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端午節的時間習俗由來傳說(端午節習俗之由來)

2023-10-14 11:49:16

每年都過端午節,我想很多的小夥伴或許真的不知道端午節到底是怎麼回事?今天就在這裡好好梳理下端午節是怎樣形成的?又是怎樣演化成如今的?

一.端午節的最早由來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前幾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2021年10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22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發布,2022年端午節:6月3日至5日放假,共3天。

端午節其實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浴蘭節,菖蒲節,解粽節,女兒節,地臘節等。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蘭而沐浴」的說法,是集拜神祭祖、祈福闢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盤古王表》與《三命通會》均有載,遠古時古越人天皇氏已發明天幹地支。古人紀年、紀月、紀日、紀時通用天幹地支,根據幹支歷,按十二地支順序推算,第五個月正是"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而午日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重午,午,屬十二支,正月建寅,第五月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漢代前為幹支歷午月午日,漢代後改為夏曆五月五日。

天中節:天中節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

重午節:上古幹支紀元法,以天幹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幹地支。最初端午為幹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到了漢代時,由於南北統一,曆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曆五月初五日。

龍舟節:龍舟競渡最早是古越人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南越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船的首尾畫上龍圖形作為本族的圖騰或保護神。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

當五汛: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稱為"五月當午"。

龍日節:龍是古越人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東方蒼龍七宿,春季於東方抬頭,夏季於南方騰升,秋季於西方退落,冬季於北方隱沒。仲夏端午,蒼龍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因此稱為龍的節日。端午時蒼龍的主星大火(心宿二)高懸正南中天,龍氣(陽氣)旺盛。粵人將端午期間下的雨水稱之為"龍降水"或"龍舟水",認為這種水是吉祥的水,有闢邪作用。

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汙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菖蒲節:古時南北風俗各異,漢代時北方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惡月惡日,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避惡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解粽節:古時一些地方,在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躲午節:五月,古時北方稱之為"惡月",所以有的地方在端午節這一天,父母便把未滿周歲的兒童,送到外婆家去躲藏,以避惡,故有"躲午節"之稱。

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地臘節:道教《赤松子章歷》把全年分為五臘,正月一日天臘,五月五日地臘。《雲笈七箋》中說:五月初五名地臘,此日五方大帝會於南方三炁丹天;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道教認為一年中的這幾個臘日是良辰吉日,適合祭祀祖先和諸神以祈福佑。

二,端午節的傳說由來

1、源於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紀念伍子胥說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後夫差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孝女曹娥說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4、龍的節日說

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

三,端午節的習俗活動

端午節雜糅了避邪、防疫等多種民俗為一體,因而後世有認為端午節是由來於古人為了「避邪防疫」而設的節日。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老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老節日的形成蘊含了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古老節日重視祖先神靈信仰與祭祀活動,祖先神靈信仰是古老傳統節日的核心,並非挑個日子避邪防疫就成為流傳萬古的民俗大節;端午節由來於古人「避邪防疫」之說,是後世對古老節日文化內涵的誤解。

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關於端午節的祝福語,大部分民俗學家認為,是先有端午節日之後,才將傳說歷史人物紀念附著在節日上,賦予節日以其它意義,但這些意義也只是端午節其中的一部分。

許多古人的詩詞都描繪了端午節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端午節自古就是食粽與扒龍舟的喜慶日子,古代端午節時熱鬧的龍舟表演,歡樂的美食宴會,都是慶賀佳節的體現,端午節快樂才是傳統。端午是個好日子,據《荊楚歲時記》: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

在傳統節日當中,論民俗之繁多複雜,或只有端午節能和春節可比擬,兩節都有著祈福、消災等禮俗主題,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闢邪除災的願望。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端午習俗甚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

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藥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朮、佩香囊等等。

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端午節期間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端午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五,屈原和端午節的故事

現在流傳最廣的還是屈原的故事,所以今天我們主要講一下屈原和端午節的淵源。首先要講一下屈原的故事。

1.屈原的身世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活了62歲,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所以人們更習慣叫屈原而不叫羋原。

