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疊合裝配式地下綜合管廊的施工方法與流程
2023-06-03 07:31:16
本發明涉及一種地下管廊施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疊合裝配式地下綜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綜合管廊是在市政道路下建造一個地下管廊,將排水、熱力、燃氣、電力、通信、廣電等市政管線匯聚併集中鋪設納入其中,並設置專門的檢修口、投料口等設施,統一建設管理,省去管線自身獨立的構築物和土方開挖,可以有效集約化的利用空間資源。其優點為:一次開挖,集中施工,避免了同一路段重複開挖;極大方便了電力、通信、燃氣、供排水等市政設施的維護和檢修,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費用和工程管線的維修費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類管線的耐久性;減少了道路的杆柱及各種管線的檢查井、室等,優美了城市的景觀;綜合管廊內管線布置緊湊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間,節約了城市用地。
目前常見的地下綜合管廊的施工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先對底板和側牆進行施工,等底板和側牆混凝土凝固後,再在側牆內側的底板上搭設腳手架和鋪設混凝土澆築模板,最後對頂板進行澆築,等頂板混凝土凝固後,再拆除模板和腳手架。腳手架的搭設和拆除不僅延長了施工工期,還增加了施工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施工成本。另外一種就是將整個地下綜合管廊分節進行製作,然後在繼續拼接,但是這種方法預製的管廊節段較大,不方便運輸,同時需要的施工長度也較大,對現場的其中設備要求也要高,施工難度較大。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施工方便,能夠縮短施工工期,同時降低施工成本和施工難度的疊合裝配式地下綜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疊合裝配式地下綜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1)製作若干段分段內側牆和分段外側牆,每段分段內側牆或分段外側牆均包括兩塊間隔且平行設置的預製牆板,兩塊預製牆板之間通過連接件固定連接在一起,其中分段外側牆中的一塊預製牆板的上下兩端分別長於另一塊預製牆板的上下兩端,預製牆板的內部設置有網狀鋼筋,網狀鋼筋中的豎筋上下兩端分別能夠從預製牆板的頂端和底端伸出;
2)對基坑底部進行清理,然後在基坑底部綁紮底板鋼筋;
3)由基坑的一端沿縱向方向進行安裝分段內側牆和分段外側牆,分段外側牆分別安裝在底板鋼筋橫向兩側的基坑上,分段外側牆中長度較長一塊預製牆板的底端置於基坑上且使長度較短一塊預製牆板朝向基坑內側,分段外側牆中長度較長一塊預製牆板的頂部和底部伸出的豎筋分別朝向基坑內側延伸,分段外側牆中長度較短一塊預製牆板底部伸出的豎筋朝向基坑底部延伸且置於基坑底部上以對分段外側牆進行支撐,其頂部伸出的豎筋高度不超過分段外側牆中長度較長一塊預製牆板的頂部,分段內側牆安裝在橫向兩側的分段外側牆之間,分段內側牆底部伸出的豎筋朝向基坑底部延伸且置於基坑底部上以對分段內側牆進行支撐,其頂部伸出的豎筋高度不超過分段外側牆中長度較長一塊預製牆板的頂部,分段內側牆底端高度與分段外側牆中長度較短一塊預製牆板的底端高度一致,橫向相鄰的兩段分段側牆之間通過與其固定連接的臨時支架以使其相互固定在一起;
