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管理裝置以及訂單管理方法
2023-10-08 08:41:44 3
訂單管理裝置以及訂單管理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訂單管理裝置以及訂單管理方法。該訂單管理裝置被配置為:接收訂單數據;登記所述訂單數據;根據管理員設置的調度,發出生產基於所登記的訂單數據的產品的指令;確定在用於生產基於所述訂單數據的產品的處理中是否包括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並且如果確定包括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則在使基於所述訂單數據的產品的生產從所述調度的目標中移除的情況下發出開始所述處理的指令。
【專利說明】訂單管理裝置以及訂單管理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在處理產品訂單時使用的訂單管理裝置以及訂單管理方法,在所述產品訂單中定義了包括多個處理的處理內容。
【背景技術】
[0002]在商業印刷行業中,對於接受具有高附加值的小批量作業的訂單以及縮短交貨期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結果,除了傳統上使用的膠版印刷機(offset printing machine)和用於裝訂等的後處理機等以外,正在積極地引進按需列印(POD,Print-On-Demand)設備。POD設備的一個優點是:能夠基於作業自動執行一系列的處理步驟,例如列印處理和對列印產品執行的後處理。另外,在一些商業印刷的情況下,使用用於各種產品的訂單管理、生產管理以及作業業績信息收集的管理信息系統(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來執行流程管理。引入MIS的目的是:通過統一的方式管理多個產品來提高工作效率,通過時間管理來降低成本,並通過業績管理來掌握並消除浪費。使用MIS的列印基地的典型流程如下:在由MIS接收到的訂單中,執行關於何時執行生產的調度,並且,基於該調度開始生產,並執行和控制各個處理。作為傳統技術的示例,日本特開JP2004-310746號公報討論了這樣一種用於控制處理的技術:接收到列印作業和列印指令,控制列印作業的多個處理,並且通過對各個處理進行調度來管理處理。
[0003]但是,在日本特開JP2004-310746號公報中,無論各個處理是否需要操作員的操作,除非操作員對處理執行調度,否則無法執行各個處理。結果,操作員必須等到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完成之後,才能執行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這就導致操作時間(額外時間)的增加。
[0004]本發明旨在解決這個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訂單管理裝置,其用於處理定義了多個處理的處理內容的產品訂單,所述訂單管理裝置包括:接收單元,其被配置為接收訂單數據;登記單元,其被配置為登記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的所述訂單數據;以及指令單元,其被配置為根據管理員執行的調度,發出生產基於在所述登記單元中登記的所述訂單數據的產品的指令,其中,所述指令單元確定在用於生產基於所述訂單數據的產品的處理中是否包括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並且,如果確定包括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則所述指令單元在使基於所述訂單數據的產品的生產從所述調度的目標中移除的情況下發出開始所述處理的指令。
[0006]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本發明的其他特徵將變得清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例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生產系統配置的示例的框圖。
[0008]圖2是例示訂單管理裝置的內部配置的框圖的示例。
[0009]圖3是例示訂單數據的文件夾結構的示例的圖。
[0010]圖4A、4B和4C是分別例示由訂單管理裝置管理的訂單信息、產品信息和處理信息的結構的示例的表。
[0011]圖5是例示用於由訂單管理裝置進行調度的用戶界面的畫面的示例。