先秦時期,姓氏有別,姓是有血緣關係的整個部族的共同稱號,氏是某個支系的稱號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

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另說為河南西峽),這就是屈原的故鄉,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2.屈原的文學成就

屈原是個詩人,從他開始,中華才有了以文學著名於世的作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稱「騷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遊》《卜居》《漁父》各1篇。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1篇。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懷疑《遠遊》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據郭沫若先生考證,屈原作品,共流傳下來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離騷》、《天問》、《招魂》各一篇。

大體說來,《離騷》《天問》《九歌》可以作為屈原作品三種類型的代表。《九章》《遠遊》《卜居》《漁父》《招魂》《大招》,其內容與風格可與《離騷》列為一組,大都是有事可據,有義可陳,重在表現作者內心的情愫。《離騷》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以至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鮮明的個性光輝,是屈原全部創作的重點。《天問》是屈原根據神話、傳說材料創作的詩篇,著重表現作者的學術造詣及其歷史觀和自然觀。《九歌》是楚國祀神樂曲,經屈原加工、潤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發和環境氣氛的描述上,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並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顯示了南楚文學傳統的痕跡。《離騷》一組,《九歌》一組,構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風格。[3]

屈原作品和神話有密切關係。許多虛幻的內容就是承襲神話發展而來的。屈原又是關注現實的詩人,作品裡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種種矛盾,尤以揭露楚國的黑暗政治最為深刻。

3.屈原的千古名句

1、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2、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4、餘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5、苟餘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6、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7、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8、滄狼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9、君迴翔兮以下逾空桑兮從女。

  10、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11、樂莫樂兮新相知。

  12、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13、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

  14、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15、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

  16、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雲。(www.lz13.cn)

  17、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18、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19、買駿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20、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21、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放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22、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23、令飄風兮先驅使凍雨兮灑塵。

  24、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4.屈原與楚國的糾纏史

屈原的事跡,主要見載於司馬遷的《史記》。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

屈原生活的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於其手。

屈原雖出身貴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眾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響,故而十分同情貧窮的百姓,從這時起,小小年紀便做了許多體恤民眾的好事,博得了眾口一詞的讚譽。

周顯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秦軍犯境,屈原組織樂平裡的青年奮力抗擊,他一方面居高臨下地對青年們進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種戰術,機智果敢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一展其非凡才華。

周慎靚王元年(公元前320年),仲春三月,屈原應懷王之召出山進京,這一年他在鄂渚為縣丞。

周慎靚王二年(公元前319年),升任楚懷王左徒。這一年的深秋,屈原首次使齊。

周慎靚王三年(公元前318年),忙於楚之內政外交工作。五國聯兵攻秦,屈原隨軍而前。

周慎靚王四年(公元前317年),忙於變法改革,制訂並出臺各種法令。屈原為實現振興楚國的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

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繼續進行變法改革,與舊貴族和一切頑固勢力進行鬥爭。

周慎靚王六年(公元前315年),深入進行變法改革,民心沸騰;楚之形勢大變,舊貴族面臨著覆滅的命運。

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屈原因上官大夫之讒而見疏,被罷黜左徒之官,任三閭大夫之職。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上官大夫靳尚出於妒忌,趁屈原為楚懷王擬訂憲令之時,在懷王面前誣陷屈原,懷王於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職後,轉任三閭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務,負責宗廟祭祀和貴族子弟的教育。

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屈原第一次流放漢北地區(今河南西峽、淅川、內鄉一帶)。為了打破 楚、齊聯盟,秦國派張儀賄賂楚國權貴寵臣,張儀由秦至楚,以重金收買靳尚、子南、鄭袖等人充當內奸,同時以「楚國如果能和齊國絕交,獻商於之地六百裡」誘騙懷王,致使齊楚斷交。《中間懷王以為張儀怪他和齊國斷絕關係不夠堅決,又派人去辱罵齊王一通。齊王大怒,斷絕了和楚的合縱,反而和秦國聯合起來了。》懷王受騙後惱羞成怒,兩度向秦出兵,均遭慘敗。史稱「丹陽之戰」,(今河南西峽、淅川一帶)。隨後,秦又遣軍攻取楚地漢中(今陝西漢中)600裡地,置漢中郡。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楚國發兵反擊,在藍田(今陝西藍田一帶)大敗。韓、魏趁機偷襲楚國至鄧(今河南鄧州),楚國軍隊兵畏懼,從秦國回歸。於是屈原奉命出使齊國重修齊楚舊好,目的是讓齊楚兩國締結新的聯盟。

