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
2023-05-15 23:37:26 2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磷脂雙分子層製備領域,且特別涉及一種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
背景技術:
細胞是生命體的基本生命單元,它是由細胞膜包裹住的,從而能維持其內部結構的穩定性,保證正常的生命活動。細胞膜不單是細胞的物理屏障,也是在細胞生命活動中重要的功能結構組成。細胞膜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磷脂雙分子層、鑲嵌蛋白質以及糖被,而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它對整個細胞的功能實現具有重要的作用。磷脂雙分子層是由上下兩層磷脂分子組成的,每個磷脂分子由頭部和尾巴組成,頭部是親水的,由磷脂和膽鹼組成,尾巴是疏水的,由兩條碳鏈組成由於磷脂雙分子層在生物細胞結構和功能上的重要作用,並且它具有豐富的相變——液態、膠態,對於某些磷脂還有褶皺態,許多科研工作者對它進行了研究,使用的儀器主要有原子力顯微鏡、X射線等等。在利用這些儀器對磷脂雙分子層進行研究的時候,必須在基底上製備樣品,因此如何製備更接近於自然狀態下的樣品就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磷脂雙分子層的褶皺態是介於液態和膠態之間的一種中間態,它可以利用溫度的控制來形成。但是,許多儀器並不具有溫度控制的功能,因此,我們只有使用其它方法來引導褶皺態。褶皺態的實現方法主要有利用三羥甲基氨基甲烷(Tris)方法,而本發明的方法製備的樣品進一步消除了基底對生物樣品的影響,因此更接近於自然狀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一種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可使製備的生物樣品更接近於自然狀態,適合生物學的研究,且操作手段簡單、成本低廉。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基底,所述基底為z 母或其它基底;在所述基底表面製備一層膠態下的第一磷脂雙分子層;在所述第一磷脂雙分子層上再製備一層第二磷脂雙分子層,從而穩定實現其褶皺態。進一步的,所形成的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具有一定周期上下起伏的結構。進一步的,所述膠態下的第一磷脂雙分子層利用囊泡融合或其它平面磷脂雙分子層製備的方法來實現。進一步的,所述囊泡融合的構建方法包括將溶解於氯仿中的磷脂樣品利用氮氣吹乾,放置在通風櫥中20小時。
進一步的,所述囊泡融合的構建方法包括加入500ul的20mM氯化鈉溶液,使得磷脂分子溶液濃度達到2mg/ml,並超聲振動,直至溶液變清澈。進一步的,所述囊泡融合的構建方法包括在新揭開的雲母表面上滴上25ul的2mg/ml磷脂溶液,放置在4°C的環境中16小時。進一步的,所述囊泡融合的構建方法包括將該樣品放置於60°C環境中,烘烤40分鐘,再緩慢降溫至室溫。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磷脂雙分子層的製備方法包括加入25iU的2mg/ml磷脂溶液,放置在4°C的環境中48小時。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磷脂雙分子層的製備方法包括將該樣品升溫至60°C,烘烤40分鐘,再緩慢降溫至室溫。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其包括利用囊泡融合的方法在雲母上製備一層膠態下的磷脂雙分子層,在該層新基底上再製備一層磷脂雙分子層從而穩定實現其褶皺態。並且該層新基底還可用於其它生物樣品的製備,如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等等。本發明可使製備的生物樣品更接近於自然狀態,適合生物學的研究,且操作手段簡單、成本低廉。
圖I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更了解本發明的技術內容,特舉具體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說明如下。本發明介紹了一種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其包括利用囊泡融合或其它平面磷脂雙分子層製備的方法在雲母或其它基底表面製備一層膠態下的磷脂雙分子層,在該層新基底上再製備一層磷脂雙分子層從而穩定實現其褶皺態。請參考圖1,圖I所示為本發明較佳實施例的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流程圖。