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0 19:45:54 3
專利名稱: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碼頭起吊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安全保護的 鉤軌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全球造船業的復甦,用於造船修船業的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需求量也不 斷增長。由於受浮塢船體尺寸的限制,安裝於浮塢上的門座起重機的軌距遠小
於基距,且軌距值較小,通常僅為3 5米,故起重機的危險傾覆線為一側軌 道,即起重機垂直於軌道方向的抗傾覆穩定性較差。同港口起重機類似,浮塢 起重機非工作狀態的防風抗臺安全設施有防風拉索及大車錨定等裝置,其非工 作狀態的安全保護措施是充分並可靠的。基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結構及工作環境 的特殊性,如浮塢的壓載不均勻、浮塢自身的橫向搖擺、浮塢同碼頭或其它船 只的撞擊、突發大風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安裝在浮塢上的門座起重機的工作穩定 性,其工作狀態的安全性比較令人擔心,因此有必要特別加裝一種起安全保護 作用的鉤軌裝置,以確保工作時的整機穩定性。
鉤軌裝置在起重機上屬於一種附屬性的安全保護裝置, 一般廠家在這方面 的研製工作尚不深入。目前起重機上常見的鉤軌裝置的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 這種鉤軌裝置結構簡單、製作方便,但存在著不能很好地適應軌道誤差的缺點。
參見圖1,現有技術的鉤軌裝置安裝在軌道35上,包括支架31、銷軸 32、螺栓副33以及鉤板34。該裝置的結構為兩件鉤板34穿過兩根銷軸32 後固定在支架31上,鉤板34間採用螺栓副33聯接。這種結構的鉤軌裝置一 旦安裝到位後,鉤板34的高度位置(即垂直位置)是不能調整的。在設計制 作中,若鉤板34上的軌道35穿越孔開設得較大,即鉤板34同軌道35間的上 下間隙過大,當發生意外時,鉤板34抬起鉤住軌道35的時間延後,需要克服 的起重機傾覆的動能增大,相應所需的鉤軌裝置的尺寸較大;同時,由於鉤板34鉤住軌道35的時間延後,大車行走輪踏面甚至輪緣可能已脫離軌道35。當 使起重機傾覆的意外因素消除後,行走機構復位落軌時,輪緣有可能落在軌道 35踏面上,這樣極不安全。反之,若鉤板34上的軌道35穿越孔開設得較小, 即鉤板34同軌道35間的上下間隙過小,因軌道35高低不平,在隨起重機大 車運行時鉤板34可能同軌道35接觸。另外,鉤板34的水平位置是可沿銷軸 32軸向滑動調節的,但這種調節是靠同軌道35的碰擦推動來實現的,為滑動 摩擦,摩擦力大,可靠性差。因此,大車往復行走過程中,鉤板34同軌道35 垂直及水平方向不斷接觸並相對運動,引起鉤軌裝置同軌道35間較多的滑動 摩擦和聲響,使鉤軌裝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大降低。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鉤軌裝置所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任務是提供一種改進 的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它加裝於門座起重機上,防止起重機意外 的傾覆,起到安全保護的作用,並能確保工作時的整機穩定性。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一種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沿軌道設置在行走機構平衡梁的底 部,它包括
