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及其可攜式微型電錶的製作方法
2023-06-16 00:11:16
專利名稱: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及其可攜式微型電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ー種電能系統,尤指ー種具有能量流動計量功效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及其可攜式微型電錶。
背景技術:
近年來因為能源危機、全球暖化的議題日趨嚴重,人們逐漸地意識到碳排放、碳足跡及碳權等概念及其重要性;故能源是如何有效率地被應用,為目前世界各國所熱烈討論且重視的問題;因此,目前專家學者便提出ー種智能電網(Smart Electric Grid)的概念;所謂的智能電網指整合發電、輸電、配電及用戶的先進電網系統;其具有自動化及信息化的優勢,能達到自我監視、診斷及修復等功能。而要能夠達到智能電網的效果,最主要是必須建立讀表基礎建設(AMI AdvancedMetering Infrastructure);而該讀表基礎建設主要是由智能電錶(Smart Meter)、雙向通 信網絡及自動讀表控制中心所組成;其建置的主要目的為了使用電端能更有彈性的用電,且在供電端又能更有效率與經濟的發電;因此,在電能需求的高峰期,該智能電網關閉ー些非必要的用電器來降低需求,並重新調配發電與用電結構,以確保能源節約與電能的永續發展。此外,在目前的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飲食來獲得熱量,並且藉由運動將該熱量轉換為動能,例如騎乘自行車或是使用任何健身器材;在過去這些從熱量大多都以熱能的形式耗散,然而由於現在能量轉換技術逐漸成熟,故可進ー步設置ー電能轉換器及ー儲電裝置於上述自行車或任何健身器材上;如同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M404003號的跑步機自發電結構新型專利、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M408383號的健身器發電裝置以及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M409305號的具發電功能的健身器材所揭露的技術;均是通過該電能轉換器的運轉將運動所產生的動能轉換為電能,且儲存於上述儲電裝置中。再如中國臺灣專利公告第M409860的自發電運動器材多機臺併網裝置所揭露的技術可知,該電能轉換器的運轉所產生的電能可進ー步反饋至智能電網中,並通過該智能電網的調節,使其電能能夠充分且有效的被該智能電網所利用;由此可知,個人化的運動裝置已具備有電カ產生及電能儲存的功能,而且可進ー步連結至該智能電網,將個人運動所產生電能反饋至該智能電網中。由於高電價的時代來臨,電カ直接作為交易貨幣指日可待,但前掲專利前案只能記錄各臺運動裝置所產生電能,並無法依不同使用者分別記錄其產生的電能;是以,對個人而言並無個人化電カ記錄相關裝置,對日後賣電計價發展有一定限制。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上述各項專利技術均無法讓使用者獲得對應的報酬;故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ー種可隨身攜帯且記錄所產生電能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及其可攜式微型電錶。[0008]欲達上述目的所使用的主要技術手段是令該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包含有至少一電力產生設備,各電力產生設備電連接並供電至一智能電網,且包含有一發電模塊及一電能檢測裝置;其中該電能檢測裝置,包含有一第一外殼,且該第一外殼連接有多個電通接頭;又上述電通接頭分別連接至該發電模塊及該智能電網;並且該電能檢測裝置檢測由該發電模塊通過上述電通接頭反饋至該智能電網的電能;及一電能記錄裝置,選擇式連結至各電力產生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且包含有一殼體;其中該電能記錄裝置接收並儲存反饋至該智能電網的電能信息。由上述結構可知,由於本實用新型的電能記錄裝置可記錄個人運動所產生並傳送至該智能電網的電能,並於使用完畢後自各電力產生設備上拔離後隨身攜帶,以重複在不特定電力產生設備使用;因此,即能方便計總個人使用電力產生設備所產生的電力。欲達上述目的所使用的主要技術手段是所述可攜式微型電錶包含有一電能檢測裝置,包含有一外殼,且該外連接有多個電通接頭;其中該電能檢測裝置檢測流經各電通接頭的電能;及一電能記錄裝置,選擇式連結至該電能檢測裝置,且包含有一殼體;其中該電能記錄裝置接收流經該電能檢測裝置其各電通接頭的電能信息,並且將其儲存。由上述結構可知,該可攜式微型電錶應用於前述電力產生設備,且於使用時先將該多個電通接頭分別連接至前述智能電網及前述發電模塊,並由該電能記錄裝置記錄該發電模塊產生並輸出至該智能電網的電能,同樣地可重複在不特定電力產生設備使用,如此即能方便計總個人使用電力產生設備所產生的電力。
