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相聲八德是哪八德,相聲八德哪個最強

2023-10-13 01:09:54 4

  從以前就一直聽說相聲八德,一直以為是相聲中的道德方面問題。到最後才知道原來相聲八德是在相聲界中鼎鼎有名的八位大師。那麼在相聲八德中,哪個是最強的呢?讓我們一起到戲曲大全看看吧!

  相聲八德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活躍於京津一帶著名的八位相聲大師。

  馬德祿(馬三立的父親,高壽亭、郭榮起的師父),師從春長隆;幼年刻苦攻書,具有一定文化素養,十三歲時隨恩緒學藝,後拜春長隆為師,長期在京津一帶演出,深受觀眾歡迎。曾與焦德海、裕德隆、周德山、張壽臣、焦少海等共同開闢相聲場地,以穩健、細緻、嚴實、諧趣的藝術特點在同行中獲得了很高的威望。一九二零年前後為李德鍚捧哏,頗為李所倚重,曾說「我有幾塊活是德祿給捧起來的」。

  周德山又名瑞山(馬三立的師父),藝名周蛤蟆,師從範有緣;周德山,又名瑞山,藝名「周蛤蟆」,著名相聲大師,「相聲八德」之一。師承相聲前輩範長利,人稱「老範爺」。周德山的師爺就是相聲界大名鼎鼎的朱紹文。周德山對相聲界最大的貢獻,就是培養了馬三立等一批著名相聲大師,把相聲由原來撂地攤兒賣藝的營生帶進了劇場,開闢了中國相聲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代表作品有《八扇屏》、《圓謊》等。

  裕德隆,德字輩大師兄,藝名瞪眼玉子,師從富有根;焦德海(張壽臣、朱闊泉、常連安的師父)師從徐有祿;焦德海(1878~1935年7月31日),男,北京人,中國相聲藝人。幼年時學唱竹板書,後改行說相聲,拜徐有祿、魏昆志為師。與李德鍚合作,在京、津一帶演出,還與劉寶全、白雲鵬、德壽山等名家同臺獻藝。他善於吸取各家之長,在相聲內容及語言淨化等方面多有貢獻。他的相聲藝術特色是活路寬,能說近200段傳統相聲。

  劉德智(郭啟儒的師父)師從徐有祿;

  劉德智他早年即在御膳房當差,為人機警。後清室遜位,他為求生計,便投在徐有祿門下,作為盧德俊帶拉培養的師弟,學說相聲。年輕時與焦德海合作在北京天橋等處「撂地」說相聲,並曾在觀音寺青雲閣獻藝,當時有很多喜慶堂會也請他倆演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還為百代公司灌制過相聲唱片,是為當時活躍於京津一帶著名的「相聲八德」之一。

  李德鍚藝名萬人迷(馬桂元的師父),師從恩緒;幼年從祖父萬人迷李廣義學說相聲,人稱「小萬人迷」,祖父逝世後承藝名為「萬人迷」。十歲時拜恩緒(後改名恩培)為師,在天橋水心亭說相聲,以「小孩哏」在聽眾中享有聲譽。十五歲拜徐有祿為師,在單口表演方面頗受教益,後又拜桂禎(藝名富有根)為師,學到一些文字遊戲內容的段子。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起在天橋市場爽心園前邊撂地演出,後進入四海昇平等雜耍園子演出,漸漸紅遍京城。光緒三十二年肅親王善耆任九門提督後,下令禁止相聲演出,李德鍚流浪到保定等地獻藝。

  清宣統二年(1910)善耆離任後才回到北京。民國初年,李德鍚在北京石頭胡同四海昇平茶社演出時,京劇名家楊小樓、龔雲甫等,常來聽他說單口相聲。他有四句定場詩自贊說:「滑稽昔說東方朔,後世遺傳賈鳧西,由清末迨及民國,稱王唯我萬人迷。」

  李德祥(馬壽巖的師父)師從恩緒;

  張德全藝名張麻子,師承恩緒。

  【結束語】相聲是現在流行的一種綜藝。在綜藝節目上,我們總是能看到不少的小品,而且現在的小品形式多樣化,讓人實在愛不釋手。

你可能也喜歡: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滿族有多少人口,滿族的分布情況
戲曲大全:評劇唱腔的發展歷史簡介
戲曲大全之評劇的藝術特點