[0012]圖6是例示由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訂單管理裝置執行的一系列處理步驟的示例的流程圖。
[0013]圖7是例示由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訂單管理裝置執行的用於登記訂單的接收的處理的示例的流程圖。
[0014]圖8是例示由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訂單管理裝置執行的用於開始生產的處理的示例的流程圖。
[0015]圖9A和9B是各自例示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印前(pr印ress)裝置中的優先級改變前後的作業隊列的概念的示例的圖。
[0016]圖10是例示當發生錯誤時由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訂單管理裝置執行的處理的示例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將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各種示例性實施例、特徵以及方面。
[0018]圖1是例示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生產系統配置的示例的框圖。生產系統包括:訂單伺服器1、訂單管理裝置2、處理管理裝置3、印前裝置4、印刷裝置5以及印後裝置6。訂單伺服器I是主要用於管理用戶給出的訂單的伺服器裝置。當用戶輸入產品的訂單內容或者上傳目標內容並確認訂單時,訂單伺服器I生成關於用戶給出的訂單的各種數據。下文將參照圖3詳細描述訂單數據。另外,根據產品的類型,有多個訂單伺服器I。這些訂單伺服器I經由網際網路與訂單管理裝置2連接。訂單管理裝置2從訂單伺服器I接收訂單數據,並向列印基地的管理員提供用於管理產品的訂單信息和生產的功能。訂單管理裝置2包括訂單數據接收單元7、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產品信息管理單元9、調度(schedule)管理單元
10、用戶界面11以及生產指令單元12。處理管理裝置3用於控制和管理當生產產品時執行的各種處理。處理管理裝置3包括處理控制單元16、印前控制單元17、印刷控制單元18以及印後控制單元19。印前裝置4用於解析經由印前控制單元17發送的印前作業並實際執行要列印的內容數據的預處理。印前是指在印刷處理之前執行的處理。印前的示例包括內容編輯處理、拼版(imposition)處理以及圖像處理等。另外,在使用膠版印刷機時,用於創作圖版以便執行列印的處理(例如製版)也被定義為印前處理。作為裝置類型的示例,印前裝置4包括製版裝置。另外,印前裝置4不限於專用的裝置,還可以通過個人計算機(PC)中的軟體來實現。印刷裝置5解析並列印經由印刷控制單元18發送的印刷作業。印後裝置6用於解析經由印後控制單元19發送的印後作業,以便設置後處理參數,並在印後裝置6上放置有列印產品時對列印產品執行後處理。作為裝置類型的示例,印後裝置6包括硬封面裝訂機(case binding machine)、裁切機、螺紋機(ribbing machine)以及層壓機(Iaminator)等。
[0019]下面將描述訂單管理裝置2的各個組成要素。訂單數據接收單元7具有從訂單伺服器I接收訂單數據的功能。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具有管理由訂單數據接收單元7接收的訂單數據的功能。下面將參照圖4詳細描述管理的訂單信息的結構。產品信息管理單元9具有管理與由訂單管理裝置2處理的產品有關的信息的功能。產品信息管理單元9管理兩種信息,即產品信息13和處理信息14。下面將參照圖5詳細描述上述兩種信息的結構。調度管理單元10具有管理用戶指定的訂單信息的調度的功能,即管理各個訂單的各個處理的計劃生產狀態的功能。用戶界面11是圖形界面,用於顯示接收並登記的訂單的列表並允許用戶執行生產的調度、生產開始的指令以及各種設置。下面將參照圖5更詳細地描述用戶界面11。關於已發出開始生產指令的訂單,生產指令單元12具有獲取對處理管理裝置3的指令並獲取處理管理裝置3的狀態的功能。
[0020]下面將描述處理管理裝置3的各個組成要素。處理控制單元16具有下述功能:接收來自訂單管理裝置2中的生產指令單元12的指令、向各處理的控制單元發出指令、從各處理的控制單元獲取狀態以及執行對各個處理的控制。印前控制單元17、印刷控制單元18以及印後控制單元19分別具有控制印前裝置4、印刷裝置5以及印後裝置6的功能。