圖I :本實用新型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的示意圖。圖2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的示意圖。圖3 :本實用新型電力產生設備第一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圖4 :本實用新型電力產生設備第二實施例的電路示意圖。圖5 :本實用新型的電力消耗設備的第一電路示意圖。圖6 :本實用新型的電力消耗設備的第二電路示意圖。圖7 :本實用新型可攜式微型電錶具體實施的立體外觀圖。圖8 :本實用新型可攜式微型電錶具體實施的立體分解圖。圖9 :本實用新型其電能檢測裝置具體實施的立體分解圖。圖10 :本實用新型其電能記錄裝置具體實施的立體分解圖。附圖標號10智能電網11電力產生設備12發電模塊13用電模塊20電能檢測裝置21第一外殼22電通接頭23第一插頭[0031 ]24檢測電路板 25電流檢測電路26電壓檢測電路27第一通信模塊30電能記錄裝置31殼體[0034]32第二插頭33微處理機34存儲模塊35顯示模塊36通信接ロ37第二通信模塊40電能檢測裝置41第二外殼42電通接頭43第一插頭44檢測電路板45電流檢測電路46電壓檢測電路50電能檢測裝置51外殼52電通接頭53第一插頭54檢測電路板55檢測元件60電能記錄裝置61殼體62第二插頭63微處理機64存儲模塊65顯示模塊66通信接ロ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I至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第一實施例,其包含有至少ー電カ產生設備11,各電カ產生設備11電連接並供電至一智能電網10,且包含有ー發電模塊12及ー電能檢測裝置20 ;其中該電能檢測裝置20,包含有一第一外殼21,且該第一外殼21連接有多個電通接頭22 ;又上述電通接頭22分別連接至該發電模塊12及該智能電網10 ;並且該電能檢測裝置20檢測由該發電模塊12通過上述電通接頭22反饋至該智能電網10的電能;於本實施例中,上述電能檢測裝置20其第一外殼21連接有一第ー插頭23 ;且各電カ產生設備11其電能檢測裝置20進ー步包含有ー檢測電路板24,且分別電連接至該多個電通接頭22以及該第一插頭23 ;其中該檢測電路板24設置有一電流檢測電路25及一電壓檢測電路26,用以檢測由該發電模塊12通過上述電通接頭22反饋至該智能電網10的電能 '及ー電能記錄裝置30,選擇式連結至各電カ產生設備11的電能檢測裝置20,且包含有ー殼體31 ;其中該電能記錄裝置30接收並儲存反饋至該智能電網10的電能信息;於本實施例中,上述電能記錄裝置30其殼體31連接有ー對應上述電能檢測裝置20的第一插頭23的第二插頭32,且令該第二插頭32選擇式插接於各電カ產生設備11的電能檢測裝置20的第一插頭上23 ;其中該電能記錄裝置30通過該第一插頭23與該第二插頭32接收反饋至該智能電網10的電能信息;並且,該電能記錄裝置30進ー步包含有一微處理機33,電連接至該第二插頭32,並接收上述由該發電模塊12通過上述電通接頭22反饋至該智能電網10的電能,並轉換為ー電能紀錄數據;其中該微處理機33內建有一發電計算程序,將上述電能紀錄數據轉換並儲存為對價的交易貨幣的金額;於本實施例中,該微處理機 33 的型號為 Stellaris LM4F120 Series of ARM Cortex_M4MCUs ;一存儲模塊34,電連接至該微處理機33,且儲存該電能紀錄數據;ー顯示模塊35,電連接至該微處理機33,並顯示該電能紀錄數據;於本實施例中,該顯示模塊35的型號為LMC-S4A16 ;及[0053]一通信接口 36,電連接至該微處理機33,以傳送電能紀錄數據。由上述結構可知,由於本實用新型的電能記錄裝置30可記錄個人運動所產生並傳送至該智能電網10的電能,並於使用完畢後自各電力產生設備11上拔離後隨身攜帶,以重複在不特定電力產生設備11使用;因此,即 能方便計總個人使用電力產生設備11所產生的電力。此外,請參照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其結構大致與該第一實施例相同;惟,其不同處在於將上述第一插頭23換成一第一通信模塊27,以及將上述第二插頭32換成一第二通信模塊37 ;其中該第二通信模塊37選擇式連結於各電力產生設備11的電能檢測裝置20的第一通信模塊27。第一通信模塊27及第二通信模塊37可使用Bluetooth、Wibree、ZigBee、IEEE802. 5. 14,WiFi,Wireless USB、RF等方式實施。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通信模塊27的型號為TRW-24BUS2-PA,又該第二通信模塊37的型號為TWR-WIFI-AR4100。