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及其布置方法和組裝方法
2023-05-06 22:59:51 1
專利名稱: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及其布置方法和組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安放在高層或超高層建築的核心筒上的裝配式鋼平臺及其布置方法和組裝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高層、超高層建築核心筒提升模板施工平臺為空間鋼桁架平臺,由型鋼焊接 連接而成,該平臺的形狀根據正在施工中的建築的核心筒的形狀設計,平臺上可以懸掛掛 架和模板,可以用來堆載、安置施工機械,還可以布置走道。由於現有的空間鋼桁架平臺採 用型鋼焊接連接而成,焊接工藝繁瑣複雜,不但搭設起來耗時耗力,而且使用完以後拆卸起 來也很麻煩,所以大大的延長了施工工期;此外,由於平臺是焊接而成的,使用結束後需破 壞性拆卸,不能重複周轉使用,只能廢棄,所以會浪費大量的材料,增加施工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及其布置方法和組裝方法,要解 決現有鋼桁架平臺施工工期長、施工造價高、不可周轉使用等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支撐在 核心筒上,由型鋼桁架固定連接而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型鋼桁架由主受力桁架、次受力桁 架和桁架間撐杆組成,其中主受力桁架由主桁架標準節和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通過開有 螺孔的節點板和螺栓可拆卸連接在一起而成,所述次受力桁架由一節一節的次桁架標準節 首尾可拆卸連接而成,且次受力桁架可拆卸連接在兩個主受力桁架之間,所述桁架間撐杆 可拆卸連接在平行的兩個主桁架標準節之間、平行的兩個次桁架標準節之間和平行的主桁 架標準節與次桁架標準節之間。所述主桁架標準節包括端部開有螺孔的主桁架上弦杆、端部開有螺孔的主桁架下 弦杆和間隔焊接連接在主桁架上弦杆與主桁架下弦杆之間的主桁架豎直腹杆,在兩個主桁 架豎直腹杆之間對角斜向連接四根主桁架斜撐腹杆,四根主桁架斜撐腹杆的交叉處連接主 桁架節點腹板,主桁架上弦杆和主桁架下弦杆的兩側還焊接連接有主桁架陽頭接頭和主桁 架陰頭接頭。所述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包括端部開有螺孔的井字形上弦杆、端部開有螺孔的 井字形下弦杆和焊接連接在井字形上弦杆的四個節點與井字形下弦杆的四個節點之間的 四根井字節點豎向腹杆,在兩個井字節點豎向腹杆之間對角斜向連接四根井字節點斜向腹 杆,四根井字節點斜向腹杆的交叉處連接井字節點腹板。所述次桁架標準節包括次桁架上弦杆、次桁架下弦杆、焊接連接在次桁架上弦杆 與次桁架下弦杆之間的次桁架豎腹杆、對角交叉連接在兩個次桁架豎腹杆之間的次桁架斜 腹杆和次桁架斜腹杆節點處的次桁架節點腹板,次桁架上弦杆的兩側和次桁架下弦杆的兩 側均焊接連接有次桁架陽頭接頭和次桁架陰頭接頭,次桁架上弦杆的兩端和次桁架下弦杆 的兩端均焊接連接有次桁架陽頭和次桁架陰頭。
所述桁架間撐杆包括有主杆,主杆的一端焊接連接有桁架間撐杆陽頭,主杆的另一端焊接連接有桁架間撐杆陰頭。所述主桁架標準節的兩端、主桁架上弦杆與主桁架下弦杆之間連接有主桁架連接 耳板,所述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的外端、井字形上弦杆與井字形下弦杆之間連接有井字 節點連接耳板。一種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布置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一、根據工程平面情 況,在圖紙上建立標準網格。步驟二、在圖紙上畫核心筒,使核心筒位於標準網格內,並儘量使更多的牆體位於 兩條網格線的中間,然後調整網格尺寸,保證網格的尺寸是標準網格尺寸的倍數並使網格 的大小與核心筒相匹配,最終形成由標準網格和非標準網格組成的平面網格。步驟三、根據空間桁架支撐點位置確定主受力桁架。步驟四、根據核心筒的位置確定次受力桁架,並將沒用的網格線刪除。步驟五、在主受力桁架與主受力桁架之間、主受力桁架與次受力桁架之間和次受 力桁架與次受力桁架之間加入桁架間撐杆,形成的空間鋼桁架平臺,將平面網格線轉化為 空間桁架網格。