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攻取楚召陵。惠文王願分漢中之半給楚,與楚結盟。楚懷王比起漢中的土地,更想要獲得張儀。張儀來到楚國,由於重金賄賂了靳尚,並得到楚懷王寵姬鄭袖進言,得到釋放回到秦國。屈原出使齊國,回來楚國的時候張儀已經離開,勸諫懷王說:「為什麼不殺張儀?」懷王后悔,派人追張儀沒有追到。

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秦武王元年。張儀由於不被武王滿意,離開秦國趕赴魏國。屈原仍事懷王為三閭大夫。懷王領悟到被張儀欺騙,出於一時權宜之計起用屈原為齊使,當屈原從齊國回來後馬上便被楚懷王疏遠。

周赧王十一年(公元前304年),屈原流浪漢北(漢江以上,今南陽西峽、淅川一帶)。秦楚複合,與屈原謀劃相反,而奸人必有讒言害之,避地漢北。

周赧王十三年(公元前302年),齊、魏、韓三國聯軍攻打楚國,楚懷王派太子橫到秦國為人質,請求秦出兵援救。秦王命客卿通率兵救楚,擊退了三國聯軍。

次年,秦國一大夫與太子橫因為私事爭鬥被殺死。太子橫懼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國。此事使秦、楚兩國關係惡化,導致了此後秦國對楚國的頻繁進攻。

前303年,楚懷王二十六年,齊、韓、魏三國攻楚,聲討楚違背縱約。楚向秦求救,還把太子送到秦國作人質。第二年,楚太子殺了秦大夫逃回楚國。前301年,楚懷王二十八年,秦以此為藉口,聯合齊、韓、魏攻楚,殺楚將唐昧,佔領了重丘 (今河南泌陽縣東北)。第二年又攻楚,消滅楚軍2萬,又殺楚將景缺。這時,昏庸的懷王才又想起齊楚聯盟的重要,讓太子質於齊以求齊楚聯盟反秦。

前299年,屈原此時已從漢北的流放地返回到郢都,秦又攻楚,取楚八城。趁這形勢,秦昭王「邀請」懷王在武關(今陝西商縣東)相會。屈原力勸不可,說:「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無行。」然而懷王的小兒子子蘭等卻怕失去秦王歡心,竭力慫恿懷王入秦,懷王亦不聽屈原等人勸告,結果會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後客死異國。秦國將他的屍體送回楚國安葬。諸侯由此認為秦國不義。秦國、楚國絕交。

但頃襄王在接位的第七年,竟然與秦結為婚姻,以求暫時苟安。由於屈原反對他們的可恥立場,並指斥子蘭對懷王的屈辱而死負有責任,子蘭又指使上官大夫在頃襄王面前造謠詆毀屈原,導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沅、湘一帶。(公元前294年到公元前279年)

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時,楚國的形勢愈益危急。到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預示著楚國前途的危機。次年,秦軍又進一步深入。頃襄王只好跟那些執政的貴族們一起,狼狽不堪地逃難,「保於陳城(今河南淮陽縣)」。屈原眼看自己一度興旺的國家已經無望,也曾考慮過出走他國,但最終還是愛戀故土,於悲憤交加之中,自沉於汨羅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六.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端午習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食粽子與扒龍舟是普遍習俗。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扒龍舟

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古代參加競渡的龍舟十分講究,有龍頭龍尾,船身窄而長,船上結七彩。競渡時,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眾舟齊發,萬人喝彩。

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此外,划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