[0021]圖2是例示訂單管理裝置2的內部配置的框圖的示例。與計算機對應的中央處理單元(CPU) 21執行存儲在只讀存儲器(ROM) 26的程序區域中的程序或者執行從硬碟23加載到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22中的諸如作業系統(OS)或多用途應用程式的程序。RAM22充當CPU21的主存儲器和工作區域。硬碟23存儲啟動程序、各種應用程式、字體數據、用戶文件以及電子文檔文件等。另外,由訂單管理裝置2接收到的所有訂單數據都被發送到硬碟23。顯示控制器24控制顯示設備上的顯示。網絡控制器25執行與網絡連接的其他設備的通信控制處理。外部存儲驅動器27存儲從可攜式媒介28 (例如壓縮光碟(CD)以及數字多用途光碟(DVD))接收到的信息。鍵盤控制器29控制來自鍵盤和指示設備的鍵輸入。另外,CPU21由內部總線2a連接至各個塊。
[0022]圖3例示了訂單數據的文件夾結構的示例。訂單伺服器I針對用戶給出的各訂單生成一個訂單文件夾。訂單文件夾包括各個訂單的文件夾31、各個運送目的地的文件夾32以及各個產品的文件夾33。各個訂單的文件夾31充當訂單數據的根文件夾。如果訂單具有多個運送目的地,則各個訂單的文件夾31具有多個各個運送目的地的文件夾32。針對各個運送目的地生成文件夾32。如果針對要被運送到特定運送目的地的多種類型的產品發出訂單,則該訂單具有多個各個產品的文件夾33。各個產品的文件夾33是包括特定產品的訂單數據的文件夾。例如,即使對於相同類型的產品,如果產品內容(例如尺寸或內容數據)不同,則各個產品的文件夾33也會被當作區別的文件夾來處理。
[0023]另外,訂單數據包括訂單信息15和內容數據34。訂單信息15是描述了與當用戶給出訂單時設置的訂單和產品相關的信息的數據。內容數據34是要被列印的內容。根據產品而定,可能有多種內容數據。例如,對於要創建相冊的訂單,有兩種內容數據,即針對封面的內容數據和針對文本塊的內容數據。
[0024]圖4A、4B和4C是分別例示由訂單管理裝置2管理的訂單信息15、產品信息13和處理信息14的結構的示例的表。圖4A例示了訂單信息15的結構的示例。如上文參照圖3所述,訂單信息15包括描述了與當用戶給出訂單時設置的訂單和產品相關的信息的數據。訂單信息15包括訂單ID41、產品ID42、訂單內容43以及訂單狀態44。訂單ID41代表用於唯一識別訂單信息的標識符。但是,如果特定訂單包括針對多個產品的訂單,則這些產品具有訂單ID41的相同的標識符。在圖4A所示的表中,訂單ID41中有兩個「001」的訂單。因此,可以理解為:這兩個訂單是同時給出的。然後,產品ID42代表用於唯一識別產品信息13的標識符。利用產品ID42,能夠確定各個訂單與什麼產品有關。訂單內容43是關於接收到的訂單具有什麼內容的信息。訂單內容43的示例包括訂單的數量。訂單狀態44包括關於目標產品的訂單的當前狀態的信息。訂單狀態44的示例包括:等待登記、等待生產、正在生產以及已經發貨等。在等待登記的狀態中,儘管接收到了訂單數據,但是該訂單數據尚未在訂單管理裝置2的管理下被登記,使得訂單未處於能夠開始調度和生產的狀態。在等待生產的狀態中,儘管訂單管理裝置2接收到了訂單,但是尚未發出開始生產的指令,使得該訂單正在等待用戶的調度及開始生產的指令。在正在生產的狀態中,用戶已經發出了開始生產的指令,正在執行特定處理中的生產。在已經發貨的狀態中,已經完成各個處理的執行,並且已經完成向運送目的地的產品發貨。
[0025]圖4B例示了產品信息13的結構的示例。產品信息13包括用於管理系統被指定生產何種類型的產品的表。在建立該系統時登記該信息。產品信息13的表中包括:產品ID42、產品名稱45、要素ID46以及處理ID47。產品名稱45代表與產品ID42對應的名稱。考慮到經由用戶界面11為應用程式的用戶進行顯示的用途,期望選擇產品名稱45。例如,期望使用使得用戶能夠理解代表何種類型的產品的名稱,例如「目錄(針對XXX) 」或「相冊」。要素ID46是允許構成特定產品的要素能夠被唯一地識別的標識符。例如,儘管海報由一個要素構成,但是諸如小冊子或相冊的產品由多個要素構成。要素類型的示例包括:封面、文本塊、書皮(wrapper band)以及護封(jacket)等。針對產品的各個要素ID定義處理ID47,處理ID47是允許生產產品所需的處理的類型能夠被唯一地識別的標識符。
[0026]圖4C例示了處理信息14的結構的示例。處理信息14包括用於管理構成產品的各個要素的生產處理的內容和次序的表。處理信息14的表中包括:處理ID47、印前處理內容48、印刷處理內容49以及印後處理內容50。印前處理內容48是代表與印前處理相關的處理的內容和次序的名稱。在圖4C所示的表中,處理1、3、4被定義為下述處理:拼版處理被作為印前處理而執行。處理2被定義為下述處理:在執行圖像處理之後,執行拼版處理。處理5被定義為下述處理:在執行拼版處理之後,執行製版處理。印刷處理內容49代表與印刷處理相關的處理的內容。在圖4C所示的表中,定義了在印刷處理中要使用的印刷裝置的名稱。印後處理內容50代表印後處理的內容和次序。在圖4C所示的表中,處理I被定義為用於順次執行層壓處理、硬封面裝訂和裁切的處理。處理2被定義為用於執行硬封面裝訂和裁切的處理。
