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球袋、球桿保護罩及罩箍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03:51:41 3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爾夫球袋和其所用的球桿保護罩,特別涉及一種採用一體成型結構罩箍的球桿保護罩和採用該球桿保護罩的高爾夫球袋。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採用球桿保護罩的高爾夫球袋,均是在高爾夫球袋的外桶內設置一個可上下移動且呈筒狀的球桿保護罩,所有的球桿由該球桿保護罩的上埠插入該外桶內。當打球人需要取球桿時,將設置於該球桿保護罩頂蓋的封蓋(該封蓋通過拉鏈連接在該球桿保護罩的頂部)拉開,再用手將該球桿保護罩向下按壓收攏在外桶內,即可很方便的將球桿的桿頭裸露在外的球桿取出;當需要收杆離開球場時,將球桿放入該外桶內,向上提拉所述的球桿保護罩至將所有球桿桿頭遮擋住,再將所述封蓋的拉鏈閉合即可將所有球桿封閉在該球袋內,非常方便。
但在製作上述球桿保護罩時,工藝複雜、用工量大、耗時長,不僅使其製作成本高,而且採用鋼圈部件進行加固也影響其美觀和外形多樣化。具體製作方法如下:
1、備料
硬質材料製作的罩筒、套置在罩筒頂埠筒壁上的鋼圈(鋼圈的作用:提高球桿保護罩上埠的強度以及方便使用者將該球桿保護罩向上提升,通常該鋼圈的直徑在5mm-8mm左右)、包裹在鋼圈上的鋼圈套、絨布製作且置於罩筒內壁上的內襯、尼龍材料製作且包裹在罩筒外壁上的外套和帆布製作且置於罩筒頂端面用來封閉其上埠的頂蓋(包括封蓋、拉鏈和封蓋上的拉手)。
2、製作
1)先將帶有拉手的封蓋通過縫製方法連接在拉鏈的上鏈部。
2)將內襯用料的下緣和鋼圈套用料的下緣分別與拉鏈的下鏈部內側下緣和外側下緣對齊,通過縫製方法將三者連接在一起。
3)將內襯用料向下翻轉180度自然垂下,目的是將縫製走線遮住。
4)再將鋼圈套用料向下翻轉,以其上緣(翻轉前的上緣)與所述的外套用料的下緣對齊,通過縫製方法將二者連接在一起,再將外套的上緣(翻轉前的上緣)向下翻轉。
5)將內襯穿置於所述罩筒內,再將鋼圈置於鋼圈套內側的上緣與下緣之間,通過縫製方法再將內襯(內襯的上部)、鋼圈套(鋼圈套的所述上緣)和外套(外套所述的下緣)固定在罩筒上,由此,將頂蓋和鋼圈固定在罩筒上構成球桿保護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成本低、外形美觀多樣化且可大大提高高爾夫球袋製作效率的高爾夫球袋、球桿保護罩及罩箍。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本發明的高爾夫球袋球桿保護罩的罩箍,其特徵在於:罩箍由硬質材料一體成型,其由同心設置的外箍圈和內卡圈構成;所述外箍圈的內側壁為向下延伸且軸向長度大於其外側壁軸向長度的定位圈,所述定位圈與外箍圈的外側壁之間留有可將保護罩的罩筒頂部由下向上插入的定位槽;所述內卡圈通過環繞其周向間隔設置的若干塊連接短板固接在所述定位圈上,內卡圈的軸向長度小於所述定位圈的軸向長度,在內卡圈與定位圈之間留有可將保護罩頂蓋的拉鏈的下鏈部的下周緣卡入其中的容鏈溝。
所述定位槽為環形連續的凹槽。
所述容鏈溝為環形連續的溝道。
所述定位圈和內卡圈為片形環,其垂直斷面形狀為矩形。
所述連接短板設於內卡圈的底部。
所述外箍圈的頂面為閉合式的平面或圓滑曲面;或者,所述外箍圈的頂面為具有凹凸感的表面或者為具有斷續窗孔結構的表面。
在所述外箍圈的左右兩側設有向外延伸且具流線形的提手緣。
本發明的高爾夫球袋球桿保護罩,包括罩筒和設置在罩筒頂部的頂蓋,頂蓋由封蓋和拉鏈構成,保護罩的內襯上埠部通過縫製方法連接在所述拉鏈的下鏈部的內側周邊,環繞該下鏈部的周邊間隔縫製有若干片向下延伸的固鏈片,所述頂蓋與罩筒通過本發明的所述的罩箍固接在一起,其中,
所述內襯的下埠部由所述罩箍的內卡圈中穿過並固定在所述罩筒的內壁上;
