5和殼體21上的微調齒條7相對嚙合運動,從而實現對殼體21沿支架4在垂直方向上的微調節,進而控制殼體21相對於被測工件的垂直高度;通過調節工作檯調節手輪25,可以控制工作檯調節齒輪24沿著平臺2上固定的工作檯調節齒條26進行橫向水平運動,從而精確確定平臺2上工件A的橫向測量位置;測量時,由光源8發出的光,經聚光鏡9、狹縫10、物鏡組22的左鏡片以45°方向投射到被測工件表面,由於被測工件表面並非理想平面,因此通過目鏡17可以觀察到凹凸不平的光帶,此光帶即工件表面上被照亮了的狹長部分的放大輪廓,通過分劃板20測量計算此亮帶的高度,即可求出被測表面實際粗糙度,此時測量的數據需要手工記錄;如果需要自動顯示和列印測量數據,旋轉調節轉向滾輪19到合適角度,帶動反光鏡18相應旋轉,使工件A表面反射回的光照射到反光鏡18上,經反光鏡18折射到光電傳感器14上,光電傳感器14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後傳遞給微處理器13,經過微處理器13分析計算處理後,將數據結果送入存儲器12保存,並同時按控制要求將數據傳輸給液晶屏11或者光敏印表機15,從而快速得到測量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集成型光切顯微鏡,包括:支撐柱(I)、平臺(2)、緊固手輪(3)、支架(4)、微調齒輪(5)、微調手輪(6)、微調齒條(7)、光源(8)、聚光鏡(9)、狹縫(10)、液晶屏(11)、微存儲器(12)、微處理器(13)、光電傳感器(14)、光敏印表機(15)、讀數滾輪(16)、目鏡(17)、反光鏡(18)、轉向滾輪(19)、分劃板(20)、殼體(21)、物鏡組(22)、測量工作檯(23)、工作檯調節齒輪(24)、工作檯調節手輪(25)、工作檯調節齒條(26);其特徵在於:支撐柱(I)為圓柱體結構,其下端固定在平臺(2)上;平臺(2)為長方體結構,底端安放在實驗室的試驗臺上,平臺(2)的側端固定一根支撐柱(1),起到對整個結構的支撐固定作用,平臺(2)的上表面安裝測量工作檯(23),平臺(2)上表面安裝固定一條工作檯調節齒條(26),測量工作檯(23)下端安裝工作檯調節齒輪(24),使其正好與工作檯調節齒條(26)嚙合聯接,工作檯調節手輪(25)與工作檯調節齒輪(24)同軸連接,轉動調節工作檯調節手輪(25),即可實現測量工作檯(23)的橫向運動;支架(4)中心開孔,開孔直徑和支撐柱(I)的外徑相同,支架(4 )正好可套入支撐柱(I)內並沿支撐柱垂直方向進行上下移動,通過調節支架(4)上的緊固手輪(3),使緊固手輪(3)控制的柱銷與支撐柱(I)上預設的一列不同高度的緊固孔嚙合,實現對支架(4)垂直工作高度的粗調節;殼體(21)負責固定、支撐和包裹整個光學測量系統的作用,殼體(21)通過滑軌和支架(4)側端聯接,支架(4)的側端有齒輪(5)和微調手輪(6)同軸聯接固定,齒輪(5)和殼體(21)左側面上齒條相嚙合,調節微調手輪(6),即可實現殼體(21)上下運動,實現沿支撐柱(I)的垂直方向微調節;在殼體(21)內部左上側,安裝一個光源(8)、在光源(8)的右下側與水平正方向呈-45°角直線上,依次安裝聚光鏡(9 )和狹縫(10 ),在殼體(12 )的正下端,是可拆卸更換的物鏡組(22 ),物鏡組(22)由兩個呈90°夾角的物鏡片和一個固定架組成,左側物鏡片與入射光垂直,使光源(8)發出的入射光以與水平正方向-45°角的的方向依次垂直聚光鏡片通過、平行穿過狹縫(10)、垂直於物鏡組(22)的左鏡片通過,照射到被測工件上;被測工件的反射光垂直物鏡組22的右鏡片通過,右鏡片的右上方安裝分劃板(20),殼體(21)右上方外側是目鏡(17),讀數滾輪(16)安裝在目鏡(17)左下方,這樣反射光在通過右鏡片後,再經過分劃板(20),最後通過目鏡(17),工作人員通過目鏡(17)獲得觀測數據;為了將測量出的數據實現液晶顯示和列印功能,在殼體(21)的內右側,安裝了一個反光鏡(18),通過轉動轉向滾輪(19),可以控制調節反光鏡(18)的角度;在殼體(21)的上方內側,安裝一個光電傳感器(14),可以接收反光鏡(18)反射過來的光信號,將其轉換為電信號;微處理器(13)、微存忙器(12)和光電傳感器(14)連接,實現對電信號的計算處理和存貯;在殼體(21)的上方外側,分別安裝液晶屏(11和光敏印表機(15),它們和微處理器(13)及存儲器(12)並聯連接,將處理後的測量數據按需顯示和列印。
【文檔編號】G01B11/30GK203642885SQ201320853409
【公開日】2014年6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4日
【發明者】鄧飛, 錢會芬 申請人:河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