一種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組裝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一、用螺栓、節點板把 主桁架標準節與主桁架標準節、主桁架標準節與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連接到一起,組成 主受力桁架。步驟二、在主桁架標準節與主桁架標準節之間連接桁架間撐杆。步驟三、在主受力桁架上連接次桁架標準節,最終組成次受力桁架。步驟四、在平行的次桁架標準節之間、平行的主桁架標準節與次桁架標準節之間 連接桁架間撐杆。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本發明可應用於高層、超高層 建築核心筒鋼平臺提升模板施工,或作為跨越大面積的施工作業、堆載、安置施工機械的平 臺。本發明採用模數化的主次桁架組件,根據核心筒的形狀布置主受力桁架和次受力桁架, 主受力桁架和次受力桁架主要由滿足模數的標準件組成,同時包含部分非標準件,在各組 件間通過可拆卸連接將組件拼裝為鋼桁架平臺,所以搭設起來非常簡單,大大加快了施工 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本發明在提模施工完成後,可以將標準件與非標準件拆下,實現平臺組件的周轉 使用,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造價;其次,裝配式鋼平臺在提模施工結束後可分塊回收,拆卸容 易,降低了提模機具拆除的難度;再者,在高層、超高層建築加強層,利用本發明可拆卸連接 的特點將部分桁架拆除以方便伸臂桁架吊裝至核心筒牆體內;最後,模數化的設計有利於 提高組件加工與安裝的精度,降低施工難度,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施工工期,進而推進施工 工藝不斷進步。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的俯視示意圖。圖4是主桁架標準節的主視示意圖。圖5是圖4的左視示意圖。圖6是圖4的右視示意圖。圖7是次桁架標準節的主視示意圖。圖8是圖7中A-A剖面的示意圖。圖9是桁架間撐杆的主視示意圖。圖10是圖9的俯視示意圖。圖11是井字形上弦杆與主桁架上弦杆連接的示意圖。圖12是井字形下弦杆與主桁架下弦杆連接的示意圖。圖13是主受力桁架與次受力桁架連接的示意圖。圖14是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布置步驟一的示意圖。圖15是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布置步驟二的示意圖。圖16是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布置步驟三的示意圖。圖17是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布置步驟四的示意圖。圖18是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布置步驟五的示意圖。圖19是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組裝步驟一的示意圖。圖20是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組裝步驟二的示意圖。圖21是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組裝步驟三的示意圖。圖22是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組裝步驟四的示意圖。附圖標記1 一核心筒、2 —主受力桁架、3 —次受力桁架、4 一桁架間撐杆、4. 1 一 桁架間撐杆陽頭、4. 2 一桁架間撐杆陰頭、4. 3 一主杆;5 —主桁架標準節、5. 1 一主桁架上弦 杆、5. 2 一主桁架下弦杆、5. 3 一主桁架豎直腹杆、5. 4 一主桁架斜撐腹杆、5. 5 一主桁架節點 腹板、5. 6 一主桁架連接耳板、5. 7 一主桁架陽頭接頭、5. 8 一主桁架陰頭接頭;6 —節點板; 7 —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7. 1 一井字形上弦杆、7. 