所述固鏈片插置於所述罩箍的容鏈溝中,其下端部穿過相鄰兩個連接短板之間的通孔置於所述罩箍的定位圈內側;
所述罩筒的頂端部插入所述罩箍的定位槽中;
將所述內襯、固鏈片的下端部和罩筒通過縫製方法固定在所述定位圈上。
在所述罩筒外周壁上套設有尼龍材質製作的護套。
本發明的高爾夫球袋,包括可沿球袋軸向上下伸縮用於保護球桿的保護罩,所述保護罩為本發明的所述的保護罩。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採用一體成型且具有同心設置的外箍圈和內卡圈的罩箍,可將高爾夫球袋所用的球桿保護罩的罩筒、內襯、頂蓋快速的裝配並固定在一起。其不僅取代現有技術中,採用鋼圈來提高罩筒的強度及方便使用者將對應的球桿保護罩從高爾夫球袋的外桶內拔出,而且,由於其採用注塑工藝一次成形製作,使得其可低成本、大批量生產且外形及色彩還可多樣化。
本發明的罩箍為高爾夫球袋製作領域首創,採用該罩箍的球桿保護罩大氣、美觀、上檔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罩箍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圖4為圖1的仰視圖。
圖5為圖3中a-a剖視圖。
圖6為圖4中b-b剖視圖。
圖7為本發明的保護罩組裝流程圖。
圖8為保護罩提拉起來後的高爾夫球袋示意圖(現實情況,保護罩內的球桿是看不到的)。
圖9為保護罩壓下收於外桶內時的示意圖。
附圖標記如下:
高爾夫球袋1、外桶2、球桿3、保護罩4、罩筒5、罩箍6、外箍圈61、定位圈611、外側壁612、內卡圈62、定位槽63、容鏈溝64、通孔65、連接短板66、提手緣67、頂蓋7、拉鏈71、封蓋72、固鏈片73、內襯8。
具體實施方式
一、本發明的罩箍6
如圖1-6所示,本發明的高爾夫球袋球桿保護罩(也稱保護罩4)的罩箍6由硬質材料一體成型,優選採用成本低、造型色彩多樣化且可大批量生產的一次性注塑製作。
該罩箍6裝配在高爾夫球袋1的可上下伸縮的球桿保護罩4罩筒5的頂端,其主要作用是將球桿保護罩4的頂蓋7拉鏈71的下鏈部、內襯8上端部和罩筒5連接並固結在一起,一方面提高罩筒5上端部的強度,另一方面便於使用者向上提拉或向下按壓該球桿保護罩4,還一方面美觀多彩的造型可以提升該高爾夫球袋1的品質。
所述罩箍6由同心設置的外箍圈61和內卡圈62構成,外箍圈61為雙層圈,分別為內側壁和外側壁612,外箍圈61的頂面為跨接於內側壁和外側壁612頂端緣之間的部分,而外箍圈61的下端面為蔽口,即在內側壁與外側壁612之間留有一定寬度的間隙。
1、外箍圈61
外箍圈61的頂面可以是閉合式的平面或圓滑曲面(即內側壁頂端緣至對應側的外側壁612頂端緣之間是連為一體的),該結構既可防止雨水進入罩筒5內,又可通過美工設計獲得流線型的色彩和造型美觀的外形。
或者,所述外箍圈61的頂面也可為具有凹凸感的表面,如具有較好手感的結構,或者印製有凹凸感logo字樣的表面。
或者,所述外箍圈61的頂面也可為具有斷續窗孔結構的表面。
1)為了更好的說明本發明,將所述外箍圈61的內側壁稱為定位圈611,該定位圈611的垂向斷面為矩形,其向下延伸,其軸向長度(即由該外箍圈61的頂面向下的長度)要大於外箍圈61的外側壁612的軸向長度,本發明優選定位圈611的長度在20mm-40mm,外側壁612與定位圈611之間的長度差在5mm-10mm左右,具體差值以採用縫製方法在該寬度內能上下縫扎2-4條針線為宜。
2)外側壁612的內側面為光滑平直面,其外側面為沿豎直走向的圓弧面或其它流線型曲面。
3)為了更好的說明本發明,將所述內側壁與外側壁612之間的間隙稱為定位槽63。
該定位槽63的作用是給球桿保護罩4罩筒5的頂端部留置的插入空間,安裝時,將罩筒5的頂部由下向上插入該定位槽63中即被卡入其中。
定位槽63的徑向寬度與罩筒5的壁厚適配,即將罩筒5插入其中後,其間為罩筒5不會自由脫落的間隙配合狀態。
該定位槽63可以為環形連續的凹槽,即定位圈611與外側壁612之間除該外箍圈61的頂面為其間的交集部分外,其餘部分無交集,該結構適應將罩筒5的頂端部周向為平滑連續周邊的罩筒5插入。