由於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將原先該電能記錄裝置30通過該第一插頭23及該第二插頭32接收由該電能檢測裝置20所檢測的反饋至該智能電網10的電能的方式,改由通過第一通信模塊27及第二通信模塊37 ;因此,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可進一步達到不需令該電能記錄裝置30與該電能檢測裝置20直接接觸,即可讓該電能記錄裝置30接收由該電能檢測裝置20所檢測的反饋至該智能電網10的電能信息。再者,請參照圖5及圖6所示,為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第三實施例,於第一實施例中進一步包含有至少一電力消耗設備,各電力消耗設備電連接至該智能電網10,且包含有一用電模塊13以及一電能檢測裝置40 ;其中該電能檢測裝置40,包含有一第二外殼41,且該第二外殼41連接有多個電通接頭42 ;其中上述電通接頭42分別連接至該智能電網10及該用電模塊13 ;並且該電能檢測裝置40檢測由該智能電網10通過上述電通接頭42供應至該用電模塊13的電能;於本實施例中,上述電能檢測裝置40其第一外殼41連接有一第一插頭43 ;且各電力消耗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40進一步包含有一檢測電路板44,且分別電連接至該多個電通接頭42以及該第一插頭43 ;其中該檢測電路板44設置有一電流檢測電路45及一電壓檢測電路46,用以檢測由該智能電網10通過上述電通接頭42供應至該用電模塊13的電能;及前述電能記錄裝置30亦選擇式連結至各電力消耗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40,以接收並儲存由該智能電網10供應的電能信息。由於各電力消耗設備包含有一第一插頭43,故可令前述電能記錄裝置30的第二插頭32選擇式連結至各電力消耗設備中,藉以接收並儲存由該智能電網供應的電能信息;於本實施例中,上述微處理機33進一步接收由該智能電網10通過上述電通接頭42供應至該用電模塊13的電能,且轉換為上述電能紀錄數據,且內建有一用電計算程序,依據上述電能紀錄數據轉換為對價的交易貨幣的金額,並自儲存金額中扣除。此外,請對比參照圖3至圖6所示,由於上述電力產生設備11與上述電力消耗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20、40的結構大致相同;因此,在實際應用上,可先大量製造相同型號的電能檢測裝置20、40,再通過更改該電能記錄裝置30的微處理機33內的發電計算程序或用電計算程序,來達到分別適用的目的。另外,上述電能檢測裝置20、40其各電通接頭22、42依據使用者的需求分別獨立,或是令其多個電通接頭22、42整合為ー單ー電通接頭。由上述結構可知,本實用新型將上述電能當作一種可進行交易的貨幣,其具有流通性及價值性;並且將上述智能電網10當作銀行,用來儲存由個人運動令該供電模塊12所產生的電能信息;因此,使用者可先將該供電模塊12所產生的電能通過各電カ產生設備11供應至上述智能電網10,並由該電能記錄裝置30記錄其電能度數;接著再將該電能記錄裝置30所記錄的電能度數當作貨幣通過各電力消耗設備由上述智能電網10直接供電至在其他用電模塊13上,使得使用者不需另外花費額外的金錢即可使用該用電模塊13 ;是以,藉由自各電カ產生設備上拔離後隨身攜帯的方式,進而方便計總個人使用電カ產生設備所產生電カ的目的;並且再通過插接於電カ消耗設備使用的方式,進ー步達到使用由個人使用電カ產生設備所產生電力的效果。請參照圖7及圖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可攜式微型電錶,其包含有ー電能檢測裝置50,包含有一外殼51,且該外殼51連接有多個電通接頭52 ;其中該電能檢測裝置50檢測流經各電通接頭52的電能;於本實施例中,上述電能檢測裝置50 其第一外殼51連接有一第一插頭53 ;且請參照圖9所示,該電能檢測裝置50進ー步包含有ー檢測電路板54,且分別電連接至該多個電通接頭52以及該第一插頭53 ;其中該檢測電路板54設置有一電流檢測電路55及一電壓檢測電路56,用以檢測流經各電通接頭的電能;及電能記錄裝置60,選擇式連結至該電能檢測裝置50,且包含有ー殼體61 ;其中該電能記錄裝置60接收流經該電能檢測裝置50其各電通接頭52的電能信息,並且將其儲存;於本實施例中,上述電能記錄裝置60其殼體61連接有ー對應上述電能檢測裝置50的第一插頭53的第二插頭62,且令該第二插頭62選擇式插接於該電能檢測裝置50的第一插頭53上;其中該電能記錄裝置60通過該第一插頭53與該第二插頭62接收流經該電能檢測裝置50其各電通接頭52的電能信息;請參照圖10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該電能記錄裝置60進ー步包含有一微處理機63,電連接至該第二插頭62,並接收上述流經該電能檢測裝置50其各電通接頭52的電能信息,並轉換為ー電能紀錄數據;又該微處理機63內建有一發電計算程序及一用電計算程序;其中該發電計算程序將上述電能紀錄數據轉換為對價的交易貨幣,並增加其儲存金額;而該用電計算程序則是依據上述電能紀錄數據扣除其儲存金額;於本實施例中,該微處理機 