2 一井字形下弦杆、7. 3 一井字節點豎 向腹杆、7. 4 一井字節點斜向腹杆、7. 5 一井字節點腹板、7. 6 一井字節點連接耳板、7. 7 一安 裝孔;8 —次桁架標準節、8. 1 一次桁架上弦杆、8. 2 一次桁架下弦杆、8. 3 一次桁架豎腹杆、 8. 4 一次桁架斜腹杆、8. 5 一次桁架陽頭、8. 6 一次桁架陰頭、8. 7 一次桁架陽頭接頭、8. 8 一 次桁架陰頭接頭、8. 9 一次桁架節點腹板。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參見圖1-10所示,這種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支撐在核心筒1上,由型鋼桁架固定連接而成,所述型鋼桁架由主受力桁架2、次受力桁架3和桁架間撐杆4組成,其中 主受力桁架2由主桁架標準節5和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7通過開有螺孔的節點板6和螺 栓可拆卸連接在一起而成,所述次受力桁架3由一節一節的次桁架標準節8首尾可拆卸連 接而成,且次受力桁架3可拆卸連接在兩個主受力桁架之間,所述桁架間撐杆4可拆卸連接 在平行的兩個主桁架標準節之間、平行的兩個次桁架標準節之間和平行的主桁架標準節與 次桁架標準節之間。參見圖4-6,所述主桁架標準節5包括端部開有螺孔的主桁架上弦杆5. 1、端部開有螺孔的主桁架下弦杆5. 2和間隔焊接連接在主桁架上弦杆與主桁架下弦杆之間的主桁 架豎直腹杆5. 3,在兩個主桁架豎直腹杆5. 3之間對角斜向連接四根主桁架斜撐腹杆5. 4, 四根主桁架斜撐腹杆5. 4的交叉處連接主桁架節點腹板5. 5,主桁架上弦杆5. 1和主桁架 下弦杆5. 2的兩側還焊接連接有主桁架陽頭接頭5. 7和主桁架陰頭接頭5. 8。所述主桁架 標準節5的兩端、主桁架上弦杆5. 1與主桁架下弦杆5. 2之間連接有主桁架連接耳板5. 6, 主桁架連接耳板5. 6由單耳板和雙耳板兩種組成。所述主桁架上弦杆5. 1與主桁架下弦杆 5. 2均為工字鋼。參見圖2、圖3,所述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7包括端部開有螺孔的井字形上弦杆 7. 1、端部開有螺孔的井字形下弦杆7. 2和焊接連接在井字形上弦杆7. 1的四個節點與井字 形下弦杆7. 2的四個節點之間的四根井字節點豎向腹杆7. 3,在兩個井字節點豎向腹杆7. 3 之間對角斜向連接四根井字節點斜向腹杆7. 4,四根井字節點斜向腹杆7. 4的交叉處連接 井字節點腹板7. 5。所述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7的外端、井字形上弦杆7. 1與井字形下弦 杆7. 2之間連接有井字節點連接耳板7. 6,井字節點連接耳板7. 6由單耳板和雙耳板兩種 組成。所述井字形上弦杆7. 1與井字形下弦7. 2均由工字鋼焊接連接而成,井字形上弦杆
7.1與井字形下弦杆7. 2上還設計有安裝孔7. 7,以後好在上面直接加鋼蓋板。參見圖7、圖8,所述次桁架標準節8包括次桁架上弦杆8. 1、次桁架下弦杆8. 2、焊 接連接在次桁架上弦杆與次桁架下弦杆之間的次桁架豎腹杆8. 3、對角交叉連接在兩個次 桁架豎腹杆8. 3之間的次桁架斜腹杆8. 4和次桁架斜腹杆8. 4節點處的次桁架節點腹板
8.9,次桁架上弦杆8. 1的兩側和次桁架下弦杆8. 2的兩側均焊接連接有次桁架陽頭接頭 8. 7和次桁架陰頭接頭8. 8,次桁架上弦杆8. 1的兩端和次桁架下弦杆8. 2的兩端均焊接連 接有次桁架陽頭8. 5和次桁架陰頭8. 6。參見圖9、圖10,所述桁架間撐杆4包括有主杆4. 3,主杆的一端焊接連接有桁架間 撐杆陽頭4. 1,主杆的另一端焊接連接有桁架間撐杆陰頭4. 2。所述主桁架標準節的主桁架連接耳板5. 6與相鄰的主桁架標準節的主桁架連接 耳板5. 6通過螺栓可拆卸連接,主桁架標準節的主桁架連接耳板5. 6與相鄰的主桁架井字 節點標準節的井字節點連接耳板7. 6通過螺栓可拆卸連接,主桁架標準節的主桁架上弦杆 5. 1與相鄰的主桁架標準節的主桁架上弦杆5. 1通過螺栓和節點板6可拆卸連接,主桁架標 準節的主桁架下弦杆5. 2與相鄰的主桁架標準節的主桁架下弦杆5. 2也通過螺栓和節點板 6可拆卸連接。參見圖11,主桁架標準節的主桁架上弦杆5. 1與相鄰的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的 井字形上弦杆7. 1通過螺栓和節點板6可拆卸連接,參見圖12,主桁架標準節的主桁架下弦 杆5. 