[0027]圖5例示了在訂單管理裝置執行調度期間的用戶界面11的示例。用戶界面11是基於下述假設而設計的:在接收到的訂單數據被登記以後,當執行何時生產各個訂單以及用哪個設備生產各個訂單的調度時,列印基地的管理員在查看並操作畫面。用戶界面11包括兩個窗格,即未調度的訂單列表窗格51和調度狀態窗格52。未調度的訂單列表窗格51中顯示了未被調度的訂單數據的列表。期望未調度的訂單數據以每個產品作為調度單位來顯示。調度狀態窗格52中顯示了訂單數據的調度狀態。以一天為單位顯示調度狀態,並對各個設備執行調度。在圖5所示的用戶界面11中,在2012年12月12日,對印表機I的列印調度如下:9點至12點針對訂單ID為「001」的數據、12點至15點針對訂單ID為「002」的數據以及15點至18點針對訂單ID為「003」的數據。假定操作員(即列印基地的管理員)的操作流程如下:首先,操作員查看未調度的訂單列表窗格51,並確認已經登記但是未被調度的接收到的訂單數據的數量和內容;在確認完數據以後,操作員查看調度狀態窗格52,並確認各個設備的可用性;然後,根據設備的可用性,操作員在調度狀態窗格52中安排所需的未調度的訂單數據的數量。這樣,列印辦公室的管理員就能夠以統一的方式管理多個產品的生產,同時也可以通過管理各個設備的操作時間來提高設備運行效率並降低成本。
[0028]下面將參照圖6所示的流程圖描述由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訂單管理裝置2執行的一系列處理步驟的示例。根據上述流程的程序被存儲在訂單管理裝置2的硬碟23中、被RAM22讀取並由CPU21執行。首先,在步驟SI中,訂單數據接收單元7接收訂單伺服器I發送的訂單數據。如參照圖3和圖4A所描述的那樣,接收到的訂單數據的數量與用戶給出的訂單的次數對應。然後,在步驟S2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登記接收到的各訂單數據。下文將參照圖7詳細描述對接收到的訂單進行登記的流程。已經完成步驟S2中的處理的訂單被顯示在如圖5所示的用戶界面11的未調度的訂單列表窗格51中,這使得列印基地的管理員能夠查看訂單數據列表、執行訂單數據的調度生產,並發出開始生產的指令。然後,在步驟S3中,用戶界面11獲取表明下述內容的事件:訂單數據是否已經被調度或者應用程式的用戶是否已經發出開始生產的指令。如果獲取到了事件(在步驟S3中為「是」),則用戶界面11經由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將已經開始生產的訂單信息的內容發送給生產指令單元12。步驟S3被定期執行,直到有事件發生。然後,在步驟S4中,生產指令單元12向處理控制單元16發出開始生產的指令。然後,處理控制單元16執行控制,以便執行針對產品的各個要素定義的處理。例如,如果接收到的訂單數據的產品ID42是具有訂單ID為「001」的照片書,則處理控制單元16控制針對形成照片書的四個要素(即封面、文本塊、書皮以及護封)而定義的處理的執行。換句話說,處理控制單元16分別向印前控制單元17發出對文本塊執行圖像處理的指令以及對各要素進行拼版的指令、向印刷控制單元18發出執行列印的指令以及向印後控制單元19發出執行裝訂、裁切、打螺紋以及層壓的指令。另外,處理控制單元16基於處理次序控制各個處理。例如,在從印前控制單元17接收到已經完成了作為印前處理的拼版的通知以後,處理控制單元16向印刷控制單元18發出下一個處理的執行指令。
[0029]圖7是例示由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訂單管理裝置2執行的用於對所接收到的訂單進行登記處理的示例的流程圖。在下文用於描述該流程圖所使用的示例中,如圖4A所示的具有訂單ID為「001」的訂單被作為訂單數據來處理。首先,在步驟Sll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將包含在訂單數據中的信息存儲在訂單信息15中,然後獲取訂單信息15中的產品ID42。在圖4A所示的表中,訂單ID42包括兩種類型的產品ID 「001」和「002」。然後,在步驟S12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確定在步驟Sll中獲取的產品ID42是否是針對已經在訂單管理裝置2中定義的產品。