63 的型號為 Stellaris LM4F120 Series of ARM CortexHMMCUs ;一存儲模塊64,電連接至該微處理機63,且儲存該電能紀錄數據;於本實施例中該存儲模塊64的型號為Infineon TPM-SLD9630TT1. I ;ー顯示模塊65,電連接至該微處理機63,並顯示該電能紀錄數據;於本實施例中,該顯示模塊65的型號為LMC-S4A16 ;及一通信接ロ 66,電連接至該微處理機63,針對該電能紀錄數據進行數據傳輸。此外,該電能檢測裝置50可令其多個電通接頭52整合為單ー電通接頭。再者,亦可將上述第一插頭53換成ー第一通信模塊,以及將上述第二插頭62換成一第二通信模塊;其中該第二通信模塊選擇式連結於該電能檢測裝置的第一通信模塊;以進ー步達到不需令該電能記錄裝置60與該電能檢測裝置50直接接觸,即可讓該電能記錄裝置60接收流經該電能檢測裝置50其各電通接頭52的電能的效果。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通信模塊的型號為TRW-24BUS2-PA,又該第二通信模塊的型號為TWR-WIFI-AR4100。 由上述結構可知,該可攜式微型電錶應用於前述電力產生設備,且其電能檢測裝置50通過該第一插頭53及第二插頭62連接至該電能記錄裝置60,用以將流經各電通接頭52的電能信息儲存至該電能記錄裝置60內;故該可攜式微型電錶於使用時先將該多個電通接頭52分別連接至前述智能電網及前述發電模塊,並由該電能記錄裝置60記錄該發電模塊產生並輸出至該智能電網的電能;之後將該電能記錄裝置60拔離該電能檢測裝置50,再插入另外另一連接有用電模塊的電能檢測裝置50 ;此時,該電能記錄裝置亦記錄該智能電網供給至該用電模塊的電能。因此,使用者可將該電能記錄裝置60通過不特定連結至該電能檢測裝置50的方式,於不特定電力產生設備或是電力消耗設備上使用;如此即能方便計總個人使用電力產生設備所產生的電力,且進一步於電力消耗設備上使用由個人使用電力產生設備所產生電力。
權利要求1.一種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包含 至少ー電カ產生設備,各電カ產生設備電連接並供電至一智能電網,且包含有ー發電模塊及ー電能檢測裝置;其中所述電能檢測裝置,包含有一第一外売,且所述第一外殼連接有多個電通接頭;又上述電通接頭分別連接至所述發電模塊及所述智能電網;並且所述電能檢測裝置檢測由所述發電模塊通過上述電通接頭反饋至所述智能電網的電能;及 ー電能記錄裝置,選擇式連結至各電カ產生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且包含有ー殼體;其中所述電能記錄裝置接收並儲存反饋至所述智能電網的電能信息。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 上述各電カ產生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其第一外殼連接有一第一插頭;及上述電能記錄裝置其殼體連接有ー對應上述電能檢測裝置的第一插頭的第二插頭,且 令所述第二插頭選擇式插接於各電力產生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的第一插頭上;其中該電能 記錄裝置通過所述第一插頭與所述第二插頭接收反饋至該智能電網的電能信息。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能記錄裝置進ー步包含 一微處理機,電連接至該所述ニ插頭,並接收上述由所述發電模塊通過上述電通接頭反饋至所述智能電網的電能信息,並轉換為ー電能紀錄數據; 一用以儲存所述電能紀錄數據的存儲模塊,電連接至該微處理機;及 一用以顯示所述電能紀錄數據的顯示模塊,電連接至所述微處理機。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各電力產生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進ー步包含有ー檢測電路板,且分別電連接至所述多個電通接頭以及所述第一插頭;其中所述檢測電路板設置有用以檢測由所述發電模塊通過上述電通接頭反饋至所述智能電網電能的一電流檢測電路及一電壓檢測電路。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能記錄裝置進ー步包含 一傳輸電能紀錄數據的通信接ロ,電連接至所述微處理機。