一拉板,剛性連接行走機構底部;
一聯板,鉸接於拉板底部;該聯板底部設有數個沿軌道滾動的走輪;以及 至少一對鉤板,沿軌道對稱地設置在聯板兩側,該鉤板的平面方向垂直於 軌道的長度方向,鉤板分別鉤住軌道兩側的軌道鄂部;所述每個鉤板的至少一 側設有兩樞接耳,樞接耳樞接一沿軌道的側面滾動的水平導輪。 本發明釆取以下進一步技術措施
所述聯板沿軌道長度方向分別設置兩對鉤板,同側鉤板的相背面各設置一 水平導輪。
所述鉤板通過螺栓副與聯板連接。 所述水平導輪通過一偏心軸與樞接耳連接。
所述聯板通過一樞接軸及卡板與位於拉板底部的一樞接孔連接。 所述樞接孔為一長腰形孔。
4所述聯板的沿軌道長度方向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支座,走輪與支座樞接。
所述聯板的沿軌道長度方向的一端設有一單片支座,該單片支座與固定在
行走機構臺車上的兩個拉耳通過一帶孔銷鉸接。
所述單片支座與固定在行走機構臺車上的兩個拉耳之間為軸向大間隙配合。
所述鉤板與軌道之間的水平間距大於水平導輪與軌道之間的水平間距。 本發明由於採用了以上技術方案,使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 積極的效果-
1、 本發明的鉤軌裝置的下部通過走輪坐落在軌道上,上拉點為垂直方向 浮動結構,可以適應軌道高度方向(即垂直方向)上的不平度和偏斜等誤差。
拉板採用垂直方向長腰形孔結構,鉤板上的軌道穿越孔根據軌道相關部分 的輪廓尺寸適當增加間隙餘量。鉤軌裝置通過前拉點的推拉隨起重機沿軌道前 後方向運行,當行走到軌道高低不平處時,整套鉤軌裝置的活動部分繞前拉點 上下擺動,走輪始終落在軌道上;同時上拉點處的樞接軸帶著聯板沿拉板的長 腰形孔上下移動。因為鉤板相對於走輪的位置是固定的,鉤板同軌道間的上下 間隙不隨軌道的高低不平而變動,在起重機正常工作行走時,鉤板同軌道間的 上下面始終沒有接觸。
2、 本發明採用水平導輪導向,軌道水平方向誤差可得到有效適應。 鉤軌裝置對稱布置有四個水平導輪,導向明確。水平導輪同軌道側面的摩
擦為滾動摩擦,阻力及聲響均較小。水平導輪同軌道間的水平間隙取等同於鉤 軌裝置安裝處前後臺車鉸軸間距長度的軌道的水平誤差值,並適當增加安全餘 量。鉤板同軌道間的水平間隙大於水平導輪同軌道間的水平間隙,這樣可以保 證起重機正常工作行走時,鉤板同軌道間的左右面始終沒有接觸。
水平導輪的安裝軸是一根偏心軸,初次安裝時偏心量取值為零。根據鉤軌 裝置隨起重機大車行走機構的實際試運行情況,調整軸的偏心量以獲得水平導 輪同軌道間的合適的水平間隙。當起重機投產運行一段時間,水平導輪會有一 定的磨損,同樣可通過調整軸的偏心量以獲得水平導輪同軌道間的合適的水平 間隙。
3、 本發明的前拉點為左右方向浮動結構。前拉點處的單片支座同帶孔銷之間採用直徑方向大間隙配合,包括單片支 座在內的鉤軌裝置的活動部分可繞帶孔銷上下擺動以適應軌道高低不平。單片 支座同雙片拉耳間不設定位隔圈,並且單片支座同拉耳間的左右間隙大於水平 導輪同軌道間的水平間隙,使得單片支座在雙片拉耳內可以左右滑動,以適應 軌道水平誤差的要求。
圖1是現有技術的鉤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按圖l所示的側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一種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的局部放大圖,圖中水平向箭頭表示起重機前後行走方向。 圖5是按圖4所示的側視圖,圖中水平向箭頭表示軌道水平誤差方向,圖 中垂直向箭頭表示軌道垂直誤差方向。
圖6是圖4中的A — A剖視圖,圖中垂直向箭頭表示鉤軌裝置左右移動方向。
圖7是圖3鉤軌裝置中的樞接孔的細部結構示意圖,圖中垂直向箭頭表示 鉤軌裝置上下移動方向。 附圖標號