2與相鄰的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7的井字形下弦杆7. 2也通過螺栓和節點板6可拆 卸連接。相鄰的主桁架上弦杆5. 1、相鄰的主桁架下弦杆5. 2、相鄰的主桁架上弦杆5. 1與 井字形上弦杆7. 1、相鄰的主桁架下弦杆5. 2與井字形下弦杆7. 2均通過螺栓和節點板6可 拆卸連接。所述次桁架標準節的次桁架陽頭8. 5與相鄰的次桁架標準節的次桁架陰頭8. 6配 合可拆卸銷軸連接,次桁架標準節的次桁架陰頭8. 6與相鄰的次桁架標準節的次桁架陽頭 8. 5配合可拆卸銷軸連接。在次受力桁架3與主受力桁架2的連接處,次受力桁架端部的次桁架陽頭8.5還與主桁架標準節上的主桁架陰頭接頭5. 8配合可拆卸銷軸連接,次受力桁架端部的次桁架 陰頭8. 6還與主桁架標準節上的主桁架陽頭接頭5. 7配合可拆卸銷軸連接。
在桁架間撐杆4與次受力桁架3的連接處,桁架間撐杆4端部的桁架間撐杆陽頭 4. 1與次受力桁架3上的次桁架陰頭接頭8. 8配合可拆卸銷軸連接,桁架間撐杆4端部的桁 架間撐杆陰頭4. 2與次受力桁架3上的次桁架陽頭接頭8. 7配合可拆卸銷軸連接。在桁架間撐杆4與主受力桁架2的連接處,桁架間撐杆端部的桁架間撐杆陽頭4. 1 還與主受力桁架上的主桁架陰頭接頭5. 8配合可拆卸銷軸連接,桁架間撐杆4端部的桁架 間撐杆陰頭4. 2與主受力桁架上的主桁架陽頭接頭5. 7配合可拆卸銷軸連接。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設計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具有通用性,構件設計應 根據最不利工況設計,從而滿足各種核心筒布置的需要。因此在不同工程應用中最需要解 決的是平臺鋼桁架的設計問題。所述桁架由滿足模數的標準單元和部分非標準單元拼裝而 成,在鋼桁架布置時根據混凝土剪力牆布置鋼桁架,使鋼桁架主要由標準單元組成。標準單 元之間以及標準單元和非標準單元之間採用可拆卸連接。通過這樣的設計便可以實現空間 鋼桁架平臺組件的周轉使用。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包括主受力桁架和次受力桁架兩類桁架主受力桁架直接 支撐在支撐系統的支點上,次受力桁架支撐在主受力桁架上,在主受力桁架間、次受力桁架 間以及主次受力桁架間加入桁架間撐杆保證單片桁架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整個平臺結構 類似主次梁結構,主受力桁架是主要的受力結構,次受力桁架承受的荷載較小,其主要功能 為傳遞荷載。不論是主受力桁架還是次受力桁架都是平面桁架結構,它們應主要由標準單 元拼裝組成。可根據不同跨度拼裝成不同長度的桁架。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模型如圖 1所示。設計鋼桁架平臺主桁架支點之間最大跨度為20m,懸挑部分最大長度為10m。根據 已有工程估算,整個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承受的豎向荷載的峰值約為7kN/m2,裝配式可 變鋼桁架平臺參照《鋼結構設計規範》(GB50013-2003)進行設計。主受力桁架是主要的承力骨架,根據最不利工況設計。主受力桁架弦杆為H型鋼, 主桁架標準節上設有主桁架陽頭接頭5. 7、主桁架陰頭接頭5. 8,用以連接次受力桁架和桁 架間撐杆。次受力桁架在分擔平臺荷載的同時,主要承受模板和掛架的荷載,根據最不利工 況設計。次桁架標準節上設有次桁架陽頭接頭8. 7、次桁架陰頭接頭8. 8,用以連接桁架間 撐杆。桁架間撐杆的作用是減少桁架弦杆的面外計算長度,防止桁架弦杆長細比過大。 桁架間撐杆與次受力桁架上的弦杆的截面相同。參見圖14-18,為了使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設計滿足不同形式核心筒剪力牆 施工要求,並儘量使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由標準單元拼裝而成,所以在設計時需按照如 下流程布置。