採草藥

民間有端午所採之藥最靈驗之說。中國端午採藥的習俗最為普及,有學者認為可以把它設定為中國的"藥草節"。端午作為"採藥日"在《夏小正》中就有"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的說法。此後,歷代文獻多有對端午採藥之俗的記錄。中國各地民間至今仍普遍保留著端午所採之藥最為靈驗的信仰。支撐這類俗信的原理,自然也是基於一種宇宙論式的解說:端午或這天午時,由於季節變動致使陽氣極盛,但同時也是各種草藥的生長最為茂盛之時,所以,這天採的草藥最為靈驗、有效。《清嘉錄》載:"採百草之可療疾者,留以供藥餌,俗稱草頭方。"中國很多地方的民間俗語對此也有反映,如"端午節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藥"、"五月初六艾--過時"等。

同理,端午也是最為合適的製藥時間。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二十二"合諸藥"條引《瑣碎錄》"五月上辰及端午日、臘日、除日前三日合藥,可久不歇氣味",是說端午時所合之藥的藥效會保持很久。端午所制之藥以菖蒲酒、艾酒、雄黃酒較為普及。

打午時水

端午節,以幹支記日來看是午月午日,故而也稱"重午","午"代表陽火,陽氣最高點。從天地五行來看,重午日幹支是雙重極盛的陽火,就是"純陽"日。重午日的午時,陽上加陽,所以"午時水"有"極陽水"之稱。

午時水極陽剛的神奇,就是從天地運轉、陰陽五行的消長變化的道理而生。夏天陰弱陽盛、冬天陽衰陰盛,各人身體也都能明顯感受寒暑陰陽五行的差異。從天地陰陽的變化看"午時水"的效用,也就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

鑄造丙午鏡

古人認為,午月午日午時具三重之火,是陽氣極盛之時,在此時刻以火克金,是最佳的熔金鑄鏡的時刻,鑄成的銅鏡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力。東漢《論衡》說,在五月丙午日午時鑄造的銅鏡(陽燧),可以取得真火,"陽燧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時(午時),消煉五石,鑄以為器,磨礪生光,仰以向日,則火來至,比真取火之道也"。

以陰陽五行來說,天幹之丙屬陽之火,地支之午屬陽之火,一年之中以五月丙午日午時陽火最盛、陽氣最剛,是輝光萬丈的極陽之火,鑄鏡可以引火、可以闢邪。"午時水"吸收了天地陽剛之氣的精華,是為水之精,用它鑄造出來的金屬器具,就成了李時珍所說的"金水之精",若有神明,古鏡、古刀劍就是。

古代鑄造神鏡的日子,也是以五月的丙午日最上選。在中國古代的鏡銘中就能見到"五月丙午日"或是"丙午鏡"的銘文字樣。"丙午鏡"是在午月又遇到丙午日所鑄造的,如漢朝武帝的《元光鏡》、東漢和帝《元興鏡》都是其中著名的丙午明鏡。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一直至今,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帶香包:香包又叫香布袋,是用花布和絲線繡成鳥獸、魚蟲、花卉、五穀、人物等各種圖像,並在裡面裝上雄黃、蒼朮、艾葉等中草藥物,佩帶在兒童身上,可以散發香氣和防止蚊叮蟲咬。"香包身上帶,娃娃逗人愛",香包把兒童打扮得活潑可愛,增加了節日氣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懸艾:艾是一種中草藥物,味辛無毒,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宿根生,苗成叢,其莖直立,青白色,高四、五尺,其葉四布,面青背白,上有柔毛,形狀如蒿,五月五日連莖割取,懸掛於門上,可以驅蚊蟲毒氣,有利於環境衛生和身體健康。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掛菖蒲:菖蒲又名劍水草,根莖可作香料,是一種中草藥物;具有通心竅、補五臟、明耳目、溫腸胃、益心智、殺諸蟲的功效。據說伏魔大帝鍾馗就是用菖蒲劍斬鬼的,所以將菖蒲掛在家門口據說可以防病和延年益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沐香湯及洗晨澡

沐香湯在江南等地較為流行。是日,將艾葉、菖蒲、蘭草等香草放於鍋內蒸煮,謂之"香湯",大人、小孩都用這種香湯洗澡擦身,據說可以祛病避災;香草具有殺菌作用,這樣做有一定的科學道理。洗晨澡在江北及黃河流域較為普遍;端陽節早晨,男女老少多於清晨到河裡或沆溏裡洗澡清塵,以示往日的塵垢和濁氣被除去,然後迎接紅紅火火的新時節。