現有技術中31為支架,32為銷軸,33為螺栓副,34為鉤板,35軌道。 本發明中1為拉板,2為聯板,3為走輪,4為鉤板,5為樞接耳,6為 水平導輪,7為螺栓副,8為樞接孔,9為拉耳,IO為支座,ll為單片支座, 12為開口銷,13為帶孔銷,14為軸承,18為樞接軸及卡板,其中181為上拉 點樞接軸及卡板,182為走輪樞接軸及卡板,183為水平導輪樞接軸及卡板, 20為行走機構平衡梁,21為軌道,22為行走機構臺車,23為前拉點,24為上 拉點,25為軸向大間隙配合,26為直徑方向大間隙配合,M為偏心量。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3 7來具體介紹本發明的一種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 裝置的一個較佳實施例。參見圖3至圖5,本發明是一種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它安裝
位於行走機構兩臺臺車22之間,沿軌道21安裝設置在行走機構平衡梁20的底部。
本發明的鉤軌裝置由拉板1、聯板2、走輪3、鉤板4、樞接耳5、水平導 輪6、螺栓副7、樞接孔8、樞接軸及卡板18、拉耳9、支座10、單片支座ll、 開口銷12、帶孔銷13以及軸承14組成。
其中,拉板1焊接在行走機構平衡梁底部。聯板2鉸接於拉板1底部,在 聯板2底部安裝兩個沿軌道21滾動的走輪3。兩個走輪3採用定軸式安裝,即 走輪3通過軸承14安裝在樞接軸上,樞接軸用卡板分別固定在支座10上,如 圖4中表示了走輪3、支座10、走輪樞接軸及卡板182等零部件的安裝位置。 兩對鉤板4沿軌道21長度方向分別對稱地設置在聯板2兩側,該鉤板4的平 面方向垂直於軌道21的長度方向,鉤板4分別鉤住軌道21兩側上端的軌道鄂 部。
在同側鉤板4的相背面上焊接兩個樞接耳5,樞接耳5通過一偏心軸樞接 一沿軌道21的側面滾動的水平導輪6。四個水平導輪6採用定軸式安裝,即輪 子通過軸承14安裝在樞接軸上,樞接軸用卡板固定在四個樞接耳5上,可參 見圖4中所示的水平導輪6、樞接耳5、水平導輪樞接軸及卡板183等零部件 的安裝位置。
本發明由於採用水平導輪6導向,軌道水平方向誤差可得到有效適應。鉤 軌裝置對稱布置有四個水平導輪6,導向明確。水平導輪6同軌道側面的摩擦 為滾動摩擦,阻力及聲響均較小。水平導輪6同軌道間的水平間隙取等同於鉤 軌裝置安裝處前後臺車鉸軸間距長度的軌道的水平誤差值,並適當增加安全餘 量。鉤板4同軌道間的水平間隙大於水平導輪6同軌道間的水平間隙,這樣可 以保證起重機正常工作行走時,鉤板4同軌道的左右面始終沒有接觸。水平導 輪6的安裝軸是一根偏心軸,初次安裝時偏心量取值為零。根據鉤軌裝置隨起 重機大車行走機構的實際試運行情況,調整軸的偏心量以獲得水平導輪6同軌 道間的合適的水平間隙。當起重機投產運行一段時間,水平導輪6會有一定的 磨損,同樣可通過調整軸的偏心量以獲得水平導輪6同軌道間的合適的水平間 隙。
7在聯板2的沿軌道長度方向的兩端分別焊接安裝一個支座10,走輪3樞接
在支座10下部。走輪3上均安裝有軸承14。四個鉤板4分兩組分別通過螺栓 副7與聯板2連接。
參見圖6,在聯板2的長度方向的一端安裝一單片支座11,該單片支座ll 與固定在行走機構臺車22上的兩個拉耳9通過一帶孔銷13以及兩個開口銷12 鉸接。單片支座11與固定在行走機構臺車22上的兩個拉耳9之間為軸向大間 隙配合25,作為鉤軌裝置的前拉點23。
由於前拉點23處的單片支座11同帶孔銷13之間採用直徑方向大間隙配 合26,包括單片支座11在內的鉤軌裝置的活動部分可繞帶孔銷13上下擺動以 適應軌道高低不平。單片支座11同雙片拉耳9間不設定位隔圈,並且單片支 座11同拉耳9間的左右間隙大於水平導輪6同軌道間的水平間隙,使得單片 支座11在雙片拉耳9內可以左右滑動,以適應軌道水平誤差的要求。
聯板2通過一樞接軸及卡板181與拉板1底部的一樞接孔8連接。參見圖 7,該樞接孔8為一長腰形孔,作為本裝置的上拉點24。
鉤軌裝置的下部通過走輪3坐落在軌道21上,上拉點24為垂直方向浮動 結構,可以適應軌道21高度方向(即垂直方向)上的不平度和偏斜等誤差。
