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在全室溫下製備低壓雙電層ito透明薄膜電晶體的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10-24 10:40:17
專利名稱:一種在全室溫下製備低壓雙電層ito透明薄膜電晶體的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金屬氧化物TFT的製備工藝,特別是全室溫下製備底柵結構的低壓雙電層ITO透明薄膜電晶體的工藝。
背景技術: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小組對全室溫下製備的TFT有著很大的興趣。自從2005年,Fortunato等人在全室溫條件下製備出性能很好的TTFT器件,其飽和遷移率達到27cm2/Vs,閾值電壓為19V,開關比大於105,全室溫條件下製備的器件,性能已經比較理想,閾值電壓有待於優化。對於改善器件的性能,採用非晶氧化物作為溝道層也是一種方法。由於非晶態的薄膜比多晶態的薄膜少了晶界的散射,從而可以提高溝道層的載流子遷移率。Hsieh等人通過減小ZnO薄膜的厚度(從60nm到IOnm),使其從多晶態變為為非晶態。同時採用等離子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法,沉積了 50nm的SiNx薄膜作為柵介質層,磁控濺射ITO作為柵和源、漏電極,且製備了頂柵和底柵兩種結構的TFT。頂柵結構的TFT性能很好,其遷移率和開關比分別達到了 25cm2/Vs和107且TTFT在可見光波長範圍的透光率均大於80%。Song等報導了全室溫下採用全射頻磁控濺射工藝製備的非晶銦鋅氧化物(a-1Z0)TTFTo採用射頻磁控濺射法製備IZO溝道層、IZO柵以及源、漏電極,通過調節氧壓來控制IZO的電阻率。柵介質為IOOnm的ΑΙΟχ,也是由射頻濺射方法製備的。器件的閾值電壓,開關比和飽和遷移率分別達到了 1.1V,IO6和0.53cm2/Vs並且器件的透光率在可見光範圍達到了 80%。除了以上描述的比較有代表性的結果外,還有不少關於化學鍍膜方法和噴墨列印方法製作的TFT以及納米線溝道TFT的報導,不過由於這些器件的場效應遷移率普遍不高或者不適合產業化生產,這裡就沒有做過多的研究。從TFT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溝道材料,柵絕緣層材料,不同結構以及不同的製備工藝等多種多樣的TFT,最終人們都在尋找性能最佳且易於產業化的TFT,其中金屬氧化物TFT在未來的應用前景最廣闊。
發明內容
本發明涉及一種薄膜電晶體的製備工藝,特別是底柵結構的低壓雙電層ITO透明薄膜電晶體的製備工藝,包括:清潔襯底步驟;製備柵極步驟,分別用丙酮和乙醇進行超聲波清洗10分鐘,除去矽片上的有機物和油跡,再用去離子水把殘留在矽片上的丙酮和乙醇清洗掉,最後在80°C乾燥箱內烘乾;製備絕緣層步驟,把處理好的矽片放入PECVD的真空室內,用機械泵和羅茨泵把真空室的氣壓抽至IOPa以下,通入的反應氣體為氧氣和矽烷,同時通入惰性氣體氬氣作為保護氣體以及電離氣體;
ITO溝道層的沉積步驟,在沉積好介孔SiO2的襯底上,採用射頻磁控濺射沉積ITO溝道層,濺射時的本底真空為3X10_3Pa,極限真空為lX10_5Pa,濺射氣體為氧氣和氬氣的混合氣體,其中O2的流量佔總氣流的6%至10%,工作氣壓為0.5pa,濺射功率為100W ;源、漏極的製備步驟,用掩模法,採用射頻磁控濺射沉積完成的,濺射時的本底真空為3 X10_3Pa,極限濺射氣體為氬氣,工作氣壓為0.5pa,濺射功率為100W。上述製備絕緣層步驟、ITO溝道層的沉積步驟以及源、漏極的製備步驟均在室溫下進行。上述絕緣層步驟中,其中矽烷和氧氣的比例為5: 18seem,沉積的總氣壓和時間分別為25pa和I小時,射頻功率為150W。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具有底柵結構的低壓雙電層ITO透明薄膜電晶體的製備工藝,包括:清潔襯底步驟;製備柵極步驟,分別用丙酮和乙醇進行超聲波清洗10分鐘,除去矽片上的有機物和油跡,再用去離子水把殘留在矽片上的丙酮和乙醇清洗掉,最後在80°C乾燥箱內烘乾。本發明中所用的矽片為導電性較好的,可以做為柵極使用的。