具體地,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通過下述處理來執行上述確定:獲取登記在由產品信息管理單元9管理的產品信息13中的產品ID的列表,然後與包含在訂單信息15中的產品ID作比較。如果確定該產品沒有被定義(在步驟S12中為「否」),則處理推進至步驟S19。在步驟S19中,接收到的訂單被登記為其他產品。如果確定該產品已經被定義(在步驟S12中為「是」),則處理推進至步驟S13。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由於在產品信息13中定義了各個產品ID42,因此處理推進至步驟S13。在步驟S13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獲取關於該產品的處理信息。具體地,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將在步驟Sll中獲取的產品ID42轉發給產品信息管理單元9。產品信息管理單元9搜索產品信息13,獲取與被轉發的產品ID42的用於形成該產品的要素ID46相對應的處理ID47,並通過利用作為鍵的處理ID47獲取登記在處理信息14中的處理信息。在本示例性實施例的示例中,由於具有產品ID為「001」的產品由四個要素構成,因此能夠獲取處理I至處理4 ;由於具有產品ID為「002」的產品由兩個要素構成,因此能夠獲取處理5和處理6。在下述步驟中,針對各個獲取的步驟來進行處理。在本示例性實施例的示例中,由於在一個訂單中總共有六個處理,因此從步驟S14開始的處理被執行六次。
[0030]然後,在步驟S14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針對在步驟S13中獲取的處理信息中的一個處理確定該處理是否需要操作員的操作。關於處理是否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確定可以通過參考包含在處理信息14中的表明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標誌來執行,或者可以由基於處理的類型和內容以及與其他處理的關聯的程序來自動執行。下文描述了基於與其他處理的關聯來自動執行上述確定的情況。例如,產品ID為「001」和「002」的印前處理都包括拼版處理。在產品ID為「002」的情況下,由於該處理在拼版之後還包括製版處理,因此確定出需要操作員的操作。如果確定處理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在步驟S14中為「否」),則處理推進至步驟S15。在步驟S15中,該處理被從調度目標中移除,然後處理推進至步驟S17。如果確定處理需要操作員的操作(在步驟S14中為「是」),則處理推進至步驟S16。在上述示例中,由於確定產品ID為「001」的處理的所有印前處理都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因此產品ID為「001」的處理被從調度目標中移除。另外,由於確定產品ID為「002」的處理需要操作員的操作,因此所有處理都成為調度目標。在步驟S16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確定在一個訂單中在當前處理之前是否存在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如果確定不存在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在步驟S16中為「否」),則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確定在登記所接收到的訂單之前沒有能夠執行的處理,然後處理推進至步驟S19。在步驟S19中,接收到的訂單被登記。如果確定存在一個或多個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在步驟S16中為「是」),則處理推進至步驟S18。在步驟S18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發出指令以開始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在步驟S17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確定是否存在下一個處理。所述下一個處理是指緊跟在具有相同的訂單ID的處理之後的一個處理。如果確定存在下一個處理(在步驟S17中為「是」),則處理返回至步驟S14,然後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確定所述下一個處理是否為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一個處理。