本發明提出一種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步驟SlOO :提供一基底,所述基底為z 母或其它基底;步驟S200 :在所述基底表面製備一層膠態下的第一磷脂雙分子層;步驟S300 :在所述第一磷脂雙分子層上再製備一層第二磷脂雙分子層,從而穩定實現其褶皺態。根據本發明較佳實施例,所形成的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具有一定周期上下起伏的結構,在本實施例中,利用原子力顯微鏡在溶液環境中觀察到的在該新型基底上製備的磷脂雙分子層所實現的褶皺態,樣品表面呈以一定周期高低起伏的形貌,周期約為28納米,起伏為0. 5-0. 7納米。所述膠態下的第一磷脂雙分子層利用囊泡融合或其它平面磷脂雙分子層製備的方法來實現。進一步的,所述囊泡融合的構建方法包括先將磷脂粉末利用天平稱量後放入小玻璃瓶中,再加入氯仿溶解,使其濃度達到20mg/ml。每次取出50ul溶解於氯仿中的磷脂樣品,滴入另外一個玻璃管中,使用氮氣吹乾,然後放置在通風櫥中約20小時,以便殘留的氯仿揮發出去。然後加入500ul的20mM氯化鈉溶液使其濃度變為2mg/ml,隨後將該玻璃管放入超聲儀中超聲振動,直到溶液變清澈為止,時間大約需要4小時。取25ul的2mg/ml磷脂溶液,將其滴在新揭開的雲母表面上,將該樣品放置在飽和溼度環境下以避免雲母表面的液滴幹掉,環境溫度為4°C,放置大約16小時後,取出樣品,放入烘箱中,緩慢升溫到60°C,烘烤大約40分鐘,關閉烘箱,緩慢降溫,大約2小時後樣品可用,值得一提的是,在烘烤的過程中,樣品必須一直處於飽和溼度的環境中且樣品表面不可暴露於空氣中。進一步的,所述第二磷脂雙分子層的製備方法包括在第一磷脂雙分子層上加入25ul的2mg/ml磷脂溶液,再將該樣品放入飽和溼度的環境中,溫度控制在4°C左右,讓磷脂囊泡在磷脂雙分子層上吸附48小時後,取出樣品,利用烘箱加熱到60°C,烘烤40分鐘左右,關閉烘箱,緩慢降溫,取出樣品,即可得到磷脂雙分子層的褶皺態樣品。 利用該方法製備的磷脂雙分子層新型基底還可用於其它生物樣品,如蛋白質、DNA等等,其優點是可讓這些生物分子更接近於自然狀態。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下列步驟 提供一基底,所述基底為雲母或其它基底; 在所述基底表面製備一層膠態下的第一磷脂雙分子層; 在所述第一磷脂雙分子層上再製備一層第二磷脂雙分子層,從而穩定實現其褶皺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其特徵在於,所形成的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具有一定周期上下起伏的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膠態下的第一磷脂雙分子層利用囊泡融合或其它平面磷脂雙分子層製備的方法來實現。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囊泡融合的構建方法包括將溶解於氯仿中的磷脂樣品利用氮氣吹乾,放置在通風櫥中20小時。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囊泡融合的構建方法包括加入500ul的20mM氯化鈉溶液,使得磷脂分子溶液濃度達到2mg/ml,並超聲振動,直至溶液變清澈。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囊泡融合的構建方法包括在新揭開的雲母表面上滴上25ul的2mg/ml磷脂溶液,放置在4°C的環境中16小時。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囊泡融合的構建方法包括將該樣品放置於60°C環境中,烘烤40分鐘,再緩慢降溫至室溫。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磷脂雙分子層的製備方法包括加入25 ill的2mg/ml磷脂溶液,放置在4°C的環境中48小時。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磷脂雙分子層的製備方法包括將該樣品升溫至60°C,烘烤40分鐘,再緩慢降溫至室溫。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提供一基底,所述基底為雲母或其它基底;在所述基底表面製備一層膠態下的第一磷脂雙分子層;在所述第一磷脂雙分子層上再製備一層第二磷脂雙分子層,從而穩定實現其褶皺態。本發明提出的新型磷脂雙分子層褶皺態的構建方法,該層新基底還可用於其它生物樣品的製備,如磷脂雙分子層、蛋白質等等。本發明可使製備的生物樣品更接近於自然狀態,適合生物學的研究,且操作手段簡單、成本低廉。
文檔編號G01N1/28GK102749239SQ20121023865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10日
發明者丹尼爾·恰科夫, 孫潔林, 李林, 沈軼, 胡鈞, 邵志峰 申請人: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