4)待步驟3)中分段內側牆和分段外側牆安裝完成後,向基坑底部澆築底板混凝土至分段內側牆底端高度,振搗密實,待其凝固成型;
5)製作若干塊預製支撐板,預製支撐板的內部設置有網狀鋼筋,其中每塊預製支撐板的一對邊為分別能夠搭接在橫向相鄰兩面側牆中相對一側預製牆板頂端的搭接端,搭接端上設有能夠使位於預製牆板頂端伸出的豎筋穿過的凹槽;
6)待步驟4)中底板混凝土凝固後,由基坑的一端沿縱向方向進行安裝預製支撐板,預製支撐板的兩個搭接端分別搭接在橫向相鄰兩面側牆中相對一側預製牆板的頂端,使預製牆板頂端伸出的鋼筋從搭接端上的凹槽伸出;
7)待步驟6)中預製支撐板安裝完成後,在預製支撐板的頂面上綁紮頂板鋼筋,然後由基坑的一端沿縱向方向向分段內側牆和分段外側牆的夾層內以及預製支撐板的頂面上澆築混凝土至分段外側牆中長度較長一塊預製牆板的頂端;
8)待步驟7)中夾層混凝土和頂板混凝土凝固後,拆除臨時支架。
在本發明中,通過事先預製的方式,對分段內側牆和分段外側牆進行製作,然後再將其運輸到施工現場,由於模塊化的製作,不僅使成本得以降低,同時還使製作效率非常高,而且分段牆板在施工現場也方便堆放,其重量對應的起重設備的要求較低,降低了施工的難度;然後沿基坑縱向方向逐段安裝分段內側牆和分段外側牆,其中,橫向相鄰的兩端側牆之間通過臨時支架進行固定連接,使其形成一個整體,增加穩定性;之後向基坑內澆築底板混凝土,使分段側牆與底板形成整體;接著再製作預製支撐板,將預製支撐板沿基坑縱向方向逐段進行安裝,預製支撐板在安裝的時候,其搭接端分別搭接在分段側牆中預製牆板的上端,這樣就能夠為其提供支撐力,相對於現有施工方法,就省去了腳手架的搭設和拆除工作,不僅縮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還降低了施工工人的工作強度。
作為優化,在步驟1)中,連接件包括在其中一塊預製牆板的一側板面上排列分布有若干固定塊,固定塊的一端預埋在預製牆板內,另一端抵接另一塊預製牆板的板面上,另一端預製牆板上對應固定塊的位置穿設有與固定塊螺紋配合的鎖緊螺栓以使其壓緊固定在固定塊上。預製牆板在製作的時候,同時就將固定塊的一端插入到預製牆板與網狀鋼筋進行連接,待混凝土凝固後,固定塊就固定在預製牆板上,在通過螺紋配合的鎖緊螺栓,將兩塊預製牆板壓緊,完成製作,施工簡單方便。
作為優化,在步驟1)中,連接件包括沿基坑縱向方向間隔且凸起設置在兩塊預製牆板內側面上的條形隔離肋,兩塊預製牆板上的條形隔離肋相對設置,條形隔離肋沿豎直方向延伸,兩塊預製牆板之間通過對拉絲杆相互進行拉緊並使相對的條形隔離肋貼合,至少在每對條形隔離肋對應的位置設有所述對拉絲杆。條形隔離肋可以與預製牆板一體成型,然後相互對接後用對拉絲杆拉緊固定,同樣施工簡單方便。
作為優化,在步驟1)中,連接件包括沿基坑縱向方向間隔設置且沿豎直方向延伸設置的連接鋼筋桁架,連接鋼筋桁架的兩側分別預埋在兩塊所述預製牆板內。在其中一塊預製牆板在澆築的混凝土凝固前,將連接鋼筋桁架的一側置於混凝土內,待其凝固,採取相同的方式使連接鋼筋桁架的另一側置於另一塊預製牆板的混凝土內待其凝固,這樣連接鋼筋桁架的中部位於兩塊預製牆板外且起到連接作用,同樣施工簡單方便。
作為優化,在步驟3)中,沿基坑縱向方向相鄰的兩段分段側牆的連接處沿豎向設置有搭接鋼筋籠,搭接鋼筋籠的兩側分別伸入到兩段分段側牆的夾層內。在分段側牆安裝前,將其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然後將搭接鋼筋籠的一側插入到該分段側牆的夾層內並加以固定,待該分段側牆安裝後,在安裝縱向方向相鄰的分段側牆時,搭接鋼筋籠伸出分段側牆的一側就插入到相鄰的分段側牆的夾層內,這樣施工更加方便快捷。