如果確定不存在下一個處理(在步驟S17中為「否」),則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確定所有的處理都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然後處理推進至步驟S18。在步驟S18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發出指令以在登記所接收到的訂單之前開始所有的處理。最後,在步驟S19中,收到的訂單數據被登記,從而完成本流程圖中執行的處理。
[0031]下面將參照圖8中的流程圖描述由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訂單管理裝置2執行的生產開始處理中的處理步驟的示例。在第二示例性實施例中,當在確定接收到的訂單中的拼版處理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並且在接收到的訂單被登記之前發出了執行指令的情況下、從訂單管理裝置2發出針對訂單的生產開始指令時,執行以下處理步驟。當用戶發出生產開始指令時,在步驟S21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獲取已經發出了生產開始指令的訂單信息的進度狀態。然後,在步驟S22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基於在步驟S21中獲取的進度狀態確定是否存在已經發出了生產開始指令但是還在等待處理的處理。如果確定不存在等待處理的處理(在步驟S22中為「否」),則處理推進至步驟S23。在步驟S23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對已經完成的處理的下一個的處理髮出生產開始指令。如果確定存在等待處理的處理(在步驟S22中為「是」),則處理推進至步驟S24。在步驟S24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向處理控制單元16發出指令,以提高目前等待處理的處理的優先級。這是因為:已經發出生產開始指令意味著,與目前等待處理的作業相關的訂單數據需要被比其他等待處理的訂單更早地處理。下文將參照圖9更詳細地描述該處理。這樣,即使已經發出了生產開始指令的產品因為正在不需要操作員操作的處理中等待處理而不能進行到下一處理,通過提高優先級並重新發出生產開始指令,也能減少操作時間。
[0032]圖9A和9B是各自例示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印前裝置4的優先級改變前後的作業隊列的概念的示例的圖。在圖9A所示的情況下,印前裝置4是執行拼版處理的裝置或程序。圖9A例示了當只有一個已經開始生產並等待執行的作業時在優先級改變之前和改變之後的作業隊列的概念的示例。在圖9A中,有四個作業(即作業I至作業4)將由印前裝置4執行,並且當前正在執行作業I。假定針對關於作業4的產品已經發出了生產開始指令。由於通過圖8中的步驟S24中執行的處理提高了作業4的優先級,因此在上述改變之後,在完成正在執行的作業I之後執行作業4。儘管上文描述了因為現在正在執行作業I而在完成作業I之後執行作業4,但是,作業I的執行也可以被暫停並執行作業4。
[0033]圖9B例示了當有多個已經開始生產並等待執行的作業時在優先級改變之前和改變之後的作業隊列的概念的示例。在圖9B以及9A中,有四個作業(即作業I至作業4)將由印前裝置4執行,並且當前正在執行作業I。另外,作業2正在等待執行拼版處理,並且已經開始生產。訂單管理裝置2將當前處理的下一個處理的計劃開始時間安排為14點。假定已經對與作業4有關的訂單發出了生產開始指令。但是,與圖9A所示的情況不同,由於存在已經開始生產的作業2,印前控制單元17基於作業2和作業4在印前處理中的下一個處理的計劃開始時間確定作業2和作業4的優先級。由於下一個處理的計劃開始時間較早的作業需要先完成當前的處理,因此優先處理下一個處理的計劃開始時間較早的作業。在圖9B所示的情況下,儘管作業2和作業4已經開始生產,但是作業2的下一個處理的開始時間是14點,作業4的下一個處理的開始時間是16點。因此,在作業4之前執行作業2。另外,由於未對作業3發出生產開始指令,因此作業3的優先級低於作業2和作業4的優先級。因此,印前裝置4中的作業執行順序就變為作業1、作業2、作業4、作業3。另外,與圖9A中所示的情況相似,作業I的處理可以暫停,而執行作業2和作業4的處理。