這種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布置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一、根據工程平面 情況,在圖紙上建立標準網格;步驟二、在圖紙上畫核心筒1,使核心筒1位於標準網格內, 並儘量使更多的牆體位於兩條網格線的中間,然後調整網格尺寸,保證網格的尺寸是標準 網格尺寸的倍數並使網格的大小與核心筒相匹配,最終形成由標準網格和非標準網格組成 的平面網格;步驟三、根據空間桁架支撐點位置確定主受力桁架2 ;步驟四、根據核心筒1 的位置確定次受力桁架3,並將沒用的網格線刪除;步驟五、在主受力桁架與主受力桁架之間、主受力桁架與次受力桁架之間和次受力桁架與次受力桁架之間加入桁架間撐杆4,形成 的空間鋼桁架平臺,將平面網格線轉化為空間桁架網格。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由主受力桁架、次受力桁架以及桁架間撐杆組成。其中主 受力桁架由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主桁架標準節、主桁架非標準節裝配而成,其中主桁架 非標準節與主桁架標準節的結構相同,只是尺寸不同;次受力桁架由次桁架標準節、次桁架 非標準節裝配而成,次桁架非標準節與次桁架標準節的結構相同,只是尺寸不同。
裝配式空間鋼桁架平臺的最大特點是可以周轉使用,為此組件間的連接必須具備 可拆卸的性能。同時考慮到構件加工誤差、鋼桁架下撓等不利於平臺組裝與拆卸的因素,在 連接方式設計時遵循應以下的基本原則主受力桁架跨度和承受的荷載均較大,為了防止 主受力桁架出現過度變形,進而影響次桁架的拼裝以及施工的正常使用,主受力桁架應具 備足夠的強度與剛度,不應出現連接處的變形;次受力桁架跨度和承受的荷載較小,可以容 許一定的下撓,但變形程度不應影響掛架、模板的正常使用,或導致桁架間撐杆無法安裝; 桁架間撐杆可能搭設在主受力桁架間、主次受力桁架間以及次受力桁架間,在桁架間撐杆 連接設計時需要考慮不同桁架變形的差異造成的桁架間撐杆出現傾斜的情況。參見圖19-22,這種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組裝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一、用 螺栓、節點板6把主桁架標準節5與主桁架標準節5、主桁架標準節5與主桁架井字節點標 準節7連接到一起,組成主受力桁架2,即在在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間加入主桁架標準節 (如果需要還可加入主桁架非標準節)形成主受力桁架。步驟二、在主桁架標準節5與主桁 架標準節5之間連接桁架間撐杆4 ;步驟三、在主受力桁架2上連接次桁架標準節8 (如果 需要還可加入次桁架非標準節),最終組成次受力桁架3 ;步驟四、在平行的次桁架標準節8 之間、平行的主桁架標準節5與次桁架標準節8之間連接桁架間撐杆4。
權利要求
一種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支撐在核心筒(1)上,由型鋼桁架固定連接而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型鋼桁架由主受力桁架(2)、次受力桁架(3)和桁架間撐杆(4)組成,其中主受力桁架(2)由主桁架標準節(5)和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7)通過開有螺孔的節點板(6)和螺栓可拆卸連接在一起而成,所述次受力桁架(3)由一節一節的次桁架標準節(8)首尾可拆卸連接而成,且次受力桁架(3)可拆卸連接在兩個主受力桁架之間,所述桁架間撐杆(4)可拆卸連接在平行的兩個主桁架標準節之間、平行的兩個次桁架標準節之間和平行的主桁架標準節與次桁架標準節之間;所述主桁架標準節(5)包括端部開有螺孔的主桁架上弦杆(5.1)、端部開有螺孔的主桁架下弦杆(5.2)和間隔焊接連接在主桁架上弦杆與主桁架下弦杆之間的主桁架豎直腹杆(5.3),在兩個主桁架豎直腹杆(5.3)之間對角斜向連接四根主桁架斜撐腹杆(5.4),四根主桁架斜撐腹杆(5.4)的交叉處連接主桁架節點腹板(5.5),主桁架上弦杆(5.1)和主桁架下弦杆(5.2)的兩側還焊接連接有主桁架陽頭接頭(5.7)和主桁架陰頭接頭(5.8);所述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7)包括端部開有螺孔的井字形上弦杆(7.1)、端部開有螺孔的井字形下弦杆(7.2)和焊接連接在井字形上弦杆(7.1)的四個節點與井字形下弦杆(7.2)的四個節點之間的四根井字節點豎向腹杆(7.3),在兩個井字節點豎向腹杆(7.3)之間對角斜向連接四根井字節點斜向腹杆(7.4),四根井字節點斜向腹杆(7.4)的交叉處連接井字節點腹板(7.5);所述次桁架標準節(8)包括次桁架上弦杆(8.1)、次桁架下弦杆(8.2)、焊接連接在次桁架上弦杆與次桁架下弦杆之間的次桁架豎腹杆(8.3)、對角交叉連接在兩個次桁架豎腹杆(8.3)之間的次桁架斜腹杆(8.4)和次桁架斜腹杆(8.4)節點處的次桁架節點腹板(8.9),次桁架上弦杆(8.1)的兩側和次桁架下弦杆(8.2)的兩側均焊接連接有次桁架陽頭接頭(8.7)和次桁架陰頭接頭(8.8),次桁架上弦杆(8.1)的兩端和次桁架下弦杆(8.2)的兩端均焊接連接有次桁架陽頭(8.5)和次桁架陰頭(8.6);所述桁架間撐杆(4)包括有主杆(4.3),主杆的一端焊接連接有桁架間撐杆陽頭(4.1),主杆的另一端焊接連接有桁架間撐杆陰頭(4.