作為優化,在步驟3)中,沿基坑縱向方向相鄰的兩段分段側牆的連接處沿豎直方向間隔設置的多組搭接鋼筋,每組搭接鋼筋包括兩根L型鋼筋,兩根L型鋼筋直角段均位於同一段分段側牆的夾層內,兩根L型鋼筋一個端頭分別預埋在該分段側牆的兩預製牆板中,兩根L型鋼筋的另一個端頭同時進入相鄰的另一段分段側牆的夾層內。搭接鋼筋在預製牆板的製作的時候事先將L型鋼筋一個端頭分別與網狀鋼筋連接在一起,這樣澆築混凝土後,就能夠預埋在預製牆板中,在後期安裝縱向相鄰兩段分段側牆中,L型鋼筋的另一個端頭自然就插入了另一段分段側牆中,使施工更加方便快捷。
作為優化,在步驟3)中,位於分段外側牆的夾層底部還安裝有一塊沿基坑縱向方向延伸且豎直設置的止水板,止水板的上端位於分段外側牆的夾層內,下端固定在底板鋼筋上。止水板能夠擋住通過間隙從外面滲進來的水進一步向管廊的內部滲透,提高了整體的防水效果。
作為優化,在步驟5)中,預製支撐板的頂面上沿搭接端相鄰的一對邊相對的方向間隔設置有沿搭接端相對方向延伸的條形加強肋。可以增加預製支撐板的抗剪和抗彎承載力。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通過採用事先預製分段側牆進行組合的方式,降低了對運輸、吊裝和場地的要求,另外還減少了腳手架搭設和拆除的環節,降低了施工工人的勞動強度,縮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也較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的一種疊合裝配式地下綜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製作若干段分段內側牆和分段外側牆,每段分段內側牆或分段外側牆均包括兩塊間隔且平行設置的預製牆板,兩塊預製牆板之間通過連接件固定連接在一起,其中分段外側牆中的一塊預製牆板的上下兩端分別長於另一塊預製牆板的上下兩端,預製牆板的內部設置有網狀鋼筋,網狀鋼筋中的豎筋上下兩端分別能夠從預製牆板的頂端和底端伸出;
2)對基坑底部進行清理,然後在基坑底部綁紮底板鋼筋;
3)由基坑的一端沿縱向方向進行安裝分段內側牆和分段外側牆,分段外側牆分別安裝在底板鋼筋橫向兩側的基坑上,分段外側牆中長度較長一塊預製牆板的底端置於基坑上且使長度較短一塊預製牆板朝向基坑內側,分段外側牆中長度較長一塊預製牆板的頂部和底部伸出的豎筋分別朝向基坑內側延伸,分段外側牆中長度較短一塊預製牆板底部伸出的豎筋朝向基坑底部延伸且置於基坑底部上以對分段外側牆進行支撐,其頂部伸出的豎筋高度不超過分段外側牆中長度較長一塊預製牆板的頂部,分段內側牆安裝在橫向兩側的分段外側牆之間,分段內側牆底部伸出的豎筋朝向基坑底部延伸且置於基坑底部上以對分段內側牆進行支撐,其頂部伸出的豎筋高度不超過分段外側牆中長度較長一塊預製牆板的頂部,分段內側牆底端高度與分段外側牆中長度較短一塊預製牆板的底端高度一致,橫向相鄰的兩段分段側牆之間通過與其固定連接的臨時支架以使其相互固定在一起;
4)待步驟3)中分段內側牆和分段外側牆安裝完成後,向基坑底部澆築底板混凝土至分段內側牆底端高度,振搗密實,待其凝固成型;
5)製作若干塊預製支撐板,預製支撐板的內部設置有網狀鋼筋,其中每塊預製支撐板的一對邊為分別能夠搭接在橫向相鄰兩面側牆中相對一側預製牆板頂端的搭接端,搭接端上設有能夠使位於預製牆板頂端伸出的豎筋穿過的凹槽;
6)待步驟4)中底板混凝土凝固後,由基坑的一端沿縱向方向進行安裝預製支撐板,預製支撐板的兩個搭接端分別搭接在橫向相鄰兩面側牆中相對一側預製牆板的頂端,使預製牆板頂端伸出的鋼筋從搭接端上的凹槽伸出;