拉板1採用垂直方向長腰形孔結構,鉤板4上的軌道21穿越孔根據軌道 21相關部分的輪廓尺寸適當增加間隙餘量。鉤軌裝置通過前拉點23的推拉隨 起重機沿軌道前後方向運行,當行走到軌道高低不平處時,整套鉤軌裝置的活 動部分繞前拉點23上下擺動,走輪3始終落在軌道上;同時上拉點24處的樞 接軸帶著聯板2沿拉板1的長腰形孔8上下移動。因為鉤板4相對於走輪3的 位置是固定的,鉤板4同軌道21間的上下間隙不隨軌道21的高低不平而變動, 在起重機正常工作行走時,鉤板4同軌道21的上下面始終沒有接觸。長腰形 孔8處的垂直浮動量即長腰形孔偏心量M取等同於鉤軌裝置安裝處前後臺車鉸 軸間距長度的軌道的垂直誤差值的二分之一,並適當增加安全餘量。
當然,本技術領域內的一般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上述實施例僅是用來說 明本發明,而並非用作對本發明的限定,只要在本發明的實質精神範圍內,對 上述實施例的變換、變型都將落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沿軌道設置在行走機構平衡梁的底部,其特徵在於,它包括一拉板,剛性連接行走機構底部;一聯板,鉸接於拉板底部;該聯板底部設有數個沿軌道滾動的走輪;以及至少一對鉤板,沿軌道對稱地設置在聯板兩側,該鉤板的平面方向垂直於軌道的長度方向,鉤板分別鉤住軌道兩側的軌道鄂部;所述每個鉤板的至少一側設有兩樞接耳,樞接耳樞接一沿軌道的側面滾動的水平導輪。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聯板沿軌道長度方向分別設置兩對鉤板,同側鉤板的相背面各設置一水平 導輪。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鉤板通過螺栓副與聯板連接。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水平導輪通過一偏心軸與樞接耳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聯板通過一樞接軸及卡板與位於拉板底部的一樞接孔連接。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樞接孔為一長腰形孔。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聯板的沿軌道長度方向的兩端分別設有一個支座,走輪與支座樞接。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聯板的沿軌道長度方向的一端設有一單片支座,該單片支座與固定在行走 機構臺車上的兩個拉耳通過一帶孔銷鉸接。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單片支座與固定在行走機構臺車上的兩個拉耳之間為軸向大間隙配合。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鉤板與軌道之間的水平間距大於水平導輪與軌道之間的水平間距。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浮塢門座起重機的鉤軌裝置,沿軌道設置在行走機構平衡梁的底部,它包括一拉板,剛性連接行走機構底部;一聯板,鉸接於拉板底部,在聯板底部設有數個沿軌道滾動的走輪;以及至少一對鉤板,沿軌道對稱地設置在聯板兩側,該鉤板的平面方向垂直於軌道的長度方向,鉤板分別鉤住軌道兩側的軌道鄂部;每個鉤板的至少一側設有兩樞接耳,樞接耳樞接一沿軌道的側面滾動的水平導輪。本發明的鉤軌裝置的下部通過走輪坐落在軌道上,上拉點為垂直方向浮動結構,可以適應軌道高度方向即垂直方向上的不平度和偏斜等誤差。本發明採用水平導輪導向,軌道水平方向誤差可得到有效適應。本發明的前拉點為左右方向浮動結構。
文檔編號B66C15/00GK101554975SQ20091005077
公開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7日
發明者錢霞東, 濤 黃 申請人:江蘇港益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