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 上述各電カ產生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包含有一第一通信模塊;及 上述電能記錄裝置包含有ー對應上述電能檢測裝置的第一通信模塊的第二通信模塊,且令所述第二通信模塊選擇式連結於各電カ產生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的第一通信模塊;其中所述電能記錄裝置通過所述第一通信模塊與所述第二通信模塊接收反饋至所述智能電網的電能信息。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能記錄裝置進ー步包含 一微處理機,電連接至所述第二通信模塊,並接收上述由所述發電模塊通過上述電通接頭反饋至所述智能電網的電能信息,並轉換為ー電能紀錄數據; 一用以儲存所述電能紀錄數據的存儲模塊,電連接至所述微處理機 '及 一用以顯示所述電能紀錄數據的顯示模塊,電連接至所述微處理機。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各電力產生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進ー步包含有ー檢測電路板,且分別電連接至所述多個電通接頭以及所述第一通信模塊;其中所述檢測電路板設置有用以檢測由所述發電模塊通過上述電通接頭供應至所述用電模塊電能的一電流檢測電路及一電壓檢測電路。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能記錄裝置進一步包含 一傳輸電能紀錄數據的通信接口,電連接至所述微處理機。
10.如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進一步包含 至少一電力消耗設備,各電力消耗設備電連接至所述智能電網,且包含有一用電模塊以及一電能檢測裝置;其中所述電能檢測裝置,包含有一第二外殼,且所述第二外殼連接有多個電通接頭;其中上述電通接頭分別連接至所述智能電網及所述用電模塊;並且所述電能檢測裝置檢測由所述智能電網通過上述電通接頭供應至所述用電模塊的電能;· 上述電能記錄裝置亦選擇式連結至各電力消耗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以接收並儲存由所述智能電網供應的電能信息。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 上述各電力消耗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其第一外殼連接有一第一插頭;及 上述電能記錄裝置令所述第二插頭選擇式插接於各電力消耗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的第一插頭上;其中所述電能記錄裝置通過所述第一插頭與所述第二插頭接收由所述智能電網供應的電能信息。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各電力消耗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進一步包含有一檢測電路板,且分別電連接至所述多個電通接頭以及所述第一插頭;其中所述檢測電路板設置有用以檢測由所述智能電網通過上述電通接頭供應至所述用電模塊的電能的一電流檢測電路及一電壓檢測電路。
13.如權利要求7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進一步包含 至少一電力消耗設備,各電力消耗設備電連接至所述智能電網,且包含有一用電模塊以及一電能檢測裝置;其中所述電能檢測裝置,包含有一第二外殼,且所述第二外殼連接有多個電通接頭;其中上述電通接頭分別連接至所述智能電網及所述用電模塊;並且所述電能檢測裝置檢測由所述智能電網通過上述電通接頭供應至所述用電模塊的電能; 上述電能記錄裝置亦選擇式連結至各電力消耗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以接收並儲存由所述智能電網供應的電能信息。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 上述各電力消耗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包含有一第一通信模塊;及 上述電能記錄裝置令所述第二通信模塊選擇式連結於各電力消耗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的第一通信模塊上;其中所述電能記錄裝置通過所述第一通信模塊與所述第二通信模塊接收由所述智能電網供應的電能信息。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各電力消耗設備的電能檢測裝置進一步包含有一檢測電路板,且分別電連接至所述多個電通接頭以及所述第一通信模塊;其中所述檢測電路板設置有用以檢測由所述智能電網通過上述電通接頭供應至所述用電模塊的電能的一電流檢測電路及一電壓檢測電路。