製備絕緣層步驟,把處理好的矽片放入PECVD的真空室內,用機械泵和羅茨泵把真空室的氣壓抽至IOPa以下,通入的反應氣體為氧氣和矽烷,同時通入惰性氣體氬氣作為保護氣體以及電離氣體。其中矽烷和氧氣的比例為5: 18seem(體積流量單位,標況毫升每分),沉積的總氣壓和時間分別為25pa和I小時,射頻功率為150W。這個過程中是在室溫情況下完成的,實驗結束之後可以取出被沉積了介孔SiO2的樣品。ITO溝道層的沉積步驟,在沉積好介孔SiO2的襯底上,採用射頻磁控濺射沉積ITO溝道層,濺射時的本底真空為3X10_3Pa,極限真空為lX10_5Pa,濺射氣體為氧氣和氬氣的混合氣體,其中O2的流量佔總氣流的6%至10%,工作氣壓為0.5pa,濺射功率為100W。溝道的膜厚取決於時間,一般濺射5-8分鐘就差不多為50nm厚。此過程也是在室溫下進行的,實驗結束之後可以將樣品取出。源、漏極的製備步驟,用掩模法,採用射頻磁控濺射沉積完成的,濺射時的本底真空為3X10_3Pa,極限濺射氣體為氬氣,工作氣壓為0.5pa,濺射功率為100W。源、漏電極一般濺射15分鐘左右。此過程也是在室溫下進行的,實驗結束之後可以將樣品取出。以上步驟都完成,基於介孔SiO2的ITO薄膜電晶體就製備完了。隨著氧氣含量的增加,器件的飽和遷移率、亞閩值擺幅、閾值電壓和開關電流比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變化最明顯的是器件的閾值電壓,隨著氧氣含量的增加,器件的閾值電壓從負向移動到正向,器件的工作模式也從耗盡型向增強型轉變。並且,隨著氧氣含量的增加,ITO TTFT的透光率也隨之增加。總的來說,當氧氣含量達到50%時,器件的平均透光率達到了 80%,遷移率也達到了最大值136.6cm2/Vs,其他方面的性能也非常好。另外,當ITO TTFT在空氣中放置時,放置的時間對器件的電學性能也有很大的影響。隨著器件在空氣中放置的時間增加,器件的工作電壓會隨之增加;器件的閾值電壓向正向漂移,從負值到正值,變化量在0.6V左右;器件的開關比變小,大概在一個數量級左右;器件的飽和遷移率減小了,從22.1cm2/Vs 減小到4.8cm2/Vs。
權利要求
1.一種底柵結構的低壓雙電層ITO透明薄膜電晶體的製備工藝,其特徵在於,包括: 清潔襯底步驟; 製備柵極步驟,分別用丙酮和乙醇進行超聲波清洗10分鐘,除去矽片上的有機物和油跡,再用去離子水把殘留在矽片上的丙酮和乙醇清洗掉,最後在80°c乾燥箱內烘乾; 製備絕緣層步驟,把處理好的矽片放入PECVD的真空室內,用機械泵和羅茨泵把真空室的氣壓抽至IOPa以下,通入的反應氣體為氧氣和矽烷,同時通入惰性氣體氬氣作為保護氣體以及電離氣體; ITO溝道層的沉積步驟,在沉積好介孔Si02的襯底上,採用射頻磁控濺射沉積ITO溝道層,濺射時的本底真空為3X10-3Pa,極限真空為lX10-5Pa,濺射氣體為氧氣和氬氣的混合氣體,其中02的流量佔總氣流的6%至10%,工作氣壓為0.5pa,濺射功率為100W ; 源、漏極的製備步驟,用掩模法,採用射頻磁控濺射沉積完成的,濺射時的本底真空為3X10-3Pa,極限濺射氣體為氬氣,工作氣壓為0.5pa,濺射功率為100W。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電晶體的製備工藝,其特徵在於,上述製備絕緣層步驟、ITO溝道層的沉積步驟以及源、漏極的製備步驟均在室溫下進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電晶體的製備工藝,其特徵在於,上述絕緣層步驟中,其中矽烷和氧氣的比例為5: 18seem,沉積的總氣壓和時間分別為25pa和I小時,射頻功率為 150W。
全文摘要
一種底柵結構的低壓雙電層ITO透明薄膜電晶體的製備工藝,包括清潔襯底步驟;製備柵極步驟;製備絕緣層步驟;ITO溝道層的沉積步驟;源、漏極的製備步驟。上述製備絕緣層步驟、ITO溝道層的沉積步驟以及源、漏極的製備步驟均在室溫下進行。
文檔編號H01L21/336GK103107093SQ20121059752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7日
發明者紀成友, 劉志龍 申請人:青島紅星化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