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自硬砂鑄造生產造型的作業線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11:48:31 3
專利名稱:大型自硬砂鑄造生產造型的作業線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造型作業線,尤其是一種大型自硬砂鑄造生產造型的作業線。
背景技術:
目前,在鑄造生產線領域,考慮能滿足大型鑄件生產的鑄造工藝和鑄造裝備一直 是專業工程技術人員所研究和開發的主要對象。針對目前自硬砂鑄造工藝的發展形勢,為 有效實現良好的鑄造工藝流程和技術方案,節約資金投入,充分利用和節約生產場地,有效 擴大生產規模,在大型鑄造生產線上尤為重要。但是,現有的生產線已經不能適應這種要 求。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大型自硬砂鑄造生產 造型的作業線,以滿足生產需求。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大型自硬砂鑄造生產造型的作業線,包括 固定設置的混砂機,混砂機具有振實臺,在混砂機上設置造型工位,在對應混砂機的操作位 設置有準備工位與配模工位,混砂機的左側具有可向側左移動的第一承載輸送帶,混砂機 的右側具有可向右側移動的第二承載輸送帶,在第一承載輸送帶上自右向左依次設置有第 一砂型固化工位、第一脫模工位、第一翻箱工位、第一流塗工位以及第一表幹工位,在對應 第一流塗工位具有第一流塗池,在第二承載輸送帶上自左向右依次設置有第二砂型固化工 位、第二脫模工位、第二翻箱工位、第二流塗工位以及第二表幹工位,在對應第二流塗工位 具有第二流塗池。 在混砂機的左側具有可沿著第一承載輸送帶滑動的第一移動式起模翻轉合箱機,
在混砂機的右側具有可沿著第二承載輸送帶滑動的第二移動式起模翻轉合箱機。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造型各工位的成型精度和操作的勞動強度,縮短了造型工序中
的各輔助環節的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該大型自硬砂鑄造生產造型的作業線,包括固定設置的混砂機6,混砂 機6具有振實臺5,在混砂機6上設置造型工位7,在對應混砂機6的操作位設置有準備工 位14與配模工位15,混砂機6的左側具有可向側左移動的第一承載輸送帶17,混砂機6的 右側具有可向右側移動的第二承載輸送帶18,在第一承載輸送帶17上自右向左依次設置有第一砂型固化工位13、第一脫模工位3、第一翻箱工位2、第一流塗工位19以及第一表幹 工位l,在對應第一流塗工位19具有第一流塗池12,在第二承載輸送帶18上自左向右依次 設置有第二砂型固化工位8、第二脫模工位9、第二翻箱工位20、第二流塗工位10以及第二 表幹工位21,在對應第二流塗工位10具有第二流塗池16。 在混砂機6的左側具有可沿著第一承載輸送帶17滑動的第一移動式起模翻轉合 箱機4,在混砂機6的右側具有可沿著第二承載輸送帶18滑動的第二移動式起模翻轉合箱 機ll。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方式為 在混砂機6的左側,經過處理的造型砂經混砂機6混制,輸出充填到振實臺5上的 砂箱模型內進入造型工位7,造型充填完成後,振實臺5工作,振動緊實並達到一定的型砂 緊實率,砂型在第二承載輸送帶18上自左向右移動並進入第一砂型固化工位13進行固化, 達到硬化要求後的砂型,通過第一移動式起模翻轉合箱機4進入第一脫模工位3與第一翻 箱工位2,然後進入第一流塗池12開始第一流塗工位19,第一流塗工位19結束後,進入第 一表幹工位1。 在混砂機6的右側,經過處理的造型砂經混砂機6混制,輸出充填到振實臺5上的 砂箱模型內進入造型工位7,造型充填完成後,振實臺5工作,振動緊實並達到一定的型砂 緊實率,砂型在第一承載輸送帶17上自右向左移動並進入第二砂型固化工位8進行固化, 達到硬化要求後的砂型,通過第二移動式起模翻轉合箱機11進入第二脫模工位9與第二翻 箱工位20,然後在第二流塗池16內進入第二流塗工位IO,第二流塗工位10結束後,進入第 二表幹工位21。 本實用新型比較簡單地實現了大型砂箱的造型工藝要求,在較小佔地範圍內實現 較大範圍的工作區域,實現了一線成型的快速造型工藝要求。 利用一種多功能的第一移動式起模翻轉合箱機4與第二移動式起模翻轉合箱機 11 ,來解決大型砂箱在造型過程中的鑄造分步脫模,提升砂箱,再經工藝流塗到翻轉合箱成 型等一系列造型工序中,各工藝要求,重點解決了造型各工位的成型精度和操作的勞動強
度等難題,縮短了造型工序中的各輔助環節的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本實用新型並對 作業環境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權利要求一種大型自硬砂鑄造生產造型的作業線,其特徵是包括固定設置的混砂機(6),混砂機(6)具有振實臺(5),在混砂機(6)上設置造型工位(7),在對應混砂機(6)的操作位設置有準備工位(14)與配模工位(15),混砂機(6)的左側具有可向側左移動的第一承載輸送帶(17),混砂機(6)的右側具有可向右側移動的第二承載輸送帶(18),在第一承載輸送帶(17)上自右向左依次設置有第一砂型固化工位(13)、第一脫模工位(3)、第一翻箱工位(2)、第一流塗工位(19)以及第一表幹工位(1),在對應第一流塗工位(19)具有第一流塗池(12),在第二承載輸送帶(18)上自左向右依次設置有第二砂型固化工位(8)、第二脫模工位(9)、第二翻箱工位(20)、第二流塗工位(10)以及第二表幹工位(21),在對應第二流塗工位(10)具有第二流塗池(16)。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大型自硬砂鑄造生產造型的作業線,其特徵是在混砂機(6) 的左側具有可沿著第一承載輸送帶(17)滑動的第一移動式起模翻轉合箱機(4),在混砂機 (6)的右側具有可沿著第二承載輸送帶(18)滑動的第二移動式起模翻轉合箱機(1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造型作業線,尤其是一種大型自硬砂鑄造生產造型的作業線。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混砂機具有振實臺,在混砂機上設置造型工位,在對應混砂機的操作位設置有準備工位與配模工位,混砂機的左側具有可向側左移動的第一承載輸送帶,混砂機的右側具有可向右側移動的第二承載輸送帶,在第一承載輸送帶上自右向左依次設置有第一砂型固化工位、第一脫模工位、第一翻箱工位、第一流塗工位以及第一表幹工位,在對應第一流塗工位具有第一流塗池,在第二承載輸送帶上自左向右依次設置有第二砂型固化工位、第二脫模工位、第二翻箱工位、第二流塗工位以及第二表幹工位,在對應第二流塗工位具有第二流塗池。
文檔編號B22C25/00GK201529755SQ200920258839
公開日2010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2日
發明者吳劍 申請人:無錫錫南鑄造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