[0034]下面將參照圖10中所示的流程圖描述當發生錯誤時由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訂單管理裝置2執行的處理的示例。在第三示例性實施例中,將描述當在登記接收到的訂單數據期間發生錯誤時以及在生產開始指令被取消時由訂單管理裝置2執行的處理。
[0035]首先,當給出產品訂單時,訂單管理裝置2接收並登記訂單數據。由於這些處理步驟與圖7和圖8中的處理步驟相同,因此這裡不再贅述。然後,在步驟S31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確定接收到的訂單的登記是否正常執行。如果確定接收到的訂單的登記正常執行(在步驟S31中為「是」),則處理推進至步驟S3。如果確定接收到的訂單的登記未正常執行(在步驟S31中為「否」),則處理推進至步驟S32。在步驟S32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確定是否存在如下處理:在步驟S2中登記接收到的訂單之前已經發出了執行指令。如果確定不存在已經發出執行指令的處理(在步驟S32中為「否」),則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結束此流程圖所示的處理,而不執行任何處理。但是,如果確定存在已經發出執行指令的處理(在步驟S32中為「是」),則即使將要執行某個處理也不能發出生產開始指令,這是因為接收到的訂單未被成功登記。結果,在訂單管理裝置2和處理管理裝置3之間的管理中發生了錯誤匹配。因此,在步驟S33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經由生產指令單元12向處理控制單元16發送指令以取消將要執行的處理。
[0036]下面將描述在發出生產開始指令之後當生產開始指令被訂單管理裝置2取消時的流程。在步驟S4中發出生產開始指令之後,在步驟S34中,用戶界面11確定是否發生了取消生產開始的事件。如果生產完成且沒有執行取消(在步驟S34中為「否」),則結束此流程圖中所示的處理。如果執行了取消(在步驟S34中為「是」),則在步驟S35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執行生產開始的取消處理並改變訂單狀態44。然後,在步驟S36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經由處理控制單元16從印前控制單元17獲取是否存在被執行了印前處理的內容數據。如果存在上述內容數據(在步驟S36中為「是」),則在步驟S37中,訂單信息管理單元8經由處理控制單元16向印前控制單元17發出指令以不刪除被執行了印前處理的內容數據。如果刪除了上述內容數據,則在對於生產開始已經被取消了的產品發出重新開始生產的指令時,所述處理必須從印前處理開始再次被執行。因此,通過不刪除所述內容數據,可以從印刷處理執行處理,而不必再次執行已經完成了的印前處理。這樣,能夠減少操作時間。
[0037]根據本發明,通過訂單管理裝置能夠調度訂單的生產,並且在對接收到的訂單進行登記之前能夠發出指令從而在沒有開始生產的情況下執行不需要操作員的處理。這樣,可以減少操作額外時間,並且能夠更有效率地執行流程。
[0038]本發明的實施例還可以通過系統或裝置的、用於讀出並執行記錄在存儲介質(例如,非臨時性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上的計算機可執行指令以完成本發明中一個或多個上述實施例的功能的計算機來實現;本發明的實施例也可以通過方法來實現,該方法由系統或裝置的計算機、通過如從存儲介質讀出並執行計算機可執行指令以完成一個或多個上述實施例的功能來執行。計算機可以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PU)、微處理單元(MPU)及其他電路中的一個或多個,也可以包括獨立計算機或獨立計算機處理器的網絡。計算機可執行指令可以從例如網絡或存儲介質提供給計算機。存儲介質可以包括例如硬碟、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分布式計算系統存儲器、光碟(例如壓縮盤(CD)、數位化通用盤(DVD)或藍光碟(BD)?)、快閃記憶體設備、存儲卡等中的一個或多個。
[0039]雖然參照示例性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是應當理解,本發明不限於所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應當對所附權利要求的範圍給予最寬的解釋,以使其涵蓋所有變形、等同結構及功能。
【權利要求】