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桁架標準節(5) 的兩端、主桁架上弦杆(5. 1)與主桁架下弦杆(5. 2)之間連接有主桁架連接耳板(5. 6),所 述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7)的外端、井字形上弦杆(7. 1)與井字形下弦杆(7. 2)之間連接 有井字節點連接耳板(7. 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桁架上弦杆 (5. 1)與主桁架下弦杆(5.2)均為工字鋼,所述井字形上弦杆(7. 1)與井字形下弦(7.2)均 由工字鋼焊接連接而成。
4.一種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布置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一、根據工程平面情況,在圖紙上建立標準網格;步驟二、在圖紙上畫核心筒(1),使核心筒(1)位於標準網格內,並儘量使更多的牆體 位於兩條網格線的中間,然後調整網格尺寸,保證網格的尺寸是標準網格尺寸的倍數並使 網格的大小與核心筒相匹配,最終形成由標準網格和非標準網格組成的平面網格;步驟三、根據空間桁架支撐點位置確定主受力桁架(2);步驟四、根據核心筒(1)的位置確定次受力桁架(3),並將沒用的網格線刪除; 步驟五、在主受力桁架與主受力桁架之間、主受力桁架與次受力桁架之間和次受力桁 架與次受力桁架之間加入桁架間撐杆(4),形成的空間鋼桁架平臺,將平面網格線轉化為空 間桁架網格。
5. 一種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的組裝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一、用螺栓、節點板(6)把主桁架標準節(5)與主桁架標準節(5)、主桁架標準節 (5)與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7)連接到一起,組成主受力桁架(2);步驟二、在主桁架標準節(5)與主桁架標準節(5)之間連接桁架間撐杆(4); 步驟三、在主受力桁架(2)上連接次桁架標準節(8),最終組成次受力桁架(3); 步驟四、在平行的次桁架標準節(8)之間、平行的主桁架標準節(5)與次桁架標準節 (8)之間連接桁架間撐杆(4)。
全文摘要
一種裝配式可變鋼桁架平臺及其布置方法和組裝方法,該平臺支撐在核心筒上,由型鋼桁架固定連接而成,所述型鋼桁架由主受力桁架、次受力桁架和桁架間撐杆組成,其中主受力桁架由主桁架標準節和主桁架井字節點標準節通過開有螺孔的節點板、開有螺孔的端封板和螺栓可拆卸連接在一起而成,所述次受力桁架由一節一節的次桁架標準節首尾可拆卸連接而成,且次受力桁架可拆卸連接在兩個主受力桁架之間。本平臺可應用於高層、超高層建築核心筒鋼平臺提升模板施工,或作為跨越大面積的施工作業、堆載、安置施工機械的平臺,搭設起來非常簡單,大大加快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文檔編號E04G3/28GK101824905SQ20101019154
公開日2010年9月8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4日 優先權日2010年6月4日
發明者何穆, 劉志茂, 劉曉升, 吳延宏, 唐浩, 唐靜, 孫玉林, 張琨, 楊婧, 王偉, 王開強, 白進松, 許立艾, 趙研華, 黃剛, 黃爽 申請人:中建三局建設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三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