7)待步驟6)中預製支撐板安裝完成後,在預製支撐板的頂面上綁紮頂板鋼筋,然後由基坑的一端沿縱向方向向分段內側牆和分段外側牆的夾層內以及預製支撐板的頂面上澆築混凝土至分段外側牆中長度較長一塊預製牆板的頂端;
8)待步驟7)中夾層混凝土和頂板混凝土凝固後,拆除臨時支架。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在步驟1)中,連接件包括在其中一塊預製牆板的一側板面上排列分布有若干固定塊,固定塊的一端預埋在預製牆板內,另一端抵接另一塊預製牆板的板面上,另一端預製牆板上對應固定塊的位置穿設有與固定塊螺紋配合的鎖緊螺栓以使其壓緊固定在固定塊上。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在步驟1)中,連接件包括沿基坑縱向方向間隔且凸起設置在兩塊預製牆板內側面上的條形隔離肋,兩塊預製牆板上的條形隔離肋相對設置,條形隔離肋沿豎直方向延伸,兩塊預製牆板之間通過對拉絲杆相互進行拉緊並使相對的條形隔離肋貼合,至少在每對條形隔離肋對應的位置設有所述對拉絲杆。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在步驟1)中,連接件包括沿基坑縱向方向間隔設置且沿豎直方向延伸設置的連接鋼筋桁架,連接鋼筋桁架的兩側分別預埋在兩塊所述預製牆板內。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在步驟3)中,沿基坑縱向方向相鄰的兩段分段側牆的連接處沿豎向設置有搭接鋼筋籠,搭接鋼筋籠的兩側分別伸入到兩段分段側牆的夾層內。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在步驟3)中,沿基坑縱向方向相鄰的兩段分段側牆的連接處沿豎直方向間隔設置的多組搭接鋼筋,每組搭接鋼筋包括兩根L型鋼筋,兩根L型鋼筋直角段均位於同一段分段側牆的夾層內,兩根L型鋼筋一個端頭分別預埋在該分段側牆的兩預製牆板中,兩根L型鋼筋的另一個端頭同時進入相鄰的另一段分段側牆的夾層內。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在步驟3)中,位於分段外側牆的夾層底部還安裝有一塊沿基坑縱向方向延伸且豎直設置的止水板,止水板的上端位於分段外側牆的夾層內,下端固定在底板鋼筋上。
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在步驟5)中,預製支撐板的頂面上沿搭接端相鄰的一對邊相對的方向間隔設置有沿搭接端相對方向延伸的條形加強肋。
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沿基坑縱向安裝分段內側牆和分段外側牆的時候,基坑橫向中的分段內側牆和分段外側牆安裝完成後再安裝基坑縱向方向中的下一段。另外在基坑橫向中分段內側牆和分段外側牆的安裝順序是由中間向兩側的方向進行安裝,這樣結構更穩固。另外預製支撐板在安裝過程中,同樣是基坑橫向方向上的預製支撐板安裝好後,再安裝基坑縱向方向中的下一段,在基坑橫向的安裝順序是由中間向兩側的方向進行安裝,這樣能夠方便定位和及時糾偏。
另外預製支撐板內部的網狀鋼筋的橫筋分別從預製支撐板的兩個搭接端伸出,在頂板混凝土凝固後,橫筋能夠增加與頂板混凝土的連接強度。
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通過參照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