1.一種訂單管理裝置,其用於處理定義了多個處理的處理內容的產品訂單,所述訂單管理裝置包括: 接收單元,其被配置為接收訂單數據; 登記單元,其被配置為登記所述接收單元接收到的所述訂單數據;以及 指令單元,其被配置為根據管理員執行的調度,發出生產基於在所述登記單元中登記的所述訂單數據的產品的指令, 其中,所述指令單元確定在用於生產基於所述訂單數據的產品的處理中是否包括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並且,如果確定包括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則所述指令單元在使基於所述訂單數據的產品的生產從所述調度的目標中移除的情況下發出開始所述處理的指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訂單管理裝置,其中,如果發出了生產指令的產品的特定處理沒有完成,則發出在基於其他訂單數據的產品之前優先處理所述特定處理的指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訂單管理裝置,其中,如果存在發出了生產指令的多個訂單並且所述特定處理沒有完成,則發出使下一個處理的計劃開始時間較早的所述特定處理優先的指令。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訂單管理裝置,其中,所述登記單元通過獲取與所述訂單數據的產品信息相對應的處理信息,來確定是否包括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訂單管理裝置,其中,所述登記單元針對印前處理髮出指令。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訂單管理裝置,其中,如果所述訂單數據的登記沒有成功,則所述登記單元取消執行對已經發出了生產指令的產品的處理。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訂單管理裝置,其中,如果所述訂單管理裝置執行了取消,則不刪除已經完成的處理的內容數據。
8.一種訂單管理方法,其用於處理定義了多個處理的處理內容的產品訂單,所述訂單管理方法包括: 接收訂單數據; 登記所接收到的訂單數據; 根據管理員執行的調度,發出生產基於所登記的訂單數據的產品的指令;以及 如果在用於生產基於所述訂單數據的產品的處理中包括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則在使基於所述訂單數據的產品的生產從所述調度的目標中移除的情況下發出開始所述處理的指令。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訂單管理方法,所述訂單管理方法還包括:如果發出了生產指令的產品的特定處理沒有完成,則發出在基於其他訂單數據的產品之前優先處理所述特定處理的指令。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訂單管理方法,所述訂單管理方法還包括:如果存在發出了生產指令的多個訂單並且所述特定處理沒有完成,則發出使下一個處理的計劃開始時間較早的所述特定處理優先的指令。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訂單管理方法,所述訂單管理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登記步驟中,通過獲取與所述訂單數據的產品信息相對應的處理信息,來確定是否包括不需要操作員的操作的處理。
12.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訂單管理方法,所述訂單管理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登記步驟中,針對印前處理髮出指令。
13.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訂單管理方法,所述訂單管理方法還包括:在所述登記步驟中,如果所述訂單數據的登記沒有成功,則取消執行對已經發出了生產指令的產品的處理。
14.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訂單管理方法,所述訂單管理方法還包括:如果所述訂單管理方法執行了取消,則不刪 除已經完成的處理的內容數據。
【文檔編號】G06Q30/04GK104077647SQ201410128428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8日
【發明者】母裡南陽 申請人:佳能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