系五色線

五色線是用五種不同顏色的絲線合股而成,又名"長命縷"、"續命縷"、"朱索"、"百索"、"花花繩"等,端陽節這天人們用五色線繫於兒童頸項和手脖、腳脖上,據說五色線象徵五色龍,可以驅瘟避邪,使兒童無病無災健康成長。

躲五:

農曆五月,酷暑將臨,瘟疫毒蟲滋生,古時我國北方人稱五月為"惡月"。並認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這一天父母要將未滿周歲的兒童帶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送時:中原地區端陽節到來之際,凡新嫁姑娘之娘家,在節前或節日裡要給男方送草帽、雨散扇子、涼蓆等物以備防熱防雨,故端陽節又稱做"送時節"。

驅五毒:五毒是指蠍子、蜈蚣、毒蛇、蝦螈壁虎五種毒蟲。"端陽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到端陽節這天人們便在門上貼上紙剪的五毒圖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還要把五毒圖的頭上再紮上一根針,表示要把它們釘死除掉。驅五毒反映了人們除害防病的良好願望。

滾吃雞鴨鵝蛋:端午早晨,東北一帶是由長者將煮熟的雞鴨鵝蛋放在兒童的肚皮上滾動,然後剝皮讓兒童吃下,據說這樣做可免去兒童的肚子疼,實則為節日的一種嬉兒遊戲。其它地區均以煮食為主,據說原為投入河水中飼餵魚蝦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屍骨被魚蝦所害,後演化為煮食紀念。

煮大蒜:大蒜是一種中藥,味辛甘,能殺毒滅菌,熟食能清腸胃毒素,疏通血脈。端陽節早晨,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煮食新蒜頭,以疏通血脈,消毒滅菌。

破火眼:江蘇南京一帶端午節習俗。是日,在一碗清水裡放適量雄黃,丟進兩枚銅錢,全家人用此水洗眼,據說可以防治眼玻雄黃有殺菌滅毒的功效,這樣做有一定的好處。

遊百病:貴州地區端午風俗。端陽節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帶上食品到外面遊玩一天,並在山間田野採集野花香草,晚上帶回用水煮後洗澡。當地人稱此舉為遊百病或洗百病,並認為這樣做會使一年內吉利平安。

剪彩葫蘆:用彩色紙剪成葫蘆狀,於端陽節倒貼於門首,取將毒氣倒出之意。

懸鐘馗像:相傳鍾馗為唐代人,到長安應試考中狀元,因其貌不揚被廢,憤而觸殿階而亡。後來託夢給唐明皇,決心殲除天下魔鬼。當時皇宮內正鬧鬼邪,唐明皇召大畫家吳道子依夢中所見,畫《鍾馗捉鬼圖》。並將此畫懸掛後宰門用以驅妖鎮邪,宮中遂得安寧。唐明皇加封鍾馗為"驅魔大神",鍾馗像因此遍行天下,剪除鬼魅,立下大功,後神話傳說被玉帝封為"驅魔帝君"。人們在端陽節懸掛鍾馗像,用來鎮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中藥材,中醫藥書籍說雄黃能治百蟲毒、蟲獸傷,故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五月五日飲雄黃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蟲"、"帶雄黃進山不怕蛇"等俗言。在碘酒未發明年代,我國人民就是用白酒調配雄黃和白礬水來塗抹毒蟲蜇傷和蚊叮蟲咬的。現在不少地方在端陽節還要在屋內外噴灑雄黃水,並在兒童的耳、鼻、額頭上塗抹雄黃。不過據現代科學分析,雄黃有毒,不宜內服。

端陽節,經過千百年的演變,到今天,已成為人們休閒會友的日子。無論怎樣的習俗,帶給人們的,都是一份歡樂與甜美。

好了,關於端午節的所以知識今天就到這裡,如果有不詳細或者 錯誤的地方還請網友批評改正,了解知識,豐富自身同時還能講給你的後代,做一個博學的父母。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