同类文章

湖南衛視2020片單出爐 流量和實力齊頭並進

  湖南衛視向來都是衛視臺的領軍人物,推出了不少受到廣大觀眾喜愛的好劇,而最近,湖南衛視2020招商大會舉行,2020年的影視劇片單也出爐了。從這份片單來看,既有新進的流量小生的劇,也有頗具爆款的實力劇,可謂是流量和實力兩頭抓,顯示出湖南衛視的野心!下面我們一起去戲劇文化那裡看看這份片單吧!  金鷹

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是很膾炙人口的經典劇種之一,發源於浙江,又有紹興文戲之稱,以唱為主,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廣泛的群眾基礎,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劇目。本期的越劇文化帶你瞧一瞧關於浙江越劇的由來,浙江越劇的特點。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漢族五大戲曲種類之一,是目前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

廬劇文化之《五女拜壽》劇情簡介

  廬劇《五女拜壽》講述的是楊繼康被株連削職為民後,爭先恐後拜壽的五個女兒只有被嫌棄的養女願意收留題目,後楊繼康沉冤得雪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廬劇文化中具體看看《五女拜壽》的劇情吧。  明代嘉靖年間,戶部侍郎楊繼康,因對嚴嵩專橫擅權深為不滿,欲告老還鄉。在他六十壽誕之期,眾女兒女婿均奉厚禮進

廬劇文化之《老先生討學錢》唱詞

  廬劇,安徽省傳統地方戲主要劇種之一。是在大別山一帶的山歌、淮河一帶的花燈歌舞的基礎上吸收了鑼鼓書(門歌)、端公戲、嗨子戲的唱腔發展而成的。接下來,廬劇文化要介紹的是《老先生討學錢》的唱詞,一起去看看吧。  老先生:巍巍乎啊欠起身蕩蕩乎走出門庭  一路走來一路行來來往往都是人  家家都把那年來過小

戲曲文化說,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京韻大鼓是在清末由河北省滄州、河間一帶流行的木板大鼓經藝人改革後發展而來。木板大鼓傳入天津、北京後,劉寶全改以北京的語音聲調來吐字發音,吸收石韻書、馬頭調和京劇的一些唱法,創製新腔,專唱短篇曲目。本期的為大家介紹下京韻大鼓的板式特點。  木板大鼓發展成京韻大鼓後,伴奏樂器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三

眉戶戲文化傳承:刺目勸學的劇情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關於考取狀元的典故不少,其故事情節或讓人深受鼓舞,或讓人義憤填膺,或唏噓不已。今天,要介紹的眉戶戲劇目之一《刺目勸學》,也與考取狀元相關,那麼,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吧。  《刺目勸學》也叫《曲江歌女》又名《曲江打子》。故事發生在唐代曲江池畔,見文於唐白行簡李娃傳。  唐、常州

京韻大鼓名家有誰,及其代表作

  京韻大鼓清末民初形成並流行於北京、天津地區。由當時的鼓書藝人劉寶全等把原用河北語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語音演唱,廣泛吸收京劇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間曲調創製新腔,並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樂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傳至今的京韻大鼓。且看本期的。  京韻大鼓有以劉寶全、白雲鵬、張小軒為代表

蘇州彈詞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有些事,有機會做的時候,就去做,別等沒機會了,再去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有機會珍惜的時候,就去珍惜,別等失去了,再去把握,就沒意義了。」  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蘇州評彈伴奏樂器,必不可缺的兩個。  小三弦:  三弦:又稱「弦子」,中國漢族傳統彈撥樂器,其他少數民族受漢族文化影響,也

一步一個腳印,淮海戲發展歷程

  淮海戲,江蘇省傳統地方戲曲劇種。2008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關於淮海戲的發展歷程吧,看它是如何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1、正式定名  淮海戲曾在民間稱為「小戲」,與柳琴戲、泗州戲同源於「拉魂腔」,因流行於淮海地區,曾稱"淮海小戲",19

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山西的北路梆子,在山西的戲曲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當然在不可替代的價值裡,就有創造價值的人,本期梆子戲文化,讓我們一起來看卡北路梆子賈桂林人物生平介紹。  戲劇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二、三、四屆理事,山西分會二屆理事、三屆副主席、四屆名譽主席,山西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二、三、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