16.如權利要求I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各電力產生設備的多個電通接頭整合為單ー電通接頭。
17.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各電カ產生設備的多個電通接頭整合為ー單ー電通接頭;又各電カ消耗設備的多個電通接頭整合為ー單ー電通接頭。
18.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各電カ產生設備的多個電通接頭整合為ー單ー電通接頭;又各電カ消耗設備的多個電通接頭整合為ー單ー電通接頭。
19.一種可攜式微型電錶,其特徵在於,所述可攜式微型電錶包含 ー電能檢測裝置,包含有一外売,且所述外殼連接有多個電通接頭;其中所述電能檢測裝置檢測流經各電通接頭的電能;及 ー電能記錄裝置,選擇式連結至所述電能檢測裝置,且包含有ー殼體;其中所述電能記錄裝置接收流經所述電能檢測裝置其各電通接頭的電能信息,並且將其儲存。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可攜式微型電錶,其特徵在於 上述電能檢測裝置的第一外殼連接有一第一插頭;及 上述電能記錄裝置的殼體連接有ー對應上述電能檢測裝置的第一插頭的第二插頭,且令所述第二插頭選擇式插接於所述電能檢測裝置的第一插頭上;其中所述電能記錄裝置通過所述第一插頭與所述第二插頭接收流經所述電能檢測裝置各電通接頭的電能信息。
21.如權利要求20所述的可攜式微型電錶,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能記錄裝置進ー步包含 一微處理機,電連接至所述第二插頭,並接收上述流經所述電能檢測裝置其各電通接頭的電能信息,並轉換為ー電能紀錄數據; 一用以儲存所述電能紀錄數據的存儲模塊,電連接至所述微處理機 '及 一用以顯示所述電能紀錄數據的顯示模塊,電連接至所述微處理機。
22.如權利要求21所述的可攜式微型電錶,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能檢測裝置進ー步包含有ー檢測電路板,且分別電連接至所述多個電通接頭以及所述第一插頭;其中所述檢測電路板設置有用以檢測流經各電通接頭的電能的一電流檢測電路及一電壓檢測電路。
23.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可攜式微型電錶,其特徵在於 上述電能檢測裝置包含有一第一通信模塊;及 上述電能記錄裝置包含有ー對應上述電能檢測裝置的第一通信模塊的第二通信模塊,且令所述第二通信模塊選擇式連結於所述電能檢測裝置的第一通信模塊;其中所述電能記錄裝置通過所述第一通信模塊與所述第二通信模塊接收流經所述電能檢測裝置其各電通接頭的電能信息。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可攜式微型電錶,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能記錄裝置進ー步包含 一微處理機,電連接至所述第二通信模塊,並接收上述流經所述電能檢測裝置其各電通接頭的電能,並轉換為ー電能紀錄數據; 一用以儲存所述電能紀錄數據的存儲模塊,電連接至所述微處理機 '及 一用以顯示所述電能紀錄數據的顯示模塊,電連接至所述微處理機。
25.如權利要求24所述的可攜式微型電錶,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能檢測裝置進一步包含有一檢測電路板,且分別電連接至所述多個電通接頭以及所述第一通信模塊;其中所述檢測電路板設置有用以檢測流經各電通接頭的電能的一電流檢測電路及一電壓檢測電路。
26.如權利要求19至25中任一項所述的可攜式微型電錶,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能檢測裝置令其多個電通接頭整合為一單一電通接頭。
27.如權利要求21或24所述的可攜式微型電錶,其特徵在於,所述電能記錄裝置進一步包含 一傳輸電能紀錄數據的通信接口,電連接至所述微處理機。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個人化電能資源管理系統及其可攜式微型電錶,其中該可攜式微型電錶包含有一連接有多個電通接頭的電能檢測裝置及一選擇式連結至該電能檢測裝置的電能記錄裝置;其中該電能檢測裝置檢測流經各電通接頭的電能;又該電能記錄裝置接收並且儲存流經該電能檢測裝置其各電通接頭的電能信息;由於該可攜式微型電錶的多個電通接頭記錄流經各電通接頭的電能,故可藉以記錄電能,特別是饋電至智能電網的電能記錄;又由於該電能記錄裝置選擇式連結至該電能檢測裝置,故可重複地在不特定電力產生設備使用。
文檔編號G01R11/00GK202661494SQ20122034415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6日
發明者姚立和 申請人:姚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