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外用止痛燒燙傷膏及其製作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18:03:21 2
專利名稱:一種外用止痛燒燙傷膏及其製作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燒傷、燙傷、電灼傷、化學物質燒傷、紫外線過敏性皮炎、紫外線照射傷及哂傷等不同程度燒燙傷的外用止痛藥膏及其製作工藝。
現實生活中,因燒傷燙傷和普通的外傷不同,這類患者疼痛巨烈,容易感染,傷口不易癒合。近幾年,用於燒燙傷治療的藥物種類雖然比較多,但其止痛慢、傷口癒合不理想,有疤痕,療效不夠明顯的技術難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採用中藥製作的止痛快、吸收好、抑制感染、無毒、無副作用的外用止痛燒燙傷膏及其製作工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外用止痛燒燙傷膏主要包括金雀椒、地血、冰山雪蓮、槐花,具體的配比是這樣的金雀椒50-60克、地血80-100克、冰山雪蓮100-150克、槐花100-150克。將上述組份分別用油脂浸泡24小時,除地血外加溫至200-220℃製取有效成份,地血加溫至100-120℃製取有效成份,這些有效成份包括乙醯草錕、甲基戊烯、脂肪酸、硬脂酸油敷草酸鈣、柔質、二萜皂甙、揮髮油、油脂、蛋白酶、積雪草酸及多種維生素。將用上述方法製得的含有各組份的油膏劑混勻後加入25%的油脂製成管裝或瓶裝外用止痛燒燙傷膏,它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鏈球菌、枯草杆茵、炭疽桿菌、痢疾桿菌並對病毒、真菌均有抑制作用。使用時,首先清洗燒燙傷創面,將藥膏均勻地塗抹在創面上,以蓋住創面為止,每6小時塗抹一次或隨時塗抹。
本發明配方科學合理,製作工藝簡單易行,經臨床治療證明,該藥膏平均外塗一分鐘止痛,Ⅰ度燒燙傷一周全愈,Ⅱ度燒燙傷十天全愈,Ⅲ燙傷四周全愈,深Ⅲ度燒燙傷六周全愈,能夠預防感染,創傷沒有疤痕,效果十分明顯。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及介紹的三個病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實施例1取金雀椒50克、地血80克、冰山雪蓮100克、槐花100克、地榆25克、大黃25克,將上述組份分別用獾子油浸泡24小時,除地血外加溫至200-220℃製取有效成份,地血加溫至100-120℃製取有效成份,將含有各組份的油膏劑混勻後加入25%的獾子油製成管裝或瓶裝外用止痛燒燙傷膏。
實施例2取金雀椒60克、地血100克、冰山雪蓮150克、槐花150克、地榆50克、大黃30克,其製作工藝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取金雀椒55克、地血90克、冰山雪蓮125克、槐花125克、地榆37克、大黃28克,其製作工藝與實施例1相同。
用上述的藥膏通過對397例不同程度燒燙傷患者的臨床治療,治癒率達100%,效果特別明顯。
病例1楊柳 女 4歲 在家不慎被開水燙傷右側臂部及大腿右腳,創面紅腫起水泡,流水疼痛,經診斷為Ⅱ度燙傷,經外敷止痛燙傷膏1分鐘後止痛,孩子停止哭鬧,8天全愈出院,無疤痕。
病例2劉彬男 46歲 因在井下工作時,瓦斯爆炸,造成面部、頸部、雙手大面積燒傷,創面紅腫,起水泡,流水,脫皮。創面基麻紅黃相間,疼痛,經診斷為Ⅲ度、深Ⅲ度燒傷,外敷止痛燒燙傷膏後當即止痛,29天全愈出院,無疤痕。
病例3張笑林 男 76 歲雙下肢截癱,因家中失火,被汽油燒傷頭部、雙手、雙腿、雙腳,創面脫皮,流血水,創面紅腫,基麻紅白相間,疼痛,經診斷為深Ⅲ度、深度燒傷,外敷止痛燙傷膏後疼痛減輕,經治療46天後全愈出院。
權利要求
1.一種外用止痛燒燙傷膏,其特徵在於它主要包括如下成份金雀椒、地血、冰山雪蓮、槐花,其重量配比為金雀椒50-60克、地血80-100克、冰山雪蓮100-150克、槐花100-150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止痛燒燙傷膏,其特徵在於它還包括25-50克的地榆、25-30克的大黃。
3.一種製作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用止痛燒燙傷膏的工藝方法,其特徵在於將上述組份分別用油脂浸泡24小時,除地血外加溫至200-220℃製取有效成份,地血加溫至100-120℃製取有效成份,將含有各組份的油膏劑混勻後加入25%的油脂製成管裝或瓶裝外用止痛燒燙傷膏。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外用止痛燒燙傷膏的製作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油脂為獾子油。
全文摘要
一種外用止痛燒燙傷膏,主要包括金雀椒50—60克、地血80—100克、冰山雪蓮100—150克、槐花100—150克。將上述組份分別用油脂浸泡24小時,除地血外加溫至200—220℃製取有效成份,地血加溫至100—120℃製取有效成份,將含有以上組份的油膏劑混勻後加入25%的油脂製成管裝或瓶裝外用止痛燒燙傷膏。該產品配方科學、工藝簡單,吸收好,敷藥後1分鐘止痛,創傷可全愈且無疤痕。
文檔編號A61P17/00GK1280838SQ00110678
公開日2001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0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00年7月19日
發明者鹿鳳芹 申請人:鹿鳳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