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藥的注意事項 器皿選擇很重要!
2025-07-22 14:42:10
煎服中藥在治療很多常見疾病的時候要比吃西藥更加安全有效,無副作用。然而中藥的煎熬是很有講究的,不僅火候很重要,煎藥用的器皿也很重要,常見的煎中藥的器皿是陶瓷砂鍋。很多人家裡沒有專門煎中藥的陶瓷砂鍋,就問可以用不鏽鋼鍋代替嗎?下面就讓小編來為您解答。
煎中藥用什麼器皿
煎中藥的器皿會決定你的中藥是不是發揮了最大的功效,亂用器皿容易與中藥裡的多種化學成分發生反應,降低藥效,甚至還可能產生毒副作用。所以,器皿的選擇很重要!來看看下面這些器皿的利弊。
陶瓷砂鍋:因為它的性質穩定,不容易與藥物起化學反應,另外,它傳熱慢、受熱勻,不容易糊鍋,而且價格便宜,所以選用陶瓷製的砂鍋、瓦罐是最方便實用的。
不鏽鋼鍋:傳熱太快,煎藥時要經常攪拌,否則藥材黏在鍋壁,稍不留神就容易煳鍋。不過,除了這個缺點,不鏽鋼鍋還是不錯的備選對象。
鋁鍋、鐵鍋:煎藥的問題可就多了,因為鋁、鐵是活潑元素,容易與中藥裡的多種化學成分發生反應,降低藥效,甚至還可能產生毒副作用。如果中藥處方中有一些酸性或鹼性較強的藥物,如烏梅、山楂、五味子、木瓜、硼砂等,最好不用鋁製器具來煎藥。 因為鋁、鐵可以與中藥中的鞣質起反應,生成鞣酸鋁、鞣酸鐵,產生黑綠色沉澱,服用後引起噁心、嘔吐。
鋁、鐵還可能與黃芩、葛根、補骨脂中所含的黃酮類成分,或與大黃、何首烏中的蒽醌類化合物生成難溶性的絡合物,有些絡合物被人體吸收後,蓄積在肝、腎、腦等組織中,會產生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鋁、鐵還會與硃砂等含重金屬的中藥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有毒的游離汞。每種中藥裡都含有幾十種乃至上百種化合物,用鋁鍋、鐵鍋熬藥時可能發生無法計數的化學反應。銅製器具也不行,古人歷來不主張用來煎藥,因為銅會導致人體中毒。
沙鍋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鹽,化學性質穩定,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藥時水分不容易蒸發,是煎藥的首選。
如何選擇一個優質砂鍋
一看顏色:優質的砂鍋顏色大多是白色的,因為白色的陶器中富含氧化鐵成分比較多,人工添加的色素含量比較少,相對來說雜質就比較少。這樣的加熱以後不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比較適合用來烹調食物。
二看陶質:優質的砂鍋表面光亮均勻,沒有突出的砂粒,摸著比較光滑、細膩,不粗糙。因其在製作的過程當中攪拌的比較均勻,所以不易開裂。如果砂鍋表面不夠光滑,觸摸時有粗糙感,說明陶土攪拌得不均勻。
煎中藥的注意事項
1、煎藥器具的選用
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係。現在仍是以砂鍋為好,因為砂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其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鏽鋼鍋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鐵鍋,銅鍋,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
2、煎藥的加水量
煎藥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湯劑的質量。加水少了,會造成藥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藥液多,病人服藥時很不方便。 中藥材因其質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別也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藥物,質地疏鬆其體積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質地堅實其體積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葉,全草類藥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礦物類,貝殼類藥物,加水量就少一些。
3、煎藥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過藥面,浸透後再煎煮,則有效成分易於煎出。一般浸泡30分鐘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據藥材自身質地的輕重和季節、溫度的差異分別對待。花、草、葉可浸20分鐘;根莖、種子、果實及礦石、甲殼類藥材宜浸泡30~60分鐘。總之以藥材浸透為準。
4、煎藥用水的選擇
水是煎煮中藥湯劑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選用潔淨的冷水,如自來水、井水、蒸餾水等。用水量應視藥物的重量、體積、吸水能力、煎煮時間、火候及所需的 藥量等因素來決定,一般以水漫過藥物半寸左右為宜。
總結:煎中藥一定要選用陶瓷砂鍋,不要為了省事選用其他器皿,會影響藥效的,還有就是不同藥物煎服的注意事項都不盡相同,要向中醫醫師詳細詢問煎藥時的火候、用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