該定位槽63可以為環形間斷結構的凹槽,即定位圈611與外側壁612之間除該外箍圈61的頂面為其間的交集部分外,還有沿軸向相連的交集部分,該結構適應將罩筒5的頂端部周向為凹凸結構的周邊的罩筒5插入。
2、內卡圈62
內卡圈62的圈徑小於所述定位圈611的圈徑,內卡圈62為片形環,其垂直斷面形狀為矩形。
內卡圈62與定位圈611之間通過連接在其間的若干塊連接短板66連接在一起。
內卡圈62與定位圈611之間留有間隙,將該間隙稱為容鏈溝64。相鄰兩塊所述的連接短板66之間留有上下貫穿容鏈溝64的通孔65。
本發明優選連接短板66為設置於內卡圈62底面與定位圈611底面之間的連接部分,如此,容鏈溝64的軸向長度會大些,即容鏈溝64會深些。
該容鏈溝64的作用是便於將保護罩4頂蓋7的拉鏈71的下鏈部的下周緣卡入其中,即隱藏其中,在該球桿保護罩4裝配好後,由外部看不到粗糙毛刺結構的所述下鏈部的下周緣。
內卡圈62的軸向長度要小於定位圈611的軸向長度,本發明優選內卡圈62與定位圈611之間的長度差在5mm-10mm左右,具體差值以採用縫製方法在該寬度內能上下縫扎2-4條針線為宜。
所述容鏈溝64可以是環形連續的溝道,即所述連接短板66的厚度較薄,這樣給所述下鏈部的下周緣留置的空間充裕;也可以是較淺的溝道,即連接短板66的厚度較厚,這樣,雖然留置的空間較緊,但其可提高內卡圈62的強度。
3、提手緣67
在所述外箍圈61的左右兩側,即外箍圈61的外側壁612的外側設有向外延伸的一個邊緣,將該邊緣稱為提手緣67,其作用是在向上提拉或向下按壓該球桿保護罩4時,方便使用者雙手握持。
提手緣67的形狀可以流線形的外形,本發明優選其外形似魔鬼魚(一種扁魚)的身體側邊的形狀。
二、本發明的球桿保護罩4
如圖7所示,球桿保護罩4由硬質塑料製作的罩筒5、設置在罩筒5頂端的頂蓋7、套設在罩筒5外壁上的護套和本發明前述的罩箍6構成,所述頂蓋7、罩筒5通過所述罩箍6固接在一起。
1、罩筒5為硬質塑料製作的空心筒,高度在30cm-60cm。
2、頂蓋7由封蓋72和拉鏈71構成,封蓋72通過縫製方法連接在拉鏈71的上鏈部上,將拉鏈71閉合後,封蓋72即將罩筒5的上埠封閉住。
本發明的拉鏈71的下鏈部上分別通過縫製方法連接有內襯8和若干片由塑料片製作的固鏈片73,內襯8與下鏈部的連接結構與現有技術一樣。
所有固鏈片73環繞下鏈部的周邊間隔設置,每片固鏈片73向下延伸,其軸向長度與定位圈611的軸向長度基本相同。
3、罩筒5、頂蓋7、內襯8、固鏈片73和罩箍6的裝配方法如下:
1)如前所述,內襯8的上端部與拉鏈71的下鏈部縫接在一起(走線針腳隱藏在內襯8用料與下鏈部內側的下緣之間),內襯8的其它部分從所述罩箍6的內卡圈62裡穿過,其下埠部採用縫製或膠粘等方法固定在所述罩筒5的內壁上。選用絨布或高檔布料可使裝配好的球桿保護罩4內壁既顯得高檔大氣,又可避免球桿3的杆、桿頭直接與罩筒5內壁(未設內襯8時的內壁)之間產生摩擦導致球桿3損壞。
2)固鏈片73插置於所述罩箍6的容鏈溝64中,其上端部縫製在所述下鏈部外側周邊,也可縫製在下鏈部內側與內襯8之間;其下端部下穿容鏈溝64中的所述通孔65鄰接於所述罩箍6的定位圈611內側。
3)將所述罩筒5的頂端部插入所述罩箍6的定位槽63中。
4)採用縫紉設備將所述內襯8、固鏈片73的下端部、定位圈611和罩筒5縫扎在一起,走線針腳位於外箍圈61外側壁612之下且環繞所述定位圈6111-2周。
5)之後,再在所述罩筒5的外周壁上套設一層由尼龍材質製作的護套,也採用縫紉設備將護套縫扎在罩筒5上。
三、本發明的高爾夫球袋1
由球袋外桶2和大部分可收置於該外桶2內且可沿該外桶2軸向上下移動(向上移動時,保護罩4的大部分伸出並裸露於外桶2之外,可將置於外桶2內的球桿3遮掩住(參見圖8所示);向下移動時,保護罩4的大部分縮回並隱藏於外桶2內,可將置於外桶2內的球桿3的桿頭裸露於外桶2之外(參見圖9所示))的用於保護球桿3的保護罩4構成,所述保護罩4採用前述的本發明的球桿3保護罩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